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得趣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唐万户侯-第29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按照朝廷的部署,我此去是调解两国的争端,兵带得太多不妥,霁云;你就率领士兵们留在此处,我只带三百骑足矣。”

    南霁云一直保持着沉默,半天,他才缓缓道:“阳明,这里不是南诏,我们对这里一无所知,三百骑,太危险了!”

    李清昂然一笑道:“当年班超以百骑孤军便敢深入西域、斩杀敌酋,我有三千军护卫还缩手缩脚,若地下老祖宗知晓,岂不为我们蒙羞?”

    南霁云低头笑了笑,“我以常人之心度之,可你不是常人,或许是我多虑了,那你去吧!我会派斥候时时和你联系,一有情况,我马上来接应你。”

    李清点了点头,挺直了身子向北边眺望,远处开始出现星星点点的羊群和牧人,他回头向武行素高声道:“你也去!再带上两个身手好的弟兄。”

    一刻钟后,一队骑兵驰出大营,风驰电掣般向北开去。

    太阳已经升到东天,天气晴朗,草原上牧草茂盛,抬眼是一望无际青绿色,清风抚面,令人心旷神怡,白云低低地悬在半空,有时停留在小丘上,仿佛一座巨大的白色城堡,唐军沿着玉带一般的真珠河奔驰,一个时辰后,数十里的路程已被抛到脑后。

    这里的羊群渐渐多了起来,牧民们逃得远远的,惊诧地望着这支奇怪的队伍,确实,这是百年来唐军首次出现在这片土地上,许多一生未曾离开家乡的石国人,压根就没有见过唐军。

    这时,一匹马飞快地向这边奔来,马上一人在拼命地向他们挥舞手臂,嘴里大声叫喊,声音含糊,不知道他在喊什么。

    直到到他跑近,唐军才看清楚了,是一个中年男人,皮肤黝黑粗糙,和他们一路看到的胡人没有什么区别,但是他却激动得泪流满面,几乎冲下马,跪在唐军面前号啕大哭,他拼命地撕扯着自己的头发,将盘在头上的一根根小辫拉开。

    半晌,两名唐军将他扶到李清面前,心酸地道:“都督,他是汉人,老家在长安,被突厥人掳掠到这里已经二十年了。”

    李清望着这张沾满泥土与青草的泪脸,披散着头发,深刻的皱纹,被掳掠二十年,或许是第一次看见大唐的军队,看到自己的亲人,李清的鼻子一酸,眼睛有些湿润。

    “你家在长安哪里?”

    “我家?”他目光有些茫然,忽然目光一闪,似乎想起什么,用已经快要遗忘的汉话结结巴巴道:“我家。。。。在、在平康坊,我的娘还在家里。”

    说到娘,他的眼泪再一次流了下来,‘扑通!’跪在李清面前,哀声求道:“你们。。。带我走吧!带我回家。”

    段秀实叹了口气,问李清道:“都督!带上他吗?”

    所有的士兵都期待地向李清望去,同胞的凄惨遭遇让所有唐军的心情都异常沉重。

    “给他换一身衣服,带上吧!”

    众人七手八脚给他换了一身军装,他手脚僵硬地摸着军袍,又忍不住捂着脸哭了起来 李清摇了摇头,继续策马前行,此刻他心中异常愤恨,突厥人危害边境几十年,被掳走的大唐百姓何止千万,大都被卖为奴隶,境遇悲惨,可朝廷对他们却从来不闻不问,这就是泱泱大国的风范吗?

    过了一会儿,段秀实纵马赶上来,对李清道:“都督,我已经问过他,他叫王七郎,原本受雇一个商队,开元十八年在庭州被掳,卖给一户牧民为奴,已经二十余年了,听他说,当年被掳的唐人大都安置在石国,城里也有不少汉人工匠。”

    李清的心里忽然生出个念头,侧身对段秀实道:“你问问他,对石国的地形分布是否熟悉?城里的工匠有没有认识的?”

    “是!”段秀实应了一声,又转身离去。

    片刻他再次回来禀报,“都督,他说他都知道!”

    “那就让他给我们当向导!”

    李清话音刚落,忽然听见前方传来‘呜!呜!’的号角声,角声低沉悠长。

    “是军号!”段秀实脸色大变,他在安西一直为斥候,知道这是胡人军队常用的号角。

    “不急,看一看动静。”李清用手遮挡住刺眼的阳光,他看见数十只鹰忽然出现,在半空中盘旋,那应该是猎鹰。

    片刻,激烈的马蹄声从前方传来,一片黑压压的骑兵越过小丘,向这边驰来,约有千余人,在他们前面,数十个小黑点在领头奔跑。

    “他们是来打猎的。”李清一勒缰绳,命士兵列队,等待着这支打猎队伍的近前。

    嘹亮的号角声再次响起,在天空中回荡,牧民早已惊恐万状,跑得一个不剩,大队骑兵飞驰而来,很快形成一个扇形将唐军围住。

    “你们是哪里的军队,为何出现在我石国的领地?”

    一名军官飞驰上前,用突厥语大声问话,他目光疑虑地打量李清,他见李清头戴乌漆纱帽,身着紫袍,手执旌节,脸上挂着淡淡的笑容。

    “不要问了,他们是大唐来的使者,是我们最尊贵的客人。”这时从队伍里出来一名骑士,满身披挂盔甲,手里握着长弓,腰挎宝剑,骑在马上长身挺立,显得英姿勃勃,只见他长得异常清秀,眼似冰潭,目光深邃,锐利地盯李清。

    “李侍郎,别来无恙!”

    

第三百零一章 针锋相对() 
第三百零一章 针锋相对

    李清催马上前,向对面骑士拱手施了一礼,淡淡笑道:“罗阑公主,我们又见面了,你父亲可在?”

    这位英姿勃勃的少年将军便是李清在朅师国见过的罗阑公主,今天她和石国的一些贵族一同出猎,正好在真珠河畔遇到了李清。

    “我父亲在王宫,李侍郎,你果然是讲信誉之人。”虽然语气平淡,但罗阑公主的眼睛里却闪烁着喜悦的光芒。

    大食的使者已经到了近半个月,一直在石国活动,威胁利诱、挑拨瓦解,再加上石国正王车鼻施偏向于大食,使得大半的石国贵族都开始向西靠拢,莫贺都父女的处境十分艰难。

    但李清的到来就仿佛拨云见日,使罗阑公主一下子看见阳光,她骄傲地回头看了一眼,在大旗之下,一个金盔金甲的年轻男子顿时脸色变得苍白,他不由自主地和旁边之人交换了眼色。

    这时,李清才发现在大旗的另一边立着一个老人,约六十出头,他穿的衣服和短装紧束身的突厥人完全不同,一身宽松的红色长袍,仿佛一只长条形的布口袋整个儿套在身上,他长了一蓬灰白色的大胡子,正半眯着眼盯着自己,目光里流露出一丝狡黠。

    看来此人应该就是大食的使者了,李清微微一笑,远远地向他拱手施了一礼。

    李清猜得没错,此人正是大食特使,哈里发阿拔斯的叔父布杜,他来石国已经半月,名义上调解石国与拔汗那国的争端,但事实他至今为止根本就没有去过拔汗那国,所谓调解争端,不过是个借口罢了,他来石国的任务有二个半,一是逼迫石国直接投降大食;二是试探大唐对大食东扩的反应;而另外半个任务是要为阿拔斯拿走石国最璀璨的宝石。

    他见李清向自己施礼,也温和一笑,遥摇向他回了个礼,虽然这个大唐的使者年纪尚轻,但他久历人情,并不会因此而有半点瞧不起他。

    但是,他却发现了自己身边的石国王子车多咄神情大变,眼中竟闪过一抹嫉恨,在旁人看来,王子脸色大变是因为大唐使者的到来,可布杜却读懂了这其中还有另一层意思,车多咄在嫉恨这个年轻的大唐使者,或许是因为罗阑公主表现得太过于喜出望外了。

    布杜是只老奸巨滑的狐狸,他心念一转,便想起了东方一个古老的故事:鹬蚌相争,渔翁得利,他瞥了一眼车多咄,忽然低声笑道:“他们看来很熟悉,莫不是罗阑公主在长安的老相识?”

    “这些该死的唐人!”

    车多咄狠狠地丢下一句话,向前飞驰而去,他马鞭一指李清,极不友善地道:“王妹,此人可是你以前认识?”

    他说的是突厥语,李清虽然听不懂,却从他眼睛看出了敌意,旁边的段秀实却懂一点突厥语,在李清耳边低语几句。

    李清点了点头,目光依然没有离开布杜,不管是王子还是公主,不管是石国还是拔汗那国,都不过是棋盘里的棋子,只有他和那个阴险的老头,才是两个弈棋的人,他李清可不是来争风吃醋的。

    他容颜一肃,挺直了腰高声道:“我是大唐御史,是安西、北庭两镇安抚使,受大唐皇帝陛下之命,巡视安西诸国。”

    他举起旌节,对石国王子厉声道:“尔等是大唐臣属之国,见了大唐皇帝节符,为何还高据马上?”

    不需要翻译,九姓胡的贵族大多粗通汉语,李清的斥问字字清晰,声声入耳,所有人都明白他的意思,车多咄顿时清醒过来,他回头看了看其他贵族,有的已经下马,而罗阑公主是第一个跳下马,正躬身行礼,再看布杜,却别过脸去,不知其态度,车多咄万般无奈,现在还不是和大唐翻脸的时候,他只得下了马,极勉强施了一礼,脸色阴寒到了极点。

    这时所有的士兵、随从都下了马,惟独布杜和几个大食的随从还坐在马上,显得异常突兀,李清冷冷一笑,用旌节一指布杜,问车多咄道:“此人是何人?见大唐天使为何不下马?”

    “这。。。。。。”

    车多咄毕竟年轻,这种关系到国家安全的原则性问题还不会处理,他张口结舌,竟不知该如何回答。

    这时,布杜慢慢走上来,身子在马上微躬,手轻轻按住前胸,用一口流利的汉语道:“我是哈里发阿拔斯的叔父、波斯总督、大食国特使布杜。拉,请问大唐使者的尊名。”

    “本人是大唐国姓,单名一个清字。”

    布杜赫然动容,“你可是那个杀吐蕃赞普,后来封为户部侍郎的李清?”

    “正是在下!”

    李清轻轻点一点头,对布杜淡淡笑道:“特使不仅能说一口流利的汉语,而且对我大唐内政了如指掌,可谓用心良苦啊!”

    布杜却仰头一笑,“我年轻时也是一个商人,去过大唐多次,对中原文化一向仰慕,所以对大唐发生的事多关心一点,这有何奇怪?李侍郎有些多虑了。”

    这时,罗阑公主见两人口唇不让,便上前劝解道:“两位特使都远道而来,既有缘相逢,我一定提请父亲大摆宴席,给二位最尊贵的客人接风。”

    李清呵呵一笑,对布杜道:“主人既在,我们二人却旁若无人,有点喧宾夺主了。”

    布杜也哈哈大笑,拍拍肚子道:“是极!是极!想起晚上的盛宴,我现在就饥肠骨碌了。”

    “那大家就回去吧!”罗阑公主纵马飞驰,片刻便冲上了高高的土丘。

    布杜与李清并驾齐驱,他一指罗阑公主婀娜曲美的背影,对李清低声笑道:“这可是昭武九国最璀璨的宝石,连我都动心,李侍郎以为如何?”

    “我也很动心,可是宝石只有一颗,不如我们打一仗,看谁能夺得美人归。”

    说罢,李清哈哈大笑,加快了速度,将一脸愕然的布杜远远丢在后面。

    石国首都拓折城即是今天乌兹别克斯坦首都塔什干,位于一块肥沃的冲积平原之上,是昭武九国中最大的城市,全城约十万人口,基本上都是突厥人,除此之外还有数万奴隶,他们都是当年突厥从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