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翻译问完之后,回来复命,告诉赵强这罗刹男人叫尼基塔,只是城的,因破城之时害怕,所以趴在死人堆里装死,没想还是被发现了。
“尼基塔?”
赵强听了这名字有点熟悉,想了一下才记起弗拉索夫说过这人,说他素有机谋,办事果断,和什么瓦西里的是杜吉根思克守军的主心骨,一一武什么的。
见尼基塔还在偷自己,赵强心一乐,倒也不想就这么杀了他,念头一转对那小旗道:“把这罗刹人押去交给格里夫斯基百户,告诉他,好好招待这个尼基塔大人。”
“是,大帅,小的这就给送过去!”
小旗领命忙带着手下人将尼基塔朝城外,可怜尼基塔还不知道自己的身份早已被眼前的清国人知晓,只道对方相信了自己所说不再杀害自己,却不知自己此去却是受了十多年的大活罪,被一个长满胡子比强壮却是个心理变态的哥萨克小队长给蹂躏了十多年。
第二百二十一章 大军回返()
前天到市里去,宝宝的曾祖母不适,昨天晚才回来,本是要动工,但洗完澡往床躺了会,就睡着了,结果昨天没更新,见谅。【】uu现在就更。并且九月争取万字全勤大奖。
……………
在城头,赵强见到了俄国人的火炮,炮很小,和次缴获库柏所部的四门炮同样大小,重量只有四百多斤,所用炮也很小,并不是开花。
了两门后,赵强让贺满川派人把城头废墟下的另一门小炮也挖出来,大的战事基本结束,冬天又要到了,关宁军不会再有大的战事,所以这八门炮赵强暂时没有特殊安排,就留在杜吉根思克,待来年开春再做安排。
城的大火在两个多时辰后才被完全扑灭,尸体也被清理得差不多了,但废墟燃烧的烟雾还有,因此城内还不适宜大军入住,所以当晚全军还是在城外驻扎。
刘德按赵强的意思派了两个俄籍士兵配以一小队骑兵护送,带着赵强亲笔所写的信前往尼布楚。在赵强来,尼布楚总督弗拉索夫已经被自己处死,前来增援的俄军基本全部被歼,眼下的尼布楚里一没有可主事的人,二没有可自保的军队,这会接了自己要求谈判的信,留守的俄军肯定会立即做出响应,所以赵强对于谈判的前景十分乐观。现在关宁军和俄军在实力和地盘已经颠倒了过来,关宁军已经从弱者变成强者,拥有绝对的优胜权。强者要求同弱者谈判,弱者不可能不会接受。
谈判的目的除了要让俄国承认关宁军及关宁军所控制区域外,赵强还想从俄国人手获得一些支持,这些支持除了武器药和粮食外,最重要的是赵强希望能够成为俄国人的盟,或者说在远东的俄军能够成为他的盟。
正如一开始进行定远作战所制定的目标,赵强留下了黑龙江流域及尼布楚地区的俄军,让他们充当关宁军的前沿,成为横亘在清军面前的绊脚石,以俄军来吸引清廷的注意力和清军的火力。等雅克萨之战打得不可开交时,赵强才以帮助俄军的方式背后插清军一刀,彻底消灭康熙精心调派的北征大军,之后挥师南下,直逼宁古塔、盛京,演大军入关的戏码。
至于俄军,在取得关外的绝对控制后,赵强才会考虑把他们彻底赶出东方,而在此之前,赵强却需要俄国人留在东方。与满清相比,赵强实在太弱了,哪怕他完全控制关外,实力仍处于劣势,现在不是明末了,满清有关内的农民起义军相助,可以一块一块的割取大明的肉,而不担心会遭到灭顶之灾。而赵强所面对的是相对稳定并处于升期的满清,吴三桂和台湾的平定让满清在关内再敌手,所以纵使关宁军取得关外土地,在实力与拥有关内几百万平方公里土地、亿汉民的满清相比,仍是位于劣势。更何况还有亲满清的蒙古诸部及朝鲜等国,所以赵强必须留下俄国人,并且还要帮助他们壮大,当然,在赵强的设想,俄国人应该往内外蒙诸部发展,与准葛尔等部一起成为清军的心腹大敌。
顾此失彼、拆东墙补西墙是赵强为康熙制定的在未来十年所采取的反击措施,达成这个目标赵强就必须在关外、西北各地形成反清同盟,届时所有的反清势力以狼群战术去撕咬清军,烽烟四起,最终让北京城的康熙陷于四面楚歌的境地。而与残余的俄军结盟就是这个计划的第一步。
杜吉根思克容纳不了大军驻扎,所以在休整几天后,大军开始回返。第二步兵联队的一个大队被改为杜吉根思克警备大队,另外一个大队则被改为额尔古纳城警备大队,除此之外的所有人马一律回返雅斯克和首义城。这个安排一下剥夺了第二步兵联队仅余的两个大队,联队长左铭南和副联队长钱林一下成了光杆司令,二人得知赵强这一安排后,落寞的了一眼,彼此甚是难受。他们知道,第二步兵联队很可能要被取消编制了。带着失望和不安的心,二人闷闷不乐的跟着赵强回返雅斯克。
杜吉根思克的攻陷标志着定远作战的彻底结束,仅杜吉根思克发生的战事,就歼灭俄军及其仆从军近两千人,缴获火铳一千三百杆,火炮八门、战马七百九十余匹,其他物资数。人口方面除了城外被俘的布里亚特蒙古人和那几百民夫,却是一所得,因为都被杀光了。
十月初七的时候,天气再次降温,清晨的河面已有薄冰出现,虽然冰面没有结满整个河面,而且十分薄弱,但种种迹象表面,这片土地最严酷的冬季已经来了,第一场雪也随时都会飘落下来。
为赶在第一场雪下来之前能赶回到雅斯克,大军加快了行军速度,千赶万赶,还是在距离雅斯克还有一百六十里的地方碰了降雪,雪花过后,气温再次下降,一夜之间,就有四十多名辅兵和六十多民夫因为衣着单薄而冻死。
将被冻死者的衣服扒下后,死者被就地埋葬,军没有御寒之物可供分发,所以赵强对于发生的冻死冻伤事件也一畴莫展,只能不断催促加快行军速度,好早点赶到雅斯克。刘德已经从各部落手征调了一批皮毛,加以前所缴获和抢来的,勉强赶制了一批皮衣,只待大军回来就调入军。
从杜吉根思克割回了五百多颗俄军首级,因为天气冷,所以这些首级也不必用石灰防腐,装在一辆马车里就这么带了回来。到达半山驿时,这些首级被马龙的第二骑兵联队带往首义城。赵强给留守首义城的吴四命令是先交几十颗俄国人首级给巴海,以后每隔半个月就交那么十几二十颗,既不要多也不要少。这么做的原因是赵强不想关宁军的强大被巴海知道,也不想巴海认为己方没有什么用处,不定期的交一点,算是给巴海个定心丸,继续打着利用关宁军的心思。
第二百二十二章 抢粮(上)()
回到雅斯克时已是十月十四日,历经两个多月,近万民夫的修建,雅斯克城已经初见规模。【】东北两座城墙已经屹立起来,城大的规模也已初具雏形,不过暂时还没有办法容纳大军驻扎,只能供参与修建的民夫们草草安置。
赵强到达时,魏季已经率民曹各司及雅斯克治安队的各级司吏在城外相迎,郭飞也率军曹的十几个吏员同往城外迎接赵强。
随赵强回到的雅斯克的是贺满川的第三步兵联队、近卫队及哥萨克大队,另外还有俘虏的布里亚特蒙古人和几百各族青壮。与魏季、郭飞等人寒暄几句后,赵强就迫不及待的要去雅斯克的修建进度。魏季忙在前头带路,领着赵强往已修建好的北城走去。
雅斯克的设计不是按军事要镇建设的,而是模仿关内县城的修建方式,不同的是,城墙的高度和厚度均是关内县城的双倍,墙高达到十米,并且全部是用附近山林的大石构建,除非大口径重炮如红夷大炮才能轰垮,其它的小炮对这座庞然大物根本没有办法。
城墙每隔一米就有一座垛口,供火铳和弓箭发射,并且每隔三十米就预留了一处可供安放火炮的位置,每处城墙的下城梯道都有三个,这样可以保证城池被攻击时,城内的守军可以及时调度到守卫吃力的方向。并且每座城墙的接口部都有一座高台,指挥官在面可以纵览全城,城外十里方向的树木都被砍伐一光,这样就保证了敌人没有办法供助地形的掩护偷袭雅斯克,发生战事时,也有利于守军辨明敌军主攻方向。
原本的设计被赵强压缩了一半,因为没有时间和人手进行那么大的工程,不过现在来,这缩小了一半的雅斯克新城起来还是那么的让人放心,至少赵强认为这样大规模的一座城池,方圆几百里内是没有敌人敢打它的主意的,而想攻占它,至少得付出守军五倍以的伤亡才行。
满意,很满意,赵强是越越满意。沿着城墙走了一圈后,他在东城的梯道下了城头,城下到处是忙碌的民夫和兵丁们,远处一条通往山岭的道路,拖运石块的马车来来回回,驾车的大多是妇女,男丁们则集在一起修建城墙和开采巨石。
因为供魏季使用的炸山火药不多,所以开采石块的速度有限,并且危险也高,比起当初赵强他们在永陵修葺时更是坚难。因此赵强很自然的问到了修城民夫的伤亡情况,魏季犹豫了一下,直言以告说从修城开始,前后已经死了快两百人了,而且参与建城的各族百姓口粮也被不断缩减,照这样下去,恐怕死的人会更多。说到后来,魏季脸浮现苦色,他担心缺粮的情况恶化下去,民夫们的体力跟不导致伤亡情况进一步增大,法按期完成大帅交予的建城任务。赵强可是明言过,如果开春法建好雅斯克,那它的脑袋就一定不在脖子。
“大帅,咱们手的粮食越来越少,如果要保证大军过冬口粮,百姓和这些民夫们的口粮就不能足量供给,甚至…甚至…”
魏季决定还是再对大帅吐一吐苦水,不然真要完不成,自己也死得太冤枉了。
“甚至什么?”赵强不满的了一眼魏季:“有什么就爽快说,吞吞吐吐的做什么?”
“是,大帅。”魏季一凛,坦白说道:“如果再没有粮食接济,卑职算过,正如大帅以前所言,我军治下至少要出现五千人以的伤亡,这还是最乐观的情况,如果天气恶劣,恐怕死得更多。”
“大帅,百姓乃我关宁军依存之本,现今我军治下各族百姓不过数万人,若是出现这么大的伤亡,可不利于开春之后的战事。”
刘德也是一脸愁色,唐太宗说过,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在他来,关宁军和各族百姓亦是如同此道理,只不过不是说李世民原意,而是一种相互依存关系。关宁军目前实行的是以战养战手段,军粮食和物资都是靠掳获所得,其既有罗刹人的,也有抢自各族百姓手。现在战事告一段落,关宁军法再靠战争手段获得生存依靠,就势必转入一种静止状态,这种状态对于一支军队而言,就是纯碎的消耗而所产出。治下的几万百姓都是从原有生活地区强制迁入各大城池据点的,他们没有办法通过原有的生活模式养活自己,而且都是在关宁军的统一安排下从事各项生产、建设事项,这就决定了养活他们的担子就落到了关宁军头。
刘德熟读三国,自然知道后勤粮草对一支军队的重要性,而纵观古今,大军出征靠得都是后方国内百姓的生产来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