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呃!”刚才那个推荐的大臣傻了,没想到皇帝会这样问。以前可不是这样的啊!老夫出面,皇帝都不给几分薄面?这面子往哪里搁啊!下不得台,下不得台。
“拿不出什么值得说道的战绩,也就不要给朕推荐了,免得到时候转进如风,抛君弃父,大家脸上都不好看。”杨改革对这种不负责任的推荐可没好脸色,md,这可关系到我日后的生存问题,你也敢跟我打马虎眼,杨改革气不打一处来。很想扁一顿这家伙,又看人家七老八十了,唉,还是算了。
刚才推荐的那个大臣被皇帝如此的奚落一顿,脸上挂不住,脸上红彤彤的异常尴尬,用袖子遮了脸面,退了回去。
杨改革发现,自己根本没必要问他们,问他们干嘛?这不是自己找不自在吗?他们推荐的人有没有用,难道还准确得过历史?自己连这后来的历史都知道,还问他们干嘛?缘木求鱼。
想了想,于是就问道:“朕查看了一下我朝带兵将领的名册,找了一些战绩还算出众的,诸位卿家议一议。”
众大臣争准备跃跃欲试的推荐一些人选过来,见皇帝又要自己提名人选了,又只好看看皇帝准备提那些人,暗自骂刚才推荐的那个老家伙,你推荐什么不好,偏偏推荐个无能的,连带我们的推荐机会也没了。
“满桂。”杨改革第一个就提出了满桂。这个人,后来可是在北京保卫战当中,下了大力的,忠心就不用说了,战力也是可以的,和野猪皮打对战的人,战斗力,也是一顶一的。杨改革自然第一个就提到他了,而且这满桂,杨改革本来就准备调回来,自己还有重要的任务给他。再者,他和袁崇焕不和,袁崇焕已经申请过把满桂调走了,不过那次被皇帝骂了一顿,加上次次被皇帝和孙承宗“虐”,袁崇焕就再没提这事,于是天天蹲在家里练“星际”。
“启禀陛下,陛下可是说太子太师,都督佥事,锦衣卫签事,总兵官满桂?”这个人一连报出了一连串的头衔,够长的。
吓!杨改革没想到,这满桂,头衔还蛮多,刚开始还不觉得,觉得他是一个武将,不就是某某总兵而已,没想到,还有这样一长串头衔。
“嗯,正是,朕说的就是他,满桂的战绩大家想必也知道,朕也就不多说了,诸位爱卿以为如何?”
“启禀陛下,臣以为,陛下准备放袁自如巡抚辽东,这满桂和袁自如据说不和,刚好可以将满桂调回,避免将相不和,乃两全其美之事。”一位大臣立刻出来说道这袁崇焕和满桂之间的八卦,表示调满桂回来这是好事。
“此事朕也知晓,所以,特地乘这次调天下精锐入朝拱卫京师之际,调满桂回京的,即避免了他和袁崇焕不和,又可以拱卫京师,两全其美。”
“臣无异议!”
“臣也无异议!”
一群大臣都没有意见,都觉得调满桂入朝,避开和袁崇焕的不和,两全其美。
“那该多少兵为好?”杨改革问道。
“启禀陛下,满桂乃太子太师,都督佥事,位与秦老夫人相仿,臣以为,也该带六千精兵入朝为宜。”一个大臣很快就计算出来,满桂该带多少兵了。不过,不是根据战力,不是根据实际需要计算出来的,而是根据地位,品级计算出来的。
杨改革虽然对这种以地位和品级决定带多少兵的计算方法很无奈,但是这六千之数,却也刚好和自己心目中的人数差不多,也就忍住没发作出来。
“嗯,如此甚好,那就也是六千吧,也是十万两银子的开拔费,朕会派人送去的。”杨改革很快就敲定下来出兵的费用了,自己虽然出了大钱,出了大血,但是这个值,历史上,勤王的时候,因为地方上没有做好后勤,来勤王的兵马半路上溃散的也不在少数,这个,一定要提防,出兵了,一定要给银子。
“启禀陛下,臣以为,满桂满大人那边离京师近,又有马代步,很快就可以到京师,根本耗费不了十万两。”这位兵部的尚书,见这次调兵,银钱又没有从自己手边过,于是,又出来,跟皇帝说,要不了十万两了。
“嗯,这个到也是啊!爱卿说得有理。”杨改革发觉,这个人看着有点讨厌,但是有时候说话也是靠谱的啊!这关外到关内,很近,又有马代步,的确,恐怕不要一个月,兵马就能进京了,如果事情紧急,恐怕一两个星期入京也是可以的。
杨改革觉得这个人顺眼了点,刚准备夸奖几句,准备降低一下这开拔费,边上就有人出来“捣蛋”了。
“启禀陛下,臣以为,xx大人如此计算,有误,想秦老夫人的乃步卒,长途跋涉四五个月时间才能入京,确实艰辛,十万两也确实不多,这太子太师,满桂满大人那里,离京师近,又有马代步,速度极快,本不该需要十万两,但是,正因为是有马,乃骑兵,这骑兵的费用数倍于步卒,这乃常识,所以,虽然路途较近,但是开拔费用,确实昂贵得多,十万两,不多也”这个人好像对兵部尚书不感冒,“啪啪”上来就给兵部尚书扇了两耳光,基本军事常识都不知道还当兵部尚书。
杨改革听了,不知道是说得有道理,还是没道理,这骑兵的费用确实比步兵贵得多,虽然只有六千人,但是考虑到一个人至少一匹马,这马嚼用起来,能顶几个人,马吃得不好,它还罢工,拉稀,更是要好好伺候着,所以,耗费更是厉害,这样算起来,十万两,开拔六千人,也不算多啊!
杨改革混乱了,于是,又开口问孙承宗:“孙师傅,以你看,该多少?”
军事不决问孙承宗,这个觉悟,杨改革愈发的强烈。
“回禀陛下,臣以为,给八万两,足以。”孙承宗给了一个折中。
“嗯,那就八万两吧,朕会派人送去的。”杨改革立刻决定下来。
兵部尚书噘噘嘴,好,这八万两,又和自己没啥关系,又用眼瞥了瞥刚才那个打自己脸的人,心中暗恨。
“下一个,朕准备调赵率教入京,拱卫京师。”杨改革直接说了自己的第三位人选。
“陛下可说的是太子少傅,左都督,世袭锦衣卫签事,总兵官赵率教?”照样有人提了一大串的头衔出来。
杨改革发现这明末好多武将的头衔,都相当的高。动不动就是太子xx,然后是都督xx,然后是锦衣卫xx,最后实职是总兵官。头衔虽然高,但是也都不是很给力。归低阶文人指挥不说,还要给文人胡乱的杀头。
“正是,朕准备召赵率教入京,拱卫京师,这赵率教的战绩,大家想必也都知道吧。”
众大臣觉得皇帝说的尽是废话,这武人没有一点拿得出手的战绩,能升到这样的高位来?朝廷可不是开批发部卖官的地方,纷纷心中鄙视皇帝。
“敢问陛下要带多少兵马入京?”这回没有反对的,直接就问带多少人了。
“四千。”杨改革一口就说出来了,为什么?因为历史上赵率教带兵入关救援的时候,就带了四千人马,想必,赵率教对这个数字的人马都是比较有自信的,看重的,有信心的。所以,杨改革也就认准了四千了。
“陛下,为何不是六千?前两位可都是六千啊?陛下如此厚此薄彼,恐怕”一个大臣建议皇帝,既然大家的品衔都差不多,那就不要有差别。
杨改革听烦恼的,很不喜欢这种拿品级说事的,没有一点技术含量。
“孙师傅,你以为呢?”
“四千精骑,尚可。”孙承宗也挺认真的,特意加了四千骑兵几个字,这关外和野猪皮对战,敢称精兵的没马,那真是个笑话,也防备着有人从中搞鬼。
“嗯,那就四千精骑。费用呢?”杨改革直接就定下人马了。
“六万两。”孙承宗也很干脆,给了三个字了事。
“嗯,那就六万两,朕照样会派人送过去的。”
兵部尚书不噘嘴了,熄了心思了,这开拔费是不会从自己这里过了,自己眼馋也没办法。
“下一个,朕准备召祖大寿入京,众爱卿以为如何?”
“敢问陛下,可是宁远副总兵祖大寿?”这回,这个人给的头衔及其的短,前面还带了个副字。
“正是!祖大寿的战绩大家都知道吗?”杨改革以战绩说事,大臣们都渐渐习惯了。这个还是比较公正的,拿不出好的战绩,什么也别说,夸上天皇帝也不鸟你啊!
“启禀陛下,臣以为,此人不妥。”有人出来反对了。
“如何不妥?是战绩不行吗?”
“回禀陛下,不是,祖大寿他战绩到还算出众,也和东虏后金野战过,确实乃一员猛将,不过,他乃一副总兵,这品级也过于低了点,再说,我朝总兵都不知几凡,要找精锐来拱卫京师,还不至于从副总兵里找吧,如此,也太失我天朝颜面了,显得我天朝无人啊!”
杨改革对这个反对的理由无话可说,关键的是战绩,还跟颜面有关系?这个离谱,难道调某人入京拱卫京师了,还要给一衣带水的邻居们通报一声吗?还要看下他们的反应?如果他们觉得不行,这还不能算数?
不过也有人给祖大寿站场子的。“启禀陛下,臣以为xx大人说得有误,祖大寿现在虽然只是副总兵,但是那是在锦宁大捷之前就是副总兵,经过了锦宁大捷积功,这功劳如果算在内,还请陛下唯才是举。”
杨改革今天已经有点头晕了,这个祖大寿,杨改革一直在迟疑要不要调他入京,想这历史上,祖大寿也是一位能左右历史转折的关键性人物,如果他当时见了袁崇焕的手书,见了孙承宗的使者,没有回头,而是呆在关外不回来和野猪皮干架,这明朝的历史,恐怕真的要大改写了,杨改革头晕,也不打算在这里面费心思,直接问孙承宗得了:“孙师傅,以你看?”
“回禀陛下,臣以为,关外辽东精兵已经抽取过度,不可再抽取关外的精兵入朝了,陛下忘了,如今,东虏后金正在清扫入关的道路,正在和蒙古人打仗呢。想必日后,陛下放袁自如巡抚辽东,袁自如也势必要再次清扫一番蒙古,这精锐如果尽入了关,这袁自如要想清扫蒙古,可就难了。”孙承宗是个明眼人,一下就看出了其中的关键。
杨改革才发现,自己已经在关外抽取了一万人的精锐了,真的不能再抽取了,幸亏这孙承宗提醒,否则,自己会把这祖大寿,以及他们几兄弟都弄到关内来呢。那时候,袁崇焕恐怕就要对着剩下的“辽东精锐”哭了。
“孙师傅说的有理。朕忘记了。差点坏了大事,如此,就不再从关外调兵了。”杨改革暗自责备,自己做事,还是无头无脑啊!想到哪里做到哪里。多亏了孙承宗,不然,自己这半桶水要想拯救大明朝,估计也悬。
“众位卿家可还有其他人选要推荐的?”杨改革有点累了,决定问问大臣们还有什么人,如果没有自己熟悉的,那就准备结束这次会谈。
一干大臣七七八八的也举荐了一些。杨改革一听,没有一点印象,立刻枪毙。这听都没听过的人,弄到京师里来干嘛?吃干饭啊?决战的时候转进如风吗?
“如此,调天下精兵入朝,拱卫京师一事,暂且就到这里,日后如果有那位爱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