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东非,意军在占领了贝蓓恩之后,继续向沿海地带挺进,他们沿着南一路推进。
他们对面的英军,简直可以说是丢盔卸甲,落荒而逃。而英军指挥官韦维尔不但没有责怪东非的部队,反而对他们的行为进行了默许,这一度让意大利人的进攻速度变的更快更恐怖。
但意大利人胜利,也仅仅是依靠他们的人数优势,并非他的作战能力有多么强,或是装备有多么的好。
可意军的东非指挥官奥斯特,却一度觉得他们的推进使东非英军已经完全丧失了主动权。他无不感慨的道:“英国人的作战能力真是大不如从前了,看来他们留在非洲的日子不多了。”
而此后,奥斯特麾下的意军,也确实依靠其兵力优势在索马里节节推进。
在贝莱德文以南50英里的地方,奥斯特的一只装甲小部队例行执行巡逻警戒任务,与此同时,意大利的空军侦察机也在天上与他们执行侦查任务。
意军这支装甲小部队,拥有其实只拥有4辆m13/40坦克以及100名意大利陆军士兵。
m13/40坦克是意军在1940年刚刚推出的中型坦克,正面转甲达到45毫米,武备47毫l32米坦克炮,车上还加装4挺机枪,火力强大,最高时速沙地行驶33公里每小时。
这个中型坦克之前就参加过北非的西迪拜拉尼战事以及班加西保卫战,在战场的综合表现良好,装甲和火力优势甚至可以与德军三号坦克达到同一高度。
可惜数量稀少,所以意大利军官只能决定像这样少数使用。
面对英军的十字军坦克,这款意大利坦克除机动型略差外,火力基本一样装甲防御要强于英国十字军坦克,可以交手。
而此次是意大利东非战场,更是首次运用此类坦克来对抗英军,他们也想以此来测试这类坦克的可靠性以及对抗英国坦克所体现出来的优劣。
突然,意大利巡逻机发现就在意大利坦克部队的前方2英里处,有一只英军坦克部队,对方拥有5辆十字军坦克以及100多名士兵。
于是意大利巡逻机紧急呼叫地面部队叫他们做好战斗准备,并且巡逻机也随之开始俯冲,在英军没有地面防空炮的情况下用机载机枪一下子就干掉了他们十名士兵左右。
与此同时,意大利地面部队的士兵也分散开来,在装甲车的掩护下交替前进,向英军坦克部队开去。
这是一场没有支援的小规模遭遇战,所以这就注定了这场战役必然是艰苦的,双方都只能在将对方全部消灭的情况下,才能撤出战斗。
几分钟后,意军和英军终于进入了对方的射程范围之内。
意大利m13/40坦克打响了第一炮,但这一炮打偏了,足足偏了10米之远,在距离十字军坦克前方10米处爆炸,但这丝毫没有对英国坦克和士兵产生什么影响。
此后,英军同样开火了。他们5门十字军坦克同时开火,炮弹不偏不倚,大多都在意军坦克和士兵周围爆炸。
有的意大利士兵甚至被炸出十几米远。要不是意军m13/40坦克的装甲较厚,可能现在也基本上全都失去了战斗力。
不得不说,意大利坦克部队的瞄准技术是得好好跟英军学习学习了。
占了一轮便宜过后,英军坦克迅速利用其优越的机动性,绕到了意大利坦克的侧面,并刻意与他们保持一定的距离。
因为英军官兵知道,就算意大利人的靶子再怎么歪,你倘若走到别人身前太近,对方不可能还是打不中。
看见英军坦克绕向他们的后方,意大利坦克在慌乱之中开了几炮,不过很明显,这几炮都打偏了,因为要打击移动中的目标确实还需要些技术,而这对于欠缺训练的意大利军队来说,这些技术他们自然是没能掌握的。
不一会儿,英国坦克利用他们的机动性绕到了意大利坦克的后方,开始攻击其薄弱的后方装甲。
意大利装甲部队眼看大事不妙,焦急的调换着坦克的方向。
但意军坦克机动性是在太差,还没有完全掉过头来就已经挨了好几炮,一辆意大利m19/40坦克后方装甲被击穿,丧失了战斗力。
眼看意大利部队就要被英军全歼,此时,意大利人突然发觉对面的英军坦克全都如同哑火了一般没有了声响。
原来,英军坦克由于不熟悉地形进入了一个长下坡,而这个下坡的幅度之大足以让其十字军坦克陷入射击盲区,英军这时倘若开火就如同自杀式袭击一般。
发现己方撞大运意大利军队指挥官,几乎高兴的跳了起来,他命令意大利剩余的三辆坦克朝英国坦克玩命的开火。
终于,在几乎打光了所有的炮弹之后,英国坦克被全部消灭。
而英国步兵也没有选择死战不降,他们在没有了坦克的保护后也只能选择投降。
这也是意大利军队为数不多的以少胜多战斗之一。这场战斗虽说双方都损失惨重,但却极大的给予了意大利军队信心,证明了意大利也是可以依靠自己的力量战胜英军的。
此后意大利一路高歌猛进,终于取得了最后摩加迪沙战役的胜利。
意大利人在此次战役后迅速完成了对英属索马里的征服,并将其并入意属东非。
而此次索马里争夺战英军和英联邦军队有38人阵亡,102人受伤,120人被俘;而英属索马里地区的殖民地部队则伤亡1000多人。
意大利人则有465人阵亡,1530人受伤;意属索马里部队则伤亡近2000人。
虽说英国人采取了撤退的政策以及不抵抗的作战方法,但意大利人依旧伤亡惨重,可以看出来,意大利军队的战斗能力确实不怎么样。
而由于英属索马里的陷落,负责指挥的那名少将受到了丘吉尔的严厉批评,丘胖子认为他应当为殖民地的损失而负全部责任。
和力主保存实力的韦维尔上将相反,丘吉尔认为,英军的正规部队的损失很少,英军在没有进行充足的战斗就轻易放弃了殖民地,这是绝对不能允许的胆怯行为。
但针对这一指责,韦维尔认为这次撤退是个很好的教材。他认为当面对占有优势的敌军时,你所能够做的就只能是保存自己的实力而撤退。
他还说“一份被屠杀的士兵的名单不会是一个好的教材。”结果韦维尔的反驳激起了丘吉尔更大的怒火。丘吉尔甚至差一点讲怒火全部都撒在了韦维尔身上。
甚至,丘吉尔还为此扣下了攻占托布鲁克要塞的韦维尔上将,晋升元帅的提案,只是同意让韦维尔由临时上将的军衔,转为正式上将。
第四百八十七章 苏丹()
东非,厄立特里亚与苏丹的边境线上。贸然推进的意大利军队正面临着危险的境地。
丘吉尔此次直接插手了英国在苏丹的军事行动,他派遣了从印度调来的印度第5步兵师于1940年9月初到达了苏丹境内,同时第29印度步兵旅则被调到红海海岸保护苏丹港。
另外,还有第9印度步兵旅位于卡萨拉的西南部,第10印度步兵旅被调往哥德瑞,用来保卫总指挥部。
而同时,非洲的英国陆军正联合着英国皇家空军,准备对意大利占领区区实行反击。
11月6日,策划已久的英军发起了突袭,其目的是为了夺回噶拉巴。
进攻部队由威廉比尔将军的第10印度步兵旅组成。
此外,他的支援部队的有:十二个中队的后备力量;一个轻型坦克团以及炮兵团。
与此同时他还得到了英国皇家空军的支援。
突袭开始于凌晨5点30分,结束于早上8点,威廉比尔成功夺回了噶拉巴。
之后英军又制定了追击计划:袭击迈特玛。
英军指挥部,威廉比尔将军说道:“我们应该乘胜追击,全力追击敌方占领区,使意大利人再也不敢入侵苏丹地区。”
“可是,将军,我们的坦克团中有19辆坦克需要维修,我担心没有了这9辆坦克的掩护,我们的步兵将很难发挥他们的优势,并且会暴露在意军的炮火之下损失惨重。”一位副官担心的向威廉比尔将军陈述了他的观点。
的确,由于英军在刚刚的攻势之中有19辆坦克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损坏需要维修,这使得英国将在下一轮攻击中没有足够坦克可用,计划不得不推迟。
威廉比尔将军捶胸顿足的说道:“这么好的机会,却因为坦克问题而不能立即进攻,倘若等到意军将铁丝网与反坦克壕防线布置好了,我们就更加不能够突入他们的阵地了。”
不得不说,威廉比尔将军的预测真的是十分的准确。
意军的指挥官,厄立特里亚代理总督福睿斯克中将,并不打算放弃意军在苏丹的占领地区。
他对将士们激情澎湃讲到:“我们好不容易的从英国手里夺得了不多的苏丹土地,这个时候又怎么能够拱手将这片土地送给英国人呢?我们要誓死捍卫这片来之不易的土地,为领袖争光!”
意大利士兵们在听到他的演讲后同样也是激情澎湃,各个都充满了斗志。
我们暂且不讲意大利军队士兵们的作战素质如何,就是他们光光有这种少见的勇敢,英军也很难将他们拿下。
毕竟是第一次打赢了大英帝国,士气高涨。
意军在这种士气之下十分恐怖。况且意军为防御后方阵地也已经做了充分的准备。
他们让阵地前线到处都布满了只有坦克才能突破的带刺的铁丝网。而这一切就发生在英国军队维修坦克的时候。
所以等到当坦克维修好了以后,威廉比尔将军也不得不让他的部队停了下来。
威廉比尔将军叹气道:“倘若多给我哪怕是一个坦克团,现在我早就已经收复了失地打入意大利的殖民区域去了。”
而此后,威廉比尔将军都再没找到机会攻入意大利阵地之上。
事实上,他尝试过去依靠坦克突破意大利的铁丝网,可是都失败了,因为意大利军队铺设的铁丝网与反坦克壕实在是太密集了,往往坦克在冲破几道铁丝网防线之后就会被卡在那里无法动弹,而意大利的反坦克炮就派上了用场,英军为此失去了3辆坦克。
英军在正面战场没有进展,这就导致了意大利军队策划起了对英军的反攻。
首先,意大利空军担任了反击的第一把利刀。
在格登的意军指挥官马蒂尼将军,指挥手里全部的意大利空军,发起了一次对英军的有力反击。
这次战斗,意大利空军突然出现在了这一地区,他们利用自己对环境的熟悉程度以及空中对抗的数量优势击落了英军7架“角斗士”双翼战斗机,而自身也损失了6架CR…42。
虽说这看上去并不占多大便宜,但是要知道,意大利军队在这一地区的数量优势比英军要大的多,而就算意大利与英军以一比一的击落消耗比进行战斗消耗,最终获胜的也会是意大利而非英国,更何况这次意大利还要比英国少损失一架。
而在此后四十八个小时里,意大利空军又猛烈的轰炸了英军的埃塞克斯团和第18皇家来福枪团。
在看到自己的部队被意大利空军肆意轰炸而自己的军队却无能为力毫无作为时,威廉比尔将军痛苦的感慨道:“我们再也没有反攻的机会了!这一切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