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几个大臣更是面露异色。
“也没什么不好说的,几位卿家只管说就是”杨改革鼓励道。
几个大臣更是面露难色,皇帝怎么会有那么多钱?一是盐商跌倒,皇帝吃饱;再就是皇帝会做生意,做买卖那叫一个神,做一个赚一个;再然后那就是皇帝高瞻远瞩,下手狠辣,把海上贸易抓在了自己手里,有了这几条,皇帝想没钱都难。这些都是事实,可好说出来么?
“回禀陛下,陛下天纵英明,经营手段了得,自然就有这么多钱”礼部尚书何如宠再次无奈站出来说道。
“呵呵呵,也就是说,若是朕靠着祖制定下来的田赋,是永远不可能来做这件事,对吗?也就是说,若不是经商,若不是想起他的办法,几位卿家想做这件事,永远是不可能,是吗?”杨改革笑着问道。
“回禀陛下,此话确实不假,若仅仅是靠田赋,不用说此事,即便是官吏官军的薪俸都难以按时支付,又何谈办此几千年上下的盛事呢?陛下,此言不假”这次,倒是刘宗周站出来接过了话语。
“嗯,说得有道理”杨改革点点头,说道。
房间里,有些沉默了。
皇帝的这些话确实在不住的敲打着众人的心思,如今大明朝,和以往确实有着极大的不同,户部收入远超先前,皇帝所掌控的钱财,更是恐怖,很多以前只能想,无法付诸实施的事,现在可以做,可细究里面的原因,却能得出很多令人惊讶的答案。
“几位卿家,对朕经商,办工厂,各种趋利的事又如何看?”杨改革见众人沉默,又问道。
几个人开始尴尬起来,经商这事,虽然大家都鄙视,虽然大家都口口生生的说经商不好,可实际,又有几个人家里是不经商做买卖的,以前嘛,大家都当睁眼瞎,都瞒着皇帝说瞎话,可如今,皇帝的买**谁都做得大,以前那些忽悠皇帝的话,不说也罢,现在想想也尴尬。如今谁还敢把经商如何如何的话拿给皇帝听?
“回禀陛下,没有陛下趋利,也就没有今日之盛事,也就没有我大明的今天”又是刘宗周站出来,朗声回答道,刘宗周虽然对这些事也是很反感,也不是很赞成,可事实就是他现在有钱办事,办这种千年难有的事,什么叫欲罢不能,这就是。
“好,说得有道理!”杨改革叫了一声好。
其他几个人都低下头。
“关于办学钱不够的事,朕还是那句话,朕会鼎力支持的,以前承诺的,以后依旧有效,日后朝廷赋税增加,办学这方面的投入,自当逐步增加,这一点,毋庸置疑,呵呵呵,日后诸位卿家对这税赋可要盯紧了,若是税入增加了而这方面的投入没增长,吃亏了朕可不负责”杨改革笑着说道。
几个人又汗颜起来,如今,欲罢不能的他们除了跟着皇帝走还能说啥?道理也好,现实也罢,都早已证实,不按照现在皇帝说的走,不按照现在皇帝的路子走,办学这事,他们就得和以前历朝历代的人一样,想一想过过干瘾罢了,如今好歹每年还有数百万两银子来办学,这办学款还有增加的余地,这已经非常了不起了。
“朕今日把诸位叫来,还有一个事想问问诸位,这办学,诸位是打算如何铺开的?是整个天下全面铺开,还是有重点,还是其他?具体到州县,又是如何安排的?到乡村游是如何安排的?”杨改革和这些人东拉西扯了半天,实际是一直不好意思开口把这个事说出来,杨改革的心是软的,可这件事,却必定要办得硬邦邦的,办的阴暗,这个事,有些冷冰冰,有些残酷。不是杨改革不想把他办得更好,而是作为一个上亿人口的统治者,有时候,必须做出取舍,有些手段,却也是必须的。
说出这个话,杨改革的心瞬间就冷了下来。
“回禀陛下,既全面铺开,也有所重点,当让此盛事让天下人都惠及到,,但,乡村也实在是太多,百姓居住得也散,实在是无法照顾到所有的乡村,陛下,据目前臣等所了解及预算的,也仅仅能在人口较多的集镇建立蒙学或者小学,在人口较多的集镇或者县城建立小学,中学,在人口较多的州县或者州府,除了建立小学中学之外,还可以考虑建立高等中学,在较为富裕的州府或者省城建立高等中学,配以小、中、高学,如此,才可以最大程度的在我大明整个的铺开,也才可以最大程度的惠及天下人,当然,因为经费所限,也不可能做到尽善尽美,也只能尽力而为”林钎颇为遗憾的说道。
“嗯,也就是说,如今的学校一般都是建立在人口稠密的城市?”杨改革问道。
“回禀陛下,是的,集镇,州县城池,人口稠密,除了办学方便之外,也可以以最小的开销惠及更多的人,何况集镇城池富裕人家较多,有好善乐施者捐助学校,倒是一个不小的来头,再比如,陛下说过,日后凡抄家涉及到房产,都先挑出来做校舍,故此”林钎介绍道。
“嗯,有道理,那就这么吧,学校资源尽量的往城市里集中”杨改革没有多想,就如此说道,这个决定,貌似是时代局限,貌似是无可奈何,受经济能力所限导致,可实际,杨改革要说,更多的,自己是想通过教育资源的不平均逼迫农村人口往城市里跑,不断的培养更多的城市居民,培养能消费得起工业品的阶层。。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qidian。)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第796章 难处()
随着春天的来临,天气逐渐的暖和。
杨改革也依旧在这种水泥建成的小楼里办公,这里,暂时的成为了大明朝的权利中心。
杨改革稍稍的抬头,却是新任的兵部尚书申用懋,这个申用懋,在袁崇焕平倭之后,以侍郎的身份接任兵部尚书,算是升上来的。
杨改革对这家伙的看法就是这家伙当个秘书绰绰有余,当兵部尚书,独当一面,那确实不是他该干的事。按照杨改革的标准,当兵部尚书,起码也得带过兵,有过战绩,可如今这种人,要么不可能出任兵部尚书,比如毛文龙,要么就是没空来当兵部尚书,比如孙承宗,比如袁崇焕,挑来挑去,也只好在兵部系统里提拔一个了事。申用懋也就成了新任的兵部尚书了。
虽然这家伙没带兵的经验,没有战绩,可这家伙好歹也在兵部侍郎任上干过这么久,对兵部的事也还算知根知底,对很多事的来龙去脉,以及新规矩,都还明白,不用杨改革重新培养和调教,这也是杨改革用他的原因。当然,若是说其他原因,则是这家伙有一个好老爹,他老爹在万历那时候很出名,配合过张居正改革,也当过首辅,还是状元,这家伙,绝对算是富二代,官二代。
“起来吧”杨改革稍稍的端详了一下申用懋,说道。
“谢陛下!”申用懋立刻谢恩道,对于新任兵部尚书,申用懋还是很激动的,还是很用功的,他也希望能做出点功绩来,在兵部侍郎的位子上,他也算是看着眼馋,知晓不少内幕的。
“可是有事么?”杨改革问道。如今的杨改革,绝对算得上工作繁忙,每日都是处理不完的政事,每天都是批改不完的作业,实际,这已经是杨改革把大量低级,较轻的政务交给阁臣去处理之后的结果,不然这工作量还要大。
“回禀陛下,乃是辽东东进奴尔干都司的奏本,还有袁督师平倭的消息,陛下请过目”申用懋立刻说道,他这兵部尚书,说实话,分量不重,对很多事,根本就没有发言权,纯粹就是一个大号秘书,兵部的权利,实际在皇帝手里,在孙承宗那里,南京兵部尚书又要分去不少权利,就连平倭,也是在袁崇焕那里,实际他手里的权利,则少得可怜,可以说,这兵部尚书做得很弱。当然,他也有自知之明,他也知道,兵部的权利,实际是在皇帝手里的,皇帝给他多少权利,他就有多少权利,若是皇帝不待见他,他就可以坐冷板凳了,以尚书之尊坐冷板凳,这滋味可不好受,他是北京兵部尚书,可不是南京兵部尚书,要养老,他还不如去南京呢。
“嗯”杨改革道了声。这些,不是什么太大的事,都是属于正常的往来公文,若是真正的急事或者重要的事,孙承宗那里都是直接走急报,就连袁崇焕那里,也是走的急报,并不会走这种普通的公文,走这种公文的,基本上都是一个过场了。
杨改革只是稍稍的看了看这几本奏本,很快就批改好了,并不需要耗费太多的精力。
“卿家新任兵部尚书,对很多事都还不熟,若是有空,可多到平台去,可多了解一下参谋部的运作情况”杨改革说道,对于这大号的秘书,杨改革还是尽量的教导着,既然是兵部尚书了,那该有的待遇,还是尽量要有。
“谢陛下隆恩,臣领旨!”申用懋立刻谢恩道。说实话,若是没有皇帝这话,他连到平台都难,到不了平台,他这兵部尚书差不多就是个摆设了,他连参谋部在干些什么都不知道,可以说,他已经被排除在了大明朝军事决策圈之外。也只有能到平台了,能知晓参谋部干什么,能以兵部尚书的身份参与、代管参谋部,他这兵部尚书的官才当得实在。
杨改革处理好了兵部的事之后,才算是稍稍的松了口气。处理了这个事,杨改革准备抽空出去一趟,上次去看那新房子,杨改革没能如愿,这次,杨改革准备再去一次,这种悉心培养出来的东西,不亲自看一眼,杨改革始终是不甘心,不情愿的。
“大伴,朕这里忙完了,若是没事,就去看那新房子吧”杨改革说道。
“回禀陛下,这,顺天府尹刘宗周求见”王承恩颇为尴尬的说道,皇帝的行程,他当然知道,可这刘宗周来了,他也不好说不见。
“哦,刘宗周?见”杨改革说道。
“遵旨,陛下”王承恩答应道。
不一会,刘周宗就到了。
行礼之后。杨改革问道:“卿家可是有事?”
“回禀陛下,确实是有事,”刘宗周说道,一边说还一边颇为为难的打量皇帝,似乎这事颇为难。
“哦,卿家可是有什么难事?有事不妨说出来”杨改革问道。杨改革看刘宗周一副为难的样子,以为刘宗周遇到什么难事了。
“回禀陛下,此事,臣也不知如何说的好”刘宗周很郁闷,很为难的说道,这事,他以前也遇到过,对于如何处理这事,他也算是有经验了,遇到这事,他第一个想到的就是来见皇帝,还是等皇帝自己处理吧,或许皇帝又会用什么稀奇古怪的东西来处理这种事。
“但说无妨”杨改革道。
“回禀陛下,乃是臣近日接的一桩案子,这案子,又涉及到一女子”刘宗周郁闷的说道,他又遇到这种事了,都是和皇帝有关的。
“哦,一个女子?”杨改革的心思瞬间活络开了,心里已经有谱了。
“回禀陛下,是的,一个女子,此女子爱好穿戴红衣,人称好娘子”刘宗周颇为无奈的说道。
“哦?呵呵呵,什么案子和这个女子有关?”杨改革已经明白了这到底是什么事,锦衣卫早已报告过了,现在顺天府尹来,时间倒是抓得很紧。
“回禀陛下,说大不大,说小不小”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