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于是刘邦领兵回了沛县,这些城池也不要了。董绁象征性的追了一下,做做样子而已,他还巴不得刘邦离开,自己这砀郡长也做得舒坦。
第12章 都是楚王惹得祸()
景驹的这个王当得并不安稳,因为他是秦嘉与东阳宁君立的。
若用现代的话来说,秦嘉和景驹无愧为脑残人士,什么王不好叫,非得叫楚王,若实力强大,叫叫也无妨,毕竟实力也摆在那,但偏偏他们的手上将寡兵少,还要爬到火炕上烤,岂不让人笑掉大牙?
陈胜能称楚王,是因为他首举义旗,第一个吃螃蟹,英雄都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所以天下的英雄豪杰可以不喜欢,不归附陈胜,但不会不敬佩他,原因即在于他做了开创性的工作,在人们的眼里,他是个真正的英雄,哪怕出身卑微。
可景驹只是一个楚国济济无名的贵族后裔,无背景无根基最重要的是无兵将,就叫楚王,就想以此来号令天下,谁能服?
再则,陈胜那时候只是生死不明而已。如果陈胜没死,立了新楚王,将置陈胜于何地?襄疆和葛英的下场,这么快就忘了?就算陈胜真死了,天下烽烟四起,楚王作为最受关注的王中之王,废立需要的是实力与背景。
秦嘉和东阳宁君这个愚蠢的举动不但暴露了他们头脑简单,而且更暴露了想号令天下的私心。
我们能佩服的,只是秦嘉团队的献身精神。他们的下场也告诉我们,任何时候,不切实际的投机还不如坐观其变。
这时候,陈胜的生死牵挂着很多人的心,诸侯都在等待着陈胜是死是活的音讯,这其中包括他的老部下新阳人吕臣。
吕臣在救援陈县的路上听到到陈胜已被杀,要发丧,后来他老爹吕青阻止了他,建议密不发丧,先去占了陈县再说,于是吕臣带领他的“苍头军”去占了陈县,杀了庄贾,抢得陈王的尸体,偷偷地葬了,对外宣称陈胜没有死,吕臣的目的很简单,就是挟死陈王以令活诸侯。
吕臣占了陈县,对外号称陈王未死,也把自己推到了危险的境地。聪明反被聪明误啊,政府都是认死理的人,谁想出头先打谁,他们一直认为把为首的干掉,就能震慑住其余后来者。
吕臣你不是想出风头么,我就让你出个够,秦政府开始盯上了他。
吕臣占了陈县,驻守许城(今河南许昌)的秦将杨熊马上领着三万人马到了陈县,吕臣仓促应战,被打得落花流水,退出了陈县,杨熊攻下陈县,才知吕臣假冒陈胜复生,所以恼羞成怒,又干了件蠢事……屠城,没本事的政府总是把怒火发泄在老百姓身上,这种做法只能加速自己的灭亡。
杨熊是个很暴躁的人,吕臣骗得他大老远跑来伤筋动骨,哪里肯罢休,便一直追着吕臣打,吕臣是夹着尾巴拼命的跑,跑着跑着,发现秦军不见了。
原来杨熊在追击的路上碰到了一位猛人。
这个猛人脸上刺了字,姓英名布,六县(今安徽六安)人,之所以有猛人之称,是因为他年轻的时候犯了事,受过黥刑,所谓黥刑,就是脸上刺字,它的本意是让罪犯时时刻刻记住犯罪的耻辱,但英布很看得开,他不但不以为耻,反以为荣,说算命的给他算过了,受刑后能称王,犯了罪而且脸上还有犯罪记录的人能这么乐观,加之其武艺高强,可谓生猛异常。英布后来去了骊山当刑徒,趁机跑了出来,做起了打劫的买卖,陈胜起义后,番县县令吴芮父子起兵反于番阳(今江西上饶),吴芮自称“番君”。英布听说后,就带着几千人投奔了他,吴芮很欣赏他的勇猛,将女儿许配给了他。英布见陈王危急,为了出去挣点功名,带着一千人赶往陈县救援陈胜,陈胜要是泉下有知,定会感动得要死。
没想到路上碰到被打得抱头鼠窜的苍头军首领吕臣。于是二话不说加入了战斗,并成功把杨熊打退了。英布趁势第二天又领兵打到了陈县,英布的队伍个个都是以一当十,没费多大力便拿下了陈县。
杨熊驻地许县也失守,他怕被治军严格的章邯治罪,不敢去雍丘,只好投奔开封去了。
吕臣和英布再度占领陈县,在英布的建议下,给陈胜发丧,谥号隐王,葬在了砀山。
陈胜的死讯总算确定了,诸侯悬着的心总算落了地,当然有悲伤的,有可惜的,更有高兴的。
英布在沛县击败秦军后,听到楚将世家项梁已经渡过淮河,他就去投奔项梁,同时也代表吕臣去投了项梁。项梁新添了一员猛将,自然非常高兴。
此时的项梁,托祖先的福,已经声明远播,旗下猛将如云,如曲阿人季布,季心两兄弟,丁固,常邑人龙且,汉朐县伊芦乡人钟离昧,乌伤人周殷,吴中桓楚,歙县人利几等等,当然还有一个伟大的军事家在干着小卒的活。
项梁驻军下邳(今江苏徐州),此时的他,加上新投靠来的陈婴部和英布军,军队有七万之众。虽然手下兵多将广,应该是很开心的,但项梁每天在营寨外瞭望,心里还是极其不舒服:对面的那堆人真碍眼,什么东西,居然打着楚王的旗号,楚王是你们能随便称的吗?
彭城附近战云密布,空气骤然紧张。
灭了他!项梁已经迫不及待的做了个决定。
在彭城东的秦嘉,景驹等人看着项梁的大军,手脚开始打抖了。
都怪我,都怪我,不该利欲熏心,立你为楚王。都怪你,都怪你,立什么王不好,偏要立我为楚王。
掐架都晚了,项梁开始发起了进攻。
英布首先打头阵,一上阵就将秦嘉两个部将砍了,秦嘉军队变得畏惧起来,众人冲杀一阵,秦嘉退到彭城城内,项梁部下蒲将军带兵攻城未果,围了几日后,用秦嘉部将朱鸡石、余樊君为内应,最后大破彭城,杀了秦嘉,捉了董绁,骂了一通,他倒很有骨气,一言不发,项梁只好将他砍了,景驹逃到了梁国后被杀。
项梁并了秦嘉部,声威更旺。
糊涂的秦嘉,死得可怜,更死得可悲。越权做事,下场凄惨,若不立楚王,项梁也不会找他麻烦。
自从楚怀王坒熊槐以来,称楚王的人没一个好下场。
又死了个楚王,下一个悲剧会是谁呢?
第13章 残忍的项羽()
陈胜死后,所有人的目光都转移到项梁这里来了。
名将之后,有勇有谋,可以说,无论声望,无论背景,项梁无疑成了继陈胜死后的又一个起义军领袖。
项梁也自以为是。
所以等景驹秦嘉一命呜呼之后,归附项梁的人日益增多。这其中包括咱们的刘邦,也在投奔的路上狂奔。
还有另外一个,当时最老的谋士,范增。
要是他的谏言能一个字不落的被项羽执行,楚汉争霸又很难讲了,说不定咱们还得改民族。
但还是那句老话,历史没有如果。
范增(前277…前204)秦末居巢(今巢湖市)人,公元前207年的时候,范增七十岁了,他去投靠项羽。一般人要到这把年纪,就是在家抱抱孙子,忆忆往事,数数闭眼的日子。可是范增没有,也许你会问,都一把老骨头了,还掺和到杀头灭族的浑水来干嘛?
对这种问题,问谁都是两个字,抱负。
姜子牙七十而相周,范增七十而事楚。
他们满腹经纶,兵法权谋治国安民,无不精通,学了一辈子,不想烂到棺材里。古稀之年又如何,照样不输给年轻人,不建功立业就不入土,这就是范增当时的心态。
范增有才但眼光差,自然不能跟姜太公比,之所以对他大加赞赏,是要表明一种态度,人生,只要活着一天,就不要轻易放弃自己。
项梁攻打秦嘉,项羽并没有参加,如果他在,战场的火暴场面必定又要往上提个档次。
项羽的叔叔在彭城打得火热,他自然也没闲着,他要真闲着,肯定上彭城来了,他要来了,秦嘉和景驹也许就会被剁成肉酱。
项羽,是个两面性格非常明显的人物。他对江东子弟是爱护有加,对非江东弟子是不屑一顾。他非常残暴,可是对自己的士卒特别的关爱,对自己的妃子虞姬是特别的温柔。他刚强果断而又有妇人之仁。如果他认为你是自己人,就算你对他做点啥不好的事,你也甭担心,没事,项大哥最讲义气。如果他认为你不是自己人,你家祖上就是十代行善,他也会毫不犹豫把你给剁了。
项羽没闲着,是因为之前他叔叔派他带着八千子弟去打襄城了。襄城位于中原腹地,在当时,要想逐鹿中原必先破此城。
襄城县令也是个‘猛人’,他听说项羽来犯,想都没想,就留下都尉孔方守城,自己领着五千人马出城三十里迎战项羽。
那时候项羽还没出名,所以也难怪襄城县令这么生猛。交朋友可以“不知者不罪”,可打仗掉脑袋的这活儿,身为一方将领“不知者”那就有罪了,弄不好要死一堆人的。
双方在襄城外摆好阵势,项羽这边,左有龙且,右有季布,后边八千江东子弟是个个威风凛凛,而襄城县令这边,老弱病残,高矮胖瘦,是参差不齐。襄城县令早已等候项羽多时,却没想到一上来被项羽先骂了起来,别看都是有身份的人,骂起来也是骂娘骂狗骂祖宗十八代,什么恶毒用什么,什么难听使什么。用现代的观点来看,这是心理战,边上上万人在洗耳恭听,骂赢了,能提升士气,骂输了,会动摇军心。
骂人,是一门艺术。
襄城县令是个很有勇力但缺乏判断力的人,己方人不比对方多,而且斗志没有对方昂扬,稍微对比一下,就知道那边是精兵良将,而这边是弱兵弱将。但襄城县令是不管这些的,他很有信心,因为他认定自己站在正义的一面,而对面,反贼而已,己不灭之,天灭之。
骂得精彩还不如打得精彩。
项羽小时候不好好读书的恶果这时暴露无遗,他显然骂不赢襄城县令,只能暴喝一声,窜到阵前,准备开打。
襄城县令也暴喝一声,一员叫路延的大将窜了出来,结果才拼了不到十个回合,路延就被项羽一枪刺死。
项羽杀了一人,见了血,大脑兴奋起来,径直冲到对方阵中,痛快地杀了起来,襄城县令阵中顿时血肉横飞,无一人可以抵挡,项羽简直如入无人之境。襄城县令此时才开始后悔招惹这个魔鬼了,早知道就多说几句好话。襄城县令见势不妙,赶紧纵马狂逃,左右随从也是不甘落后,四散逃去。项羽一看,老子还没杀够呢,你们就跑?不依不挠地单枪匹马追了起来。
襄城县令毕竟在襄城混了很多年,地形熟得狠,钻进树林后就不见人影了,项羽没办法,只能停止追击。这时才注意到自己迷路了,后来在乱转的过程中遇到来找自己的部下。
项羽的勇猛冲动由此可知。
不要以为襄城败了,没有。襄城县令拣回一条命,知道项羽不好惹,就改变策略,城门紧闭,不再出战,任凭项羽没日没夜地派人去骂,骂得嗓子都冒青烟了,襄城县令就是坚守不出。
项羽以为他们听不到自己在骂,跑到离城墙更近的地方去骂,襄城县令不理也就算了,可恶的是,他还偷偷的叫人搭箭开弓,等项羽一帮人走得很近,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