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与营啸相同的还有狱啸,犯人无故在深夜嘶吼,连狱卒都以为是冒犯了狱神不敢阻止,狱啸过后犯人大多死伤。
而之所以被称为异象,是因营啸或狱啸后,人们往往不记得当时发生的事情,在根本上不同于以叛变为目的的哗变。
这种异象不同于混入敌军后的厮杀,后世人们通常将这一异象归为心理上外部压力使军卒精神崩溃,从而无意识地梦游乃至集体梦游,相互厮杀,葬送军队。
大战之前,谁也不知晓自己能否活着回家,巨大的压力与军营死亡般的压抑使他们无处释放,最终导致疯狂!
所以通常有经验的将官会在发生这种情况而又尚在可控阶段,会将哭泣与叫喊的士卒当即下令杀死,从而在悬崖边上制止营啸。
只是张辽很清楚,三垒之隔的扶余大营里士卒混乱愈演愈烈,显然不是营啸初期。敌军将官没有制止营啸的能力,现在正是他的机会!
其实张辽也未曾见过营啸,只在家传的兵书典籍与并州参与过西征羌人的老卒口中听说过营啸的故事。可就算他真见过营啸,又能如何,目下敌军已乱,莫说他有八百壮士,哪怕仅有百人,也要冲突入营厮杀一番。
说不准还能侥幸斩得贼首,收获全功!
“杀进去!”
临至营门,张辽劈杀疯狂冲来的扶余军哨卒,手持长戟腰携环刀领兵冲突而入如若无物的营门,但接下来撞入大营时,饶是他身经数十场大仗,却也顿住脚步。
营寨里仿佛人间炼狱,处处是穿着扶余兵服的军卒厮杀在一起,有人操持长兵,有人短兵相互劈砍,甚至有……抱在一起啃咬者。
不分敌我,不辨忠奸,除我皆敌!
在这些厮杀的军卒里,他们的叫喊不似人声……在并州时张辽时常游猎,这些扶余人发出的叫便像遇到野狼时的猎狗,伏低了身子用喉咙发出震慑狼群的闷吼。
七八个军卒趴在地上,当着张辽等冲进营寨的汉军面前将躺倒在地的袍泽袭杀,随后撕扯间甚至有断臂飞出,激起血雨溅在张辽面上,饶是张辽勇力作风凶猛,也片刻失神同他身后的汉军般持戟结阵,本能担心这些扶余军卒会冲向他们。但这些陷入疯狂的扶余人在杀死那名军卒后,转而相互厮杀,仿佛没看到他们一般。
厮杀,整座大营仿佛在鬼神的控制下疯狂厮杀,诡异而残忍的画面令人心生恐惧。
“将军,将。”张辽身旁自并州起便追随他的副将小心翼翼地叫了一声,满面慌张地问道:“我们出去吧,让他们在这杀……”
“嗯?”
张辽转头望了副将一眼,见部下军卒各个抖如糠筛心中不喜,当即也不说话,持戟擎刀冲突而上,劈翻几名军卒高声狂啸,道:“为国效力,只死而已,结阵冲锋,违者斩首!”
话音一落,擎刀而返,副将连忙传令结阵,军卒以火把四处投向扶余营帐,结阵冲杀那些陷入疯狂的扶余军卒。
若是平时,黑灯瞎火八百汉军要想冲破驻守数千人的营寨也绝非易事,但此时却大为不同。不少军卒已经陷入疯狂,扶余马加也不知去向,号令无法统一,故而张辽部各自结阵的军卒对上这些陷入疯狂的扶余兵可谓势如破竹。
“救我,救我啊!”
张辽的敌人,只剩下那些只知厮杀的扶余兵,有些难得残存理智的见到汉军结阵纷纷丢下兵器自躲藏的营帐中钻出,叽里咕噜地喊着汉人听不懂的扶余话,等汉军逼近终于意识到汉人听不懂他们在喊什么,连忙丢下兵器手舞足蹈地跪地求饶……比起这些知道结阵的汉军,他们那些只知道厮杀的袍泽看上去可要友善多了!
夜里突然营啸,四下混乱让这些扶余兵都吓坏了。在开战之前,最要紧的事是胜利与失败,可在现在?跪在地上被吓破胆的瘦小扶余兵满脑子都是如何从这场混乱里活下来!
至于汉和扶余的战争……去他娘的,亡国也比被袍泽撕碎了强!
张辽不管这些人,军中几个会说扶余话的幽州兵前去逼问这些投降的扶余兵马加在哪,却得到消息马加早在混乱之初便领小股军士从山后跑了。
张辽了然,若非马加跑了,营啸也很难发展到如今这种状态。
只是此时追击马加已不可能,四下里混乱的军卒早已阻塞前驱的路,留给张辽的只有结阵厮杀。
这场混乱一直持续到一个时辰后的天明,田豫的兵马在山下击败马加逃脱的亲兵,将其俘虏。随后引兵山上,营啸也差不多散去,混乱者多为张辽所杀,余者散去或为俘虏,一战之后清点部下,张辽部仅余四百之众。
但这场仗,他们顺着扶余营啸的风,大获全胜。
“此战收获颇丰,只是今后扶余国援军也正在路上,是守山野与之堂堂对阵,还是率军突袭。”田畴在这场仗中负责最轻松的方面,自认占了很大便宜,便试着征求张辽的意见,问道:“张将军以为如何?”
“不能对阵,单凭我等之力,侥幸胜得一场容易,如何敌国?”张辽摇头,他刚擦拭干净衣甲上的血迹污垢,将麻巾搭在桶边道:“请田府君北走,以大军绕袭其北方各地乡里,吸引大军。张某引马军断绝其南方兵马粮道,放高句丽兵与我朝援军入扶余,府君以为如何?”
田畴思虑片刻,也心知他部下兵马难以东西分袭,当下抱拳应道:“便如张将军之言,田某引军北扫,以助将军声势!”
第三十九章 将军出征()
北疆国境战云密布,邺都却歌舞升平。虽然朝中百官与儒士在太学被燕北极其无礼地斥责一顿,却罕见地并未引起士人反弹,不少人却有些敬重燕北。
士人作为天下最精英的阶层,拥有数不尽的有识之士,他们能够理解燕北愤怒的源头,更知晓被燕北斥责的原因。
清议,清谈。
孝桓皇帝时期,太学已发展极为庞大,有三万学子不说,乡野也同样有巨大数目的儒士。但党锢之祸后他们送上进无门,便与官僚士大夫相结,在朝野形成一个庞大的官僚士大夫反宦官专权的社会政治力量,这是清议。
本意为抨击执政,激浊扬清,尽管在这一过程中也的确有徒号虚名者,但泥沙俱下无可避免,总归来说对朝廷是件好事。
到了现在,宦官没了、何进没了、董卓没了李傕也没了,正是燕北想要振兴国家的时候。
这对燕北这个实质上的汉朝执政者还是好事吗?有些事在燕北看来是好事,而朝野名士看来是坏事,便使朝廷力量相左乃至对抗,比方说此次引得群儒慕古的征匈奴王庭之事,朝野是反对的,而燕北执意要征,那能如何?
胳膊拗不过大腿,毫无力量的百官也没有能够左右燕北的力量,大司马府一声令下,整个冀州便在去年初冬开始备战,至春季各郡都集结了足够的人马,无数蛰居乡野的豪杰恶汉跨上最雄毅的骏马持最锋锐的刀子在各郡都尉的率领下奔来邺都。甚至不需通过大司农便征调够出征之钱粮,冀州各处库仓在开春雪融后源源不断地运送太行山从选将征兵到财秣兵甲,一应事务从开始到完成,根本不劳朝廷费心。
从头至尾,高高在上的大司马在朝廷只有两句话,去岁冬季一句匈奴不敬,今春一句克日出征。
这种事换谁都不舒服,可又能如何呢?燕北过去对军队挥如臂使,他说打哪里便要打哪里,难道如今想征讨匈奴便要对朝廷诸公磨牙?别的不说,他燕北论官职,是朝廷大司马,位在三公之上总武事的官职至尊,讨伐之事本就本内;论道理,幽冀并三州与关中司隶,哪个地方不是他打下来的,各地尊长都是他的旧部,征战之事难道还有旁人插嘴的余地?
他就是想跟百官公卿说,他说什么去?是跟主管钱粮的大司农讨论如何用兵,还是去和五十多岁一辈子从没打过仗的老太尉杨彪去论匈奴长短,亦或是和一贯言听计从的老好人辅国将军伏完去议他对西攻匈奴震慑诸侯的想法?
不可能啊!
这就是眼下朝廷最大的问题,随皇帝东迁而来的朝廷公卿,那些仅凭护卫之功得到官职的幸运儿暂且不说,就说那些过去先帝时便侥幸活到现在的旧臣,朱隽、皇甫嵩等人都死了,真正的实战经验的战将大将损失殆尽青黄不接,余者多擅言谈却不曾立下丝毫征战之功,但他们都读过许多书,甚至其中还有不少将门传家,攥着祖上百年来为将独特的练兵征战之法,所以未必瞧得起燕北部下这些走野路子靠叛乱与平乱一路征讨而来的各部将军。
而燕北的旧部们呢?他们的出身都多低啊,麹义论出身算是其中翘楚了,上数几辈子也是有不错底蕴的,正如他们家在凉州那几十年的练兵家学,但说到底,也不过是落魄豪强。换了旁人更不必说了,太史慈中人之家、高览军中曲将、典韦陈留步卒、徐晃河东小吏再加上个白波叛将。他们或有本事、征战之功,可要说用他们治国,这不是笑话吗?
可没办法,士大夫想要辩解,却无处发声,这些心底里肤浅的矮视是不能拿到朝堂去说的,何况以燕氏强权,说也没用于是,曾经作为国之重器的清议,便成了清谈!
幽深的皇宫复道,燕北踱马而行于皇驾之侧,马上的燕北稍稍伏低了身子,对銮驾轻声说道:“陛下,臣此西去,将收匈奴于汉地,以绝此前数百年祸患,至多秋末便会回还。若臣离朝之时遇兵事不解,可问魏郡高览;如遇政事不解,自有杨公、伏公辅佐,学问亦能征太学郑公,可万事无虞。”
眼看走至宫门,燕北又补了一句道:“无论何事,魏郡高览与渤海麹义部兵马切不可动,动即直面河南诸侯,有国都兵灾之祸,陛下切记切记。”
“燕卿无虞,朕自当谨记。”
皇帝刘协从銮驾中对燕北拱拱手,为了燕北此次出征,他已斋戒三日。此时宫门打开,露出宫外列阵严明的羽林骑,纷纷下马行礼,燕北与皇帝亦下马下车,行至南门内。
皇帝面南而立,燕北面北于皇帝对立,侍中刘艾奉上节钺,皇帝亲自抓着玉斧头部交给燕北,道:“从现在起,上至苍天,都由将军控制。”
羽林齐呼万岁。
燕北躬身行礼,握着玉斧柄端,刘协握着持玉斧头部,再道:“从现在起,下至九渊,都由将军指挥。”
羽林百官齐呼万岁。
燕北接过节钺,行跪礼,道:“国政不能由受命在外的武将治理,军事不可由宫廷来干预,臣如怀有二心便不能侍奉陛下;心志疑惑的将帅不能出征应战。臣既然已在陛下面前接受了任命,象征权力的鼓旗和斧钺已为臣所掌握,臣遇事便不必再回朝请示陛下,陛下以后也不要再对臣下达任何命令。陛下如果不同意臣下的这一请求,臣不敢率领兵出征。陛下如果同意臣下的这一请求,臣就告辞出发,至死不渝。”
刘协依照礼法对燕北复行跪礼,道:“将在外,不受君命。从今日起,军中事宜皆由将军一言而决!”
至此,出征大礼结束,燕北起身接过小刀削过指甲,披上象征以死报国的金缕玉衣的半甲,神情严肃地推开南门,也就是人丧礼才出的凶门。
在城外,数以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