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得趣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江山国色-第54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襄城再往西就是白道,北魏在这里建白道城,后来也就是当年六镇中武川镇所在。在武川镇之地当年蒙恬在此筑城,这里也是胡汉两家征战发生最多的地方,若是草原民族不能扼守白道,就会被南面来的中原势力,侵入阴山。而同时中原势力最强盛时,一般都会在白道这里驻扎精兵,以扼守此要道。

    过了白道再望西就是突厥,漠南的腹心之地,传说中的阿尔泰山,突厥就是崛起于阿尔泰山南麓。阿尔泰山又称为金山,从汉代时就有金矿工在此淘金,因金山形似战盔兜鍪,俗称突厥,突厥人于是将此命名为自己部落的名字。

    现在岱海上,从东面而来的草原各部人马,似百江归海一般而来,这里简直是草原各部民族的一个集中展示的平台。操着各种口音的战士,兵器也是五花八门,身上的衣裳也尽是不同,连发式都是不一样。

    但是眼下无论是任何民族,他们效力的人,都只有一人,他们将追随李重九,进行这一次对突厥的征讨之战。

    不过人马太多,编制也是散乱,李重九当下下令清点一下各部追随自己的人马,准备编制在一起。

    首先是突利可汗的人马,其本部虽遭到颉利的沉重打击,但重整旗鼓后,也一万多突厥骑兵追随于他。这些骑兵都是突厥最彪悍的战士,丝毫不逊色于颉利麾下的人马。

    还有奚族三部,这三部人马也有两万余人马。不过奚族三部的骑兵虽装备和训练,以及作战经验上,还是不如李重九麾下室得奚骑兵就是。

    除此之外,还有奚族五部中的木昆奚部,木昆奚部自从俟斤虬里汉以来,一直是室得奚与李重九最坚定的盟友。现在虬里汉已经死了,他儿子即位,现在他的儿子也是二话不说带来了一万木昆奚部的骑兵。

    之后就是松漠都护府,郭孝恪这一次在松漠都护府下全力动员,松漠都护府下奚族,契丹各部,辽西靺鞨,以及丁零部,还有直属汉军原本就有三万人马,在全力动员下王实又率领了两万人马,从松漠都护府赶来。

    在辽东郡,契丹各部,以及靺鞨的白山、伯咄、安车骨、号室部的战士,也是出动的两万余人马。

    还有居住在呼伦湖附近,南室韦诸部,室韦诸部人马赶来了五千多人马,他们族中大部分也是在大赵和突厥间摇摆不定。

    此外就是白霫诸部的人马,白霫居于独洛河附近,也是铁勒一部,族中这几年也是在大赵也突厥中两边摇摆,但这一次也来了七八千人马。

    不仅这数部,还有不少部族的人马也是陆续向大洛泊赶来,与李重九会师之中。不过李重九却不准备再等待了,他清点人马之后,大洛泊附近也有十三四万的兵力,与他的十一万主力会师有,兵力竟是超过了二十五万。李重九还是第一次指挥这么多的兵力,进行这样规模空前的远征。

    太阳升起,岱海的湖面上白光闪耀,看过去明晃晃地。而李重九随目望去,岱海边上兵戈如林,人马也是会聚成海,这一刻他信心万丈。

    十一月二十三日,李重九在大洛泊祭天誓师,宣布草原各部追随自己起兵讨伐突厥!

    当下二十五万的兵马滚滚向东行进,直指突厥汗庭铁山所在。r1152

第七百八十章 阳山高阙() 
在大洛泊誓师之后。

    李重九命英贺弗率领三万室得奚骑兵,与尉迟恭的一万人马会师,先攻下襄城,打通向太原的通道。而李重九却率主力大军向西北进兵,直插白道,往阴山山脚而去。

    二十余万大军进入茫茫草原,这时候已近高原冬日,太阳升得不高,就在远处起伏的山峦上缓缓而行。

    苍穹上几乎白得透明,四野茫茫,草木已黄,这里的草原上前几日下过一场大雪,太阳一出来就将黄草都照白了,雪微微融化,四野一片白光光的,直晃人眼睛。

    来自草原的骑兵,都是十分习惯地将袖口罩在脸上,以免被雪晃瞎了眼睛。而从内地来的汉军士卒,却不清楚这里,不少人被这雪景晃得直留眼泪。

    鹰扬郎将王实一直流泪骂道:“这是什么地方,居然这么诡异。”

    王实一旁的郭孝恪骑着马,见王实这个样子不由哈哈大笑。郭孝恪当下调侃王实道:“你猜猜这是哪里?”

    “不知道。”

    郭孝恪当下将刀鞘指着远处覆着白雪的山头道:“这都不知道,你眼前的就是阴山了!”

    王实睁着流泪的眼睛,看了半天,才看见远处的山峦,好似白色的蘑菇,才刚刚露出一点来。

    王实少年心性,那点痛楚早没有了,十分地兴奋道:“啊,我们终于打到阴山啊,可是为什么突厥人都没见一个呢?”

    郭孝恪道:“当然是都跑了,我大军一到,颉利也是不敢直接迎战,否则这敕勒川草原上,必定是突厥上好过冬草场!”

    “敕勒川草原!”

    王实听到这个名字。不由悠然地唱了起来,敕勒川,阴山下。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这首敕勒民歌,他常常听着部下高车族士卒在那唱着,他们说这敕勒川以前是他们高车人的故乡,后来突厥人势大就占领这草原上最丰美的地方,将高车人赶出了家园。

    郭孝恪听王实这么唱,点点头道:“你也听过这歌啊。”

    此曲十分动听,词更是琅琅上口,郭孝恪也是跟着哼了几句。至于一旁的高车族士卒,听到这熟悉的曲子,就是更加忍不住唱起来。接着不仅仅是高车部的士卒,连奚族,契丹,汉军士卒也是跟着唱了起来。

    大营之中,士卒停下歇息,正是埋锅造饭。众人一边唱着歌,一边做事,舒缓了不少远征的疲乏。

    而这歌声悠扬也是传到了大营之内。

    李重九此刻正与诸部大将商议攻打突厥之事。

    李重九听见士卒歌唱。微微诧异了一下,走出大帐与众将听了一会笑着道:“看来我军士气高昂!”

    众将纷纷称是,当下李重九走回大帐。继续方才的军议,与诸将商议道:“朕率领二十余万的主力大军挺进敕勒川,就是为了寻颉利决战的,只是颉利跑得倒是挺快的,竟然不敢与我军应战!”

    “三日之前,据消息回报,他们已是撤向了阳山,看样子要经过阳山高阙,取道返回铁山!”

    阴山在古代有狭意和广意之分。一种说法是,河套以北大漠以南诸山通称作阴山。此是广义。还有一种狭意,就是将位于北河东南岸的乌拉前山。称为阳山。而将‘河南’的阴山,称为阴山。

    比如李重九当前敕勒川草原上的山脉,就称为阴山,也就是今日的大青山。而乌拉山为阳山,与阴山并行,是位于黄河支流乌加河以北,按照以北为阳,以南为阴的说法,故而命名为阳山。

    听李重九这么说,额托道:“陛下,颉利逃得真是够快了,不过我看他不是不敢于我们一战,而是要将我们大军引入阴山之中,利用地势再作以歼灭。”

    突利当下道:“颉利这是找死,他以为我们不懂得地利吗?阴山,阳山的山口,我突厥的勇士从小闭着眼睛,就能走!”

    有突利这样的带路党就是好,李重九心底暗赞,但面上却是道:“朕在中原时听闻阴山艰险难渡,若是颉利要据守关隘,朕看倒是不容易攻打。”

    薛万彻当下道:“陛下放心,你有没有听过一句诗,莫道阴山险;天然辟石门;黄河折东处;秦汉战运屯。”

    李重九笑了笑道:“朕倒是没听说过,这是指得是阴山上的阴平小道吗?”

    薛万彻当下道:“也差不多,但是比邓艾灭蜀的阴平小道,要好走,陛下,请看地图!”

    当下薛万彻用木杖在羊皮地图上指,左右大将尽是围着地图前听薛万述分说。但听薛万述道:“陛下,你看这里是就是河套,黄河折东处,指得就是河套上黄河折往东的地方,河套西面是贺兰山,河南是五原郡,而黄河折东而流之处,往东行两百里就是,就是阳山高阙。阙者两山对峙,形如石门。”

    听薛万述这么说,一旁张玄素道:“我明白了,当年郦道元在水经注里有形容这高阙,阙口有城,跨山结局,谓之高阙戍。自古迄今,常置重捍,以防塞道。附近连山刺天,其山中断,两岸双阙,善能云举,望苦阙焉。当年秦汉之时,最经常从此用兵,北讨突厥。”

    虞世南也道:“当年秦皇逐匈奴后,就是命蒙恬在阳山,阴山以北修过长城。郦道元从魏皇帝北游阴山,对于这里的记载是不会有错的。”

    李重九听薛万述这么主张,当下点了点头。这时突利言道:“陛下,渡过阴山不止这一条路,从白道向北,也可以通过阴山山口,抵至铁山,而且路程要近得多!”

    李重九当下问道:“那么两者路途哪个更容易一些呢?”

    薛万述当下禀告道:“当然是阳山高阙,这里虽是远一些,但是路途缓慢,当年秦汉出征塞外都是沿此进军的,而且阳山高阙,显然要比阴山山口容易通过。”

    虞世南当下道:“可是秦汉之时,都是立都于关中,故而走阳山高阙最容易,但是我军从东而来,当然是走阴山山口,直插突厥汗庭铁山更是便利。”(未完待续)

第七百八十一章 白道() 
从阴山山口进兵,还是从阳山高阙进兵,众人各有各的理由,没有讨论出一致的答案。====

    这时候姬川道:“陛下,我军这一次攻打突厥,不能横渡大漠,也难以轻入久留,故而必须一战而胜,微臣以为若是循序进兵,可能会令颉利逃至漠北。我军现在可没有当年汉武帝远征漠北的实力啊。”

    姬川的话有道理,眼下李重九集结大军,粮食所耗几十倍,若是颉利不正面迎战,跟赵军在群山大漠里面绕圈圈,只要李重九无功而返,也就是输了。或者颉利够狠一点,直接放弃漠南的势力,冒着牛羊被冻死大半的风险,将汗庭迁至漠北去。那么李重九唯有望着浩瀚的大漠长叹,拿颉利一点办法也没有。

    想想汉武帝当年灭匈奴,卫青和霍去病十万骑兵出漠北,与匈奴决战,而动用了五十万人作十万骑兵的后勤补给。这也就是为什么姬川说,出塞作战,不同于中原作战,不能轻入久留,就是后勤补给跟不上。

    不过现在赵军比当年霍卫二将时,也是有优势所在的,那就半个草原部族,都是站在自己一边的。

    李重九当下道:“你们说得有道理,但是今时不同往日,以往是我们不熟悉草原地形,而且后勤补给必须千里转输,而今日我军二十余万大军,骑兵就有十五六之众,何况又有突利可汗的帮助,我们对于突厥现在的形势是了如指掌。”

    张玄素道:“陛下英明,微臣以为今日不同于当年汉匈之战时。虽说草原广阔,不似中原有城据守。我军本就有骑兵之利,又熟悉地形。不过微臣以为茫茫草原大漠中。搜寻颉利主力不易,不如派一路人马翻越阴山山口,而另一路走阳山高阙,两路分进合击。”

    张玄素说完,李重九赞赏地点了点头,虞世南亦附和道:“当年汉武帝伐匈奴时,都是派军数路,分进合击,寻匈奴主力而决战。若是兵力集中一路。很可能无功而返。我们要攻突厥,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