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个数目绝对不少,更难得的是以唐军牺牲很少的代价换来的。
遇强则跑,遇弱则战,唐军马快刀利,兼且还打埋伏,把游牧民族的习性学到十足!
都是各个倒霉的部族,遇到了武装到牙齿的唐军,能够脱逃的很少。
这个年代的唐人,处于朝气蓬勃、充满自信的时候,只要他们的将军敢战,部属自然效命。
河湟地区是整个唐帝国对吐蕃形势最好的,不过得挨过目前这一关再说:吐蕃人五万铁骑入侵!
吐蕃人自西海北而来,所谓满万骑兵接上天,而五万骑兵,如同潮水般,从旷野间漫过去,密密麻麻,黑压压的好像乌云一般,一直延展到天边尽头。而间中象闪电般闪动的银光,那是他们的兵器反光。
闷雷般的马蹄声伴随大军的到来,让
大军后面,跟着的则是大量的牛羊和马匹,这是吐蕃人的补给。
吐蕃人大举入侵!
其实吐蕃人想派更多的人来,但是他们朝政不稳,牵制了他们的力量。
主将不是论钦陵,而是叔父论迷古,他打老了仗,最不济也可以把军队带回来。
吐蕃人越过了湟水,看到两座烽火台上熊熊燃烧,不断地向后方报警。
他们并没有攻击这两座烽火台,而是径直绕过了它们。
骑兵不攻城,就算是一比一的交换,都是骑兵吃亏,论迷古这么老到的人,早就下令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
而孤悬敌外的烽火台也明智地没有发出任何攻击,要是惹怒了吐蕃人,几万人出动,足以铲平烽火台。
不攻击不算违反军幻,毕竟他们只要按时发出警报即可。
一个接一个烽火台点燃,迅速地把消息传到后方。
而吐蕃人也越过了一个接一个的烽火台,沿路皆不见唐人踪影。
要知道,往外的唐人都是牧民,牧民得到消息,骑马跑路得快,让吐蕃人无所收获。
这不是好事,因为抓不到人口来埴沟壑开路,只怕吐蕃勇士将死得更多,白白死掉。
终于,他们见到了一片金灿灿的地面,后面还不知道有多少,那是让吐蕃人垂涎欲滴的丰收的田地!
不说别的,看到那片金黄,就比吐蕃绝大多数的田地要来得茁实和耀眼。
吐蕃人种青稞是粗放经营,看天吃饭。
唐人的田地开始了选种育种,从一开始就胜过了吐蕃人。
再来精耕细作,收获是吐蕃人的翻倍有余,自然就长得形势喜人。
似乎没有唐军的机动部队,那些田地就象一块块金子吸引着吐蕃人。
但,有些东西避免不了,比方说,讨厌的城墙和严阵以待的唐军士兵。
路两边都是山,比较陡,马匹行军很困难,唐军也不阻路,就在路边建了一面城墙,很宽大,足以抵御周围的进攻。
吐蕃人试探着派出小部队过路,走到一半路途,唐军发箭。
乱箭射出!
吐蕃人哪怕是赶马快跑,也有数人给射倒在地。
步弓的箭力胜过骑弓,吐蕃骑兵无法还击。
他们只能够快跑,而给射倒的人有的还没死,有的挨钉在地上,地上惨嚎,也有的拼命向着已军爬去,带出了长长的一条血路,触目惊心。
而唐军,倒没为难那些地上爬的吐蕃人,有的真的逃回了已方。
吐蕃人一声令下,上百骑兵呼啸而过,大队人马,逼近城墙,骑弓密集,齐射墙头!
象下雨般落在城上,而唐军还以颜色。
床弩!
为什么不用呢,在城上放置什么东西往下扔都不过分。
把布帘一拉,那些床弩,上有顶蓬掩护,不惧吐蕃人的落箭。
箭长一米,射程远,攻击力强,再好的装甲挨上它在射程内照样洞穿。
箭啸声恐怖。一连串的弩箭飞出,射中吐蕃人,有一枝弩箭竟然一箭双人,先射穿一个,再把另一个给射死!
床弩威力强大,又是这么近距离,中谁谁死,吐蕃人岂敢惹它。
纷纷躲避,抱头鼠窜,夹着马肚子有多快就逃多快。
攻还是不攻?论迷古咬咬牙道:“绕路。”
然而路不是那么好绕的,又走过一段路,前路依旧,山边有路,路边是城,也不直接拦路,让吐蕃人很是纠结。
攻不攻?
攻吧明明有路,不攻吧,人家放箭调戏你咧。
这一带都是山路,想找好路难上加难。
那就只好硬着头皮冲了,当他们如潮水般填进路面时,唐军设在左右两段的投石机骤然发火!
四颗火球划出了漂亮的弧线,落在地上,轰地一声爆响,火油四迸!
你说古代的投石机(车)发射的火油弹有很大的威力吧,那肯定不怎么样,但对于当时的人们来说,这已经是重武器了。
火油落在人身上,马身上,燃烧起来,立即惨叫声大作。
路上熊熊大火,左右都挨火油封路,唐军从容不迫地、好整以瑕地,向着中间的吐蕃人射箭、发射床弩!
还没吃到唐人的新麦,吐蕃人死掉了二百余骑!
搁在
“给我攻城!”论迷古厉声大叫道。
一些边缘部族的战士被迫下马,迈着他们的罗圈腿,拿起大盾,由夹带来的唐人打造出的云梯和少许的投石车,开始攻城。
箭矢如飞蝗一般在天空飞舞,城上城下,喊杀连天,吐蕃人如蚁般附于城墙之上。
守城的唐军将士奋力搏杀,早已经准备多时的檑石木炮、洞灰金汁纷纷砸下,把攻城的吐蕃人如同下饺子般从城边掉落。
鲜血飞洒,人命升天。
唐军的箭枝在发射前,都依令在粪水罐里沾过,射中吐蕃人,不当场死掉,回去增加一倍的死亡率,几乎是九死一生!
第二天必定伤员发热,呻吟中死掉,而吐蕃人只有两样东西给他们,一是水,二是巫师。
水是没疗效的,巫师能够战胜微生物的机率与中彩票差不多。
吐蕃人死亡极多,挨到箭的都是死,早死或者晚死,论迷古心情大坏。(。)
第三一三节 通湟防线()
事实证明,吐蕃人不善攻城,方法太过单一,远不如唐人攻城时那么玩得花样翻新。
一定程度上,吐蕃人自大非川打败唐人,占据战场主动,却不怎么见他们打城(西域除外),确实在攻城方面有所欠缺。
也不是说他们不有这方面的知识,与唐人打仗多了,当然也会不少这方面的知识。
他们工匠不多,吐蕃人玩惯马匹,喜欢在马上活动,对做工匠兴趣不大。
靠俘获来的唐人或者其他民族工匠打造攻城器械,毕竟还是少,而且吐蕃人也不尊重他们,难得他们卖命效力,要不磨洋工要不不干了。
起初也有一些唐人俘虏为了得到更好的生活而试图向吐蕃人兜售他们的工匠技能,然而发现得到的是干死工做死活,吐蕃人根本不拿他们当人看,哪怕有技能也一样!
唐人工匠俘虏的心渐冷,一句话:吐蕃人不懂得尊重知识!
当年文成公主进藏挨草,带了一大批中原去的工匠同去,而吐蕃人的态度是“这是唐人惧怕我们而送给我们的礼物(要是不怕我们,怎么送他们的女人来挨草?就是这么个理由!)”
有这样的看法,他们对待唐人工匠的态度可想而知!
吐蕃人不仅对工匠这种态度,还对于治下的百姓也是这种态度,甚至于对待治下民族的地主、精英盘剥得更狠!
谁叫你有钱啊!不抢你抢谁啊。
连条路都不给人走了,结果吐蕃人在安史之乱占据河西陇右,哪怕达百年统治,居然无法让那里的人们归心,以致于吐蕃崩盘时,那里出了个张义潮,起义反抗,回归大唐!
金国、辽国做得都不错,统治汉占区,汉民都渐渐变成他们,最强的则是辫子国,如麻子脸康熙连前朝汉人皇帝朱元璋都拜过,曾六祭明孝陵,减轻民怨,做到满汉一家。
汉人则做得最好,只要说汉话写汉字改汉名进汉学的,哪怕是蛮荒生番,即可立地成佛,汉人承认他们与自己是同类!
没有工匠归心,吐蕃人的攻城器械劣质,投石车要不打得近要不打几下就散架,吐蕃人急了,就鞭起唐人工匠。
挨鞭的唐人工匠更没心思给吐蕃人做事,而吐蕃人则鞭得更狠!
怠工、做岔弄坏,吐蕃人评价说:“唐人工匠没什么本事!”
另一方面,吐蕃地方苦寒,树木不多,矿产也不多。
他们的宗教信仰是本教或者佛家,本教讲究万物有灵,山有灵树有灵,就连石头都有灵性,不可轻易触动环境(湖里的鱼都不打,青海湖的鱼都是唐人吃掉的),这不行那不行,制作器械的原料缺乏,道理上练手的东西不多。
没有良好的、众多的攻城器械,又没有什么唐人俘虏去帮他们消耗对方的防御力量,吐蕃人进攻一座不算很高的城墙,也丢下了上千具尸体,而唐人的城墙看起来似乎没什么变化,反而唐军的精神更是抖擞,再大战三百回合也不在话下。
上千吐蕃人的牺牲是换来了五千吐蕃骑兵越过了通路,之后他们发现唐人又在路上搞多一段这样的城墙,同样使用了两段投火弹中间放箭的方法。
而他们想绕路很难,想从山上另一面攻打城墙难上加难。
论迷古评价道:“他x的恶心的战斗!”
过了这一段,再到第三段城墙,这次路给堵住了!
雄关上的唐军红光满面(吃得好),士气旺盛,上下一心,誓保家园!
兼且弓箭凌利、床弩和投石机肆虐,墙头上堆满了守城物品,端的是无隙可乘,让吐蕃人大为丧气,连与唐军对骂时,说起“我们赞普草了你们的公主”的话也是有气无力。
越过雄关,就是唐人金灿灿的麦田,虽近在咫尺却又显得那么遥在天边。
论迷古不信邪地派出了诸多斥侯沿山沿湟水找寻唐军防御的薄弱之处,检查过后,他惊奇了!
唐军在各个路口山后建立了层层叠叠防御体系,到处建立长城,多喜欢开始平行于路边设置,依山伴岭,之后关墙封路。
天知道他们是怎么这么快就建立了如此多的城墙!
水泥的威力尽显无遗,使用水泥修得快,朝廷有钱给冯小宝,他有充足的水泥,也有充足的人力。
光是山地步兵,他有六万人耶!
境内子民也有近六万人!
而且唐人勤奋啊,就象工蜂般地努力地做事,在通湟县上班时间,街道上很少人在闲逛,都忙于工作。
几乎每个人都给工事修建贡献过一把力气,例如冯小宝亲自参与修过一段城墙,还刻字留念。
军队、农民、牧民、工匠、商人都响应了冯小宝“周日义务劳动”的号召,参与到修建城墙的工作中去,大干快上,仗着水泥的威力,很快就让城墙矗立起来,变成了现在吐蕃人胆寒的雄关!
冯小宝尊重人才,大伙儿乐意给他卖命。
口号也煽情:“城墙越坚固,大家越安全!”
军中的老前辈,精心设计,利用山势和水势,以最小的成本,修建出最有效率的防御体系。
湟水上有座大桥,是唐人的杰作,巧夺天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