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心中做出决断之后,敖烈命许褚唤来了王平,将自己的意思告诉了他。王平没想到自己区区一个丞相府的副将,竟然能够得到敖烈的亲自召唤,激动之余,大力的拍打着胸膛,一口答应了下来。
敖烈又简单地交代了王平几项需要注意的事情之后,王平便拿着敖烈的书信,转身走出了中军大帐,来到了自己的部曲之中。在部曲内挑选了十名精细的悍卒,十余人骑着高头大马,径直飞奔出了汉军的大营,向三十里之外的交州军与蜀军的联军大营奔去。
三十里的距离,很快便在马蹄的奔腾下走到了尽头,王平等十余人刚刚接近联军大营附近,站在大营营墙上巡视的哨兵便发现了他们,一名小队长装扮的军士对着王平等人大声吼道:“来者止步!若在踏前一步,格杀勿论!”
王平的脸上没有半点的惧色,在对方弓箭的有效射程之外停下马来,对那名小队长高呼道:“某乃摄政王麾下副将王平,今奉摄政王之命,来给交州牧送上书信一封,别无他意。尔等可速速通知交州牧士使君。”
那名小队长对王平大喊道:“你们在这里等着,不得跨越雷池一步!”说完,便转身向大营内走了下去,留下数支巡查的小队留在原地密切的监视着王平等人。
这一等,就是近半个时辰。王平安静的坐在马背上,既没有露出焦急的神色,也没有表示出丝毫的不耐,面色自如的默默的等待着。在王平身后的十名劲卒,也没有任何一个人发出声响,就像是十尊雕塑一样,分列王平身后的左右两侧,一言不发。
嘎吱——
联军的营门被打开了,王平举目向联军大营内看去,只见从营门后一直到中军大帐的途中,整齐的排列着两排刀枪并举的交州军,要想进入营门到达士燮的中军大帐,就必须穿过这长达百余步的刀幕!先前与王平对话的那名小队长在营门后转出身形,对着王平大喊道:“兀那燕贼,你若有胆,便自行前往中军大帐吧,我家主公已经在大帐内等你了。”
王平面色平淡的翻身下马,将战马的缰绳随手扔给了身后的一名劲卒,头也不回的说道:“你们都留在营外,某一人前往即可。”说着,王平大踏步向前走去,脚步坚定异常。来到联军大营的营门前,王平忽然停住了脚步,没有向交州军的刀幕中走去,而是转头看向了刚才那名喊话的小队长。
那小队长看到王平停下了脚步,忍不住嘲弄着说道:“俺还以为你是不怕死的硬汉呢,感情刚才的气势是装出来的?现在知道害怕了?不敢走过去了?”
王平淡然一笑,摇头说道:“在我汉军将士心中,从不知何谓畏惧。某停下来,并非是出于惧怕,而是某要告诉你一句话,你要牢记在心。记着,我们北汉上下,是真正的大汉精兵,是努力将大汉的传承、汉人的传承继续下去的大汉精兵,并不是贼。”
言罢,王平不再理会这个无名之辈,昂首阔步的向交州军布下的刀阵中穿行了过去。步伐坚定有力,无谓的气势,从王平的身上强烈的喷薄而出,竟然逼得两旁的交州军刻意发出的杀气,开始出现崩溃的趋势。
一百步……五十步……三十步……
一步又一步,当王平迈出第一百步的时候,刚好穿过了交州军的刀阵,来到了士燮的大帐之前。或许是为了观察王平的反应,大帐的帐帘是打开着的,从帐帘敞开的地方向大帐内看去,王平清楚的看到士燮端坐在大帐内的帅位上,正目不转睛的看着自己。
跨步走进了大帐,王平从怀中掏出敖烈的亲笔信,递到了士燮的面前,不卑不亢的说道:“这是摄政王给士使君写的亲笔信,请使君过目。”
士燮没有立刻伸手去接王平手中的书信,反而是饶有兴趣的看着王平的脸庞,一边观察着王平的神色,一边试探性的问道:“将军好胆色!却不知将军在敖墨寒麾下现居何职啊?”前文中已经说过了,在士燮的家族中,出现了很多的俊杰,但是这些俊杰一面倒的偏向了文官的体系,以致士燮的手下根本就没有像样的大将,正所谓千军易得一将难求,为了寻找一名可堪重用的大将,士燮等的花儿都谢了,却依然是一无所获。今日见到王平独自一人,从容不迫的穿过刀阵,不禁对王平的胆识生出了由衷的赞赏之情,爱才之心油然而起。
王平平淡的回答道:“王平不过是诸葛丞相手下的一名副将而已,在我大汉军中,胜过某十倍甚至百倍之人,比比皆是。”
士燮闻言一怔,随即哈哈大笑了起来:“王平将军是在说笑吗?将军之胆色乃是吾生平所仅见,若说能胜过将军十倍、百倍之人,那岂不成了天兵天将?吾以为只有文人才会相互吹捧,没想到像将军这样的武人,竟然也有这个习惯。”
王平认真的摇头说道:“非也!请问使君,在今日之前,使君可曾听说过王平的名字吗?”
士燮收住了大笑,不明所以的说道:“从未听过。”
王平又问道:“再请问使君,在我大汉军中,有一龙一虎,五虎上将,八部良将,这些人的名字,使君可曾听说过吗?”
士燮再次笑道:“交州虽然地处偏远,但也绝不是与世隔绝,吾也并非孤陋寡闻之人,近十年来,这些人的名字可是震动天下,听得吾耳朵里都快生出茧子来了,怎么会没有听说过呢?”
听到士燮这样说,王平不再摇头了,而是点着头说道:“既然如此,使君便应该能得出结论,王平适才所言并非虚言,青龙天将云长将军,斗杀天将翼德将军这一龙一虎,还有温侯等五虎上将,文远将军等八部良将,这些人的才能,何止胜过王平十倍。所以说,在我大汉军中,胜过王平之人,比比皆是!”
ps:ps:感谢顺风驶船、1975、红月哥哥、凯尔撒、书友140809等兄弟们的投票和推荐,说实话大琨最近很忙,有段时间没去书评区看了,今天一看,骂声一片,说什么的都有,大琨只能说,大琨是新手不是大神,写作水平有限,不能让所有人都满意,不喜欢本书的朋友可以放弃本书了。大琨凭着自己的双手,写自己爱写的故事,仅此而已。再告诉大家一个小秘密,今天是大琨的生日。
第四百五十二章 好戏开场()
士燮不笑了。因为他笑不出来了。
王平说的没有错,在今日之前,士燮甚至从来没有听过王平的名字,可是今日一见,他却被王平的胆识所深深的震撼了,而王平不过是诸葛亮部下的一名副将而已,以敖烈的识人之明,他是绝不会将有才能的人埋没的,从这个角度来讲,王平之所以还停留在副将的职位上,只能说明在汉军阵营中,实在是能人辈出,王平暂时还达不到晋升的标准。
再往深一层想,汉军阵中像王平这样的副将,都有如此的胆色,那么一龙一虎、五虎上将和八部良将这些人的能力,也就可以推断的出来了。一股凉意瞬间爬上了士燮的后背,直到此时此刻,他才意识到,敖烈麾下的实力究竟是多么的可怕!难怪强悍如刘备者,都会接二连三的栽在敖烈的手中。
沉吟了片刻,士燮将心中的惊惧强压了下去,抬头再次看向王平,询问起了王平此次前来的目的:“罢了,敖墨寒麾下众将究竟实力几何,咱们便不作讨论了。说说你来到这里的目的吧。”
王平将手中的书信向前一送,答道:“某来面见使君的原委,我家燕王都已经亲笔写在书信中了,使君观看之后自然便会知晓。”
士燮微微点了点头,侍立在他身侧的一名亲兵跨前几步,从王平手中接过敖烈的亲笔信,然后转身递到了士燮的手里。士燮打开信封,将敖烈的书信平铺在桌案上。仔细的看了起来。没用多久,士燮便看完了书信。双目依旧盯在书信上,口中却向王平问道:“这么说,敖墨寒是想和吾就归还吾弟以及吴巨的事情,面谈一次了?”
王平说道:“我家燕王正是此意。我家燕王还说了,时间、地点,均可由使君裁定。届时,燕王必定单人独骑,前来与使君一晤。”
士燮沉思了片刻。站起身来对王平说道:“既然燕王不怕吾施加暗算,吾也没什么可畏惧的。请将军转告燕王,两日之后,在我军大营二十里外的土山上,吾静候燕王大驾!”
王平走后没多久,刘备就来到了士燮的大帐中。其实早在王平到来之初,刘备就已经收到了消息。他之所以没过来,是想听听士燮究竟会对敖烈的使者说些什么。在王平进入士燮大帐的时候,刘备派出的耳目就已经悄悄潜伏到了士燮的大帐后面,将帐内两人的对话一字不落的全部窃听了过去,并在王平离开的同时,将谈话的内容转告给了刘备。
刘备对士燮并没有存在什么善心。他捏造了敖烈杀死刘协的理由,诱骗士燮率军十万前来,无非是想借士燮的力量帮自己抵挡敖烈的汉军,当然,能借机干掉士燮。侵吞他部下的十万精兵,是最好的结果了。在了解了士燮和王平的谈话内容之后。刘备立刻意识到,这是一个将敖烈和士燮同时消灭掉的好机会,如果能在他们进行会面的时候,忽然率军杀出,将这两人都斩杀当场,那刘备可就赚大了。
不过刘备也知道这件事必须要进行周密的计划,不能出现半点偏差,所以这才亲自过来探听士燮的口风,他必须要搞清楚士燮准备在什么时间去和敖烈见面、准备带多少人前去,才能制定下一步的计划。
在见到士燮之后,刘备装出一副关切的神色,假意的劝着士燮:“使君,敖烈其人,阴险毒辣,以孤之见,使君还是不要前去的好。”
士燮转头看向刘备,似有意又似无意的问道:“汉中王的消息怎么会如此灵通呢?敖烈的使者王平刚刚离开这里不到半柱香的时间,汉中王便已经知晓刚才发生的一切事情了?”
不好!士燮对自己起疑心了。刘备在心中惊呼一声,暗自责怪自己太过心急,没有先询问王平前来的目的,便直接说出了劝阻士燮和敖烈见面的话,竟然露出了如此明显的一个破绽。
刘备毕竟是刘备,他随机应变的能力,堪称当世一流。脸上保持着和善的微笑,刘备装作不经意的说道:“其实孤也不是完全了解,只是刚才在赶来的路上,听到了营中将士们的只言片语而已。不过孤对敖烈了解甚深,他来到益州已经有几日了,却一直没有什么动作,此次必然已经是酝酿好了阴谋,这才邀请使君单独见面的。使君可一定要小心谨慎才是啊。”
听着刘备表面上毫无破绽的话语,士燮的疑心反而更重了。士燮能名留青史,可见其才智必有过人之处,他知道越是完美的没有破绽的话,越是不可相信,因为真实的话往往可以找到破绽,因为真实,所以才会有缺陷;而那些看似毫无破绽的话,才是经不起推敲的谎言。在这一瞬间,士燮忽然发现自己犯了一个非常规的低级错误,一直以来,他都只是在听刘备的一面之词,根本没有真正的去了解敖烈、了解汉军,若不是王平的出使,让士燮看到了汉军将士们的缩影,恐怕还会继续对刘备的话听之任之,而不去进行鉴别真伪呢。
想到敖烈书信中最后的那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