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忙碌中时间过得总是很快,在多种交通工具的运输下,飞艇全力的输送下,甚至为了多运几次。公署组织士兵沿着张库大道设立兵站,每隔一段距离就点燃一堆篝火给飞艇指路,让其晚上安全航行。在众人的齐心协力之下,到了六月中旬,向新收复的科布多、唐努乌梁海、下贝加尔地区运送的关内移民就有差不多一百万人,如果再加上那些还在修铁路的一百万人工人的话,未来这三地将会超过六百万人再次屯垦居住,要是再加上外蒙的几十万人屯垦人员,这个新收复的关外地区将会达到七百万人的人口!在布局上新增加的移民绝大多都会呆在边疆地区,和内蒙地区一起把外蒙包裹起来,彻底融入中华大家庭里!
下贝加尔地区靠近外蒙的一个新的聚集地里,一个户中国家庭正在自己刚分到的田地里忙活。根据张良他们划分的田地分配的年龄段,10岁以下的每人一亩,60岁以上的每人三亩这个年龄中间的男的每人10亩女的5亩。现在正在忙碌的这一家可以说是全家出动,祖孙四代人在这次分配土地**分到了40亩的田地。现在的时间已经到了六月中旬,北疆的夏季和秋季一向很短,所以适合种植的时间更加的短,所以在一领到分配的土地过后就全家动员拉着分给的耕牛下地把这些土地给全部翻耕一遍,以便于种上玉米和大豆!
此刻劳累了一上午的这家人正坐在自己田地中的一颗老桦树下休息,一家人围坐在一起看着自己家里的土地犹在感觉做梦一般。那名二十多岁壮小伙明显还在梦中一般摸着自己的脑袋憨笑着说道:“爷,大,你说这些地都是咱们的了。官府不会再收走?还有这头牛,耕犁也都是咱们的?”
刚说完,那名小伙子就被自己的父亲照头上打了一巴掌问道:“龟犊子,疼不?疼就不是做梦,官府什么时候会说话不算话,说是分给咱们的就是给咱们的。这些地就是咱家的!看看咱们屁股下面坐的这地,土都是黑色的肥的都快流油了,今年是第一季,产量不会很高。但是我估摸着好好侍弄一番。今年一亩地也至少能打个四五百斤苞米,咱现在种了三十亩的苞米至少能打一万三四千斤!再加上大豆怎么也有近两万斤的收成!”
“乖乖,有那么多,这样的话咱们怎么样也不会饿肚子了。要不是因为饿的慌小三小四也不能死了。”那名小伙子的媳妇吃惊的说道,最后想起自己死去的两名孩子不由的伤感起来。
一时间,家里人都开始沉默起来。最后还是在那里看着自己晚辈聊天的老人说道:“提这些伤心事情干嘛,都已经过去的事情了,最起码我们家剩下的三个孙子孙女现在不用再担心饿死了!再说你们都还年轻,现在条件好了就在多生几个!以后咱们家的日子总会越过越好!”
“爷爷说的是,我们都还年轻。”壮小伙握着媳妇的手,两人相视一笑!是那么的温馨!
老者抽了两口旱烟,转脸对中年男人说道:“狗娃,前两天咱们刚分好地后,刘保长说明天每家出两个劳力去修水渠架水车,这可是好事和大事!明天你和娃子就去吧,家里的地今天也就差不多耕完了,明天剩下的事情有我和几个娘们干就行了。修水渠的事情不能耽误,这可是遗泽子孙的好事,就是官府没有给咱们分地,咱们也也要去干,老头子没几年好活了,我可不希望在碰到灾年我的娃们再被饿死!”
“大,你放心吧,我都省的,今年咱们好好干干,争取今年的粮食多打一点。到时候咱们先把官府给我们的口粮和种粮农具的贷款还一部分,早点把官府的钱给还上!虽然官府让我们不要急,可以分五年慢慢还,第一年的税也不收,其他年也只收一次年税,税率也只有三十税一。和咱们在老家相比已经低的不能再低了,说实话我是从来没见过这么为老百姓考虑的官府。大,孩儿是这样的想的,既然人家官府对的起咱们,咱们也要对的起人家。欠人家的钱能早些还上就早些还上。我听那些护送咱们的那些当兵的说张经略使张少帅现在也不宽裕,不仅要养这么多兵,还要防着大鼻子和小鼻子找事,另外还要拿出不少钱向洋人给我们卖粮食,还要给那些人牙子许多银子!日子过得紧巴巴的,我就想咱们早点还是不是可以减轻人家的一点负担吗?”
“狗娃,你这样想老子很高兴,做人要有良心,你这样想很好!好了,咱们也歇息够了,走把最后两块儿田给犁了!明天就撒种,争取今年有个好收成。狗娃媳妇,吧咱家的仨小萝卜头放在筐子里,别让乱跑丢了,这地方荒凉的很,别有啥野东西叼走孩子,放筐子里也放心一点!”老者最后抽了两口旱烟,在鞋底儿上磕掉烟灰后站起来说道!
“好的大!”中年人站起来,重新把耕牛套好,招呼自己的儿子和媳妇开始耕起地来。老者和自己媳妇以及孙媳妇开始对已经耕好的地块儿平整起来。不只是这一地方,放眼整个边疆地区这个场景在不同单飞地方上演,那些早到的家庭已经给张良立了长生牌!并且这股风气在新到的那些人家也开始蔓延开来。甚至有些聚集地在那些威望高的老者提议下给张良见了生祠。接到这个消息的张良在苦笑之余也感到一阵温馨,自己本来并没有做多少事情,却被这些朴实的中国百姓这样的感恩!也让张良觉得自己应该给这些百姓创造更幸福的生活!
文字首发】
第一百六十七章 齐头并进、发展()
第一百六十七章齐头并进、发展
在移民实边搞得热火朝天的时候,热河的经济建设也没有落下,到了六月份国内第一批投资的那些厂子因为规模都不是很大,也都纷纷开始投产!这些虽然大多数只是些工人在百人左右的中小型的工厂,但这些工厂的投产还是让热河的经济能力往上跳了还几个台阶。文字首发】原料的充足和成本的低廉的这些商品的价格很低,再加上张良让张廷兰搞得那个严格的质量检验体系,使得热河产的商品短短时间内就在全国打响了名气,当然这也和那些投资商人的努力离不开!但是不管怎么说产品的畅销还是让这些商人赚的心花怒放!
一时间好多商人都在筹划在来年在扩大工厂的规模,一时间整个热河呈现出一种欣欣向荣之感,那些南洋巨商投资的工厂也都纷纷开始动工修建,张良对这些工厂投产之后热河的经济状况很是期待!
在经济蓬勃发展的时候,因为战争原因被推迟的其他各项规划也陆续开始实行。原来张良制定的教育计划也在战争结束后被提上了日程,在原来张良规划中,热河的教育体系要做到没平均一千户人都要拥有一个中学,每个村庄都要拥有一个小学。现在终于在张良的大力支持下开始实施起来。
郭家屯,热河承德市下辖的一个非常普通的村庄,村里的大多数人都是晚清事情那些活不下的人出塞屯垦聚集下来的,因为大多数人都姓郭,所以就叫了郭家屯这个名字。和关外的大多数村庄一样,这些村子都是规模不大,就像这个郭家屯加起来还不到100户人!和以往村庄的宁静不同,此刻这个小村庄里却热闹非凡,大多数人并没有和往常一样吃过晚饭就回到自己家里休息,而是三五成群呆在街上议论着某些事情,双眼都不由自主的看向村头那座小城隍庙。
村口一家人门口,家里的男主人皱着眉头蹲在自己家的门口,手里端着一只大瓷碗喝着玉米糊糊,但明眼人都看出男人心不在焉。过了没多大会儿,这家的女主人也从屋里出来,看着自家男人已经空了的碗,但似乎自家的男人并没有这个意识,依然在一口一口的吸着!那名女主人同样也是眉头紧皱,向自家男人问道:“娃他爹,你说这事咋办?今天白天村头的先生又来咱家了,说上学时都统大人下的命令,谁都不能违反。村里的王癞子就是因为不让他家的那几个丫头上学才被镇上的镇公所带走了,听说都被判了两年的劳役呢,都准备发配到工地上去修各地的公路去了!今天他家的婆娘又上镇上去了,求那些官老爷宽宏大量,他们愿意让丫头去上学,这才把他放了回来!”
那家的女主人喝了口手里的汤继续说道:“再说了今天人家先生都说了,上学都是不要钱的,都统大人给咱们拿钱,让咱们的孩子上完啥九年义务教育。另外在上学时,学堂的先生们还会管一顿午饭。这些都是都统大人掏钱!我就不明白老头子你坚持个啥!难道非待镇里来人把你带走押到县里蹲了大佬你才改变自己的主意,你要真顿了大牢让我们娘仨杂货啊!”
“嗨,你一个娘们家懂什么!”男主人把手里已经空了的碗放在门槛上说道,“要说让咱家的二小子上学我没啥意见,说不定咱们家还能上出来个状元公呢!但是让大丫去学堂我有些不愿意,你说女孩家家的上啥学,识啥字啊!年纪一大还不是就出嫁了,认识那么多字有啥用。再说了一个学堂男女都在一块儿上学,这这向什么样子!”
“当家的,你可别这样想。今天先生也说了,男娃和女娃虽然都在村口的学堂上课,但不在一块儿上,城隍庙的两间厢房就作为男女学堂。两个先生交替着来教,娃他爹你就别扭了,村里的其他人不也没说啥吗?你一个老百姓,又不是啥老学究还坚持这干嘛?再说了上学也不用咱家掏钱,都统大人都一手掏完了,人家都统大人都没说啥,咱们在这瞎坚持啥!”
“你就是头发长见识短,人家都统大人这样做是好心,咱们不能不识抬举。正因为咱们不掏一分钱,所以咱们才不能蹬鼻子上脸。少一个人去学堂不也为都统他老人家减少一些负担吗?”
“当家的,别傻了。人家都统要是在乎钱还会让咱们的娃强制上学吗?依我看咱们明天还是让咱家的大丫去学堂吧!过了明天,大丫要不去,当家的你可真要去修路了!要是你修路和人家戏文里孟姜女家丈夫一样一去不回,我们娘几个真的没办法活下去!”说着那名妇女抽抽啼啼的哭泣起来!
“好了,好了别哭了,听得老子头都大了!”那家的男主人颇为懊恼的挥手说道,接着说了一句,“也罢,明天就让大丫去上学堂吧。记得让两孩子去的时候把家里那二十多个鸡蛋拿着,给先生们送去,都统不要钱,但是咱们不能没有礼节。该拿的束还是要拿的,咱们拿不起肉,就让孩子们拿几个鸡蛋过去!好了,不扯这些了,收拾一下准备睡觉!”
此刻的村口学堂的城隍庙里,在村民口里的那两位先生正坐在庙里的原来用来摆放贡品的方桌旁,不断准备中午那些小孩的午餐的食材,这个不大村庄虽然总人口不多但小孩加起来也有一百多人。明天中午所需要的食材势必很惊人,两人一人收拾明天要用的食材,一人在劈着木材。在城隍庙的门口不远处一个新搭建的小棚子里已经存了不少的木材,一个刚支起来的大铁锅立在一旁!劈了一会儿,那名青年擦了一把汗说道:“浩明,明天你说会有多少个小孩过来,我说的是那些女娃子。咱们都统的政令很严厉,要保证每个适龄的儿童进入到学堂。如果还有没进入学堂的学生不问什么原因咱们和镇上以及县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