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斯大林不是傻子,就算连联合了英法,也很难独善其身。假如有一天,苏联要面对中德的夹击,那结果,斯大林完不用去考虑。到时候就算是挡住了德国人,苏联也没有办法去挡住一个也可以随时扩军千万的强大军事集团。
国土面积大了,有好处也有坏处,特别是现在的苏联,西伯利亚大片的土地,虽说可以纵身防御,但最突出的一个问题是,军用补给物资没有办法快速抵达。百万大军还能勉强维持,但一旦面对几百万军队,那只有一个结果,后方物资绝对供应不上。到时候士兵手上的武器变成了烧火棍,还不如给他们达到和长矛。
反观中华,东北地区和蒙古地区,已经建立起庞大的交通网,运送物资十分便捷。并且也不像西伯利亚都是冰原,运送物资有诸多限制。而且这里距离中华很近,后续支援兵力能快速抵达,不需要像苏联一样,要横跨几千公里才能抵达。
而苏联联合英法,最直接的问题是,苏联把自己摆在中德的对立点上。就是英法要帮助苏联,也是远水救不了近火,再者说,到时候还有德国摆在英法对面,能不能抽出手来对付中华,这些都是问题。另外,德国也不是一个人,轴心国条约摆在那里,还有意大利和日本。
也就是说,一旦苏联和英法签订军事条约,那最直接的问题是,一下子要面对世界四大军事强国。意大利和日本强不强,这点已经不重要了。斯大林只要知道,日本对苏联土地的野心就够了。库页岛的问题还悬而未解,苏日之间的争端只是时间问题。
“我明白了。”莫洛托夫道。
“德国谈判的意向说了没有?”斯大林道。
“还是之前那些问题。德国一再声称,中华和德国之间并没有签订任何军事同盟的条约,也不会帮助中华来对抗苏联,并且强调,中苏之间的问题,由两国自己决解,德国两不相帮。同时,德国也再次提到和我们瓜分波兰的问题。并且答应帮助苏联恢复1913年时俄罗斯帝国的疆界。”莫洛托夫道。
“德国有没有说日本方面的问题?”斯大林道。
“会谈意向上表明,德国会尽量约束日本,避免和苏联产生任何摩擦,但德国一方也指出,关于苏日之间的问题,德国只保持中立,只要合约签订,绝对不会偏袒任何一方。”莫洛托夫道。
莫洛托夫的话,让斯大林不自觉皱了下眉头,随即就展开了。苏日之间的问题,可以留待以后决解,这件事也不是现在能着急的。反正口水仗照打,现在最主要的是,要面对中华。
“和德国瓜分波兰可以,但必须要过段时间。”恢复当年俄罗斯帝国的疆域,这个对斯大林的吸引力很大。只不过现在不是想这些的时候,不着急。如今已经摆开架势,准备和中华交手,欧洲方面的问题以后再说。并且斯大林也需要解放下远东军事力量,让苏联更有精力去博弈欧洲。
莫洛托夫点了点头,其实这些意向都谈得差不多了。德国外长来莫斯科,只是为了能早日签订合约,并且在一些细节上,再做进一步的讨论。如今斯大林已经打算放弃和英法的会谈,那对莫洛托夫而言,事情就简单多了。一旦敲定了细节,那合约就可以马上签订。
“如果没有事,我便立即和德国人展开最后的细节谈判。”莫洛托夫点头道。他也不想和英法谈下去,之前就已经和德国谈了很久,并且他也支持和德国签订互不侵犯条约,并不希望和英法联合。
斯大林点了点头,示意莫洛托夫可以出去了。
莫洛托夫出了克里姆林宫后,便马不停蹄的来到德国外长宾特洛普坐落的酒店,随即展开一场持续半天的会谈,到了会谈后期,就连斯大林参与和宾特洛普的会谈中。
就在当晚,《苏德互不侵犯条约》正式签订,条约中还有许多只有两国知道的秘密条款。如今,双方都达到了自己的预期目地。
还待在罗布泊基地中的陈绍,第一时间就接到这个消息。
在和基地中所有的工作人员,为庆祝核试验取得成功而举行了一场盛大的庆祝活动后,被谢雨欣搀扶回休息室之后。王杰第一时间向陈绍转达了这条由间谍和德国方面发来的情报。
看到这份电报后,本来还有些迷糊的陈绍,第一时间就清醒了过来。看着那封燃烧中的电报,陈绍在心中叹了口气,一时间思绪万千。因为这份条约和那些秘密条款,一直都是陈绍在背后推波助澜。
(未完待续)
第两百七十七章 中苏备战边境()
中兴11年,11月20日。
在苏德签订互不侵犯条约的八天后,苏联已经基本上完成了对蒙古地区的兵力调动。六十万的主力已经枕戈待旦,两个装甲军,加上其他的师旅级的坦克加起来有近千辆。各口径型号的火炮,更是达到了一个恐怖的数量。不说那些中小型火炮,就是那些重型榴弹炮和加农炮,就达到了两千门。(105mm算重型)斯大林为了能和中华好好扳下手腕,在陆地重火器方面,准备十分充分。斯大林很自信,要是这六十万苏联红军拿着这些武器装备去进攻朝鲜,绝对能把日本赶出朝鲜,将朝鲜变成苏联的土地。
只不过面对中华,斯大林少了很多自信。不然也不会等在聚集了这么多的力量后,才开始有了新动作。在他看来,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只要能把中华的实力打出来就够了。
苏联是动作不断,中华境内反而十分安静,没有大规模的军力调动,仿佛对苏联的动作不屑一顾似的。
对此,朱可夫疑惑不已。苏联的军事调动没有丝毫的隐蔽性,没有理由中华方面还是如此安静。在连续派出去了许多情报人员后,朱可夫都没有得到丝毫有用的消息。连续多天以来,还是向他传递,中华军队没有丝毫的调动。
面对如此诡异的事情,朱可夫这些天来,就一直皱着眉头。他实在是想不通,别人都把刀枪架好,摆在你的家门口,为何还如此沉得住气,中华到底仗着什么底牌呢?可是情报人员每天传来的消息都是千篇一律,他一时间也不知道怎么解释现况。
只是中华真的没有动作吗?这绝对是不可能的,早在开始抓捕苏联政工时,中华军队就已经在秘密调动中。特别是空军力量,蒙古库伦周边几个大型机场一到夜间,就有不少飞机降落。
而那些苏联情报人员,不管是那些以前就待在中华的情报人员,还是朱可夫刚刚派遣进来的,都已经被间谍监控起来。
他们在中华所取得的情报,都是间谍细心为他们准备的。在各个军营的配合下,那些情报人员取得的情报,自然都是中华还是按兵不动的消息。
实际上,蒙古军区已经把绝大部门的力量都集结到边境地区。数量没有苏联的六十万那么多,只有一个半的集团军规模,三十万人。虽然人数是苏联的一半,但质量上绝不是苏联可以比拟的。
一个集团军加半个集团军都是现役集团军,最主要的是,当中那半个集团军还是中华陆军中坚力量,装甲集团军的一半力量。半个装甲集团军的力量,绝非苏联那一千辆坦克可以对抗的。
早在斯大林皮痒时,陈绍就做出指示,用蒙古军区一半的实力来对抗。并且还要打出中华的威风,让斯大林看看中华军队的实力。而且还有让斯大林知道,数量有时候并不意味着实力。当质量达到一定程度时,就能弥补数量上的差距。
中华现在有两支完整建制的装甲集团军部队,一支在蒙古,一支在东北。一个装甲集团军拥有两个装甲师,外加一个装步师。蒙古军区司令李宗仁上将本来是决定派出最少连个集团军,去对付即将到来的军事冲突。不过被国防部否定了,一个机械化步兵集团军,加上半个装甲集团军就够了。
而那所谓的半个装甲集团军,甚至只出动了一个装甲师。加上军区配备的独立炮兵集群,才算是半个集团军。
六十万人vs三十万人。
苏联指挥官朱可夫上将,中华一个半集团军指挥官粟钰生中将。
朱可夫vs粟钰生。
双方陈兵边界,战争的阴云笼罩两国边境地区。
恰克图,此时已经变成苏联重兵集结点,60万的部队都集结恰克图周边地域,朱可夫的指挥部也设立在这个地方。
朱可夫站在地下指挥部中,看着挂在墙上的大地图,眉头始终都拧在一起。指挥部中,炉火正在燃烧着,将外面的寒冷驱赶出去。
手指轻轻的敲打在旁边的桌子上,朱可夫心中有些犯难,他现在实在想不出一个好的插入点。此时外面的天气可以用很糟糕来形容,并不适合大规模用兵。而且这样的天气,飞机也无法起飞。并且中华哪里情况太诡异了,朱可夫担心是不是中华在搞什么阴谋。
“命令前沿部队,不要轻举妄动。”朱可夫对身边的副官命令道。
“是。”
指挥部中,无线电的嘀嘀声不绝于耳,朱可夫又开口道:“命令两个装甲军(前面写错了,此时的苏军没有装甲师,只有装甲旅和装甲军,在这里改正一下)从现在起,做好随时投入战斗的准备。”
此时朱可夫就算不知道中华的打算,也能感觉到空气中的火药味。两个装甲军是朱可夫手上的主要突击力量,也是这次苏联和中华爆发冲突的信心来源。一个装甲军就有五百辆坦克,两个就是一千辆。
关于装甲部队,当年在了解并参与了中华的阅兵式后,朱可夫就坚定的装甲部队的作用和使用方法。
朱可夫认为,装甲兵应集中起来投入战斗,并建议苏联最高领导层建立以装甲兵为核心的大规模机械化军。在朱可夫的积极倡导下,在时间刚刚步入三十年代时,苏联组建了继中华之后的世界上第二批机械化军,每个机械化军中编制有2个机械化旅,1个步兵机枪旅和1个独立高炮营。到1936年初,苏联机械化军的总数已达到8个,每个机械化军大约集中了500辆坦克、200辆汽车,这样一来装甲兵的力量就得到了相当程度的集中,就好比是散开的手指攥成了一个拳头。
中华在组建装甲机械化部队方面曾一度走在世界的前列,斯大林当年向中华购买坦克,就是为了迎头赶上。同时期的德国只有5个装甲机械化军,至于其他国家的装甲兵部队无论是在编制规模上,还是在装备的数量和质量上较之苏联更是相差甚远,更别说和中华对比了。
苏联现在已经有了完完整整十个装甲军的坦克部队,五千辆坦克,是斯大林敢于去试探中华的底气。这个时空,斯大林并没有再最后摒弃朱可夫的建议,把装甲军打散,以营或者连的单位,补充进步兵单位,当成步兵支援单位。而是在朱可夫的坚持下,当成陆军的拳头。这里有中华的刺激,也有朱可夫影响力力比后世来得更大的原因。
朱可夫两个命令下达下去,是不想现在就和中华起冲突。因为天气的关系,还有前面事态不明朗,让他不敢轻启战端。
只不过,事情往往无法顺从人的意愿,当你希望这样的时候,事实却是那样。
和朱可夫一样,身为这支三十万部队的指挥官,粟钰生正在指挥部里看着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