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因为社工报的大力渲染宣传,齐格菲防线这道不存在的德国防线吓退法国百万大军的笑话,早就在德国军队中传开来。战争中,关于敌对方的笑话总是能被人们津津乐道,对于这个不存在的齐格菲防线,德国各界几乎都是充满了骄傲。
“社工报是公开的,法国人很容易从我们国内弄到。从社工报上,法国人肯定也知道了我们的齐格菲防线并不存在,所以这种大炮就被他们运过来找我们的麻烦了。”
汉斯冷静的分析道:“法军不可能只从马其诺防线上调来两门炮。我推测,他们应该还从马其诺防线上抽调了一部分兵力,用来稳固当下的新阵地。”
“这样看来,我们还得再多打一段日子了。”副官听到这里,笑着摇了摇头道:“谁叫法国人又找来一批炮灰部队呢?”
第四百零八章 意大利参战()
莱因哈特即便是正在为西线战事忙的不可开交,但任然接二连三的抽闲暇时间写信给墨索里尼,把德国连连得胜的消息告诉他。
没错,这就是纯粹的炫耀。
莱因哈特在用德国不断的大胜,来刺激这位领袖的神经,让他知道第三帝国的实力有多恐怖,从而摆正自己的态度。
在此之前,因为莱因哈特的插手,墨索里尼的军队提前使用毒气作战,避免了被欧洲国家被非洲国家暴走的尴尬局面。
也就是说,这个时空的意大利,实际上还没有出现过丢脸的战绩。
没有丢脸,自然就没有接受教训。虽然以墨索里尼的性格,即便是打了败仗,他也能牛逼哄哄的继续作死。况且现在他毕竟还没有打败仗,所以他也就更容易膨胀了。
当然,也不是没有人规劝这位意大利领袖。只不过,这位规劝他的人,既不是意大利本国人,也不是身为意大利盟友的德国人,而是远在大西洋彼岸的美国总统,罗斯福先生。
罗斯福这个人,比起英国首相丘吉尔这种死顽固,苏联总书记斯大林那种硬气猛汉,抑或是德国元首莱因哈特这位神经病,相对起来还是很好说话的。
这位二战时上少见的好说话的国家领导人,先是联系好了英法,确定他们能为意大利让出部分地中海的利益。然后,又表示会支持意大利以参战国的地位,参加和平会议。最后,委婉的规劝,声明美国在地中海有着传统利益,客气的威胁道,如果意大利参战支持德国,美国也将加大对英法等国家的援助交易。
结果呢,墨索里尼什么反应?
这位意大利秃子,很轻蔑指着罗斯福寄来的信对部下说:“以后别把麻痹症造成的后果送给我看。”
结果,罗斯福这唯一一位认真规劝墨索里尼的人,却被墨索里尼以其患有小儿麻痹症而下肢瘫痪一事,百般羞辱轻蔑。
在墨索里尼看来,敦刻尔克那边英国远征军20万精锐灰飞烟灭。马其诺防线上,数十万法国大军毫无作用。近日,魏刚防线被德军突破,法国首都巴黎危在旦夕。
墨索里尼自认,这种时候,就是他捡漏的最佳时机。
何为捡漏,那就是等到战争快出结果的时候,强势出击,协同强势一方吊打弱势方。
墨索里尼追求的,就是这类稳赚不赔的买卖。现在这种买卖出现了,为什么不加入进去。
难道真的要眼睁睁看着德国人把便宜占尽吗?
被笼罩在超级大国光辉下的英国,还有自称拥有世界第一陆军的法国,已经被墨索里尼认定是两大优秀的运输大队长了。
德国人扩军缺少装备,他们就在敦刻尔克滩头留下了近乎于崭新的几千门大炮,数万辆汽车,近千辆坦克,还有数不胜数的枪支弹药。
德国人生产建设劳力不足,他们就为德国提供了几十万战俘,填上了这个德国在劳动力上的缺口。
近来,德军深入法境,不少法国的工厂也纷纷被德国征收,成为了第三帝国的财富,强化了德国的工业实力。
墨索里尼已经等不及了,德国人在吃肉,意大利人凭什么干瞪眼?
他显然已经忘记,在战争之初,是他亲自拒绝了德国的合作提议。
从波兰战役,再到法国战役,全都是他自己因为怕输而推辞与德军并肩作战的机会。那时候,他可没有今天这种气势。
不过,既然英法已经成为了落水狗,墨索里尼自然不介意去痛打一顿。
“陆海空的战士们,革命的黑杉队员同志们,他乡军人,意大利以及阿比西尼亚王国的诸君们,请聆听!”墨索里尼选择在6月份的第3天,开始了他的参战宣言。
“决定命运的时刻已经来临!”墨索里尼充满自信的在威尼斯宫大阳台上张开双臂呐喊道。
“早在柏林的纪念性会议上,我就一再强调过,既然与德国缔结了友好条约,我们就一定会与友邦共进退,一直到最后时刻为止。”
墨索里尼在德军大胜的今天提出共进退,显然不是准备与第三帝国共患难的。他的意图只要是个正常人都看得出来,很明显是冲着同享福去的。
只不过,共患难与同享福,归结到一起都可以用共进退这个中性词来表示罢了。
“意大利的国民们,拿起武器吧。”墨索里尼自以为是的鼓动道:“发挥你们的勇气,不屈不挠的精神,加入到征服中去吧!”
虽然意大利民众自己都不知道自己还有那么强大的勇气以及不屈不挠的精神。不过,既然领袖大人这么说了,他们也就象征性的配合了一下。
“征服!征服!征服!”一堆看热闹的意大利民众高呼道,虽然他们并没有打算为了征服付出任何代价。
这一刻的墨索里尼,非常的陶醉,他享受这种参与书写历史进程的时刻。
墨索里尼甚至有一种感觉,在别人书写历史的时候拱手旁观是一种耻辱,重在参与,谁获胜并不重要。
当然,这个时候的墨索里尼是深信自己会赢的。他确信自己介入战争的时机恰到好处,现在对英法宣战,那就是买到了一股稳赚不赔的股票。
既然德军都已经把英法联军打垮了,那意大利上去补一脚哪有什么危险存在?
不过,在意大利还是有人向墨索里尼提出了逆耳的忠言。
一名陆军中将不识闲的对刚刚演讲结束的墨索里尼瞎说大实话道:“领袖,我们根本没有做好参战准备。就物资储备而言,我们现在的处境实际上比去年9月份还要糟,现有的物资也只够打几个月的仗。而且在我们全部的74个师里,只有19个师人员满编,武器装备齐全。其他的部队,都战力不足。”
实际上,这位中将的话完全正确。意大利陆军的武器装备已经落后的非常可怕了。
他们的士兵,手中拿的还多为第一次世界大战时使用的91式步枪。自动步枪虽然已开始生产,但数量极其有限。
同时,步兵的落后还表现在缺少机动车辆上。
意大利士兵按条例规定每人背负一个重达35公斤的背包,因而行进速度十分缓慢,平均每天只能前进30公里。
虽然意大利所谓的名将格拉齐尼,在步兵师里实施了所谓的“小机械化”,即给每个师配备少量汽车和自行车作为“补充装备”。自行车用来运送背包,士兵轮流坐汽车行军,解决了意大利军队的行军速度问题。
但是这样一来,意军的行军速度虽然略有提高,但却涣散了部队的纪律,使得陆军战斗力进一步下滑。
眼前这位中将很有自知之明,以意大利陆军这样的水平,怎么能与曾经是欧洲第一陆军的法国军队作战呢?!
第四百零九章 巴尔博元帅()
说到意大利步兵师的配备,现阶段还主要武器是,34门100毫米野炮、30门81毫米迫击炮、8门47毫米反坦克炮。
而且这些火炮中,有相当一部分还是一战时从奥匈帝国手中缴获来的,其余部分也多半是用意大利本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自己生产的老式部件所组装。由此不难看出,意大利军队使用的火炮已经不能适应现代化战争的要求了。
可是墨索里尼不这么想啊,他觉得自己该赢,觉得意大利王国以逸待劳,突击战士疲惫,士气低落的法军,就没理由输。
在他看来,眼前那位阻挠自己参战的小小中将,多半就是因为胆小怕事,害怕打仗。
“别在可是可是的了。”墨索里尼不耐烦的摆了摆手,打断试图继续劝阻的中将道:“这一战,我们只需要死个几千人,就能作为参战方加入到最后的和平谈判。意大利王国,没有理由不参与进去!”
是啊,看样子法国马上就该投降了。这个时候不去分一杯羹,那意大利不就等同于错失了送到眼前的良机吗?!
波兰战役的时候,意大利就因为考虑过多,而失去了分赃的机会。现在法国战役也快结束了,岂能重蹈覆辙!
“不用担心,根据我的研究,德国人之所以战无不胜,主要原因还是在于他们拥有装甲师,集中使用坦克作战。”
虽然墨索里尼在军事上是一个半灌水,可他整日里看莱因哈特在信里念道:“德国集中使用装甲部队,闪电战天下无敌之类的话。”现在也或多或少具备了一定的观念。
“别忘了,会集中使用坦克的可不止德国人一家。”墨索里尼故作高深的笑了笑,他带着一种指点江山的气势对将军们说道:“本领袖早就深刻研究了德国人的战术,并下令成立了3个咱们意大利的装甲师。现在,我们意大利也有了闪电战的底气!”
这就是战争中不可避免的东西。你德国人可以在莱因哈特的干预下提前拿出新战术,占尽前期优势。可相应的,别的国家也能趁机学习德军的高明之处。
第三帝国的装甲部队,横扫波兰,力压法国,在给世界带来震惊的同时,也为全世界送去了经验。
别的国家先不说,就算是意大利这种机械化水平极低的国家,也在德国的影响下,为建立集中使用坦克的装甲师而努力。而想英国,美国,苏联这些工业底子更加雄厚的国家来说,组建装甲师也就更加理所应当了。
不过,学归学,但能不能学会还是因人而异的。
墨索里尼,这位领导着意大利的独裁者,在学习莱因哈特的装甲战术时,就只学的了皮毛,而没有领悟其精髓。
就拿他在意大利陆军中组建的是那3个装甲师来说吧。虽然总共拥有坦克1200辆,但其中的近1100辆都是3吨重的13轻型坦克,装甲很薄,步枪子弹即可穿透。
而且这些意大利薄皮坦克还有一个巨大的最大特点,那就是没有安装火炮,携带的主要武器仅为一挺机枪。就算是意大利自己的装甲兵将领们,也戏称这种早已被英法德淘汰的袖珍版坦克是“胭脂盒”,也有称之为“沙丁鱼罐头盒”的。
事实上,墨索里尼不清楚他的那些袖珍坦克并不像德军战车那样适用于作战,而是只能作为战时运送弹药的辅助工具,作为长得像坦克的小运输车而存在。
而他那另外的大约100辆6吨重的意大利16中型坦克,也还一时还不能开赴前线。
究其缘由,是因为其火炮瞄准器有毛病,需要检修。否则的话,开上前线也打不准。
再加上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