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得趣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裂明-第22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说,还将百姓屠戮一空,凶狠残暴,肆虐于民!怎不见你去抢劫建奴?!这种无用之辈,留你何用!”

    此时,城头上也是已经收回了戒备,许多士兵也是清晰的听到了魏志远的话语。此时城头上也是一片的痛骂声,更是有人不断的喝道,“杀了他!杀光这群畜生!”

    “不!我是参将,朝廷从三品;大员!你无权杀我!需报备兵部,有三司会审方可!你敢擅杀我,你就是造反!”眼见易飞眼中杀机越来越盛,这个参将也是无力的反驳道。

    “袁崇焕都可以矫诏杀一品;大将毛文龙,你又算的了什么东西!而且我是在执行战场军律,更是无需顾忌什么!”易飞不屑的看着他,冰冷的道,“来人,将之套上麻袋,也让他尝尝被乱马踏为肉泥的感觉!”

    “易飞,你休得嚣张!我家大帅是山东总兵刘泽清,刘总兵一定不会放过你的!”山东参将面色惨白,越是喜欢变态杀人,当死亡临头时,自己也是越胆小怯懦。

    “刘泽清?他敢跟本帅啰嗦,本帅一并杀了!”对于刘泽清,易飞也是一点好感也无,身为南明四镇总兵,却在最后关头给了南明一刀,而他的麾下更是在扬州犯下了累累罪行,这些人死不足惜!

    “参将大人,上路吧!”

    镇西军的将士都是穷苦人家出身,对于这些祸害百姓的东西最是痛恨不过,闻令数人便抢了出来,不顾这个参将的咆哮怒骂,直接按倒于地。麻利的套上袋子,十数骑兵便直接奔行过来,凄厉的嚎叫声便不断从袋子中传出,但是片刻间便是再无声息,只有污血不断渗出。

    亲眼目睹这种场景的数百明军也是吓的面色苍白,一个参将啊,死的如此不体面!有的人更是被吓的失禁,一股股恶臭也是不断传出。

    “兵是杀贼的东西,贼才是害百姓的东西!你们身为官兵,却是比贼更加象贼,留尔等何用!”易飞目光盯上这些溃兵,眼睛也是露出极端的痛恨,这些人都是兵痞,留着也是祸害。

    “杀!”

    魏志远嘿嘿冷笑,数百血骑也是催马而前,向着这些乱兵便扑了上去。

    ……

    北京,紫禁城。

    建奴再次入寇,让这位年纪不到三十的皇帝也是感觉到一阵阵的无力。这些天以来,不断传来的坏消息也是让这位年轻的皇帝充满了疲惫,每日城外行过一路军马,都会让京城之内一片骚动,而安抚这种骚动也是极大的消耗了他的体力和精力。

    大明走过了风雨的近三百年,就象一艘到处漏水的大船,为了维持她的前行。这位皇帝也是操碎了心。虽然说他所做的,每每的都是将这艘船更加的推向灭亡的漩涡,但是不可否认的是,这位皇帝的坚持和他付出的心血。

    而这一个月不到,他更是更显老态,每日处理的事务虽然因为建奴的逼近而变得少了。但是没有锁事缠身,一闲下来,心却是更加的累了。他刚刚与杨嗣昌谈论完战和之论,也是不留意便已经深夜。每天只睡两三个时辰的他,这会儿也是终于顶不住阵阵的乏意,伏于龙椅上小睡着。

    但是他今天注定不能安然入睡,刚刚睡下不久,一个老太监匆匆的行了过来,离的老远,便是兴奋的叫道,“陛下,城外的建奴已经开始退兵了。”

    “什么?大伴,可是建奴攻城了?”

    崇祯一下站了起来,睡意盎然的脸上也是露出一丝惊疑,清兵九月入寇,已经在北京城外数十里呆了近一个月了。

    “陛下,不是建奴攻城,是建奴已经拨营而起。远远的撤向通州方向!”王承恩也是有些心疼的看着日渐消瘦的崇祯,胸口也是一阵抽搐。

    “东奴为何突然退去,可是有什么诡计?”崇祯疑惑的问道,一向嚣张的建奴怎么会突然间撤兵了?

    “陛下,镇北将军易飞的大军已经到了。二万大军就在宛平外,已经与建奴交战数次。斩首数百!建奴如今气势已沮,不得已之下只能暂退。”王承恩面露喜色,将一封报捷文书递了上来。

    “好!好啊!”

    此时的崇祯,信心也是大起。与历史上的情况已经大不一样,虽然依旧在战、和间摇摆,但是由于易飞的到来,他如今的底气也是比历史上要足的多。要战要和,都是可以。

    “立即令易飞入京城外,不必与卢象升汇合!在京城之外扎营,拱卫京畿要地!”对于这个屡挫东奴的年轻将领,而且还十分听话,更关键还是自己一手提拨上来的将领,崇祯可说是印象十分良好。

    “贺喜陛下,山西镇兵强马壮,足以护卫京城安全。”王承恩笑着说道。

    “唉,若是我大明有一半,不只要有三成这种武将,朕又何虑流贼与东奴!”

    崇祯叹了口气,易飞到了,京城是无需担忧了,但是外面却是处处烽火,让他也是忧愁。尤其是各地武将军阀化的趋势越加明显,这大明的皇帝虽然看起来荣耀,但是却是无比的让人头痛啊!今年,四正六隅计划刚刚起步,收效也是良好之际,东奴却是又一次入寇。大半年的辛苦也是付之于流水,为何天不佑我大明?!

    泥潭蚂蚁提示您:看后求收藏(),接着再看更方便。

第二百九十一章 分兵() 
最快更新裂明最新章节!

    十月二十一日一大早,镇西军连绵不尽的营帐便在进行着清理和收存。

    在城下过了一夜,易飞也是心急与卢象升会合,这番出兵,易飞心中只有一个打算。那就是与东奴决一死战,对于谁入主中原,易飞并不在乎,他在乎的不能是外族,特别是建奴这些以摧残汉人文化为己任的垃圾民族。

    但是事情往往与愿相违,还未待军营收拾完毕,十数匹战马便是快速接近大营。而让易飞惊奇的是,这些人居然还是自己的夜不收们在前领跑,直直的向着自己的中军大帐行来。

    十数骑行至近前,见到易飞等一众盔甲鲜明之人站于中军大旗之下,知晓这便是易飞。传旨的小太监也是暗中观察了一下易飞,对于易飞如此年轻也是十分的好奇,但是瞬间便收敛起自己的好奇,凝声尖声道,“易飞接旨!”

    见一众将领跟随易飞全部跪倒于地,小太监清了一下嗓门,尖声念道,“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奴贼祸国,百姓涂炭,凡我臣民无不切齿,今闻镇北将军,山西镇总兵易飞戮力杀贼,大捷频传,朕心甚慰!镇北将军,山西镇总兵易飞,勇冠三军,斩首数百级,力挫凶胡气焰,朕心欣然!赐宝剑盔甲各一,内帑银五百两,通传三军万民,奉以为式……今奴贼入寇通州,滋扰京都,着即令大军移驻永定门郊外,力保东郊不失!钦此!”

    “臣易飞领旨谢恩,永服辞训!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易飞心中一惊,却是无可奈何,毕竟这年头不扯旗造反,那就是皇命难违,一腔雄心也是化为黯然。

    他不由的想起此时的卢象升,估计此时的他已经提出了历史上兵分四路夜袭敌营了吧。按照历史,高起潜对此不置可否,甚至嗤之以鼻,对此举也是不断冷嘲热讽。被高起潜傲慢神态激怒的卢象升上疏议请分兵,崇祯皇帝答应了卢象升的提议。

    想不到自己紧赶慢赶,一心想与卢象升会合,轰轰烈烈的与建奴决一死战的想法还是泡汤了。卢象升的命运还是无法改变,这会儿的他估计已经勃然大怒,上书皇帝分兵行事了吧。云集昌平的五万援兵,被一分为二,卢象升领宣大两万人,高起潜则统领关、宁各地援兵三万人。今日之后,便是一系列悲剧的开始,易飞虽然知道这段历史,但是奈何皇帝旨意已下,他却只能前往京城外眼睁睁的看着,又能起什么作用?

    ……

    在易飞心情复杂的接过圣旨之时,远在昌平城中,赐尚方宝剑,总督天下勤王兵马,兵部尚书,暂代宣大总督卢象升正在城内的谯楼眺望。

    昌平镇为大明诸多军镇之一,主要是守护居庸关与各个帝陵。

    昌平初为昌平县,随着皇陵的增加,卫所人员的增多,景泰元年,大明在昌平县以东八里筑永安城,设永安营。随后各守护山陵卫所迁入城内,之后昌平县衙以及儒学仓库陆续迁入。不久又在永安城南新建一城,两座城连在一起,成为新的永安城,周长十里零二十四步。

    正德年间,昌平升格为州,归顺天府管辖。嘉靖十七年,又在昌平沙河建巩华城,城南北、东西各长二里,作为皇帝祭陵时的行宫,又有南护京城,北卫陵寝,东蔽密云要冲,西扼居庸之用。

    万历年间,昌平升格为州,设总兵,副总兵镇守,还设昌平兵备佥事,守陵太监等人。崇祯九年七月中,由于朵颜蒙古兵的内应,永安城被清兵攻破,巡关御史王肇坤,户部主事王一桂,摄知州事保定通判王禹佐等战死,总兵官巢丕昌投降清兵。

    有鉴于此,大明增加了宣府镇南山路与昌平镇的防守兵力,作为拱卫京陵的藩篱重地,崇祯十一年九月清兵入寇以来,各镇入卫官兵更是云集于此,统归兵部尚书,暂代宣大总督卢象升节制调遣。

    此时永安城外旌旗遍布,密密麻麻的都是军中营帐,数万入援官兵扎下的营盘无边无际,似乎有看不到尽头的感觉。

    这谯楼是永安城最高点,设有铜壶滴漏,又设有城中各处的制记点,平日即可按时辰击鼓为民众报时,战时又可登高指挥调动城内城外的军队。所以卢象升到达昌平后,便将自己的总督行辕设在谯楼内。

    看着四野密布的援兵营帐,卢象升心下踌躇满志,这几日来,到达昌平的宣府镇,大同镇,山西镇,还有关宁各镇的援兵不下五万人,加上京师三大营也有数万可战之兵,如果朝廷真的有决心,就算清兵势大,也未必没有一战之力。

    不过他心中总有一股莫名的忧虑,他初到昌平时,便听到阁臣杨嗣昌与总监高起潜主张与清兵议和,此事京师内外传得沸沸扬扬,满京城的人都在议论此事,更让卢象升担忧的是,听闻圣上也颇为意动。

    对于高起潜,崇祯皇帝只是作为一个忠顺的奴才使用,但对杨嗣昌,则认为是自己的股肽之臣,深具谋国之能,当年他接见杨嗣昌后,一番问答下,发出“恨用卿晚”的感慨,当时就任命杨嗣昌为兵部尚书,全权主掌对农民军的围剿之事。

    对皇帝的信任厚爱,杨嗣昌也是感激涕零,尽心戮力,制定了“四正六隅十面网”的围剿计划,颇有成效。如果不是此次清兵入寇,可能李自成,张献忠、罗汝才等人早被剿灭,可以说几次清兵入寇,救了李自成等人的性命。

    围剿农民军之事颇见成效,崇祯帝对杨嗣昌更是器重,所提议案,无不许可。今年六月,杨嗣昌被任命为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参于机务,仍掌兵部事,成为明末权倾一时的宰相式人物。他的武陵老家,己称他为“杨阁老”、“杨相”等,可见杨嗣昌的权雄势大。

    今年清兵又大举南侵,京师震动,杨嗣昌力主议和,反对与清兵决战。他认为,眼下大明能战官兵就是这一些,如果孤注一掷,一旦败亡,后果不堪设想。他又言:“攘外必先安内,自古未有内乱不止而能对外取胜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