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得趣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江山国色-第35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神通看了一眼,蜿蜒于道路之上,疲惫不堪的唐军步卒。为了逃避赵军的追击,唐军急行军三日,早已疲惫不堪,但没料到赵军怎么还是追上。

    难道赵军都是背生双翅,飞了过来吗?

    当李道宗撤至李神通面前时,言道:“大帅是……”

    李神通当下喝道:“我有命令你从山梁身上撤下吗?若赵军居高临下攻下如何?我要将你军法处置。”

    李道宗叹了口气,言道:“大帅,你错了,不是赵军,而是宇文化及那厮!”

    李神通,李神符二人一并惊呆了。李神符惊道:“竟是宇文化及的许军!”

    “宇文化及!”李神通仰天大吼,他连一贯的涵养都不见了。李神通面色涨红,双目透露狰狞之色,他言道:“宇文化及那蠢材,竟然帮李重九来打我,难道他不知李重九才是他眼下最大敌手吗?”

    山梁另一端,许国大军阵列而前。

    宇文化及按鞭于马上,一名大将对宇文化及言道:“赵军前锋骑兵见我大军之后,已是折返。”

    宇文化及闻言点点头,言道:“令左营,摧锋营的人马,不要戒备赵军那点骑兵了,一并调此。”

    一旁将领闻言言道:“陛下,我们真的要对付李神通吗?要知道这可是帮了李重九。”

    宇文化及目绽寒光,言道:“朕的行事还要你教吗?”

    那名将领见宇文化及动怒,当下欲拔马转身,但宇文化及已是催马上前,一刀将他斩于马下。

    众将噤若寒蝉,宇文化及将染血的刀收回刀鞘,喝道:“全军进攻!”

    说完许军一方响起了隆隆鼓声。

    上百艘大小舰船浮于永济渠运河之上,正疾疾沿河而行。

    此刻夕阳斜照,河面上万道金光闪烁,这里河面宽阔,又起了北风。船只都是挂起了半帆,行得极快,更胜过陆上奔马。

    原来闻之李神通撤军的消息,李重九令薛万彻,罗士信率领骑兵追击,而李重九则是率五千精锐,乘舟登船,沿着永济渠直追。

    李重九按剑立于甲板之上,听一旁将领汇报,不由微笑,一旁将领笑着言道:“这年头锦上添花之人有,落井下石之人也有,李神通真是倒了大霉。”

    说完众将闻言皆是哈哈大笑。

    原来李重九接到战报,李神通闻之赵军水陆并进,尾随追击,士卒仓皇而走,日行数十里,士卒疲乏不堪,结果为宇文化及在前头以逸待劳,半路侯了个正着。

    宇文化及这一战大破李神通,缴获旌旗战鼓兵甲无数,李神通只能率着丢尽辎重的唐军,灰溜溜的退至河内自保。

    李重九笑了笑言道:“虽不能亲手斩下李神通的人头,但借宇文化及之手,击败唐军,心底也是快意。”

    事实之上,就算没有宇文化及出手,李重九也可以晚一两日,从水路截住李神通,结果也是一样。不过现在有宇文化及代劳,再追击李神通已没有必要了。李神通在河北丢脸已是丢大了。

    “王上,黎阳城传来消息,突地稽的六千靺鞨骑兵已入黎阳城。”

    “大将郭孝恪率三万阿舅军,一万人马,从临清出兵,走官道杀向洺州,预计两日后,可以在洺水岸边布阵!”

    “英贺弗,额托所部五万番骑,已尽数在武安郡郡内集结,等候王上命令!”

    “最后徐,尉迟两位将军率三万兵马已至宗城,不日之后,即与张玄素两万人马在大名会师。”

    众将听了皆是胸膛一挺,眼下洺州这弹丸之地,已是聚集了赵国十几万倾国之军,只待李重九一声令下,即可对洺州发起总攻。

    “大局已是大致定下,夺取河北之战终于了收官的一步了。”

    李重九对左右将领言道:“传令下去。”

    “诺!”

    “水军回师黎阳!”

    众将闻言一并答允。

    “大帅有令,回师黎阳!”

    “回师黎阳!”

第五百零一章 扎紧口袋() 
晨光微曦,大名城外的永济渠。

    这里已成幽州水军的基地,但见数十丈宽的河面之上,千帆如云,桅杆如林,遮天蔽日。

    船头上赵字的水军战旗,猎猎飘扬。

    数百艘平底拖船,正沿着永济渠北行至大名,这些拖船运载着黎阳仓里的近五万石粮草抵达,供给给十几万大军食用。黎阳仓中源源不断的粮食,不仅大大挽救了李重九现在并不充裕的储备军粮,而且从黎阳走水路至大名,远远比幽京走水路至大名便捷,省去了千里路途周转,节约了人力与物力上的浪费。

    由此可见,攻陷黎阳仓,对于李重九这一次攻略洺州而言,意义多么重大。

    在一片粮船之中,十几艘船头包着撞角的艨艟舰船,在河面上缓缓行事。战舰乃是三层甲板,无论是载人还是载物都较两层甲板的粮船来得大得多。

    在平底拖船簇拥之中,高出一个头的艨艟战舰,正往永济渠上的码头停泊而去。

    码头之上早有一干赵军大将于上等候。码头上辅军,以及临时征发来的民役正在从粮船正搬运粮米,所有人都忙得不亦乐乎。

    终于艨艟舰靠岸停泊,赵军数十皮甲步卒,持盾至码头之处戒备,同时遮蔽外人旁观的视线。

    这一幕看得一旁的船工,水手,以及码头上的夫役,皆是忍不住侧目旁观,想看看是什么人来了,如此大的阵仗。

    但随即又是一艘粮船运至,众人不由又忙碌起来。

    艨艟舰靠岸后,李重九,薛万述,李文相从艨艟舰上下船,岸边张玄素,郭孝恪。李德逸等赵军重将一并亲迎。

    李重九看着大名码头,上下卸粮,这一番忙碌的景象十分满意,当下向张玄素问道:“大名城戒备的如何?”

    张玄素听李重九这么说,随即知道李重九关切大军囤粮重地大名安危。当下张玄素言道:“自刘黑闼弃守大名之后。我军两万人马皆进驻此城。还有郭,李两位将军在三十里外洺水河畔布阵。大明城绝对安固。”

    李重九点点头,这时一名将领上前参见言道:“李德逸。拜见赵王。”

    李重九将对方搀扶起身,温言言道:“此番孝恪推进如此之速,实在大出孤之意料,这还多亏李卿之助。”

    李德逸低下头言道:“赵王夸赞,愧不敢当。”

    “当得,”李重九看向张玄素言道,“李卿的议赏,中书省那边下来了吗?”

    张玄素言道:“还没有这么快。”

    李重九言道:“不等了,孤先下诏封李卿为平原侯。”

    李德逸当即叩谢。郭孝恪在一旁见李德逸封赏了。脸上颇有自傲之色,不过见李重九似没有对自己这位主将有丝毫夸赞之意,有些意外。

    “还请赵王入城歇息。”张玄素言道。

    李重九摆了摆手言道:“不必,我留薛万彻,突地稽二人率一万五千人马,守黎阳。并监视河南,以及宇文化及,李唐。所以这一次从黎阳带来,大名的兵力有限,此乃我军之囤粮粮仓。虽说我军有黎阳军粮的支持,但此地决不可为刘黑闼所夺,否则就会重蹈袁曹官渡之战的覆辙。你们随我去城外四处看看。”

    李重九将大名城防视察了一边,粮仓在是在城内建好,从码头上运来的军粮,源源不断从东门运至粮仓内。粮仓四面都是士卒严密看管,放火防潮之准备,也是十分周全。

    这一切多赖了一直在大名城主持军务的张玄素。

    薛万述问道:“敢问王上是准备要将大名作为攻打洺州一战的大营所在吗?”

    李重九反问:“为何薛卿会如此认为?”

    薛万述言道:“以大名有大本营有三利,一来大名在于永济渠边,水运便利,调动兵马,运送军粮便利;二来地利之便,南下可联黎阳,西上可至临清,东上进洺州;三来粮仓在此,当设重兵拱卫。”

    李重九摇了摇头,言道:“我攻打洺州的大营,不在大名,而就在洺州。”

    薛万述吃惊地问道:“王上难道要亲自住持这一战?”

    李重九反问言道:“有何不可?”

    张玄素在一旁言道:“王上,攻打洺州非一日一旬之事,微臣觉得还是遣一大将代劳才是。”

    李重九言道:“围攻洺州之战,事关河北成败,孤岂能置身事外,假手他人,尔等不必再劝。”

    说到这里,一旁将领在李重九面前摊开地图,李重九用马鞭指着羊皮地图,言道:“刘黑闼在永年城屯驻重兵,筑以坚城,我军要攻永年城,必先扫荡外围,将其竖为孤城后,再合力一击。按照计划,我军主力将与徐世绩继续南北合击洺州。”

    薛万述言道:“王上,李神通虽败,但李唐仍有可能介入河北之事。”

    李重九在地图上一点,当下言道:“传令下去,令英贺弗率三万骑兵,给我拿下武安,切断李唐上党方向援兵,给我将口袋扎起来!”

    秋风渐寒,这场赵夏大战,已拖入十月。

    黄河南北迎来了初冬时节,一堆堆深灰色的迷云,低低地压着大地。黄昏时分,天空下起冬雨,灰蒙蒙的雨雾笼罩着一片光秃秃的森林,老树在雨中阴郁地站着,树枝上不时传来寒鸦的叫声,格外地荒凉寒冷。

    乞阿术所部三千室得奚部骑兵,冒雨行进。

    乞阿术一直庆幸室得奚部骑兵战马清一色都钉上马掌,否则在以往这种季节中行军,战马很容易烂了蹄子。

    “停!”

    乞阿术一摸脸上雨珠,驻马警惕的查看四周,此刻雨渐渐停了,天色也越来越暗,四周一片漆黑,整个大地完全被蒙蒙的灰色雾霭所笼罩。

    “军主怎么了?”

    乞阿术言道:“不对,一路上越行越静,连个人影也没有,这太奇怪了。”

    一旁将领纷纷勒马,一人言道:“军主大小心了,我看倒是没事。”

    乞阿术斥道:“你打过多少战?知什么,这汉地不必草原上,不会这么百里不见人烟,何况听说这武安郡又是汉地人口众多之处。”

    “驾!”

    一匹快马疾驰而来,正是室得奚部的骑兵斥候。

    “军主!在山对面,发现许多火把,好似一路人马也在冒雨赶路。”

    乞阿术听了当下下令室得奚部骑兵,尽数牵马入林隐蔽,自己率轻骑前往远处查探。

    乞阿术来到一处充满密林的山谷内隐蔽,抬头望去,但见山坡之上,穿着灰衣的士卒,举着火把,如长龙在延绵的山岗上行军。

    乞阿术言道:“这路人马,恐怕是敌人非朋友!”

    “是不是要避开?”

    乞阿术言道:“这路人马是南边过来的,而且与我们北边过来,不过却是同向西面而去,显然也是往武安去的。如此八成是夏军的人马。”

    众将听了言道:“去武安,这么说,他们的想法与我们一样,都要抢武安。”

    乞阿术言道:“没错,既然路上碰上,就不能放过他们。”

    作为英贺弗三万大军前锋乞阿术,所部三千室得奚部轻骑,在半路遭遇夏军增援武安的张君立部。

    两军在半路之上狭路相逢。乞阿术接着夜色,隐藏突然伏击张君立部。

    两军在雨中激战了一个时辰,不过这场伏击却并顺利,天色很黑,两军各自举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