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得趣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纵兵夺鼎-第25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之作为,便知晓其人目无朝廷。投奔将军,是为躲避战祸保全宗族;也是为了一展所长而助将军兴复汉室……在下认为,关东诸将能平定乱世者,只有将军了。”

    这真是……好大的赞誉,甚至让燕北感到惶恐不安。

    兴复汉室?

    平定乱世?

    那是要盖世人杰才能做到的事情,古往今来能达成这四字者才有几人?

    燕北知道,眼前年过四旬的中年长者恐怕是因他一心讨董的作为才来投奔的,当然了,这其中陈群说了不少好话的书信也会起到不少作用,但凡是人啊,就算是智力低微的痴儿都会有自己的打算,何况被陈群称作今时无双的荀悦呢?

    “先生的话令在下担忧有负先生重望而感到惶恐,但无论如何,能得到您的称赞都令我感到荣幸之至。”燕北的身子坐的更加端正了,此时此刻昨夜的宿醉带给他的头昏脑胀都仿佛跑得没有踪影,他问道:“既然先生来投奔我,那么,您的才华可以在什么地方帮到我呢?”

    谈话的气氛从荀悦进入偏帐之后便变得正式非常,现在更是令人心生紧张之意,但荀悦却很轻松地对燕北说道:“在下此次前来,原为将军献上九议。”

    “九议?”

    “在下学经与法,历数先贤所得致治之术,大致为先屏四患,再崇五政……是为九议。”荀悦坐地端端正正,拱手对燕北说道:“四患者,一曰伪、二曰私、三曰放、四曰奢。虚伪会扰乱俗礼,贪私则破坏法度,放任使人越轨,奢靡将败坏制度。四患不除,则政令虽出却不能行。俗乱则正道荒败,就算是天地也不得保人性;法度崩坏则世道倾颓,就算是人主也不得守其制度;人们争相超越行轨则礼便不复存在,即便圣人降世都不能遵守他的道了;制度败坏人们的**便放肆开来。虽然这四个并非全部,但这便是在下所说的四患。”

    燕北本来就很重视荀悦,而现在,更是重视到无以复加。在他帐下,何曾有人说过这样的话,对他讲解何为人主的道理?尽管荀悦的出发点应当是为了朝廷,但在燕北看来这四患放在天下任何一个诸侯,甚至太平时节的皇帝身上同样受用。

    先帝贪私而奢靡,致使朝廷崩坏,促成当今的乱局。从前燕北一直认为世道变坏是从大贤良师起兵开始的,但今天听到荀悦的话,他才开始回望那段岁月,归根结底这事坏在卖官鬻爵上!

    这荀仲豫,可比辽东的几个大儒、名士像大儒、名士多了!

    “在下受教了!”燕北端端正正地给荀悦行出礼来,接着问道:“请问先生,那五政呢?”

第八十一章 徐庶石韬() 
,。

    荀悦,是个集儒法之道的大成者。

    燕北喜欢这种中正平和的士人……荀悦的九议没有说什么大战略上的事,不似郭嘉指点江山,也不像陈群总是思虑什么是善恶对错之选。荀悦只是简简单单地为燕北摆出一条治理天下的康庄大道。

    先制定法度,再以农桑为本,定善恶明是非,引导人心向善,立下武备来御寇树威信。

    不必行诡道,不必兴诈力。

    长此以往,海内晏然。

    这有悖于燕北一直以来的行事准则,燕北的一切都是巧取豪夺而来,但是当荀悦到来之后,为他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

    此前无论开矿山也好、造铁邬也好,甚至是开荒种地,燕北为的都是养兵,养兵进而夺取别人的土地与一切。但荀悦却从根本上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远比他自己摸索出的道路好上不止万千。

    这世上人分两种,聪明人与笨蛋。笨蛋用自己的力量达成所思所想,而聪明人只需要在人山人海的笨蛋中找到比较优秀的那一个,借他的手达成自己的愿望即可。

    燕北做了一次笨蛋,可他心甘情愿。

    似乎自从让陈群寄出拉拢颍川人才的书信后,好事便一件接一件地传回来。先是郭嘉前来拜访并留在营中,接着是辽东传来降服玄菟、乐浪二郡的喜讯,紧跟着便是像荀悦这种一眼就能看出才能的贤者投奔。

    燕北心里颇有几分志得意满之感!

    而就在荀悦到来之后不久,奔驰的骑手纵马归来,再度传回一条喜讯——太史慈达成使命,踏上回还的路!

    被陈群称赞的徐元直,也来了!

    其实说实话,先后有郭嘉、荀悦两名颍川大才前来拜营,已经绝对勾起了燕北对颍川人才趋之若鹜的心理,仅剩下难得的理智奉劝自己,不可太过贪心。

    天下间有那么多雄才豪杰,哪个不想成就一番伟业,就算是苍天也不会把济世之才都交到他的手里。一再如此地提醒自己,才让燕北勉强端正了心态。

    是大才,他自然要拿出对待大才的气度,可即便不是大才,只要是人才,他便愿意招揽至麾下。退一万步讲,即便仅仅是中人之姿,甚至是浪得虚名之辈,只要前来投奔他,他便会毫不犹豫地带回辽东。

    今时今日,他早已不差多养一人或是少养一人,麾下千千万万勇武皆为他所养,难道还差养一策士幕僚吗?

    立在营门下,燕北听旌旗猎猎望着天边云卷云舒,心神开阔而自得。

    他立在营门当然不是为了迎接徐庶,姑且不论有没有匹配地上的才能……在与麹义的交往中让他学习到很多御下的手段,最重要的就是立定尊卑;而董卓则教会他低起高落,徐徐图之。

    俗话说升米恩斗米仇,一下子给别人太多,今后若是少了便会让人心里产生责怪,可若是一开始便不给人太多期待,到后面反倒能得到好的结果。

    就算再自恃其能的人,徐徐图之也能有好结果。

    燕北想过,按说董卓笼络人心的人段很高,可自己却偏偏得了他的赏赐还站在他的对立面。其实如果当时董卓亲自给他写上一封信,推心置腹那么两句,兴许现在天下的局面便大有不同了。

    被世人奉为御人之首要的‘恩威并施’,燕北却有不同的理解。恩容易,威也容易,把握中间尺度虽难,但对燕北而言也并非那么困难。

    最难的,是在恩威之外的情。

    因为他不是法理上的统治者,他的政治地位与董卓无二,虽然很快全天下所有的诸侯都会与他一般,变成并非遵照礼法的地域实际统治者。这种时候,单单恩威并施根本不能解决问题,更需要的,是情。

    董卓对他是高高在上的统治者,但燕北并不认同,并将自己放在与他一样的地位上,所以起兵讨董也就是意料之中的事情了。

    “将军你看,骑兵,我们的骑兵。”

    登上寨墙的士卒高声喊着,远处几十骑策马而奔卷起浩浩荡荡的土龙,迎风一面燕字大旗招展而开,为首的太史慈丰神俊朗,转瞬便奔出百步,翻身下马拱手拜道:“慈不辱使命,阳翟人徐元直来了!”

    燕北用力托起太史慈,在他的胳膊上拍了两下,朗声大笑,这才颇有几分得意地对太史慈小声说道:“田国让夺了玄菟郡、三郎入主乐浪,这事回头我再与你细说!”

    太史慈闻言瞪大了眼睛,显然燕北告知的喜讯令他愉悦至极。玄菟与乐浪对他们这个起于北方边陲的军事集团意味着什么太史慈是再清楚不过的了!玄菟居北,乐浪在东南,再加上高句丽等居心叵测的异族,辽东郡就算有再多的兵马也像个手持长矛的孩子待在狭小的夹缝间,施展不开。

    可如今有玄菟与乐浪,这对他们来说不仅仅是多了纵横千里之地可出兵放马,就好像是人终于长出双全两手,就算再大的枪矛也能施摆开来!

    这意味着从前时刻紧盯着高句丽的辽东郡,已经不必在汉人自己的土地上提心吊胆,整个盖马大山彻底隔开了燕北与高句丽的地缘……恐怕从今往后,高句丽国就要向辽东修好关系了。

    从前辽东被玄菟掣肘,高句丽尚能对辽东形成较大的威胁,但如今玄菟已为燕北部下土地,受整个盖马大山阻隔的双方,便均为守势,谁都没什么优势。而且要说起来,虽然辽东比不上高句丽之强大国力,可其仍然为扶余国掣肘,反观来担忧汉朝辽东郡,对他们而言是得不偿失的。

    这种情况下,他们所能做出的选择并不多,而最有利的,便是修好与辽东关系,不必将重兵布防盖马大山中的要道,警惕辽东郡的偷袭。

    从这时候起,攻守势易了!

    不过哪怕太史慈心中再是百般好奇,此时此刻却也只能按捺住心头冲动,对燕北向身后引荐道:“将军,这两位是颍川士人,这位便是你让我去请的徐元直,而这位是他的好友,石广元。”

    徐庶浓眉大眼,着一身白色大氅,腰间佩剑,年岁上比燕北稍大却也很年轻,此时正牵着骏马向他行礼;在他身旁的石韬石广元则看上去体貌粗壮,着枣红色短衣,头上包着巾帻,若非在自己面前仍旧神态自若,恐怕燕北会将石广元当作没什么见识的平民黔首。

    燕北观察他们二人时,徐庶与石韬也在小心打量着燕北。实际上他们二人跟随太史慈来此拜会燕北,心里多少也抱着碰碰运气的想法。如今天下混乱,颍川四战之地眼看是待不成了,但求学之路亦不能停下。

    在见到太史慈之前他们二人本考虑结伴前往荆州南部,虽然说荆州南部也并不平和,如今豫州战祸再起,荆州牧刘表都只能对袁公路退避三舍,恐怕将来的荆州还有大的战祸,但这也是没办法的事,不是谁能决定的。

    当今天下烽烟四起,哪里还有容得下他们这些寒士静心求学的地方呢?到底,荆州牧刘表在襄阳广招有识之士清正学风,至少还有他们能够安身的地方。

    不过那是他们见到太史慈之前的想法了。

    就在二人整理行装准备踏上避祸之路时,太史慈领一队精骑带着燕北的旗帜奔至徐庶的屋舍之前,言明度辽将军燕北有想请他前往军中作为幕僚的意思,徐庶当时并未做出决定,而是找自己的好友石韬商议……毕竟他们说好了要一同去襄阳,此时出现了变数,理应一同参考。

    徐庶对石韬是非常感激的。当初刚刚进入学馆,同舍生皆逼视徐庶曾经做贼害人性命,尽管他日日将扫地打水这些凡俗事务做的勤恳,却仍旧孤立无友,只有石韬欣赏他浪子回头的意志而与其交好。

    因此,徐庶无论做什么都不会落下石韬。

    其实在见到太史慈的时候徐庶便做下投奔辽东郡的准备……前往荆州是避难,而眼下度辽将军亲自派人至寒舍发出邀请,这是何等的重视?

    当然了,去是肯定要去,但在辽东郡是仕官还是仅仅为了避难,还要在见过燕北之后再做决定。

    “在下徐庶,拜见燕将军。”

    “在下石韬,拜见燕将军。”

    “我是燕北,二位远至,请随我入帐吧。”

    这两个人可与现在的郭嘉、荀悦都不相同。郭嘉是自己过来看看,荀悦则是被陈群的书信邀请而来……那二位可都是意外之喜,眼前的落拓寒士徐元直,才是燕北真正自己请来的。换句话说,如果不是郭嘉、荀悦都拥有自己的政治主张希望能够在他身上实现,那他所能够请动的,就是这位徐元直了!

第八十二章 威风舰队() 
有珠玉在前,就算是璞宝在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