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还好,掉落的航弹不是垂直落下,而是带着近200公里的速度,从差点儿尿裤裆的日军头上划过落在他们即将要进攻路线的半山腰上,一个硕大的完全可以当一百人坟墓的巨大土坑证明着航弹的威力。
MG42机枪射手们用辉煌的战绩在上万日军的眼前演绎了一把“狭路相逢勇者胜”的真理,顶着4架战斗机气势汹汹从天上俯冲下来拼命扫射的压力,二十四挺MG42追逐着五架轰炸机的屁股,每挺机枪射出了超过400发的子弹,直到枪管都被打得通红,随时都有可能炸裂。
近万发子弹形成的弹幕将五架轰炸机打成千疮百孔,有四架轰炸机都坠落在罗文裕关口附近的山脉,只有两个飞行员成功的跳伞。不过他们的结局也好不了,藏在坑道口附近的观察员会通知早已有准备好的搜索队前去搜捕。
最坚强的一架日机冒着浓浓的白烟在空中狂奔了七八里才发现前方是中国人控制的地区,然后又可笑的转向绕过罗文裕关口努力的朝北方飞去,结果没飞多远,又划过弧线朝罗文裕方向飞来。
白色的烟在空中竟然画了个大大的问号,如同上万日军心中的疑问一样,这货是准备飞到哪儿去?
身中数弹已经陷入半昏迷状态的日军飞行员此时其实只想找个空旷点儿的地方迫降,而最空旷的地方莫过于他记忆中罗文裕关口十里之前,那里空旷的山谷很适合。
于是,上万日军就看到了一个奇景,绕了一大圈重新归来的帝国雄鹰在众目睽睽之下一头栽在师团指挥部前不过500米的地方。
“轰”的一声巨响,腾起的黑烟让七八里外的日军步兵们都看得清清楚楚。
仿佛,他的归来,不过是要给师团长西义一阁下表演一场高空跳水落地开花的烟火而已。
他们并不知道,在回到罗文裕上空的那一刻,怀着迫降梦想的飞行员已经死亡了,失去操控的飞机没撞上第八师团指挥部,那已经是日军空地双方都走了大运的结果。
否则,那乐子可就大了。
第6航空联队第2飞行中队中队长西上直树大尉临阵倒戈,怒撞愚蠢的长城前线最高指挥官西义一中将指挥部的新闻能让全世界笑掉大牙。
裕仁天皇陛下的脸色一定会非常的精彩。
其实,数天后获得前线战报裕仁天皇的脸色并不比现在西义一中将阁下的脸色好看。
西义一的脸都已经变得煞白,不是被愚蠢的第6航空联队全军覆没的轰炸机编队给气的,更多的是恐惧。中国人,竟然还有如此海量的高射机枪,他们,是获得了西方列强的援助吗?
就算打死西义一,他也不愿意相信这是中国人自己的力量,一定是那些该死的金毛猴子的,只有他们,才能给眼前的这支中国部队如此多而又如此犀利的装备,对,还有那种射速极高的恐怖机枪,以中国人孱弱的科技,怎么可能研制的出那么恐怖的武器?
想到这里,西义一更加痛恨已经和那个小山头融为一体的中国守军,他不计血本的攻击古山阵地,其实也是对中国人新装备的机枪很感兴趣,他希望能覆灭那支小部队之后能获得武器样本交给国内研究,如果装备上那种机枪,他麾下士兵的战斗力能提高三成。
可是,当清晨他们终于将军旗插上小山,却痛苦的发现,整个山顶除了被炮弹撕扯成各种奇模怪样形状的属于人的残肢剩体,就是各种枪支的破烂不堪的零件,而且大多数还是隶属于三八式步枪的。至于说中国人的武器,甚至连杆他们瞧不上眼的汉阳造都没有。
而且中国人很决绝,直接将他们赖以存身的坑道炸毁,西义一有理由相信,那里面存着他们阵亡士兵的尸体和绝大多数武器,但现在他可没时间去挖掘,恐怕只有等到战胜眼前的敌人之后他才能目睹那些让他眼馋的金毛猴子们研制出来的新武器。
只是,他需要多久才能战胜中国人?
想到西方列强也参与进来的西义一首次失去了战胜中国人的信心。
第312章 非常规的攻击方式()
三十秒钟,在二十四挺MG42全速射击下,日寇轰炸机编组全军覆没。
而姗姗来迟的4架甲式四型战斗机两机一组冲入了战场,战斗机不仅比轰炸机要灵活,飞行员的胆子也够大,俯冲着就朝位于罗文裕关口主战场山林里隐蔽的一处机枪阵地发起了冲锋,每机两挺7。7毫米机枪共计四挺的火力看着很凶猛,7。7毫米机枪子弹怒吼着将树林犁出4条长长的焦痕,对准机枪阵地就扫了过去。
换好枪管咬着牙关拼命和飞机对射的三名机枪射手和三名负责输送子弹带的副射手看着像鞭子一样抽过来的弹痕,都以为自己要完蛋了。
但,7。7毫米航空机枪再次证明了他们为何被西方列强称之为是个笑话,小气的日本人不仅在N年后用这挺小口径机枪把美国大兵的轰炸机打出了数百个窟窿却没造成实质性伤害被人笑话,在独立团用原木配上松树枝搭建的临时高射机枪阵地上,它们也折戟沉沙。
7。7毫米航空机枪子弹打的原木工事木屑四溅,可6个中国士兵却神奇的毫发无损,哦,也不是,有一个被飞溅的木屑擦伤了额角,流了几滴血。
中国士兵没事,但日寇就没那么好运了,8组机枪阵地,相隔最远的也不过400米,两架飞机一组的日军战斗机虽然也并没有疯狂到下降高度到100米来跟地面拼刺刀,可200多米的高度,并不能成为它们的保护伞,一头撞入4个机枪阵地的两架日机被十二挺机枪追着打。
哪怕两架甲式四型战斗机已经将速度提至最高,但乱拳打死老师傅,更何况已经打下六架日军轰炸机的机枪射手们不仅自信心极度爆棚,打飞机的手法也比先前纯熟的多,他们已经懂得打提前量,打的是日机即将飞过的路线。
ps:十二点多点儿回来,立刻更新,风月再次重申,昨天所欠的章节一定会在月底三天补偿给大家,保底十三更,请最后三天大家积极订阅,风月要用爆更后的订阅成绩告诉编辑,抗日之还我河山这本书,会有成绩的,风月用爆更来证明自己不会辜负编辑的推荐,再次躬身感谢所有书友的支持。
。。。。。。。。。。。。。。。。。。。。。。。。
两架发泄完怒气的日机被暴怒的十二条火红弹链吓得疯狂逃窜,但那都是徒劳的,不过十秒,至少每架飞机上都挨了六七十发子弹,老式的螺旋桨飞机根本无法给飞行员提供足够的保护,两名日军飞行员直接被漫天飞舞的MG42机枪子弹扫死在机舱里。
失去控制的日机像折断翅膀的鸟儿,直接撞毁在几里地外的山巅上。
第6航空联队的最后两架战斗机终于表现出属于日本军人的英勇,在看到两个同伴殒身于中国人的高射机枪之下之后,他们并没有逃跑,反而是继续开着机枪朝正在开火的中国人机枪阵地突进,扫射,就像是两只向火堆扑去的飞蛾。
地面上观战的大部分日军已经默默地脱下军帽,向最后两名帝国空军的勇士致敬,他们的行为,维护了帝国陆军的荣誉。已经越来越低迷的士气,竟然被两只飞蛾扑火的战机给提升了。
这,也许就是所谓的榜样的力量。这,并不因为正义或邪恶改变它的本质。
但对于中国军人来说,哪会管你什么帝国皇军的荣誉和决死战斗的英勇,在机枪射手们看来,那都是战功。
飞蛾扑火的结局从来都是唯一的,并不会发生什么奇迹。因为世界上绝大部分的奇迹,都是为了满足民众们的想象,小说家和导演编剧们YY出来的。
两架甲式四型战斗机几乎是被十几挺机枪追逐着凌空打爆,兴许,作为战士,机枪射手们觉得这才是对英勇对手最高的礼遇吧!谁知道呢?反正刘浪对独立团所有人的教导都是死鬼子才是好鬼子。
这场爆发于罗文裕关口攻防大战之前的空地大战,以日军10架飞机全灭,中国一人轻伤的结局而告终。独立团用事实证明了,在没有喷气机的时代,螺旋桨飞机并不是统治天空的唯一主角,不超过300公里的时速,步枪子弹都可以轻而易举地追上它们。只要火力集中,敢于承受牺牲,那么,地面也能让天空哭泣。
中国的天空没人哭泣,因为日军飞行员全军覆没。地面上的日军也没人哭泣,因为,他们开始进攻了。
不断响起的炮声不知何时停歇了,日军开始进攻。
没有大规模密集冲锋,一战中马克沁机枪屠杀了超过700万士兵已经将大规模密集冲锋阵型丢进了历史的垃圾堆。第4旅团铃木美通愚蠢的将令是在极度藐视中国守军的情况下下达的,从短短一小时,7里地的防线上就遗尸数千具之后,无论是中国战场的日军,还是太平洋战场的日军,再也没有出现过这种最愚蠢不过的场景。
铃木美通旅团长阁下的大名被永远钉在再也没有帝国美誉的倭国的耻辱柱上,西以一中将当然不会再犯这个错误。
整条防线四处主要阵地,基本都是以步兵中队为主发动进攻。而且日军的打法让罗文裕中国守军也很奇怪。
他们并没有非常急切的占有阵地的意思,他们就是按照他们惯有的节奏,在阵地两百米的位置和中国守军对射,并试图对两翼阵地进行迂回包抄,甚至将步兵炮都调到了距离阵地1500米处,对中国守方的阵地进行直瞄攻击,可就是没有发动更进一步的冲锋。
这样的结果当然对守方更有利,他们可以利用战壕的掩护毫无顾忌地对日军进行射击,隐藏已久的炮兵连时不时地对各处阵地进行支援。而日军的炮兵对隐藏在工事里的炮兵连反制炮击效果则悲催的可怜,数百发的炮弹,也仅仅只是让炮兵连暂避其锋,躲起来了而已。
躲在战壕里叼根烟看着在迫击炮和山炮的轰击中被炸飞上天的日寇,无疑是一件很轻松惬意的事。
不过一个小时,参与攻击的日军就至少减员三分之一败退下去,而守方这边自然也不会毫发无损,四处阵地统计过来的数字,阵亡四十多人,轻重伤一百多人,相对于损失要大的多的日军来说,这完全是个可以接受的数字。
如果日军就像这样打下去,最后的伤亡绝对是个可以吓死人的天文数字。
可偏偏日军就这么做了。
整整一个白天,日军的攻击几乎都没有停止,参与攻击的部队足足换了六轮,也就是说,足足有24个步兵中队参与了攻击。
每一轮攻击之后,总会有重炮的轰击,这几乎都已经形成惯例,四处主阵地已经被炸得一片狼藉。
但日军毫不停歇地攻击让防守的三个团根本都没有空余时间对阵地重新进行修整,当然,修整了也没什么用,一个多小时以后炮击会将这些都变成无用功。
刘浪的眉头自中午之后就一直紧皱着。
日军反常的举动中一定蕴藏着阴谋,西义一想干什么?
用超过一千多名鬼子的生命进行毫无建树的攻击,甚至是毫无进取心的攻击,换来的不过是中国守军不超过200人阵亡,数百人轻重伤的战果。
如果西义一想用这种交换方式来摧毁守军的意志,刘浪相信,先崩溃的一定不是自己。
打到下午,日军已经变得拖沓而应付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