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几天之后,陶商大军顺利退至居庸关。
于是陶商便留大将岳飞,杨再兴,马超,邓艾,率五万雄兵坐镇居庸关,防范鲜卑人,自率十五万大军,兵归燕京。
居庸关天险在手,又有诸员大将和五万精锐的步军,陶商相信,足以抵御鲜卑人的进攻。
……
是日黄昏。
居庸关西,鲜卑大营。
大单于帐中,耶律阿保机高坐于上,听着细作关于魏军的情报报告。
那禀报之下,正是司马懿麾下“残兵”刺客组织的专诸。
专诸声称,陶商只留五万大军守居庸关,其余人马已日夜兼程,赶往燕京。
“仲达,你的人情报可靠吗?”耶律阿保机眼神半信半疑。
司马懿捋须笑道:“大单于放下,这专诸乃是懿麾下残兵中的精英,最善伪装刺探情报,他带回来的情报绝对可靠。”
耶律阿保机这才占点头,目光中不再有怀疑。
“臣愿为先锋,为大单于攻下居庸关!”新归降的颜良,慷慨请缨,迫不及待的想要立功表现。
其余吕布,张辽,高长恭,石敬塘等归降之将,被颜良这么一带头,纷纷慷慨请战邀功。
耶律阿保机却淡定的紧,没有半分冲动,目光看向司马懿和耶律楚材,询问他二人的意见。
耶律楚材道:“我军虽有八万,却皆为骑兵,善于野战而不善于攻城,而居庸关又极为险要,那陶商光守军就留了五万,依楚材看,此时强攻关城,并非明智之举。”
“楚材言之有理。”耶律阿保机点点头,又转向司马懿,“仲达怎么看?”
司马懿也点头附合道:“耶律大人所言极是,强攻居庸关确非明智之选,依懿之见,大单于目前最重要的,乃是尽快抚定那些从刘备手里接收来的城池,把我大鲜卑的旗帜,牢牢的插在燕山内外,待来看秋高马肥之时,再越过长城,大举南下,到时何愁魏国不灭。”
“嗯,仲达高见,刘备的这些旧部新归降了本单于,必定还不踏实,后方没坐稳之前,确实不适合跟陶商的魏国决战。”耶律阿保机连连点头,赞同司马懿的进言。
接着耶律阿保机又向司马懿求教,如何抚定人心,司马懿则是知不言,什么重用汉将,蕃汉分制,种种手段方法,给耶律阿保机献上了一大堆,甚得其心。
最后,司马懿正色道:“最重要的一点则是,大单于必须让汉人认为,大单于是把鲜卑和汉人视为一家,尽量不让他们觉的,自己是被鲜卑人所征服,这样他们才会踏踏实实的为大单于卖命。”
“那怎么才能做到鲜卑汉人一家呢?”耶律阿保机一副虚心求教的表情。
司马懿便道:“其实也简单,除了懿先前跟大单于说的那些之外,懿以为大单于不应该再使用‘大鲜卑’,这个听起来就没有一点汉味的国号,大单于应该尽快仿效中原王朝,登基称皇帝,定一个汉化的新国号,以示大单于继承了汉朝正统,如此才能真正的收取汉民之心。”
登基称皇帝,改新国号!
司马懿这番话,可以说正好说到了耶律阿保机的心坎上,说到了他多年的宿愿上,其实他内心之中,早就想学汉人当皇帝,享受那种九五至尊,高高在上的感觉。
耶律阿保机眼中精光一闪,掠过一丝兴奋,却又问道:“那依仲达之见,本单于当改成什么样的新国号?”
“这个嘛……”司马懿沉吟片刻,郑重道:“懿听闻鲜卑人源自于辽水流域,而大单于所统治之国,雄踞长城内外,幅员辽阔,大单于又神武雄略,志向辽远,以懿之见,大单于当以‘辽’字为国号,建立大辽国,自称大辽皇帝。”
“大辽国,大辽皇帝……”
耶律阿保机一跃而起,口中反复的念着,兴奋憧憬明显写在了脸上。
这时,耶律楚材却又道:“大单于改鲜卑国为大辽国,以收取汉民之心,楚材是赞成的,只是大单于若再自称皇帝,便有汉化过度之嫌,楚材又担心会引起咱们鲜卑人的不满。”
“楚材言之有理,那本单于难道依旧自称单于不成?”耶律阿保机又问道。
耶律楚材沉思片刻,淡淡道:“单于之称源自于匈奴,若再延用单于的尊号,倒是显不出大单于开拓进取之心,依楚材之见,大单于不妨改为自称‘可汗’,这可汗二字在我鲜卑语中,乃是王朝,上天和神灵的意思,与汉人的天子意义相同,以其为尊称,必能引起我鲜卑人的认同。”
“大辽国,大辽可汗……”
耶律阿保机负手踱步于帐中,口中反反复复的喃喃自语,一双鹰目中燃烧着熊熊的野心之火,嘴角渐渐钩起了一抹意味深远的冷笑。
“大辽国,大辽可汗,大辽国,大辽可汗,哈哈哈——”耶律阿保机突然间,豪烈得意的大笑起来。
司马懿笑了。
耶律楚材笑了。
颜良,高长恭,张辽,石敬塘,还有吕布,尽皆附合着大笑起来。
大帐中,回荡起了阵阵肆意的狂笑声。
第一千二百一十九章 送你上路!()
燕京。
金銮大殿。
大魏之皇陶商高坐于上,鹰目如刃,俯视着阶下群臣,巍巍身形,散发着与生俱来的帝王之气。
群臣肃立两旁,不敢仰视,整个大殿内外,都充斥着**肃穆的气息。
还有浓烈的杀机。
所有人都知道,今日是杀戮之日。
“把大耳贼给朕带上来。”龙座上的陶商,拂袖一声厉喝。
旨意传下,脚步声响起,早已被带到殿外的刘备,被御林军士押解了进来。
准确来说,是被如死狗一般拖了进来。
此时的刘备已是披头散发,浑身血污,整个人都垂头丧气,萎靡到了极点,双腿软到连站起来的力气都没有。
他被魏卒拖进大殿,往前一扔,就跟一堆烂泥似的,软瘫在了地上。
曾经的汉国皇帝,自诩要中兴汉室,要做光武帝那样中兴之主的一代枭雄,如今却以这般丑陋不堪的形容,瘫软在众目睽睽之中,何其的可悲。
大殿中,魏国文武们却对他没有半分的同情,只有深深的厌恶。
谁让他自诩为大汉皇帝,却不惜出卖汉人的利益,勾结胡人入塞,屡屡残害华夏百姓。
这等无耻之举,岂能不叫这些视胡人为死敌,多少次跟胡虏浴血奋战的大魏名将们感到愤怒。
众臣之中,一双神色复杂的眼神,正死死的盯着烂泥般的刘备。
那神色中,既有惋惜,又有痛恨,还有几分不忍。
那双目光的主人,正是张飞。
为了顾念张飞的情绪,今日早朝,陶商特意下旨,准许张飞在府中养伤,不必前来上朝。
因为陶商知道,张飞毕竟是条重情义的汉子,他虽名义上跟刘备恩断义绝,归顺了自己,但今日让他亲自看着曾经的义兄被处斩,心中必定会难受。
尽管他早已看清了刘备假仁假义的真面目。
陶商是一片好心,但令他感到意外的却是,张飞明明可以在家养病,却不顾女儿张出尘的劝阻,执意带伤上朝,来见证刘备性命的终结。
张飞原以为,刘备就算是假仁假义的伪君子,但到底也是一世枭雄,今日就算面临死亡,也会是慷慨无畏,以帝王的气概,来迎接死亡的到来。
谁想到,他看到的却是一个失魂落魄,志气全无,形同于烂泥一般的刘备。
这一刻,刘备在张飞的心中,那仅存的一点正面形象,也轰然瓦解,令他彻底的失望。
龙座上,陶商深吸一口气,厉声道:“刘备,你勾结胡虏,祸害华夏,乃我炎黄子孙千古罪人,你可知罪!”
威威如神谕一般的喝声,如天雷一般,轰响在大殿之中,震慑着刘备那颗惶恐之心。
刘备身形剧烈一震,抬起头来望向陶商,眼睛中已看不见怨恨,看不见勇气,只余下了无尽的恐怖。
“我知……知罪了,恳请陛下饶我一死。”刘备是一脸的羞愧,把头深埋在了乱发中,从牙缝里颤栗着挤出了求饶之词。
刘备,竟然选择向陶商低头了!
不仅低头,还承认自己的罪行,极尽卑微的求饶!
陶商就笑了。
看来前日西门庆那一场“真情告白”,确实如同一颗精神炸弹,彻底的把刘备的精神意志,炸了个底朝天,连渣都不剩。
如今的刘备,早已不复当年那个“刘跑跑”,那个屡败屡战,百折不挠的刘备,已然是个万念俱灰,神魂碎裂,但求苟活的贪生怕死之徒。
又或者,这才是刘备的本来面目。
就算你求饶,我又岂能饶你一命,斩草除根的道理,我又怎么会不懂呢……
陶商嘴角扬起一抹杀机凛凛的冷笑,沉声道:“既然你已经知罪,就应该知道,你犯下的罪行是不可饶恕的,朕若不杀你,那些被你勾结胡虏害死的人,他们的公道向谁讨还!”
“陛下息怒,我真的知错了,请陛下大仁大量,放我一条生路,放我一条生路吧……”刘备慌到了肝胆欲裂,声音都颤抖到几乎要哭出来的地步。
陶商又岂会留情,大手一挥,喝道:“来人啊,把刘备这个华夏之贼,给朕拖往南门,斩首示众!”
旨意一下,尉迟恭一招手,数名御林铁卫便一拥而上,将刘备如死狗般从地上提了起来,拖向殿外。
“陛下饶命,陛下饶命啊——”刘备吓破了胆,歇厮底里的嚎叫求饶,拼命的挣扎扑腾。
陶商却无动于衷,心怀着一种大仇将报的痛快,起身下阶,准备亲往南门城头观斩。
半个时辰后,皇帝的伞盖便出现在了燕京南门城楼上,披头散发的刘备,也被摁在了早已搭起的断头台上。
城门前的御街上,早已拥挤满了闻讯而来的燕京百姓,人山人海,都巴望着看他们曾经的皇帝被砍头的盛况。
毕竟,古往今来,被砍头的皇帝几乎是绝无仅有,刘备算是破天荒头一个,能够亲眼见证历史,也算是他们的运气了。
“砍了大耳贼!”
“把他千刀万剐——”
“应该把他五马分尸才对,五马分尸!”
城门下,那些曾经臣服于刘备的子民,此时此刻内心中积聚已久的怒火,如火山般喷发而起,愤怒的骂声此起彼伏。
没办法,刘备这些年的所作所为,早已是激起了天怒人怨,汉国百姓们皆是敢怒而不敢言罢了。
想刘备以区区幽州一隅,再加上贫寒的关外满州之地,却要养十几万大军,连年征战,无休止的加征赋税,对汉国百姓的严榨盘剥,何其之严酷,百姓们怎能不怨声载道。
而刘备本人当年为彰显帝王之威严,又强征了大量民力物力,来营造他恢弘壮丽的皇宫,光是这一桩大兴土木之举,就害的不知多少百姓家破人亡。
此外,刘备的起家很大程度上是依靠乌桓等胡人异族,近年来为了拉拢鲜卑人,刘备也是百般纵容,对鲜卑人在汉地的劫掠,向来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视而不见。
刘备的纵容,使汉国百姓饱受胡人袭扰之苦,同样是敢怒而不敢言。
种种的怨恨积攒到今日,在刘备落魄将死的时候,一口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