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学坤见二人同意了,二话不说,直接奔赴新兵营,自己亲自挑选新兵,李学坤把新兵营里那些素质好的,文化高的,基本上全挑的差不多了,余下的才“大方”的留给了孙立仁与廖耀湘,直让二人哭笑不得。
至于军队的训练,李学坤并没有如其它两个师那样全交给美国人,他的二百师只是让美国人进行辅助练,这让美国教官很是不满,他们到史迪威面前控告了李学刊的狂妄自大,连美国的训练方法都不相信。
二百五十七章 蓝伽姆攻略2()
史迪威只好找李学坤商谈,希望李学坤采服美式方法进行训练,但李学坤却拒绝了,他坚持用自己的方法进行训练,因为李学坤知道,自己训练士兵的方法,那是经过无数年的沉淀与积累的,是超越这个时代的,绝对是美国的训练方法所不能比拟的。
史迪威见说服不了李学坤,只好与李学坤打了一个赌,双方都用一个月的时间训练一半的新兵,谁的训练效果好,就采用谁的训练方法。
李学坤来到了新兵训练营,在每个新兵连中加上几个老兵作为新兵连的训练者,这些训练者与新兵连的士兵一样经受严格的训练。
第一天,李学坤在校场上,让所有的新兵连绕着校场跑步,没有命令不许停下来,结果,这些国内的学生兵,一个接一个的累的趴在地上,当所有人都倒地不起之后,只有四、五个士兵面不改色的站在那里,这四五个士兵,正是李学坤带来的老兵。
从这以后,李学坤的魔鬼训练开始了,李学坤用现代的方法,在保证营养的基础上进行高强度的训练,起到了良好的较果。
一个月后,李学坤特战大队所训练的新兵五战全胜,完胜美国教官所训练的新兵,这个消息让史迪威不由大吃一惊。
一直以来,史迪威认为,美*队的训练方法是世界上最优秀的训练方法,然而直到今天,他才无比震惊的发现,在遥远的中国,有个青年人,拥有着世界上最好的训练方法。
事后,史迪威对李学坤心悦诚服,他动容的说道:“李,我一直认为,美*人是世界上最优秀的,这个世界上,也许,只有德*人才能与美*人相媲美,但是见到你后我发现我错了,你的部队,是我见到过的最好的部队,不只是他们的装备,还有他们的素质与训练方法,我的训练方法,完全是划时代的,如果这些是你自己想出来的,那么,你真的是一个军事天才!”
李学坤微笑着说道:“中国是一个古老的国家,也是一个名将辈出的国家,每个将领都有自己的训练方法,比如南宋的岳飞,比如明朝的戚继光,他们的部队往往能以弱克强,以寡敌众,取得最终的胜利,所以,你不必惊讶中国出现划时代的训练方法,因为,聪明的中国人,可以创造出在很多外人看来是奇迹的事情,正是因为这种创造力,让中国领先世界千年之久。
所以,我希望用我的方法来训练士兵,我相信,我训练出来的士兵,最起码不逊于美式方法训练出来的士兵。”
史迪威点了点头,口中说道:“虽然我对我们美国的训练方法有信心,但我同样对你的训练方法感到好奇与震惊,所以,我决定,可以让你用你自己的方法训练你的部队,我的联络官们,将会从旁协助,一来弥补不足,二来学习你的训练方法中优秀的东西。”
可以说,史迪威的选择是无比正确的,正是因为他放心让李学坤用自己的方法训练部队,才会出现未来响当当的中国驻印军,而且,让史迪威没有想到的是,李学坤的训练方法最终被很多美国教官所认可和学习,并用于本国官队的训练上,得以推广,这也使得美国的训练方法实现了整体的跨越。
李学坤知道,在美国人面前暴露自己的训练方法,对于美国人来说,是占了大便宜的,但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中国太弱了,如果不能用先进的方法来训练士兵,那么,将会极大的削弱士兵的战斗力,最终在与日本人的战斗中要流更多的鲜血。
蓝伽姆的训练是很苦的,生活也与国内有所不同,为了将更多的士兵运到蓝伽姆来,那些新运来的新兵,每个人都不允许有自己的私人用品,每个人身上除了一个裤叉儿,什么也没有了,他们如被挤压的沙丁鱼罐头,被挤在机仓之中,飞越喜玛拉雅山那寒冷的高空。
从国内到兰姆伽,只有从云南昆明乘坐飞机,沿著名的“驼峰”航线空运到印度这一条途径。
因为那时候中国沿海已全部被日军封锁,国际通路除从西北到苏联外,也已全部断绝。
因此,准备到兰伽姆受训的中国官兵,首先都要集中到昆明,由巫家坝机场乘坐美军运输机前往印度。在登机之前,所有的人都要接受体检,防止带去传染病。检查工作由中*医进行,每个人从皮肤到脏器都被仔细检查一遍,然后由美*医进行复查,合格者在胳膊上盖上一个宽约半寸长约一寸的蓝色戳记,就象检疫过的猪肉盖上印鉴一样,凭此戳记登机,别的没有任何手续。
虽然这种办法很简便,不过受检官兵对此都很反感,认为这种行为是歧视中国人,但鉴于美军的盟友地位,不便明言。
体检完毕后,各人按要求精简个人行装,扔掉多余的东西,等待登机。
登机一般安排在拂晓时分。运输机一般都是c…46或c…47,每机乘坐32人以上,每人手里都拉着帆布带,防止飞机遇到气流颠簸时被摔出去。航线一般是经澜沧江、怒江,飞越雪山,然后经中印缅边界,直达印度北部阿萨姆邦的汀江,全程约800公里。
几乎所有人都是第一次乘坐飞机,对这种庞然大物都感到很新鲜,但这种新鲜感多半就很快被晕机带来的不适所代替,因为飞机一般得在山谷中起伏穿行,特别是在途经已为日军所控制的地区,又没有战斗机护航的情况下,因此登机后,每个人都会领到一个纸袋,以便在呕吐时使用。
这条经过“驼峰”的航线气候恶劣,经常有飞机失事。但绝大多数人对此一无所知,所以并不很担心。飞机起飞后机内温度迅速下降,在途经雪山时降到最低点,尽管身穿棉衣但大多数人还是感到非常寒冷。
如果一切顺利的话,飞机会在4个小时后抵达汀江机杨。刚下飞机时,已经近乎冻僵的官兵们一下子又会被当地的暑热所包围,而且由于气压变化,耳朵也听不清楚,需要休息一段时间才能恢复。
当他们落地的时候,每个人都被冻的几乎昏死过去,随后,他们就进入了洗漱间,在洗澡消毒之后,他们会被下发军用物品,上至军服,下至牙膏牙刷,无所不包,随后,他们就将进入艰苦的训练之中。
李学坤并不武断,他对美国人的训练方法并不排斥,只要有用的,他都大量的运用于训练之中。
兰姆伽基地里设置步兵、炮兵、工兵、通讯、汽车、装甲、卫生、兽医驮载等一大批专门的学校,分门别类对军官们进行针对性培训,主要是熟悉美军的战法和武器装备的性能和使用,每期6到8周,经过讲解、示范、实习、考核四个阶段才能结业,讲解通过包括模型、电影等直观手段来进行,重点在实习,这样训练的效果和速度都很理想。这些学校都有自己的训练场,主要用来训练士兵,教官都是美国人,管理由中*官负责。
美国人对士兵的训练也通过多种手段来帮助理解,士兵素质的作用这时就显现出来了,他们的提高异常地快,步兵改行的炮兵在一星期里就学会了使用山炮,原先不懂英文的译电员训练7星期后就已经达到美国译电员需13星期才能达到的效果,士兵使用迫击炮的技巧也到了让教官们赞不绝口的程度。
二百五十八章 脱胎换骨()
训练都是真枪实弹,有一个重要指标是耗弹量。像炮兵指挥员,就一定要实实在在亲自指挥大炮发射到400发炮弹才算达到训练量,于是训练基地四周随时炮火连天,枪声则几乎没有停歇的时候,似乎永远用不完的美国弹药帮助驻印军培训了一批又一批优秀官兵。
几乎同样装备的国内美械部队步兵分队就享受不了这种待遇:飞越喜马拉雅山的驼峰航线的运力承受不了这样的消耗。李学坤是驻印军中唯一受史笛威敬佩和敢与美军将军直接叫板的人,他也因此为自己和新38师争来了权利,他在兰姆伽全面督促新38师训练时,战斗训练计划甚至是以他的军官为主而美*官只能服从。
他特别注重射击、格斗、游泳、驾舟、武装泅渡、登山、攀爬、防暑、耐寒、防蚊、抗疟、泥泞地行军等特殊技能,还把一个信条灌注到全体官兵的内心:相信自己经过努力一定能完成上级交给的任务;当陷入困境时,相信上级一定会来救援和帮助;面临危险时,相信本师友军一定尽力前来营救。
孙立仁是一个很会学习的人,他看到李学坤的训练方法很好,立即效仿起来,如此一来,新三十八师的战斗力也是直线上升,虽赶不上李学坤的二百师,但却也相差不多。
转眼间,三个月过去了,随着新兵的到来,又一个话题提上了日程,那就是,中国驻印军的组建,番号已经下来了,名叫新一军,只是,谁来当这个军长却没有定论。
从内心情感角度来讲,史迪威更倾向于孙立仁,因为孙立仁是美*校毕业,有着浓重的美国背景,对美国的态度也是最友好。
不过,他的内心却有另外一个声音,那就是,让李学坤来当这个军长,这是因为,从能力上来讲,李学坤无疑是最强的,只是,李学坤并没有美国背景,他对美国的态度也并不明确(史迪威并不知道普拉德霍油田的实际控制人是李学坤),所以,史迪威并不敢冒这个险,最终,他决定让孙立仁当这个军长,并且上报军委会。
此时的重庆,蒋委员长在看到史迪威的报告后,不由连骂了几句“娘希匹”!
孙立仁拥有着浓厚的美国背景,然而,这次孙立仁远走印度,让蒋委员长很失望,在蒋委员长看来,这是对自己的背叛,孙立仁的行为触及到了他的底线,如果让孙立仁掌控这支中国未来最强大的军队,那么,自己并没有把握控制孙立仁的行为,蒋委员长相信,与自己相比,孙立仁更倾向于听从美国的话,这是他绝对不能容忍的。
所以,让自己并不相信的孙立仁做军长,蒋委员长是绝对不能接受的,蒋委员长下意识的想到了李学坤,从能力上,从战功上,李学坤无疑是这个军长最合适的人选,只是,李学坤太年青了,他还不到三十岁,蒋委员长担心,他无法压服孙立仁与廖耀湘这样的骄兵悍将。
思来想去,蒋委员长决定,让原第五军副军长邱清泉担任中国驻印军,即将成立的新一军军长。
邱清泉号称邱疯子,打仗敢玩命,又曾经在德国学习过现代装甲战术,就是为人性情暴烈。
在得知重庆方面打算派邱清泉担任新一军军长后,史迪威极力反对,他与邱清泉认识,知道邱清泉的火暴脾气,真的让他当了军长,一定会与自己争夺新一军的指挥权。
由于史迪威的坚决反对,蒋委员长几经考虑,改派了温厚诚恳的黄埔一期生郑洞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