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早的事。
“大人,刚才有下人来报,说吴州码头有人指名要见你。来人还形容了那人的身高样貌,想必他就是让大人苦苦等候从长安来的蓝田侯。”萧翼的屋子外,服侍他有三十年的老仆向在门外轻声说道。每次萧翼闭门谢客时,唯一能来打扰他的,就只有这个老仆人。
房中的萧翼顿时来了精神,周身的疲倦一扫而光,似乎听见长安来的“蓝田侯”,他就像在走投无路时,突然发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欣喜,恩师房玄龄叮嘱不要招惹他,但并没说不许结交,萧翼心想,看来新晋的蓝田侯和自己恩师并不同路,不然恩师房玄龄在信中肯定要代为引见,萧翼立刻打定主意,一定要和蓝田侯结交,说不定整个萧氏一族,都要靠此人解救。
“福伯,你小去准备一些礼品,我要亲自去拜访这位侯爷。”打开门,萧翼从内走出,已经换上袍服的他;看起来就像位儒士;仪表堂堂颇有东晋遗风。
萧福领了命下去准备;不用萧翼嘱咐;老仆人都知道该准备什么样的礼品。
没一会儿工夫;萧福拿着一个方形的长匣子跟上了萧翼;萧翼没有安排随从同行;就领着老仆人萧福驱着一辆马车朝吴州码头前去。
萧翼不知道,他如此简单的迎接,是否会让长安来的侯爷不愉。但他猜测,蓝田侯既然悄无声息来到江南,骨子里就不是喜欢张扬的主儿,希望自己的猜测能对上点子。
吴州码头上停泊着十艘从洛阳发来的大商船;不知道商船上载满了什么货物;但看船身的吃水线;有经验的人算都算得出船上的货物不重;应该是药材这种占地很大又不压船的东西。想必是有商人是看准了吴州水灾,想要来发一笔横财,不过整个江南道的码头,现在都不准停泊外来船只,这是江淮运转司下达的命令,目的就是为了杜绝商人占了各州县的码头;阻碍了朝廷救灾,看样子,这十艘船是要无功而返了。
不过明白人都知道;江淮运转司的命令;明里打着朝廷招牌暗地里做**勾当。整个江南漕运都被几个家族的人抓在手里;运不运货物;还不是几大家族的人说了算;几大家族的人如此做;无非是为了不让外来的商人分一杯羹;所以发挥手上的权利;动用朝廷的名义欺负人。
封了码头,绝了外来商贾做生意的打算,切断外围供给,自个儿还不在里面想怎么涨价,就怎么涨价,谁还能管的住那些江南的大家族。人家传承上百年,手里面的人脉广博,随便一抓,都是当官任职的朝廷命官,这就是门阀世家,就等同于土皇帝。
十艘商船;停泊在码头边;议论的人也就多了。尤其是船上转满了药材;那是救命的稻草啊;吴州受灾;城里的药材都翻了几倍;生不起病吃不起药,那些大家族的商铺也不会发善心降价;民有怨无处诉;对大家族垄断整个江南市场的事;久而久之;已经麻木;早已见怪不怪!
萧翼来到吴州码头时候;恰好天上的雨停了;这似乎是个好兆头;萧翼从马车上下来;尽管他穿着朴素;但周围还是有不少人认出了他。
吴州刺史,父母官青天大老爷啊。
于是;许多人纷纷猜测;萧刺史不去救灾;反而跑到码头来办事;看他样子;好像要迎接哪位好友似地。吴州码头就那么一片地儿,有啥新鲜事立刻就会传开,不知道萧刺史来此何事,要说现在码头上最蹊跷的事,当属那十艘从洛阳发来的商船不能卸货。难道萧刺史此番前来;是为了那十艘商船卸货一事。如此看来;那十艘商船中;肯定有某位大人物。
究竟是谁;能够让萧刺史亲自前来迎接?想象力是推动人类进步的钥匙;不可否认;普通人通过某些八卦的收集;很快就把商船里的大人物的身份猜了出来。
“朝廷派来江南救灾的钦差。”
码头上的人,猜到了陈华的来处,但对他的身份,并没有猜测出来。
萧翼领着老仆萧福来到了码头边;料场官何通老早就摆出一副迎接上上上上级到来的谦卑姿态。
萧翼刚下马车,何通就躬着身子跑过去:“大人,那商贾就在船上,下官已经派人盯梢好了。”何通有邀功的意思,说话的时候,很注重细节;包括他派人把陈华的商船围起来;美曰其名盯梢。
萧翼不会和小人物一般见识;更没有一脚踹在何通身上;声色严厉地告诫他;你派人围住的船是蓝田侯的。
绕过这个料场官;萧翼来到那十艘商船前。
顺了顺儒袍;双手合揖做个了拜访的礼节;道:“陈兄远道而来,萧翼来晚了,还请见谅!”
萧翼做出的这个友人之间相互客气的见面礼节,让料场官何通胆儿都差点吓破了。感情自己派人围住的商船,是萧大人的朋友啊。何通真想抽自己两嘴巴;这回看走了眼;得罪了大人物。
第十七章老子要变得圆滑、奸诈、无耻、腹黑()
萧翼见到了陈华;他的恩师房玄龄;并没有在信中详细地介绍了蓝田侯;萧翼的脑袋里;一直都以为蓝田侯是个不惑之年;年富力强的中年人,能混到开国侯爷;那一个不是熬白了头。但亲眼见到陈华,萧翼整个人顿时傻了眼。
年轻,太年轻了,二十五六的样子,衣冠楚楚;风流倜傥;长安城有多少王公贵族家的长子;像他这个年龄;还在为了前程在地方上镀金呢;而眼前的蓝田侯;却是已经位列侯爵;可以和那些贵族公子家的父辈平起平坐。如此一来,萧翼更不敢小觑坐在他面前的蓝田侯,此人若不是从娘胎里带来的富贵,那就是大智之人,显然,他是后者。
萧翼见到了陈华,并对他这个年龄就混到侯爵感到惊讶。稍稍安抚自己内心的不平静,此间在蓝田侯私下船舱的房间中没有外人,萧翼也不做作,反正做作也是白费,难道眼前的人看不出来,他似乎觉得轻松了不少,笑道:“想不到,侯爷如此年轻,看来某准备的礼品,侯爷是用不上了。”说完,萧翼将手上捧着的方形长匣子放在一旁;也不准备送给陈华了。匣子里是萧翼特意准备的前朝大画师展子虔的名画;金银礼品太俗气;用附庸风雅的字画估不出价送人才备受贵人的钟爱;不过;见陈华的年龄;萧翼果断放弃了这个想法。
萧翼的直觉告诉了他;眼前的蓝田侯,是不喜欢字画的。
“萧大人请喝茶!”陈华右手一揽,相邀道。如果他没猜错;眼前的萧翼;应该就是扮成书生入寺庙骗取辨才和尚;替老李盗兰亭集序的那个人。他到吴州来任刺史,肯定和盗取兰亭序有不少牵连。
萧翼就在陈华旁边的椅子上入了桌,桌上有沏好的热茶,萧翼不客气地端起来喝了一口,有些吃惊道:“这是用菊花沏水泡的?”萧翼心道;这侯爷的喝茶方式还真奇怪,居然不放盐和油。
陈华笑道:“用菊花沏水,可以明目清热去火解暑。建议萧大人让你属下官员多喝喝,切莫因为救灾而过度劳累身体,否则朝廷又要损失不少栋梁之才。”
萧翼附和着一笑,他在揣摩陈华话里的意思,脸上火辣辣的。
“侯爷所言极是。”萧翼点头道:“既然侯爷来到了吴州,恰好,下官也好把吴州受灾的情况,给侯爷汇报一二。”
萧翼公事公办;很快就把谈话引到正题上;毕竟;不管是他也好;还是蓝田侯也好;现在最关心的就是受灾情况。
萧翼把吴州境内的几个郡县的情况说了一遍;整个吴州;灾情最严重的莫过于一郡两县,一郡;是吴郡;两县;是钱塘县和富阳县。吴郡位处江南运河主干道上;运河决堤水淹吴郡;导致运河下游的钱塘江和富春江两条水系水位上涨同样出现决堤之事。当然,萧翼的言语中,还是十分肯定,整个吴州的官员都在齐心协力救灾,钱塘和富春两县的灾民已经在极力安顿中,唯独吴郡此刻千里汪洋,交通不畅,救人方面颇有受阻。
不管自己做的好不好,往上面汇报总要夸大一些。其实,救了多少人,萧翼心里清楚,就算出动吴州;以及周围几个州的府兵;救援难度依旧很大,尤其是吴郡,现在只有靠船只划进去救人。
陈华大致听了萧翼的一番报告,他其实知道,实际情况,肯定比萧翼说的还糟糕,官员做文章,千古流传都成固定模式了,就陈华生活的那个时代,下面受灾死了一千人,往上面报的只有一半不到。萧翼还算好,他没说受灾最严重的吴郡,已经成功转移了受灾民众,否则陈华肯定当场就把他拿下。
看来受灾情况不容乐观啊,一郡两县,算是较大的灾难了。
感觉自己身上的担子不是那么轻松,在听完萧翼所有的报告后,陈华独自思附,许久他才起身;在房中搜寻一番;然后找到自己前几日闲着没事儿写的几篇关于灾后安顿从建的建议;上面有关于;医疗、卫生、食物、水源,安置房屋的构建,以及善后、抚恤,尸体埋葬的诸多建议,这些都是陈华想到什么就写什么,毕竟以前写过,受灾和打仗都是一样,上万人聚在一起,无规矩不成方圆,为了避免更大规模爆发瘟疫,必须采取强制措施。由官府牵头,按部就班管理,能避免较大范围出现不能控制的**。
将自己写的建议交给萧翼:“萧大人且将此收好,下去后好好琢磨,然后分派下去,以官府的名义,让灾民必须执行。”
萧翼接过来几张写满文字的纸张,开头一列写的就是:“聚民积众,择地而居,三餐管食,病者免医,府兵值守,熄民之怨。”
只是淡淡扫了一眼,萧翼就只差没大声说此举行不通。
先别说把受灾的民众聚集在一起,就是三餐管食,病者免医,这一条,萧翼自认绝对做不到。
这要吃好多粮食,用好多药材,才能渡过这场灾难啊,官府只负责把那些还活着的人救出来,然后让他们投亲靠友,要花钱养活这些人,万万行不通啊。
“侯爷,此事,办起来,难!”萧翼很肯定地回答,现在吴州的大米和药材,已经涨到了一个天价的数字,官府就算把所有的库存银两都掏空了也买不起,朝廷拨款赈灾下来的银子,又没有到吴州,现在吴州的官府,就和庄家青黄不接时一样,拿不出存粮,也没新米可吃!
萧翼是当家才知油米贵,哪能凭侯爷一纸建议,就管那灾民吃穿住行。吴州的官府,负担不起啊。
侯爷还不知道;把持吴州的药材商和米商开出的价格令人发指;那些商贾开出如此高昂的价格;萧翼无力调解;他代表的萧氏一族;也有生意掺合其中;江南八大家族盘根交错;谁都不敢轻易折损谁;除非;有一个不怕得罪八大家族的人出来搅乱局面。
这种事情,萧翼不敢作为。只有留给眼前的侯爷解决,只是他不知道这蓝田侯的性格,是不是不怕惹事的人。毕竟江南士族可不是好惹的,在朝中做官的人比比皆是,在圣上没有真正下命令大开杀戒的时候,也得掂量掂量江南士族的地位。
萧翼心里在想,只要新来的蓝田侯,敢动江南士族,他萧氏一族,立刻明哲保身,响应陈华的号召。
萧翼只希望;萧氏一族;能够亡羊补牢;避免日后的大清洗。他此番心思,太直言不过,自然瞒不过陈华。
早就知道救灾一事不会太过顺利,幸好陈华早有准备。药材和大米足够使用到朝廷赈灾拨款下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