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是我说你,大海上风高浪急,危险的很,哪儿有……”
“行啦行啦,小爷的事用不着你管……这些人聚在这里干啥呢?怎么闹这么大动静?”听方文举啰嗦起来没完,张允修不耐烦的打断了他。
“你还不知道啊?是了,瞧你这风尘仆仆的,想来是出门来着……”眼见张允修扬起了马鞭,虽明知他不过做做样子,方文举仍旧下意识的缩了缩脑袋,干笑道:
“得得得,我不啰嗦总成了吧?这些人都是冲着张佑来的,昨天大朝,工科给事中李植李大人弹劾他,又献上一篇文章,上边说他自打入京,便依仗万岁爷和李老娘娘宠信,横行不法,目无皇宪……啰哩巴嗦一大堆,大多都是老生常谈,不过,文章还说他勾引宫女,与嫔妃关系莫逆,更是频繁出入慈宁宫,有违圣人之训,超出了御医的本职,要求万岁爷严惩云云……”
“混账东西!”张允修铁青着脸骂了一句,又问:“然后呢?”
“陛下震怒,当场就要杖毙李大人,幸亏张阁老申阁老他们拦着,李大人这才幸免于难。”
“老匹夫!不分青红皂白,那等小人,杖毙都不解气。”
“话不能这么说,张佑确实出格了点,进宫太勤了,身为臣子的,提醒一下还不份属应当?”
“嗯?”张允修冷冷的望向方文举:“忘了孙峥的腿是怎么断的了吧?”
回忆起笑面虎亲手打断孙峥双腿时的情形,方文举激灵灵打了个冷战,赔笑道:“五少爷别吓我,我就是跟着看个热闹……李植不服气,言官们不服气,国子监那帮学生们也不服气……对了五少爷,你跟小张大人关系好,赶紧去通知他一声,这次大家伙儿齐心协力,声势浩大,估计万岁爷也保不住他了,识时务者为俊杰,实在不成,就赶紧跑吧,总比送了命的强!”
“跑你大爷,声势大又如何?还敢造反不成?”
“你忘了当年嘉靖爷的大礼仪之争了吗?这帮读书人要是倔起来,那可是前仆后继,死都不怕啊!”
这回轮到张允修打冷战了,眼前的人越聚越多,乌压压的跪在午门之前,万岁能承受这么大的压力吗?
父亲要在就好了!平日里他像老鼠怕猫一般惧怕张居正,还从未如此刻这般迫切的希望他出现过呢。
第二百二十六章 明报如雪()
早朝制度由来已久,汉唐五日一朝,其后各朝大多以此形式,明朝却不同前朝,朱元璋权力欲望过于强盛,废除宰相之后,定每日早朝,处理公事。在此基础之上,尚有晚朝补充,他精力旺盛,每日两朝,大事小情,皆由他一人独断,也不觉为累。
英宗冲龄继位,别说当朝处理国事了,就连久坐都坚持不下来,于是大臣们想出一个折中的方案,每日奏事不得超过五件,另外,所奏事件,通政司要提前拟好条陈,这样一来,早朝的政治功能被大大消弱,渐渐的,也就仅仅是一种形式了。
早朝耗时而无功,对于追求效率的张居正来说,自然觉得它华而不实,没有多大用处,于是,他当上首辅之后,第一件事就是建议朱翊钧将每日的早朝改为三六九日早朝,这样一来,每月三十次早朝一下子就锐减到九次,大大减轻了皇帝与群臣的负担,提高了工作的效率。
不过,对于那些事事讲求礼仪的文臣来说,这样有违祖制的行为简直大逆不道,他们非但不领情,反而无数次上书抨击,恳求朱翊钧恢复每日早朝的成例。
扯远了。
昨日刚刚早朝过,按照道理来说,下次早朝要在两天后才对。
众人聚集在午门外,不过是用行动来声援李植而已。
张允修暗暗替张佑捏了一把冷汗,忽然,五凤楼响起了悠悠的钟鸣,连续九声。
所有人都愣住了,面面相觑,神情惊讶。
“不是昨天才朝会过嘛?”方文举喃喃自语,接着眼睛一亮,大声道:“是了,肯定是群臣聚会于此的事情惊动了万岁爷,迫于压力,要见大家伙儿了……五少爷,现在怕是你想去通知小张大人也晚了,万岁爷若不严惩于他,不足以平民愤啊!”
他的声音惊动了不少人,大家回头张望,待看清张允修时,神情顿时奇怪起来,同情者有之,开心者有之,不屑者有之,不一而足,神情各异。
大家伙也想明白了钟鸣声背后的意义,全都振奋了起来,就连内阁值房内正在处理政事的张四维和申时行余有丁等人,听到钟声,也不禁精神一震,从值房内走了出来。
“看来陛下终于按捺不住了,张大人,您说陛下会怎么处置张佑?这么多人,他应该不会再护着他了吧?”申时行悠悠问道。
张四维沟壑纵横的脸如同岩石一般,倒背着手,面无表情的说道:“谁知道呢?正是年轻气盛的时候,所谓初生牛犊不怕虎,真选择和群臣对着干,也很正常嘛。”
余有丁插话道:“张大人此言差矣,陛下年轻不假,别忘了,还有两宫太后呢,那两位老娘娘可是知大体题识大局的人,就算再宠张佑,也断然不会因为他而让皇帝陛下和群臣对着干,依下官看来,这一回,张佑怕是在劫难逃了。”
申时行点了点头:“可惜了的了,张佑这人,若不是太过离经叛道,胆大妄为,其实还是挺有才华的,若加点拨,未始不能成为朝廷的栋梁之材。”
“再有才华,没有德行也不成,从这一点来讲,才华越盛,为祸愈甚,你我身为内阁辅臣,肩负着调理阴阳,佐助皇帝的重任,万不可有此妇人之仁。”
“张大人言之有理,下官受教了。”余有丁和申时行同时拱手说道,申时行却在暗暗打着主意,万一待会儿皇帝若是迫于压力要杀张佑,不冲别的,就冲他能解决风力炼钢法的风力,自己也一定要站出来替他求情。
钟鸣声中,大队甲胄鲜明的锦衣卫列队过来,当先自右掖门进入。
“真的要早朝了?”张允修终于确认了这件事情,有些茫然的四下张望,发现更多的人异样的望着自己,不禁勃然而怒:“看什么看?谁胜谁负还说不定呢,真以为你们已经取得胜利了不成?”
众人望着他,如同在看戏台上的丑角儿,方文举心中隐隐升起一丝快意,却不敢表现出来,劝道:“好我的五少爷,您就别说了,事已至此,恐怕谁也无法改变小张大人的命运了。”
张允修气急败坏的冷笑一声:“那也未必,别忘了,子诚兄可是当着太后老娘娘杀人都没事的人,他们仗着人多势众,未必就能逼万岁爷就犯……”
“我的爷,您怎么还不明白,万岁爷名义上是……你看什么呢?”说着话,方文举忽然发现张允修的视线离开了自己,仰首望天,神色惊奇,不禁好奇的抬起了头。
朝阳尚未升起,蔚蓝的天空万里无云,湛蓝湛蓝的,如同一大块巨大的天青色锦缎。
一个巨大的球状物体远远的自东北方向飘过来,似缓实疾,很快就来到了众人的头顶。
不光方文举,很多人也发现了头顶上的热气球,人群大哗,嘈声四起,正自议论纷纷,不明所以之际,热气球上忽然抛出无数雪片般的纸张,密密麻麻,犹如翩翩飞舞的蝴蝶,随风散落。
方文举率先蹦起来接住一张,见上边有字,急忙定睛望去,很快便面色大变,掩嘴惊呼了一声。
张允修瞧的稀奇,纵身从自己的照夜玉狮子上一跃而下,迅速从方文举手中抢过白纸端详,入目便是龙飞凤舞的两个大字——“明报”,旁边最显眼的位置,楷书加粗四个大字——“辽阳大捷”。
他的心顿时狂跳起来,匆匆往下观瞧,待看到陈鹏在天兵营的帮助下大破土蛮,伤敌上万时,狂喜再也控制不住,哈哈大笑了起来。
“明报是什么东西?”
“伤敌上万?吹牛皮吧?”
“没听说塘报啊,会不会是张子诚为了自救,编出来的消息?”
“照这个撒法,很快全城都会知道这个消息了吧?”
……
绝大多数人都拿到了报纸,议论纷纷,原本肃静的环境登时乱成一片。
内阁值房门口的张四维等人也看到了报纸,申时行的神情很奇怪,说不出是生气还是微笑,余有丁紧皱眉头,张四维则愤怒的将手中的报纸揉成了一团,恨恨的说道:“好无耻!为谋自救,居然撒下如此弥天大谎,他眼里还有王法吗?”
“张阁老说谁呢?不会是卑职吧?”张佑的声音突然传来,几人循声望去,顿时一呆,好家伙,张佑嬉皮笑脸的出现也就罢了,怎么张居正也来了?
张四维突然升起一股不好的预感,辽阳大捷不会是真的吧?怎么自己一点消息都没得到?按理说,李成梁就算不先通知兵部,也得先告诉自己一声啊?
第二百二十七章 生封太傅()
“见过首辅大人!”
见礼过后,张四维没搭理张佑,而是对张居正笑道:“大人气色好多了,”
接着不等张居正说话,又道:“您也是,回京也不通知咱们一声……”
终于说到正题了,张佑暗暗撇嘴,直接问张居正为何回京不就得了,犯得着兜这么大一个圈子?
“临时决定的,要不是戚元敬去找老夫,老夫难得休息,可不会回京。”
张佑和戚继光连夜入京,却因为身份,叫开了城门,家都没回,直接去找张佑,见到后才知道,原来他已经知道了辽阳大捷的消息。
“这么说,辽阳大捷的事情是真的?”申时行忍不住插话问道,边说,还不忘瞟了张佑一眼。
张居正捋了捋胸口的长髯,爽朗的笑了几声,扫一眼张佑,说道:“汝默,你觉得这么大的事情,这小子敢随便撒谎么?”
假传圣旨的事儿都干过,还有这小子不敢干的事儿吗?
张四维撇了撇嘴,申时行和余有丁也有些不以为然。
不过,三人却也确认了,辽阳大捷,确有其事,张佑不知轻重,或许敢拿这种事开玩笑,张居正身为堂堂的首辅,却万万不可能随便瞎说。
张四维脸色微变,没料错的话,又被死瘸子逃过一劫,怎么李成梁也没事先通知一声?他愈发奇怪了。
五凤楼上的钟声再次悠然响起,这说明大汉将军们已经列好了仪仗,在催促文武百官们入内觐见。
于是几位内阁辅臣们不再废话,整装肃容,不疾不徐地向午门方向走去。张佑默默的跟在他们后边。
午门乍看有三个大门,两侧却各隐藏着一个掖门,一个面相西,一个面相东。这两个门洞分别向东西伸进地台之中,再向北拐,从城台北面出去。
因此从五门的背面看就有五个门洞了,所以有“明三暗五”之说,当中的正门平时只有皇帝才能出入,皇帝大婚时,皇后可以进一次,殿试考中状元榜眼探花的三人可以从此门走出一次。
朝会时,文官由左掖门进出,五官自右掖门进出。
过五龙桥,便是奉天门,门内为奉天殿,嘉靖四十一年改为“皇极门”,也就是后来故宫的太和门,是自永乐皇帝朱棣迁都北京后,明代皇帝接见大臣议事的地方,即“御门听政”之所。
文武百官进入午门之后,先于金水桥南边依品级站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