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所以,还是要指望明国。
方天定道:“贵我两国兵分两路而进,女真人难以支应。
然,尔等还需谨慎,免得被女真人先击破了。”
耶律淳又道:“陛下放心,此次全军统帅,乃是耶律大石,我主不会亲征。”
听了这话,方天定才放下心来。
毕竟,百万雄兵威压天下,也比不上一个坑爹无比的皇帝乱搞。
辽帝耶律跑跑(天祚帝耶律延禧),宋帝赵跑跑(徽宗)、赵桓(钦宗),但凡有一个靠谱点,金国也不能那么嚣张。
至于耶律大石,倒是一个人物。
他乃辽太祖耶律阿保机八世孙,通晓契丹、汉文字,擅长骑射。
中进士后提升为翰林应奉,不久升任承旨。辽以翰林为林牙,所以称之大石林牙,历任泰、祥二州刺史,辽兴军节度使。
原历史中,1天祚帝流亡,大石与众大臣立秦晋王耶律淳为帝,淳死,立其妻萧德妃为太后,以守卫燕京。
宋人北上入燕京,耶律大石领兵破之,后因劝阻天祚帝不要妄自出兵攻金,天祚帝不从,大石心中不能自安,于是杀死萧乙薛、坡里括,自立为王,率领铁骑二百乘夜逃遁。
1130年二月甲午日,以青牛、白马祭祀天地、祖宗,整顿队伍向西进发,四年后建西辽,七年后率西辽军队在卡特万战役中击败十万中亚联军,使塞尔柱帝国的势力退出河中地区,确立了西辽在中亚的统治。
耶律大石才能确实不错,然而也可以看出,一个贤明的君主,在国家危亡时是多么的重要。
闲谈中,大军缓缓前进,到了御河寨前。
这是辽国御边的军事据点,规模同样不小。
此时,寨门大开,墙头无人。
耶律淳道:“未免变故,我等已经遣散了当地军兵,只待天军入内。”
没有投降移交仪式,少了许多庄重感。
方天定却没有在意。
任何形式都是虚的,只有土地是实实在在的。
后军尚未上桥,前军到了卫河寨前。
作为前沿重要的防御据点,卫河寨同泥沽寨一样,都是规模颇大的军寨。
到了近前,只见千余百姓沿道而立,不断张望着。
男女老少都有,有欣喜的,亦有担忧的。
辽退明进,百姓们知道换了新主人,对未来不免担忧。
突然,有一老者提着篮子出来,拜道:“将军在上,且饮一杯水酒再行出发。”
“接过来!”方天定吩咐道。
叶贵连忙迎上去,把老者接来。
到了跟前,老者拜道:“渴盼王师久矣,今日方见天兵,足可告慰先祖,实乃幸事也。”
方天定跳下马,扶起老者,道:“王师迟来,汉家遗民受苦了。”
老者哽咽不能语,貌似非常激动。
接下来,当然是箪桨壶饮的戏码。
虽然知道都是逢场作戏,耶律淳还是感觉很不是滋味。
毕竟,这都是自己治下的土地和百姓啊。
喝了老者递过来的酒水,方天定高声说道:“北地失落已久,百姓困苦不堪,即日起,永久免去丁口钱并各项杂役,免田税一年,免商税半年。”
“陛下万岁,大明万岁~”
欢呼四起。
对普通老百姓来说,没了丁口钱和杂役,负担立刻轻了七成。
当然,他们并不知道,这些政策,只是明国境内常规操作。
前锋进了卫河寨,升起国旗,接手防务,就地驻扎,等待中军与后军入内。
十余万人,待全部过河,恐怕得等到天黑去了。
一队队军兵,一辆辆马车,陆续进来。
第二天,大军分兵。
方天定自领三万人,走武清县,往燕京去。
王寅领兵五万往东,前往接受道州,并在海军支援下,准备与辽东接成一片。
其余各部,会分散成一股股,护送各官上任并就地驻守,宣扬军威的同时,巩固统治。
西面,刘子羽领兵八万,走易县,与方天定在燕京会合。
虽然辽国只割让了南京道,然而上京道的一部分领土,也会割让出来。
明军要确保燕山山脉的各处关隘,全部控制在自己手中。
作为幽州屏障,燕山山脉实在重要,绝不可能落在别人手中。
当然,上位者昏庸无能,下位者贪生怕死,任你有绝地天险,也没什么卵用。
辽国据有燕山,金人出入幽州,还不是想来就来,想走就走,如同在家里一样,真的是予取予求,全无半点阻碍。
第二天,大军复起。
方天定领三万兵,并两万民夫,沿着水路往燕京去。
更多的辎重,由船只运输。
只见道路上旌旗遮天蔽日,河面上千帆赛过白云。
沿途百姓纷纷来看,好不热闹。
第429章 诱之以利()
方天定领兵离开已经两天,武清城里已经恢复了平静。
城内,百姓们的生活也恢复了正常。
除了钟楼多了一面旗帜,和来往巡逻的明军兵丁,貌似也没什么改变。
城中,各家商铺已经开门。
挂牌为大明官营粮米行的商铺前,已经排出了数百人的队伍。
百姓们或提着布袋,或背着筐篓,在伙计的引导下,挨个进去。
秦鸿排在队伍间,焦急地等待着。
本来大量人口南下,城中缺粮已经十分严重,耶律淳又在割让前搜刮了一遍,把市面上的粮食全部带走。
因此,许多人家已经断粮。
“狗屁辽国,亡了也好。”秦鸿恨恨地想到。
一旦饥饿降临,再稳固的人心,也会变为怨愤。
方天定的想法,却与他截然相反。
若是耶律淳离开前,每家每户给粮食一石,明国还怎么收买人心?
所以得知耶律淳在收拢物资的时候,方天定不但没有阻止,还给予了鼓励。
饿一饿,才能让百姓知道明国的好,不是么?
摸了摸怀里的百余枚大安通宝,秦鸿不禁有些忐忑。
也不知道这些钱,能买多少粮食。
忐忑的人也是敏感,秦鸿注意到,许多人进去又出来,却没买粮食,而是急冲冲地走到对面一家铺子里。
“莫不是不卖了吧?”秦鸿越加惶恐了。
不过,想到一家六口都要吃,秦鸿不得不按下担心,继续排队。
不一刻,轮到他进店。
只见无数袋子堆叠,白米、白面、各种粗粮杂粮,正是如山似海。
一个伙计主动迎上来,道:“客官,买粮食啊。”
秦鸿点点头,道:“敢问粮价几何?”
伙计道:“精粮三十三文一斤,粗粮二十三文一斤,杂粮十八文一斤。
这都是好钱的价格,杂钱小钱要更贵些。”
好便宜!秦鸿感叹。
这样的粮价,便是最好的时候也买不到啊。
“哦,对了。”伙计一拍脑袋,又说道:“若是用明国纸钞支付,一律打五折。”
五折……秦鸿震惊了。
这可意味着,自己能够买到的粮食,直接多了一倍。
“敢问小哥,这纸钞如何兑换?”秦鸿问道。
伙计指向对面,道:“大明皇家钱庄,乃是唯一兑换纸钞的地方,公平无欺,足可放心。”
秦鸿扭头看向对面,只见门外十余军士各持刀枪挺立,十分彪悍的模样。
伙计见状笑道:“换钱的地方嘛,守备总要森严一些的,防止不法之徒,我等良民,自去无妨。”
秦鸿拱拱手,道了声多谢,出门排队去了。
这一幕,在各家店铺不断发生着。
到了钱庄跟前,同样不少人在排队,好在办事的人也不少,速度不慢。
只见一个个百姓不断掏出铜板金银,换成或厚或薄的钞票。
轮到秦鸿,他学着前面的人掏出铜板放在桌子上。
伙计一枚枚轻点后,道:“一百零一官钱,当一百零一文,十三私钱当十文半,八劣钱当四文,共计给付一百一十六文。”
秦鸿听着,默默盘算着,发现这个价格和市场差不多。
私钱铜少铁多,本来价值就不高,实际使用时都是折算的,劣钱不必说,价值更低。
伙计数了一叠钞票过来,道:“一共十张十文的纸钞,十六张一文的。”
看秦鸿犹豫,伙计笑道:“不必犹疑,此等钞票,尽可在各粮店、布行、盐行购买货物。”
秦鸿道:“如此简单的东西,如何确定真伪?”
伙计并无不耐烦,把鉴别真假的办法一一说了。
握着一沓钱,秦鸿又到米店,重新排队。
虽然耽误了半个时辰,然而能多买些粮食,的确是值得的。
把所有钱换成粗粮和杂粮,秦鸿就要离开。
伙计叫道:“这位客官,有个报酬丰厚的营生,不知是否有兴趣?”
秦鸿止步,问道:“未知何种差事?”
伙计道:“因为幽州缺粮,海上有大量粮船,各粮行都在穆集运输人手。
脚夫力夫保底两贯钱,若是会驾车,三贯五,若是会骑马,算了……”
看秦鸿一身破破烂烂,也不像会骑马的样子。
“如何小觑于人?”
秦鸿急了,他自小给契丹老爷放牧,练的绝佳的骑术,附近谁人不知?
伙计哂笑道:“你若是精通骑术,自可应募明军骑兵,只要通过,安家费十贯立刻到手,另外月饷八贯,按时发放,绝无亏欠,可不比我等强了许多?”
秦鸿心动了。
十贯钱啊!
能买多少粮食?怕是白米白面也够一家人吃的了吧?
问清楚了募兵点,秦鸿往家走去。
当兵之前,先把手中的粮食带回去再说。
街道上,只听巡街士卒叫道:“年前办理身份证明者,一律送盐一斤。
年后,无身份证明者,不得走动,不得经商,不得……”
停下脚步听了一阵,秦鸿觉得自己要先去办身份证明才好应募骑兵。
“与其自己去,不如都去,迟早要办的。”秦鸿决定道。
不办身份证明,几乎就只能待在家里,哪里都不能去,什么都干不了。
办了身份证明,还能带一斤盐回去,也算不错。
对于普通人家来说,盐可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呢。
能够白得,如何不动心?
路上,还有招募移民、牧民、船夫、工匠……
报酬都相当不错。
只是,还是骑兵最划算。
回到了家,带着一家人办了身份证明,秦鸿又去了募军点。
虽然年龄偏大了些,可秦鸿的马术真不是一般人能够比的上的,于是,他光荣地成了明军的马兵。
除了马兵,弓兵、步卒,也招募了两千余。
当他们领到厚厚的安家费时,第一个念头就是,一定努力奋战,绝不让手中的钞票作废了。
这就是明朝各项措施尚未展开,却已经推广了纸钞的原因。
等百姓的金银铜钱都换成了纸钞,就只能紧紧跟随明朝啦。
毕竟,不论是金国人打过来,还是辽国人重新回来,他们都不可能承认明国的纸钞的。
而老百姓呢,为了自己的身价不跳水,还不得死命保住明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