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精锐,驰援北海,剿灭黄贼。自然是虚张声势之计,其实,刘备还藏个心眼:既然冒了损兵折将的风险来救援北海,那就要大张旗鼓的去救,赢了最好,名利双收;即便输了,起码也落个仁义的名声。
再派蔡鹏率两队精骑,选敌军防御薄弱之处,掩护太史慈杀回北海。刘备自引后续部队,秘密向敌中军方向迂回。
选好了突破地点,一声令下,鼓号齐鸣,蔡鹏太史慈将两百精骑如猛虎般扑向敌营。
黄巾军残部来攻北海,只是仗着人多势众,挑个软柿子弄点吃喝,后来见北海兵少,才动了夺城的念头。但黄巾军的战斗力已非几年前可比,又缺乏重型攻城器械,是以围攻多日也难以得手。此时,已多少动了撤兵的念头。
蔡鹏带的这两百精骑,乃是他亲自训练出来的,军纪严明,战斗力绝对算是平原军队中的主力。号令之下,人人奋勇。蔡鹏太史慈一棍一枪,左抡右刺,几个领兵的黄巾头目已被斩杀,太史慈顺利杀透敌营,直奔北海城。
蔡鹏等完成了掩护任务,也不恋战,大声呼喝,威慑敌人一番,迅速撤出战斗,向刘备中军方向集结。
月朗星稀之夜,是约定好的夹攻敌人中军的时间。
刘备先派出几股部队,多带号角旌旗,作为疑兵向敌人其他营盘迂回,中军本部养精蓄锐,整束盔甲。
三更一到,遥远的北海城墙上点起三堆火,这是约定进攻的信号,刹那间,北海城四周响起刺耳的号角,这是派出的疑兵在分散敌各部的注意。
刘备令旗一举。
“嗬!”全体平原将士发出整齐划一的怒吼。
令旗向前一挥,平原军队直扑黄巾中军大营。与此同时,北海城吊桥已放下,北海守军高举火把,如火龙出洞一般,也杀向黄巾中军。
蔡鹏引着几十名骁勇骑兵,只挑敌人掌旗的军士下手,一杆杆大旗倒下,没了旌旗,黄巾军愈发混乱,只是拿着武器,尽力抵抗以求保命,兵力优势登时化为乌有。
第一拨攻击占得上风,平原军士气大振,正待乘胜直捣中军本部,突然传来几声低沉的号角声,原本乱了营的黄巾军逐渐按伍什队屯聚拢,一队骑兵自中军杀出,为首一员将,身披皂甲皂袍,头戴黄巾抹额,手提大刀,威风凛凛,不用问,定是敌酋管亥无疑。
蔡鹏一催坐下马,直奔管亥而去。
“来将通名!”虽是造反的黄巾军,而且还是残部,但首领管亥却有着武功天下第一吕布的范,伸手指着蔡鹏喝问。
“某乃”战马向前飞奔,蔡鹏大声吼道,手中三节棍已劈头盖脸砸向管亥。
管亥微微一笑,双手横担大刀,向上迎去
“唰啷啷”三节棍第一节绕过刀杆,直奔管亥面门。
管亥大惊,赶紧缩颈藏头,堪堪躲过。
蔡鹏横甩三节棍,兜向管亥后背。
管亥竖刀招架,无奈三节棍能拐弯啊,第一节结结实实砸到管亥后心之上。
管亥受到重击,蜷伏于马上,蔡鹏单手将三节棍在空中一抡,反手砸向管亥头颅。
管亥连续两招吃了这怪异武器的大亏,下意识又横刀招架
还好,管亥没傻透腔,刚举起刀,便知这样招架还是不行
三节棍已砸到刀杆之上
管亥使出绝招,撒手弃刀,大刀被三节棍卷起,在空中画了一道漂亮的弧线,远远甩了出去。
管亥狠踹几脚马肚,落荒而去。
蔡鹏望着管亥的背影,才想起自己还没履行完的程序,大叫道:“某乃蔡鹏蔡伯飞是也”
主将负伤败走,黄巾军迅速崩溃,四散奔逃,死伤遍野。
蔡鹏催马找到刘备,刘备此时心情大好,第一次作为主力打如此大仗,便以少胜多,美妙自不可言。
“快、快”刘备眉飞色舞,招呼手下兵士,意思嘛,就是:赶紧打扫战场,好东西莫被北海军拣了去。
太史慈快马奔了过来。
“孔北海请玄德公进城一叙。”太史慈高声喊道。
抬头看,北海城大门开启,孔融手下幕僚已在城门外列队等候。
刘备眼睛都笑没了,这可是对俺足够尊重了!
只是刘备还是有些担心战利品分配问题,四下瞅瞅,发现人家北海军已然列成队伍,并未有打扫战场之意,显然是不准备和平原军抢东西,刘备不好意思了。
“请带路。”刘备边说边伸手入怀,突然脸色大变,“啊!”地惊呼了一声。
“主公!”一旁的蔡鹏吓得不清,“主、主公,您可是伤到了”蔡鹏颤巍巍问道。
刘备摇摇头,欲哭无泪的表情:“某的宝贝丢了!”
蔡鹏长出一口气:“可吓死我了,主公啥东西丢了?”
“书、一本书!我的书啊!”
蔡鹏明白了,那的确是刘备的命根子,始终揣在怀里的一本书。刘备没事就会翻看,起初,蔡鹏以为是什么兵法政务一类的书,后来刘备喝多了,曾给他展示过,上面不过密密麻麻记了好多人名,详细到每个人的姓、名、字,父、祖、高祖有的甚至连人家宠爱哪个妾都记得清清楚楚。蔡鹏曾问过刘备,记这些干嘛,刘备却笑而不答。
蔡鹏赶紧招呼士兵搜寻,还好,很快就有士兵找到了刘备的命根子。
刘备重又笑逐颜开,向北海城门走去
孔融府内,大排酒筵。
刘备被让到首席,北海官宦名流轮番过来敬酒。
孔融,再三感谢刘备,各种华丽的辞藻,听得蔡鹏是晕了又晕。
北海国,春秋战国时期,属于齐、鲁之地,当地多受孔孟思想影响,重学尚礼;北海国相孔融,又是孔子二十世孙,学问自然渊博。(不渊博以后也不可能名列“建安七子”啊)
酒席宴上,孔融侃侃而谈,文人嘛,难免有时卖弄些学问。
刘备,也是正经读过书上过学的人,但和北海名流们比起来,就像今天的高中生肄业生和名牌大学硕士差不多吧。
北海名流们出口成章、骈四俪六,孔融更是“以气运词”。蔡鹏有些担心,这样聊下去,俺主公一会岂不是就接不上话了。
但刘备和北海众人聊得却十分融洽。没有华丽的辞藻,没有工整的对仗,但刘备能唠家常啊。一会问问孔融几个叔伯,一会问问那些个堂兄堂弟
刘备不像人家“上知天文、下晓地理”,但却能“上问高祖、下询儿孙”,如果需要的话,刘备绝对能问候到孔融的“八辈祖宗”!
“哦!”蔡鹏恍然大悟,“主公的命根子就是用来干这个用的啊,挺好用啊,起码比qq自动回复功能有人情味啊”
第122章 教授 诸葛评天下()
诸葛亮同友人外出游玩数月,终于回来了,给教授带回好些好玩好吃的东西。
教授十分高兴,不吃“食堂”了,上街买了些诸葛亮喜欢的吃食,温上一瓮酒,两人对饮。
“孔明此番都去了哪里啊?”诸葛亮长成男子汉了,教授不再以“明儿”称呼他。
“先生,亮此番与友人顺江东下,自襄阳直至东海,遍游荆、扬、徐、豫诸州,登黄山白岳、九子空庐诸山,游江淮大湖,还去了江夏、柴桑、寿春、汝南等地。”(白岳:齐云山,九子:九华山)
“哈哈,孔明你这次可是游遍了东南啊。”
“先生,我还去了趟乌林矶呢。看,我给您带回了什么。”说着,孔明掏出一个小小陶罐。
打开来,陶罐里发出一股芳香气味。
“石油!”
“是啊,我还特意看了看当年被我放火烧的竹林呢。”孔明顽皮地笑了。(参见第0016章)
教授也笑了
两人喝着、聊着,谈论最多的,自然是关于眼下局势的话题。
孔明给教授介绍着所见所闻,教授则结合邸报上的信息,和孔明一起研讨着当前局势。
眼下,全国最稳定的是西南地区,包括刘焉控制的益州、士燮的交州和刘表的荆州。
西北方向,有西凉马腾韩遂和李傕等控制的司隶。
“邸报上说,马腾在西凉大肆购置军马布匹,看来,是准备对付李傕了。”教授说道。
孔明不以为然:“马寿成勇猛而乏谋,擅断然鲁莽,有其祖上之勇,却无伏波将军之智,难成大事。”
教授点头:“孔明如何看待东南局势?”
孔明沉思片刻道:“东南现下是袁公路与刘正礼(刘繇)争夺扬州。”
“你怎么评价这两个人。”
孔明摇摇头:“这二人都难成大器。刘正礼靠汉室宗亲名头,少年以勇敢得到举荐,成年后,反而缩手畏脚,盛世之下,或可执掌一方,这乱世之中,恐难有其立足之地啊。至于袁公路,素以侠气闻名天下,有勇有谋却缺少杀伐决断之气魄,况且贪图虚名,在这乱世之中,倒能暂且偷得一席之地,待得天下渐定,必遭浩劫。”
教授十分欣赏孔明的分析,又明知故问道:“那你觉得何人才能掌控东南?”
孔明摇摇头:“扬州一带,多江多水,交通不便,族群复杂,所谓‘十里不同音,百里不同俗’,外来的刺史、太守难得百姓拥戴,这便是刘正礼难以在扬州立足的原因之一,他祖籍东莱,以其粗犷之气,不足以驾驭江东百姓。只是可惜了一代将星乌程侯孙文台,有勇有谋,又是本乡本土,若不是英年早逝,倒可在江东闯出一份天地。”
说道这里,孔明探身盯着教授道:“学生此番出游,倒是听说不少有关孙文台之子孙伯符的事情,孙伯符有乃父之风,勇猛异常、心计颇深。只是现在屈就在袁公路手下,不知胸中大志是否已被消磨。”说完,孔明咳嗽起来。
“明儿你身体无碍吧?”教授关切地问道。
孔明笑笑:“不碍的,想是舟车劳顿所致吧。先生,您觉得孙伯符能继承其父的志向吗?”
听到孔明提起孙策,想想孔明的病,教授依旧十分怨恨孙策,当年自己和张仲景若不是被孙策所软禁,也不至于耽误了给孔明诊治,这孩子身子也不会大受折损。
“说不好,不说他了。”教授摆摆手,“你再给我说说东北局势吧,我整天憋在襄阳,已经成了井底之蛙了。”
“此番我与友人只到了徐州,但也听闻了许多有关幽、冀、兖等州的情况。这一带,还真是乱啊。冀州袁本初、兖州曹孟德关系始终紧密,而幽州公孙伯珪(公孙瓒)倒和袁公路走得近些,现在已成了袁曹联盟对抗袁公孙联盟之势。”
“哦?袁绍和袁术这对兄弟反目为仇了?”教授惊奇道。
“结仇,倒还不至于,但袁氏二人,所谓兄弟,也不过是血脉近罢了。”
教授点点头:“唉,原本是‘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啊。”教授引用的是诗经小雅棠棣篇中诗句,意思是:兄弟在家争吵,遇上外敌则共同抵抗。
孔明笑了:“先生,后面的几句却是对袁氏兄弟的好注解啊。‘丧乱既平,既安且宁。虽有兄弟,不如友生?’这袁氏兄弟,当年对付董卓之时,的确是‘外御其侮’,而今相对安定些了,便是兄弟不如朋友了。”
教授感叹道:“是啊,兄弟亲还是朋友亲,看来,都不如眼前利益亲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