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得趣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纵兵夺鼎-第43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此后三日,汉内附乌桓王蹋顿领马步军万余自汉东道城渡大梁水,入高句丽境内驻恒江北;五日,汉内附鲜卑大人成律归领精骑五千自东道城北走辽山;七日,汉内附乌桓峭王苏仆延领部众万余入高句丽,驻恒江南。

    第十日,汉辽东太守司马朗传信高句丽王,辽东郡集结万余精卒于东道城,以备战局不利;紧跟着第十三日,乐浪太守牵招领兵自涢水越分攀山进驻高句丽南部,向国都国内城进发;第十七日,汉将田豫所率庞大船队停靠高句丽东南的东沃沮,万余幽州水卒北上渡过潺蠢水,进入高句丽东南。

    不过半月,于高句丽而言,这场因防备扶余国而发起的战役局势,原本应仅作为虚无缥缈之援军的汉朝军队,却仿佛冬日草原上燃起的野火一般,成燎原不可控制之态。

    现在除了北方辽山与扶余国打得如火如荼的三万军队,在高句丽国土之上的汉军数量,早已远超其本国兵力。国内城受到禁锢的东川王拔奇心急于目下局势,于王宫茅舍避开监国耳目召见数名国中大臣,摊开在墙壁上的舆图中,这些高句丽国中最后终于王室的有识之士才终于发现,此时幅员辽阔而兵精粮足的高句丽,在汉朝面前就像剥开襁褓的婴孩,虽手握匕首,却无丝毫还手之力。

    “大王,汉将田豫于乐浪太守牵招的军队,封锁住南方交通要道,恒江南之兵若向国都攻来,五日便可兵临国内城下!而恒江北之兵,则以坐断国土之势截断北征将士的路!更有鲜卑兵马在北征将士腹背虎视眈眈!大王,此时若再不先发制人,待汉军向国内城攻来,天下之大,却再无大王容身之处啊!”

    国臣声泪俱下,仿佛再度看到汉军屠戮纥升骨城时的惨烈景象,上一次汉军仅仅向东攻略百里,便使他们永远失去了纥升骨城。如今汉军遍布国中,他们又想要什么,难道要连丸都山城都割让给汉朝吗?

    引狼入室!

    国内城儒士对狼子野心的王义骂声滔天,丸都山城也好不到哪里去,只是前些时候还门庭若市的莫离支府邸却闭门谢客,自汉朝发来援军进驻高句丽的书信后,便只见书信出入,再不见莫离支王义。

    “王君,大司马让种某前来看辽东健儿如何征战,可不是终日在这闭门谢客熟悉音律的。”种辑仍旧是在邺都的那副样子,似乎被燕北一言而决打发三千里并未影响到他的精进,佩剑磨了又磨,一身甲胄接连穿戴十数日却不见王义有丝毫动作,不禁急道:“这场仗,什么时候开始?种某已难耐取得征服东夷的心了!”

    王义穿着一身常服,停顿下抚琴的手,幽地曲乐戛然而止,转头对种辑看了一眼,笑道:“种校尉,王某过去是个粗人,只会跟着兄长舞枪弄棒,兵戈之事略懂,却从来不是风雅之人。只是一别故土八年,人地两生风物不同,仅有汉家音律与流传至此的书简能找到家乡的些许气息。”

    说着,王义似有不舍地再度抬手抚过琴弦,缓缓起身。他在高句丽弹了六年琴,最初是世子拔奇在辽东为质时教他弹琴,学了些汉地的音律。只是那个时候,来自汉家的小铁匠从未想到,有朝一日他会生疏了打铁、放下铁锤抚弄琴弦……他更不会想到,当年曾参与黄巾的小铁匠,会一步登天成为高句丽监国!

    “来人,更衣,取纸笔。”

    一身素衣的王义站起身,展开双臂并不理会兴奋的种辑。自有仆从上前将一套从未见过汉人装束的玄色大氅穿在他的身上,领间覆熊毛保暖,腰间的玉环旁以青色绶带悬一方小印。种辑对他在这种时候穿起汉朝官服十分不解,刚要发问,却见王义神色郑重地取过冠带端正地戴在头上,不禁瞪大了眼睛。

    那是一副进贤冠配长耳介帻的头饰,中间饰有三梁,种辑过去官至九卿的父亲所佩戴的便是这种进贤冠。

    穿戴好装束,王义一把推翻案上汉琴,铺上纸笔疾书,字迹潦草,头也不抬地道:“王某于异邦八年春夏,今日功成,世间当不复再有高句丽!”

    种辑闻言面上更为欣喜,道:“好教种某瞧见,莫离支是如何用兵!”

    “用兵?种校尉,此战始于八年之前,今日,胜负已分。”

    王义说着,抬手将墨迹未干的一纸张塞入种辑怀中,墨迹都沾到他的胸甲上,他似乎能感觉到王义因激动而颤抖的手指。展开纸张垂目看去,竟见上书以骊州牧的口吻征他为骊州别驾,不禁快步赶上王义问道:“骊,骊州是何处?”

    “在你脚下。这便是骊州治所,丸都山城。”王义翻身跨上武士牵来的神骏大马,一手按剑一手持缰,踏步走出府邸,城中街道举目望去尽是衣甲鲜明的高句丽武士严阵以待,他没有拔剑,只是缓缓颔首,道:“出征,发兵国内!”

第三十七章 勇者得前() 
转眼时日便已经接近四月。

    七日前,汉军大举入境高句丽的消息从南方传入扶余国都木栅城,按理说国中君臣皆应忧惧,不过其大王尉仇台却并不这么认为。尉仇台读过不少汉书,知晓汉人有假道灭虢这一说法,在他看来,汉朝那位把持朝政的大司马与高句丽有故仇,而与扶余无新恨。

    “这未必是汉朝真要为高句丽讨伐我扶余,先派人向汉朝传书吧,不必兴起战争,我们愿意与汉朝议和。”

    尉仇台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可国书根本没发进汉地。方才抵达玄菟郡边沿接壤国境,翻过山脉的扶余国使臣望着山下扯地连天的汉军营寨,屁滚尿流地逃回木栅城,告知大王尉仇台这一消息。

    不过边境的信骑比他更快,就在尉仇台发出议和国书的次日,使者方才启程,汉朝玄菟太守田畴已经派人将国书送至木栅城——汉应高句丽之邀,向扶余宣战!

    扶余大王尉仇台在听到宣战的当时便急火攻心昏了过去,王宫大乱。

    历来所有的宫廷看上去密不透风,实际都是四处窟窿,流言像长了翅膀般飞出王宫,在木栅城四处游走。甚至有流言说,他们的大王被汉朝宣战惊骇而死,国都的大臣不过是秘不发丧……短短三日,木栅城中居民四散而逃近两千余户,急得病榻之上的尉仇台连发数道王命,令木栅城城门紧闭。

    紧跟着,便是调集兵马。

    哪怕儿子领兵在南与高句丽交战,扶余国中仍旧有强征数万兵马的能力。躺在榻上的尉仇台一遍又一遍地叮嘱各部大加,“边防军尚能抵御旬月,募出兵马,西守南攻,派人与鲜卑弥加求援!”

    尉仇台可不敢像那些愚蠢的朝臣一般,将国运寄托在汉朝仅做讨伐上。汉朝在开战之前便在两国边境陈兵数万,如此处心积虑绝非是为了一城一地,再迟疑下去,是要亡国的!

    噩耗比各地调集的兵马来得快,玄菟郡七千郡国兵在田畴的率领下呼啸而出冲突边境,两个昼夜连拔四寨十二哨,直逼扶余国边境将军马加大人的主力。在田畴身后,幽州偏将张辽率部下五千于辽东换乘骏马的骑兵飞速穿过封锁,借马军神速截断各处交通要道,接连破袭数支扶余国筹备大战的押粮民夫队伍。

    扶余国边防马加大军士气大降,六千军卒且战且退,三日接连数战,退至五十里外四平山,扎下营寨固守拒战。

    若是秋冬之季尚可放火烧山,但眼下正直春日,草木正盛,而山中地形蜿蜒诡异,诚然易守难攻,田畴部下又都是在玄菟征募来的新卒,虽操练战阵已有数年,却不精野战浪战,因此只能放兵扼守四平山下几条要道布置鹿砦蒺藜,使围困之策。

    汉兵入扶余,虽说是兵贵神速,但目下情况却也只能围困做下长久作战的准备,田畴心里也不舒服。眼下他与张辽合兵虽有近两万之众,但若不能快速攻进扶余腹地,截断辽山处扶余国南下主力粮道,便无法从高句丽得到援军……若是那样,以他二人之力敌扶余举国,虽不能说是蚍蜉撼树螳臂当车,却也太过想当然了。

    自东面断绝扶余国向南粮道的张辽知晓此事后同样大急,领八百骑飞奔而还却同样束手无策。

    子夜,四平山下军帐外。

    张辽眼睁睁看了蜿蜒的山道与高耸入云的山顶良久,自顾自地咬紧牙关。

    这是他在燕仲卿帐下第一次出征,败在这座山下?

    张辽已经知道问题出在哪里了,他拿着在汉朝的战场经验,心下料定这支军队在发现不是他们对手之后便会向周围城池溃逃,那个时候张辽再率领骑兵截断其后路不断蚕食,只需几个时辰,便能将这支兵马打残。

    可惜,他忘了扶余国奴隶制大行其道,全军尽是扶余马加的私产,一声令下,他们并非去寻找最近的城池庇护,而是逃到四平山上固守,以待援军。

    “再等下去,扶余援军赶到,便是恶战。”张辽束紧衣甲,按刀行至田畴帐中,八百部下皆立于营外,“张某欲上山。”

    田畴面色难堪,急劝道:“山险道急,如何能上?”

    “一与一。”马脸如弯月的张辽沉着面色,道:“勇者得前。”

    他出身并州,祖上聂壹距离讨定匈奴的大功相去不远,马邑之谋三十万汉军未能伏击匈奴,张辽把这一切归功于当时兵将的胆略不足。他曾追随吕布,熟悉鸠虎的冲突之勇;亦知晓高顺八百陷陈士的勇气。故而,他的战法便是勇者得前。

    他们相信狭路相逢只有勇者才能得到胜利,这与幽冀军中自高览的守成、麹义的战技,格格不入。

    三更半夜,八百冀州兵分散而行,攀四平山穿越山道。张辽不为强攻,只为趁夜混入四平山大营……只不过,这要比强攻山寨难得多。

    离弦之箭飞袭林间,轻微的声响过后,巡行扶余应声而倒,正待数名军卒不知所措时,林中大片崩弦之音,数十支羽箭眨眼便将他们射穿死透。片刻后,悉悉索索之间张辽领一队前锋之士自林间快行而走,直奔山顶。

    在他们身后,数百汉军攀援而上。

    山脚下,田畴将部下六千余军士星夜叫起,集结营外,围困山下各处山道……他也不知这样相信张辽是对是错,但总归张辽已领兵上山创造战机,他也只能在山下做好接应或是准备强攻。

    指望八百人攻破营寨自是痴人说梦,即便张辽再是勇猛,勇者也仅仅是能够得前罢了,却未能得胜。幽州军的胜利,从来只闻以多敌少而胜,未闻以少敌多的胜。

    不过命运在大多时候总会眷顾勇者,张辽一路披荆斩棘领兵袭至山寨外侧时,寨中传来纷乱的叫喊声与些许火光,使他骤然面露喜色,这是千载难逢的大好时机。

    扶余人,营啸!

    “冲破营寨,四处放火!”

第三十八章 以助声势() 
营啸,是连天神都无法阻止的可怕现象。起因可能只是一个无名小卒因恐慌与噩梦无故在深夜发出类似野兽般嘶吼的叫喊,随即引发全军嘶吼、厮杀乃至互相咬噬。这一情况最早的记录是东汉与西羌的战争中,而后不断发生,轻则如宋朝时数万人集体溃败、重则袍泽相互撕咬厮杀更是数不胜数,直至近代还会出现一个小卒营啸而葬送数万大军的情况。

    与营啸相同的还有狱啸,犯人无故在深夜嘶吼,连狱卒都以为是冒犯了狱神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