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楚瑜点点头,又问道:“那么巨鹿公,是那把椅子重要,还是国人的江山重要?”
国人自然说的是氐人,苻睿毫不犹豫的说道:“自然是国人江山重要,一人之荣辱又何足道哉。可是”
“巨鹿公。”这一次,楚瑜却有些失礼的挥挥手,打断了苻睿的话,因为他知道,苻睿无非是想问,区区一个翟斌就能翻天,威胁到氐人的江山了?
楚瑜接着说道:“巨鹿公,不瞒你说,这一次,翟斌的起兵,还真是选对了时候,您应该知道,姚苌造反后,太子殿下手上,已经没有兵了,这时候他是几乎拿不出兵马来弹压翟斌的,翟斌这股力量,说大不大,说小可也不小,如果他不举旗,各方势力还处于一个暂时的平衡状态,也就没事。如果他一冒出来,那么就彻底打破了平衡后果很严重。”
苻睿沉默的点点头,他听明白了楚瑜的意思。
翟斌在这个非常的时候冒出来,对着洛阳而去,可以说是在最关键的时候狠狠给了大秦帝国一刀,他自己虽然没啥机会成事,可是这个就像中药一样,药引子也许直接治不了病,却能发挥莫大的作用。
“况且!”楚瑜补充道,“这一次,大人打翟斌,利大于弊。”
“愿闻其详。”
“这一次,大人回军攻打翟斌,能够为国分忧,不管怎么说,国家的国君是谁,都得保护国家,这样对大人有利。其次,翟斌实力不强,战而胜之,难度不大,这能提升大人的威望。最重要的是,这支军队跟着大人出征一来,并没有打仗,而大人您也知道,掌握军队最好的办法,是打胜仗。”
苻睿笑了,他明白了楚瑜的意思,直接道:“那么先生,你说,这仗怎么打?”
楚瑜笑了笑,走到地图前,用手轻轻画了一条线,而楚瑜也笑了。
这就是黄河北岸出现秦军的原因。
建康,谢安府中。
东边的正房内,矮榻之上,横设一几,谢安正与一人奕棋。
行棋之人年约三十,姿容秀美,床下一人观棋,服饰华贵,时而闪动的眼睛下有一只大大的鼻子,貌似观棋,心不在焉。
这两个人都是东晋望族,江左士族高门之中有两大王氏,琅琊王氏和太原王氏,琅琊王氏是王导那一支,王羲之、王献之兄弟、王谧皆出此门。太原王氏又分为两只支,王昶是一支,直到现在位高权重,和谢安一同辅政的王坦之,王家五世盛德。比起东汉时候袁绍四世三公还要显赫。
观棋的年轻人就是王坦之的三子王国宝,谢安之婿,他娶了谢灵的姐姐,只是谢安一直觉得,这个孩子,精明是有的,但是小聪明多,格局不大,心里对他并不是很喜欢。
另一支是王昶兄子王默之孙王峤、王讷兄弟那一支,王峤兄弟避乱渡江,世代与皇帝联姻。王讷之子王潆,哀皇后之父,王峤之子王蕴,当今孝武皇后之父。与谢安奕棋的年轻人,就是王蕴之子王恭,字孝伯,当今国舅,丹阳尹。
此时此刻,刘裕大军正深入敌后,长驱直入,而盘中二人的奕棋,也到中盘阶段。谢府的管家兴冲冲的进了屋。脸上洋溢着喜滋滋的神色,将一封加着火漆的驿书递给正在赋棋的谢安。谢安展开一观,旋即将书信搁在床上,了无喜色,围棋如故。
管家退出去,王国宝用目光斜睨书信一眼,心里在琢磨管家兴奋的笑意,他一直在想着前方的战事,刘裕其人,虽然他也佩服,也相信这个寒门出身的人,比起很多士族门阀的人,要厉害十倍不止,可是老实说,这一次他不是太赞同刘裕北伐的。因为上一次三路大军一起行动,却惨遭败绩,让他心里有些没底,仓促兴师,也的确不合兵法。
棋已经收官,小棋童上前数子。谢安打了个哈欠,揉了揉眼角,笑道:“这一局啊,也真长,呵呵呵,咱们歇一会。”
王恭目光流动,问道:“谢公,此信似是军报?”
谢安徐徐答道:“然,刘裕围攻广固,旬日可下。”
王恭眼中兴奋的光芒一闪即逝,王国宝高兴地跳起来“好!太好了!寄奴果是了得!”
谢安看了他一眼,没作声。王恭起身告辞,踩着薄薄的一层雪,迤逦去了。谢安望着王恭的背影对王国宝叹道:“人道王孝伯濯濯如春月柳,诚不虚也!”
王国宝欲言又止,谢安瞟他一眼,缓缓道:“度支尚书郎任命已下,何不就职?”
王国宝咽口唾沫,不满意地说道:“我王家中兴望族,唯做吏部郎,怎能做余曹郎?岳父大人若无事,国宝告辞。”说罢向府门而去,眼波中闪过怨恨的光芒。
谢安并没看到王国宝凶狠的眼神,这时候,他还是自顾自的看着棋盘,若有所思。
好一会,谢安才拍拍手,道:“让灵儿过来一趟。”
不一会,谢灵赶到,见谢安依然坐在棋盘前,不过棋盘上摆的已经不是棋局,却是用黑子,白子,摆出了大略的天下大势,有些奇怪。
“父亲。”谢灵本来不想打扰谢安,可是站了许久了,谢安却依然沉迷其中,因而开口说道。
“喔,灵儿,你来了。”谢安抬起头,把那份军报交给谢灵,“你看看,寄奴已经打到广固了。”
谢灵看完,却并没有欢欣鼓舞,而是面带忧色问道:“这寄奴是不是太操切了些?”
谢安吸口气,道:“开始,我觉得他这么轻敌冒进,肯定会败。”
“现在呢?”
“他会赢。”谢安淡淡说道,“他肯定会赢。”
“为什么?”谢灵有些不解,事实上,根据刘裕军报的描述,他的确有深入敌境太深的问题,谢安的担忧,绝不是没有道理的。
第452章 烽烟滚滚来天半(6)()
谢安抬头,看了谢灵一眼,幽幽说道:“如果我说,我没有任何道理,仅仅是直觉,你信么?”
谢灵沉默了。
在谢灵眼中,父亲一直是一个谋定而后动的人,谨慎的都有些过头了,平素没有八九分的把握,是绝对不会开口说话的。但是只要他一说话,就一定会有十足的把握。
而且谢安经常告诉谢灵,这个世界是可以规定的,大部分事情都是可以预期,可以推测,因此可以确定的。谢灵也养成了靠证据和逻辑说话做事的习惯。
但是今天,自己尊敬的父亲,却告诉她,这一切,他没有根据,只是直觉。
谢安见谢灵神色纠结,也没有解释,而是说道:“你或许不信,这也难怪,但是你且看着好了,刘裕一定会赢。”
谢灵说道:“寄奴如果在前线打胜仗,那也是好事,父亲为何忧虑?”
没有错,这才是事情的关键!谢安对于自己这个女儿的聪明才智也是非常佩服,时常会心有遗憾,为什么这个女儿如此优秀,却偏偏是女儿身?自己儿子一堆,可是诸如谢琰这样的,比起谢灵来,真个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可惜这么好的女儿,终究会嫁人,嫁给人家。谢安心里长叹一声,道:“刘裕现在的困难局面,敌人知道,我们知道,那么他自己更知道,如果在这样的情况下,他都能赢,你说说,会发生什么?”
谢灵的神色变得有些惊恐,有些不敢置信。可是她不得不承认,父亲到底是老谋深算,因为他说的无疑是对的!自己找不到理由来反驳!
“一旦在这一次的战役里取胜,刘裕将会无疑对北府军的大部分主力拥有控制力,更何况”谢安顿了顿,道:“你也知道,这一次,刘裕从各地网罗了一大堆书生北上,沿路就把他们安置在当地,作为当地官员。这件事你告诉我时,已经是既成事实了,我们没有办法也不会去阻拦。”
“父亲”谢灵试图解释,却见谢安轻轻挥手。
“不必解释。”谢安笑了,“你会这么做,也是理所当然的事情,我既然当时没有拦你,说明我起码当时也会赞成。”
谢灵这才松了口气。
不过谢安又严肃起来,道:“但是,你应该知道这样做的后果,如今刘裕已经有了自己的班底,文官上有这批书生,他们以后一定是一群绝对忠于刘裕的基层官员。武将上,今后北府军一定会唯他马首是瞻,你得有思想准备。”
谢灵沉默的点点头。她明白谢安的意思。
由于种种机缘,由于种种其他事情,如今刘裕已经渐渐成了气候,而且大有喧宾夺主之势。可是过去,一直是谢家扶植刘裕的。北府军某种程度上,也是谢家的禁脔。如果刘裕成功崛起,成为一方单独的势力,那么谢家就的确得仔细考虑一下将来了。
谢安见谢灵眉头紧锁,也不想再责备她,因而笑道:“好了,兵来将挡,水来土掩,不管怎么说,刘裕是个厚道的人,也是个念旧感恩的人,你不必太担心了。”
“父亲,是灵儿考虑不周。”谢灵还是诚恳的表示歉意。
“无妨,无妨。”谢安耸耸肩,“对了,最近西北有没有什么消息?”
谢安这么说,也算是岔开话题,免得谢灵太过自责,谢家的情报系统一直是谢灵主管的,因此谢安这么问也算是例行的。
谢灵想了想,道:“现在凉州方面倒是很太平,这个月,吕光在姑臧大宴宾客,来庆祝自己的生日,凉州各级官吏云集姑臧,想来暂时官场上没有什么事情。”
“段业呢?那个年轻人不是很有趣么?”谢安笑道。
“他啊。”一提到段业,谢灵又严肃了起来。
“怎么了?”谢安有些不解,“这个年轻人现在不是敦煌太守么,听说他不是干的风生水起么?”
“是这样,父亲。”谢灵想了想,还是从袖子里取出一张绢帛,把它交给谢安,道:“父亲,您看,这些是凉州方面的人传来的简报,主要是段业在敦煌的作为。”
谢安有些疑惑的接过,打开一看,便再也挪不开眼光。
足足过了一盏茶功夫,谢安才合上了绢帛,要知道,谢安这种级别的人,阅读能力都是非常强的,哪怕是千言万语,他们也能很快的找到重点,一目十行。可是这一次,整个过程里,谢安几乎是全神贯注的看着那份简报,虽然上面也就几百个字,但是透过这份简报,谢安仿佛看见了正在敦煌,指挥者下属们干的热火朝天的段业,以及一天一个新样子的敦煌郡。
全过程里,谢灵耐心的等待着,没有说话。
“好啊!”谢安苦笑一下,“之前我还说,已经快三十年没怎么出人才了,这下子可好,天下之才,一下子就来了俩。”
这个典故,谢灵是知道的,话说当年,年轻的谢安和桓温纵论天下,当时俩个少年人也学着古人,来评点天下英豪,王猛,他们自己,慕容垂,自然是最被看好的人,其他人,桓温和谢安两个自视甚高的人,总觉得入不了他们的眼。
而果如他们所料,这些人果不其然的成为了足以影响天下大势的人。
之后,谢安也想为了国家,多发掘一些人才,可是找来找去,诸如刘牢之这样的千里之才的人,的确是有,可是那种一言足以兴邦,一举足以变天的人,却再也没看见。
可是,从那张绢帛上,谢安看见了!他直觉的确信,这个段业,再一次刷新了自己之前对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