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得趣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纵兵夺鼎-第42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正是与赵云同行的郭嘉一行,不过他们在进入汉中后并未急着前往南郑拜见张鲁,而是流寓汉中各地安插间使。郭嘉此行随从数十皆为寺众郎,前番至关西便已留下大部分,如今身边的寺众郎尽数要留汉中,乃至向南的益州渗透,至于见张鲁这件事郭嘉并不重视。

    短时间内张鲁也不可能归附,何况就算归附朝廷也没有经营,难以取得汉中。倒不如只是交好,使张鲁牵制南方刘璋,以达到西南安定的做法。所幸汉中益州之地,关中前来避难的流民本就众多,汉中因五斗米的入教简单,渗透则更容易些。

    做完这一切,郭嘉才收敛行装,派遣从人前往汉中南郑递交名刺,以朝廷使者身份,向张鲁宣读任其为平南中郎将的诏书。

第十八章 慷慨解囊() 
邺城,大司马府。

    奉迎皇帝的恶果,初初以无可阻挡的方式显现在燕北面前,就在田丰捧着的十几摞书简上。

    “冀州的钱粮不够过冬,还要再从幽州调拨?”燕北皱着眉头惊讶不已,自田丰手中接过盛书的盒子置于案几一面抽出卷宗校阅一面头也不抬地说道:“再让人去州牧府取来今年税收的书卷就算田地再荒废,养几万兵将的赋税都不够,韩文节这使君是怎么当的?”

    听到燕北言语中责难过去的老上司,田丰哑然失笑,尽管韩馥过去对他没有重用,现在他也没有什么幸灾乐祸的念头,对燕北拱手道:“燕君,冀州去岁赋税不多,今年虽然收上粮草,各部兵将的辎重与俸金下发之后还尚有结余。所需幽州调拨的钱粮,并非是为了兵将,是朝廷所需。”

    “朝廷?”燕北怔住片刻,这段时间由辑校寺惩处不少中下级将官与各地官吏的贪污,追缴赃款的事情一刻不停地向他这里汇报,故而一出现钱粮不够的情况便让他想到贪污,心头火冒三丈。可听田丰这么一说,脱口而出便问道:“什么朝廷?”

    田丰眉眼一窒,回头屏退院落与屋舍中的武士与吏从,这才对燕北苦笑道:“冀州府供养燕氏在此的高、麹二将军部兵马、并州度辽部,还有河内的州属万军,不曾有半点推诿。结余也在朝廷迁都后留下来年周转之用的小部后尽数上奉朝廷。虽说有违州郡半数赋税上缴国库的法制,但非常时期也只能如此。”

    见燕北缓缓点头,田丰才接着说道:“但将军本部,也就是羽林右中郎将和护卫宫廷的羽林左中郎将部共计六千余羽林郎的俸禄;朝廷百官公卿官俸、数十侯爵的封邑、尊奉皇室的开支,燕君难道也要让冀州府来支付吗?”

    田丰的话说到点上,燕北颇有几分无言以对的模样,摆手道:“你说得对,别说这本就不是冀州府支出的事情,就算让冀州府去支算,也支不起别让人去冀州府打搅韩文节了,国库差多少俸禄,燕某传信幽州来补吧。”

    田丰叹了口气,尽管这年过半百的老人性情刚烈,在这件事上也颇显的小心翼翼,望了燕北一眼见他神色如常,才说出记忆中前几日汇总出的数额,道:“缺粟米二十四万石、精梁米七万石,钱一千四百六十五万,另需绢、丝帛共四万七千匹。”

    这个数目,几乎是过去燕北统治辽东时全郡一年的收入——是全郡十几万人的共同收入,不是赋税。

    燕北抬起两手撑在案上揉着自己的太阳穴,尽管心中先前便对数额已有估量,还是喃喃自语道:“怎么这么多?”

    他的话还没说完,便听田丰斟酌着说道:“这,是去年朝廷欠下的俸禄。今年,还是再多六千羽林郎”

    燕北抬头望向田丰,手拍在案几上,“七十多万石粮,三千万钱,燕某去哪弄这么多!还有丝帛,朝廷的官俸里还有丝帛?”

    他是有钱有粮不假,可他要想从幽州调七十万粮,路耗就得再加上一百四十万石。整个幽州兴许也就只能收得上三百万石粮食,还多半是辽东乐浪的屯田所得,从那边运过来也到明年了又他娘要多七十万石粮。

    耗都要把他耗死!

    田丰见燕北这个样子,坐下少许安慰,接着叹了口气对燕北道:“那些丝帛是过去陛下赏赐的,朝廷颠沛流离又拿不出实物这也是没办法的事。”

    燕北当然知道这是没办法的事,可这事不是这么说的,朝廷没办法来钱,不能全推到他身上。他暗自咬咬牙,神色如常地对田丰说道:“元皓,没记错的话,燕某是大司马,朝廷缺钱,该去找大司农吧?”

    不待田丰说什么,便听燕北接着道:“我养着他们,给百官公卿吃、给百官公卿喝,还给他们修筑官寺、赠与宅院,不算亏待了。他们让幽冀官吏处事困难,对燕某主政怨言颇深,燕某还给他们发俸禄,还给他们发去岁欠下的俸禄?”

    燕北摊手道:“哪里有这样的道理朝廷的俸禄,还是找大司农和少府去办吧,总这样可不成。”

    听到大司农,不知晓苦笑了多少次的田丰再度露出无奈的脸,说道:“少府韩融前番受难而死,陛下今年春季从北海以安车一乘请来大儒郑玄任大司农,可前些日子刚到邺城,便请求告病还乡,近日已准备车驾要回北海了朝中除大司马,无人能担此大任。”

    郑玄来了就走,想必也是正常。目下的大司农可不好做,若单单是督促各地农事还好,偏偏管着财权税收就较为难做了,皇权衰微下只有幽冀的赋税就不必说,难道大司农还能与燕北抢赋税?

    “百官公卿,现在对官俸的事情怎么看,难道他们不知晓朝廷为难吗?”燕北问罢,便听田丰说道:“公卿大臣自是知晓朝廷为难,只是他们随皇帝东迁已散尽家财,不少人都失去性命。过去在路途上有李郭等人把持,皇帝和他们都不好过。现在到冀州稍好了些,却家无余财,即便燕君命人向百官公卿发放食材,日子却也难过。公卿是国家脸面,朝廷既然迁至邺城,燕君便不好不闻不问。”

    田丰说的正在道理,若燕北不闻不问,那成了什么样子?

    “这样,替我修书一封传幽州牧,请他把幽州余粮、余钱都送过来,用朝廷的官驿去送信,可以走漏消息。”燕北探出二指道:“再密遣寺众郎直奔幽州府,告知其朝廷情况,让三郎仅送二十万石粮、两千金过来,做出幽州无粮的样子。让他今后除了我燕氏私田,年年以朝廷规制的赋税一半送到朝廷。”

    燕北才不愿接下来永远负担朝廷俸禄,至少现在这几年不行。不过该给的钱还是要给的,不然百官公卿没点钱来自用也不合适,粮食的路耗太大,给他们钱让他们在冀州自己买去,正好能富裕州郡百姓。

    “让人清点燕某在冀州的所有钱财,过些时日,燕某要用。”

    他要演一场慷慨解囊为公卿的戏!

第十九章 久候多时() 
郑玄要走,皇帝派三位侍中轮流登门拜访,仍旧拦不住老人家想离开邺都的那颗心。但燕北不能让他走,且不说朝廷现在少不得大司农,就算大司农可以换个人来做,郑玄这样的经学集大成者,也绝不能放走。

    他囊括大典,综合百家,遍注群经,将今、古文界限打破,达到了经学的融合与统一。论其在经学上的成就,前二百年无人可比拟,说他今日士人之声望,共立于世者亦难与之并肩。

    现在他掌握着正统皇权,若留不住这样的贤人,任其去到河南诸侯治下,岂不是明珠暗投?

    为了去劝解郑玄不要离开邺都,燕北提前沐浴熏香,方穿戴整齐衣物,正要出大司马府前往邺城另一端的驿馆面见郑玄,却见府外武士疾奔而来,拜倒道:“主公,凉州马氏前来进贡,所率兵马两千已近都城三十里下寨扎营!”

    “燕君,这当如何?不如老夫去见康成公,燕君去迎马氏?”

    马腾到底是诸侯,于情于理燕北都应陈布车骑于都城外迎接,而他本人也该在内城下等待,否则便会显得怠慢。田丰心里想着,便望向燕北,却见年轻的大司马挥手笑着朝府门走去,道:“不必了,随我一同去城门迎马寿成吧!”

    “传令城防,四门皆闭,不论马氏还是郑氏,来了邺城就安生呆着!”

    说着便已至府门外集结卫队,翻身跨上武士牵来的坐骑背上,欲亲至南门外迎接马腾。田丰还能说什么?燕北下令闭上都城四门这种想法,是他一介僚臣无论如何都想不出来的。

    与此同时,大司马府的侍从便已经串联各地,将请帖发至各处府门之中,像温侯、奋武将军吕布,野王侯、昭义将军杨奉,涉侯、建义将军张燕,左贤王刘豹皆收到请帖,邀他们今日至府上做客,行征西将军马腾的洗尘大宴。

    除了他们自然也有宫内的侍中刘艾与皇帝近臣光禄勋钟繇,否则燕北在府中与诸侯齐会,不免落人口舌。

    燕北不为别的,就是要让马腾看看,这些过去的各路诸侯在归附朝廷后虽然失去了权柄,但除了兵权之外他们得到的尊敬只多不少。

    位极人臣,在当今天下皇都邺城,对四方诸侯而言只是归附这么简单。

    城西。

    郑学门徒赵商寻了车驾,与十余追随至邺的师兄弟一同将先生郑玄的书籍等搬至车上,又购置了数匹驽马,待一应物事整备齐全,入舍内寻到午休的郑玄,却又不敢打扰,恭敬地立了半个时辰有余,才见郑玄缓缓醒来,对他问道:“什么时辰了?”

    “回先生,刚过午时。学生已经将车驾等候在外,舟车劳顿,先生稍稍用些餐食,便可以启程了。”

    赵商对郑玄像对年迈的老父一般恭敬亲近,说着见郑玄要起身便连忙上前搀扶。郑学一门最重礼法,这与郑玄自己的教育理念是分不开的,他最看重的便是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纲常天理,故而讲学中也是三令五申地让弟子谨记礼法不可僭越。但郑玄看重尊师重道不假,认为弟子应该像尊重父亲那样尊重老师,但同样的老师也应当像爱护孩儿一般去教育弟子。

    郑玄想要离开邺都,虽然有些是大司农官位空悬而国库徒有四壁的原因,但更多还是他对纲常天理的敬重。如今各地军阀割据,不尊皇室各领一方,就连这皇帝所在也邺都,更是在天下最强大的诸侯燕北之掌控下。郑玄不知道皇帝这样表面上平静安宁能够持续多久。

    虽然他已经垂垂老矣,但他有数万门徒,就算命不久矣,将来的学子们仍旧能用他的政治主张来治理地方辅佐君王。

    “不必用饭,启程吧。”

    得到郑玄首肯,赵商当即引领众郑学门徒整备车马,亲自在架前御车,只是方才行出院落的小巷,便吹来一阵凉风将车驾的木窗吹下,便听郑玄道:“停车。”

    “先生,怎么了?”

    转过头望向车驾,却见郑玄抬手制止他再言语,干枯满是皱纹的手对着风向与云气暗自掐算片刻,末了叹了口气道:“回去吧,西面来风,四木成囚,进入出不得邺都了”

    郑玄师从马融,非但经学造诣颇深,自十七岁起便能测算风云气息来占卜,在老家高密被称为异人。

    就在他说出这句话的同时,邺都十二道城门外皆有骑手高呼:“传大司马令,紧闭城门,不得出入!”

    南门外,燕北望着越来越近的凉州骑,轻轻颔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