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且,这几战中,死伤的大多数是黄巾军的炮灰,真正的主力部队却是没有多大的损失。
张曼成之所以撤兵,原因有很多,其中最大的原因就是,豫州方面,渠帅赵弘领兵与官军激战不利,被皇甫嵩大败。南阳方面,太守秦颉征调十万民夫,将南阳打造成了铁桶江山。
南阳郡,有五十多万户的人口,据不完全估计,南阳郡的人口多达二百四十余万,这是大汉人口最多的一个郡,几乎可以与整个徐州媲美。
****义在刚开始的时候还占据着优势,但是现在却是陷入了僵局。秦颉在南阳的名望很高,在他的号召下,南阳的物资源源不断,而****义,面对着源源不断的南阳兵,****义从原先的优势转变成了劣势,十几万黄巾军被南阳兵拖住,无法驰援豫州的战场。
黄巾军号称百万,但是现在,这百万黄巾军已经被团团的困住,想要摆脱这样的僵局,只能从别的地方抽调有生的力量。
张曼成满是风尘的回到了淮阴,他立即就下命渠帅张牛角领兵五万驻守射阳,又让张燕领兵一万驻守淮阴。而他本人则带着十万黄巾军前往豫州,解渠帅赵弘之围。
张曼成相信,现在的徐州已经没有实力再支援豫州了,几番激战下来,官军的有生力量被消耗殆尽,现在的徐州军虽然号称十万,但是实际上兵力却早已捉襟见肘。
只要守住射阳以及淮阴,那么只要自己能够先拿下豫州,徐州的桥头堡就还在。现在的张曼成严重感觉自己准备的不足,若是黄巾军能够推迟两年再起兵的话,形式可能就会大不一样吧。想到此处,张曼成的脸上露出了痛苦之色,嘴中喃喃的低语了一句:“大贤良师。”
徐州的黄巾军撤退,使得徐州短暂恢复了太平。现在的徐州百废待兴,但是又接到了朝廷的命令,让他们驰援豫州战局。
对此,陶谦也是十分的无奈,他传命大将萧凌领兵两万攻打射阳,也算是做样子吧。
此次徐州之战大获全胜,首功当属孙坚。孙坚一战拿下丰县极大地激励了徐州军的士气,而那些观望的徐州世家出兵的一个重要原因也正是孙坚的战果。
一时间,孙坚被誉为英雄,成为了失手可热的人物。
孙坚见到了陶谦,陶谦的夸赞了孙坚几句,对于孙坚,陶谦还是十分想要招揽的。
“陶公,丰县之战,有一人出谋划策,当为首功。”孙坚向着陶谦拱手道。
陶谦闻言,脸上露出了好奇之色,孙坚的高傲他早就听说过了,而在他的口中,似乎对那个出谋划策之人极为推崇。
“何人。”陶谦好奇的问道。
“李休,李重光。”
对于李休,陶谦是复杂的,李休多次落他的颜面,但是他的大局观却是极好的,而且数次立下大功。只是,下邳一战之后,李休失踪了,很多人都说李休已经死了,陶谦还为他伤感了一下。
现在听说李休还活着,甚至还是丰县之战的大脑,陶谦说不出什么滋味。
“文台,请你帮我问候李重光,并且拿我的手书令李重光为骑都尉,择日到我身边赴任。”
陶谦的这句话等于帮李休打开了仕途的大门。虽然在相县的时候刘宠暂时任命了李休为都尉,但是别忘了,陶谦才是徐州之主,而且这次陶谦是正式任命,而非暂时。
都尉已经是州牧能够任命的最高官职,向更高一级的校尉,则是要朝廷的手书,陶谦这个任命已经是给足了李休面子。
得到陶谦的这个任命,李休的脸上有些惊讶,他今年还不到二十岁,。但是却已经坐到了都尉的位置,要知道,即使是曹操,现在也只是一个都尉,虽然曹操是隶属于朝廷的都尉,比地方上的都尉高上一个级别,但是从名义上,李休已经可与曹操平起平坐。
李休感谢了一下孙坚多日来的照顾,然后便来到了一处酒楼。
酒楼之中的雅间之内,有着五个人,步鹭,步鸾,邓展以及徐盛陶应。
(本章完)
第63章 一县之长()
陶谦把李休调到了身边,但是因为前面发生的种种事情,怎么看都觉得别扭,于是陈登为陶谦出了一个主意,那就是把李休外调。徐县县长王嘉被黄巾军斩杀,现在的徐县正缺少一个管事的人,李休刚刚被任命为都尉,以他的身份去徐县理政也不算辱没了他的身份。
除了去徐县理政之外,陶谦还将一部分士兵交给李休统帅,李休是都尉,要是不给他士兵话也说不过去,再加上徐县周围时常有黄巾军残军活动,也需要一支地方武装保卫。
陶谦给了李休一千人马,虽然人数有些少,但是陶谦却是给了李休在徐县自由募兵的权力。
李休自出征以来,带的都是精兵,即使不是精兵也是战斗力强悍的正规军,而陶谦给他的兵马李休只能用四个字形容“惨不堪言。”
这些兵马是陶谦临时抽调的,本来也算不上正规军的序列,徐州之战结束之后,陶谦将部分临时征调的士卒遣散,而这一支部队原先也是要遣散的序列的。
为了保卫徐县的安宁,陶谦将这个皮球踢给了李休,希望李休能让这支士兵脱胎换骨。
不过好在,陶谦也并不是那么的不近人情,至少,李休收降的黄巾军他是半个都没有克扣。
这些黄巾军都是徐县之战的时候李休收编的,几次大战下来,这些人的战斗力早已经今非昔比,人数虽然锐减到了五十人,但是李休敢说,即使是两到三倍的正规军也绝不是这五十人的对手。
这些士兵随着李休出生入死,早就已经对李休忠心耿耿,李休亲自统帅这支兵马。期望将这只兵马训练成为一支战无不胜的精锐。
青州的战局,现在基本已经稳定下来,李休的爷爷李奉一日间连败黄巾军三阵,可谓是战绩彪炳,在青州,还有着十几万官军,再加上卢植这位汉末朝廷的第一名将在,想来也不会出现太大的变数。黄巾军如同炉灶中的柴火,虽然初时十分猛烈,但是现在却早已经后继乏力。
李休想要组建自己的班底,现在的他文有步鹭,武有邓展徐盛,这样的阵容对于现在的他来说已经够用了,但是自己若是还想要有更大的发展,光凭这些是远远不够的,他还需要更多的人才,还要组建一支战力强悍的军队。
李休听说,当日突围之时,张曼成给他取了一个绰号,名叫飞熊,对于这个名字,李休还是十分喜爱的,所以便为自己身边的这支兵马,也就是以前黄巾军的降兵起了一个响亮的名字叫做飞熊卫。
李休的兵马还没到徐县,就在徐县的周围晃了一圈,在徐县的周围还有着不少的黄巾军残军,他们都是徐州之战中失散的兵马,对于这些兵马,李休的心中并没有什么好感,他亲自压阵,命令手中的一千人马围杀这些黄巾残军。
李休手上的这一千人马大多都是没有上过战场的新兵蛋子,李休想要组建一支战力强悍的兵马,那么就要让这支新兵蛋子成长。
现在,围杀黄巾军的漏网之鱼无疑是最好的办法,这些黄巾军人数不多,往往都是几百人为一队,各自占山为王,一千人马,兵力是他们的几倍,想要打一场围杀战也是不难,最重要的是,这些兵马也能在围杀中成长,最终形成战力。
李休在徐县扫荡了一圈,手上的兵马非但没有减少,反而还增多了不少,黄巾军的降兵迫于李休的威势,纷纷投降,李休将这些兵马挑选青壮编入军中,现在的李休手上的兵力已经达到了一千五百之众。
扫荡完了徐县周围之后,李休还想去别的地方逛逛,练练手上的兵马,但是却接到了陶谦的手书,让李休速去徐县赴任。
李休无奈,带着兵马前往徐县。
李休的兵马到了徐县之后,只见城门口的百姓夹道欢迎,老百姓们准备好了吃食,犒劳李休的兵马。李休虽然是数次大战的英雄,但是徐县的百姓也不应该对他那么的欢迎。
对于李休的疑惑,身旁的步鹭淡淡的一笑,低声在李休的耳边说了几句。
李休的脸上露出了恍然之色,原来,这几****到处争伐,将徐县的黄巾军扫荡一空,使得徐县百姓重新过回了安稳日子,这一点使得他赢得了民心。
原来的李休只是想为自己练兵,但是却意想不到的得到了徐县的民心,这是他绝对想不到的,这也为他日后治理徐县埋下了一个好的种子。
李休到了徐县之后,就当起了甩手掌柜,他任命步鹭为主簿,为他处理徐县的政事。
步鹭按照原历史可是一方大员级别的人物,虽然现在的他对于处理政事还有些生疏,但是很快就将徐县的事情处理的井井有条。
政事方面有步鹭处理,军事方面当然有李休一手包办。
他亲自上阵,训练兵马,使得兵马的战斗力焕然一新。不过徐县毕竟是一个小县,最多也就只能养得起两千兵马,所以李休想要扩军的想法暂时是不能实现的了。
徐县人口在黄巾之乱后还有两万左右,李休从其中挑选了五百人,让他们前往城外开荒。
城外的土地原先也是良田,虽然经过黄巾军的揉历,但是毕竟时日还短,只要有人去开荒,那么还是有恢复的可能的。
李休奖励了这些去开荒的百姓钱财,极大地鼓励了这些人的积极性。至于钱是怎么来的,当然是陶谦给的,送走李休的时候,陶谦给了李休百金作为他英勇战斗的奖赏,而现在,李休将其中的一部分用做了开荒,而另一部分则是在城外设立粥蓬,收拢现在无家可归的百姓。
李休此举,为他博得了一个好名声,而收拢的难民,李休也为他们提供了简易的住宿,并且将那些已经无主的土地分给了他们。
有土地,只要肯努力工作,就等于有粮食,这些难民都是无家可归之人,李休给了他们一个安稳的环境,他们又怎么可能不对李休感恩戴德。
难民听说徐县都尉收拢流民并且还给予土地之事,纷纷投奔徐县而去。几日下来,李休的囊中羞涩,但是难民的数量却是越来越多。无奈之下,李休写信让陈登帮忙,陈登二话不说,就抽调了两千石粮食给李休,解了李休的燃眉之急。除了陈登之外,糜家也派人送来了粮食,糜家虽然在黄巾军攻破东海之后元气大伤,但是根基却并没有被摧毁。家主糜竺当机立断将剩余的家财全都给了陶谦,让他统一调配灾后重建工作,在徐州博得了一个美名。
李休此次也算是名满徐州,而且他与糜芳等人认识,此次李休有了难处,糜家当然要表达一个善意,对于糜家与陈登的善意,李休记在了心里。
短短半月,难民的数量就已经达到了五千之众,使得徐县的人口暴涨。
(本章完)
第64章 是否该杀?()
李休很快就在徐县站稳了阵脚,日日不停,在徐县练兵,一千五百官军在他的训练下,战力每天都有很大的增长。今日,李休一如既往的前往军营练兵,但是徐县的百姓看他的目光却是有些不对,几经询问之下,原来是李休手下的士兵最近几日做了一些欺辱百姓的事情,使得徐县原先已经收拢的人心再度松散,有几个士兵的头子,看上了徐县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