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得趣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恶奴-第37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袁世杰和郝惟讷也都是兴奋不已,觉这法子甚妙。

    “哈哈,述之好手段!”

    索额图也是喜笑颜开,越想越是高兴,越赵祥星也越是高兴。

    得了索相和尚大人的赞,赵祥星也是洋洋得意。

    “事不宜迟,述之你马去找郭,本相已经等不及要这小于成龙如何劾明珠的了!”

    “是,相爷,下官这就去!”

    赵祥星忙恭声而下去找郭去了。

    明珠这边对索额图他们的算计一知晓,他只知道如果不尽快调兵遣将,筹备好军粮,皇回来之后定然轻饶不了自己。

第四十五章 弹劾明珠() 
赵祥星从索额图府出来之后便去找了御史郭,见面之后也不说其他,只闲聊一些风花雪月,并提到关外战局有糜烂之势,现在皇正往京城赶,康亲王杰已出任抚命大将军,奉旨前往盛京剿灭叛军。【】京里各部衙门也忙个不停,来往公快马不绝于道,就等着皇回京呢。

    “听说那些叛军皆是吴三桂的旧部,不知何时和罗刹人有了勾结,突然伏兵于雅克萨,致我北征大军全军覆没,现在更是占了尚阳堡,据消息说,贼军主力正在进攻宁古塔,也不知这会宁古塔情形如何。皇在木兰围场得了消息后,当场就让随驾的房学士们拟了罪己诏,这可是我大清开国以来头一遭,由此可见皇这心痛得很哪,唉!真不晓我大清何以如此多灾,刚平定了三藩,降了台湾郑家,还没消停两年,这关外又闹出这么一遭祸事来,也不知康亲王到了盛京后能不能稳住局面,想着就让人担心咱做臣子的眼瞅着皇为这些闹心事不安,却不能出力,真是枉为人臣了…”

    郭为监察御史,于这军国之事不甚了解,虽知关外起了兵灾于大清甚为不利,但却也说不出个什么来。他一介生,难不成还要请缨出关平乱不成。当下也不知和赵祥星说什么,只好就这样与赵祥星有一搭一搭的聊着。见时候差不多了,赵祥星才故作随意的说道:“这北征之事是由明珠一手操办的,听说为操办大军所需军粮,他明珠可是克扣了不少军饷。现在大军覆没,数万将士丧命黄泉,明珠却大发国难财,当真是叫人心寒啊!”

    “明珠宵小,我屡闻他结党营私,贪污公款,平日里变着名目收银子,这等败类身居朝堂之,而皇却被他蒙骗不知,实是我等做臣子的耻辱!”

    说到明珠,郭兴致来了,将所闻有关明珠贪腐之事摘了几件说与赵祥星听,义振辞言,恨不得能替国家除此巨贪。

    赵祥星要的就是这个效果,当下忙捡了几件与索额图关,却与明珠有关的案子告诉郭听。他是索额图的亲信,知道明珠的事情自然要比郭知道得多,而且严重得多。所以郭是越听越气,越气越急,早已是坐不住,恨不得现在就去告他明珠的御状。

    “瑞甫稍安勿造,明珠位高权重,有心杀贼,却力回天,你我不过一介御史,哪里能奈他何如,也只能私下说些牢骚而已,当真要劾他,试问谁又有这个胆量?”

    “述之这话错了,我等身为御史,这纠查不法之事责旁贷,先前我或许是有顾虑,但现今却是不怕了!”郭激动说道,“如不惩治明珠,试问葬于关外的数万将士作何想!为国,为民,我明日便折子劾他!好叫他晓得多行不义必自毙的道理!他贪了这么多银子,以为就可以长安此生了吗!不是不报,时候未到!现在时候到了,定要让他尽数吐出来!”

    “瑞甫不要急燥,劾明珠非同小可,还是要慎重起见,你还是好好想想再做决定…天色也不晚了,我就先告辞了。”

    目的已经达到,赵祥星便知趣的告辞,郭忙起身送他,待到门口时,赵祥星左右了一下,才低声道:“我敬佩瑞甫的胆色,但却不愿瑞甫行凶险之事,依我,如果你真要劾明珠,不妨去找于成龙。”

    “于成龙?”郭一愣,不知赵祥星提他做什么。

    赵祥星微一点头,道:“明日皇回京,两件大事,一是部署关外平叛之事,二是京察。这于成龙可是吏部叙名单的第一人,皇必然是要见的,如果由他将明珠贪腐之事面呈天颜,要比你我多少折子都有效。”

    “这”

    郭有些犹豫,要劾明珠是自己的意思,而且十分凶险,一个不慎可能就前程尽毁,平白拉于成龙,也不知是否会害了他,心迟疑,拿不定主意是否要听赵祥星所言。

    “瑞甫好生想想,此事是否可为还是得你自个拿主意。”

    赵祥星说着便出了郭府,待出了郭家之后,他让车夫将马车停于一隐蔽巷,未几,就见郭家驶出一辆马车直奔东门而去,见状,赵祥星不禁露出一个满意的笑容,他知郭必然会听自己的,因为这也是唯一能够扳倒明珠的法子,至少可以让皇知道,明珠不是好东西,治不了他罪也要让他狼狈不堪。

    于成龙现任江宁知府,在吏部新的任命没有出来前,他仍是以江宁知府的身份住在江苏会馆,郭找到他时,他正在伏案写明日见到皇后所交的自省折子,也就是将自己这几年在江宁知府任所做的事情,不管好的还是坏的,统统写下来,作为自己为官的一个侧证。

    见到郭,于成龙很是吃惊,因为外面天色早黑了,不知他如此神色匆匆的找来是为了何事。

    郭也不与他多废话,直接将自己所知道的与赵祥星告诉他的有关明珠贪腐之事说了出来,之后更是提及北征大军覆没之事,痛骂明珠误国,以使关外陷于刀兵之灾,百姓生灵涂炭。最后,郭直接将自己的来意道了出来,请于成龙于明日觐见皇时,能当廷揭发明珠所行不法之事,告他结党营私,误国误民。

    于成龙也是越听越惊,他一向以清廉自居,痛恨那些国之蛀虫,现在听了明珠这么多不法之事,不由恨得牙痒痒,不明白这等小人如何能位居朝堂之的。

    “明珠和高士奇结党营私,二人未发迹前家底穷薄,可如今,你到他们家,简直是富可敌国,银子花得像流水似的。凭他俩一年几百多两的俸禄,他从哪来的那么多钱?”

    “你那些南房行走的大学士们,皇对他们是何等的恩宠,可是明珠和高士奇两个简直是败类,张英和张玉他们又是迂腐至极,什么事都是明珠和高士奇说了算,他们二人哄骗皇,简直是逆臣贼子,人人得而诛之!依我,这房里的全是蒙蔽皇的小人,就是因为有这帮人在,朝堂才乌烟瘴气!”

    郭越说越恨,咬牙切齿的,一把抓住于成龙的肩膀:“振甲,能否将这大贪官扳倒可全你了,成了,你便是我大清的功臣!”

    于成龙却比郭见地深远:“郭兄,你这话虽然有理,可是,如果皇身边一个好人都没有了,那皇还称得起是明君吗?这件事,不可莽撞行事啊!”

    郭听了,猛然一惊:“成龙兄,你说得对。房的人若全是好人,皇何明之有?但,这事实也确是如此啊,现在房就是被明珠和高士奇他们把着,皇根本不知道下面的实情,这二人误国误民,实在是该杀!”稍顿一下,沉声又道:“俗话说,投鼠忌器。咱们不能蛮干,可也不能不干。依我之见,一个人一个人地来,咱们先把明珠参倒了。他心地最坏,做的坏事也最多,拿他开刀,一打一个准。不过,也不能操之过急,得准了时机。现在时机到了,北征大军覆没,吴三桂旧部复叛,这两桩事都与明珠脱不了干系,若不是他,也不会有今日之惨败,所以我们一定要借此机会将明珠拉下马来,否则,恐怕再难有机会了!”

    于成龙沉吟半响,欣然同意到:“那好,我明日见皇时,便劾明珠贪脏枉法,瑞甫,你马将你所知道的明珠罪状写成折子,待我明日带进宫去当面交给皇!”

    “好!”郭袖子一捞,走到桌前,便提笔疾起来,于成龙在边一边替他磨墨,一边目不转睛的着,每一条,都是心痛一分。

    不一会,郭将折子写好,吹干之后小心的合交给于成龙,二人双目对射,俱是点头,说不出的豪迈与壮志。

第四十六章 御门听政() 
七月十五日夜,康熙御驾回京,次日清晨即于御门听政。【】

    御门即乾清宫正门,每月初五、十五、二十五这三天在太和殿举行常朝外,余日皆在乾清门听政。常朝隆重,一般是臣下参拜,升转各官谢恩,进贡使臣行礼等例行礼仪,并不研讨政务。宫内管御门听政为视朝。

    朝会时,百官以为皇帝会就关外战事问事,殊料康熙并未与百官提起北征大军覆没及吴三桂旧部复叛之事,只向百官痛心表明自己所发罪己诏的由衷,希望百官能“体朕之心”。

    明珠心连续两个通宵守候在兵部衙门,朝之前更是做好准备,只待皇盘问即对,哪知皇却根本不提关外战事,这让明珠的心里七八下,一颗心悬在那好不难受。

    索额图却是抱着幸灾乐祸的心思冷眼站在那,想明珠是如何挨皇的训。他已从赵祥星处得知郭去找了于成龙,所以这会心思不在这朝会,而在呆会的南房,因此没什么心思奏报什么事。

    “有事启奏,事退朝”

    内侍高声叫了句,百官窃窃私语,未几,吏部尚郝惟讷出列奏道:“皇,奴才有事要奏!”

    康熙一抬手:“说。”

    郝惟讷轻咳一声,奏道:“浙江巡抚赵常齐请复设官各州府佐官,掌刑狱之事,臣察核官一职,已于康熙六年经议政王大臣会议决定裁撤,后有山东巡抚刘芳躅、御史万泰、孙锡龄等先后复请恢复官一职,然朝廷都没有批准,今赵常齐又请设官一职,臣不敢擅断,请皇定夺。”说完将手的折子递给小太监呈给了康熙。

    康熙粗略了一眼便将折子合,说道:“凡各省刑名、府、州、县官俱有专责,官原属冗员,不必复设。告诉赵常齐,官员裁撤添设之事,朝廷自有主张,设何官,撤何官,都有定制,叫他好生办差,不要把心思放在这些用功面。”

    “是,皇!”

    郝惟讷记下,又奏道:“今福建按察使出缺,吏部所拟候缺二人,分别是山西参议张所志、福建参议王国泰,臣请皇示夺,这二人哪个可补福建按察使的缺?”

    康熙问道:“这二人分别为何人所举?”

    郝惟讷回道:“都察院左副都御史魏象枢、太仆寺卿田六善、礼部左侍郎李宗孔、工部主事徐诰武四人举张所志;吏部侍郎宋德宜、御史余国柱二人王国泰。”

    康熙点了点头,问郝惟讷:“王国泰为人如何?”

    吏部侍郎宋德宜忙出列回奏:“臣在户部,王国泰做司官,那时臣便知道他有才能,办事能力强,所以臣就了他补福建按察使的缺。”

    康熙不置可否,又问道:“那张所志呢?”

    都察院左副都御史魏象枢也出列回奏:“臣做御史的时候和张所志为同僚,后来他调到地方任职,与臣并多少来往。但臣敢保证其操守廉洁,绝对可堪大用。”

    “吏部认为这二人哪个可出缺?”

    “臣以为王国泰可用。”吏部满尚科尔坤出班奏道。

    郝惟讷也附和道:“王国泰素有干才,且资历已到,臣也以为可用。”

    康熙听后,点头示意,扬声对百官说道:“从来君臣一心图治,天下不患不台,治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