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深厚。他的主要老师陈子龙现在是萧毅总督府的参谋。他的另一位老师史可法镇守扬州,而且蒙萧毅两次搭救。
萧毅发榜招贤征兵的消息已经传遍了江南。当时收到这个消息夏完淳就迫不及待的想要前来滁州。后来又接到了自己的老师陈子龙写个他父亲夏允彝的信,说是秦国公邀请他们父子二人前来相助,心中更是激动不已。他一个十五岁的少年,虽说在江南也是小有才名,但是却没有想到现在名震天下,打的鞑子落花流水的秦国公也知道他的名字,让他怎么能不激动。
夏完淳很小便由父母作主订了亲,他的岳父钱彦林是嘉善一带极有名望的才子,而且性格豪爽,被称做钱长公。这位岳父可谓为完淳的师表,明亡时他积极参加抗清,组织义军,后来因掩护过完淳的老师、抗清义士陈子龙而被捕,和女婿夏完淳同一天为国捐躯。浩然正气,可歌可泣!他死后,妻子徐氏不愿独活,亦投水自尽。其两个儿子都是有才名的人,和完淳也非常要好。长子钱熙风姿玉立,才气纵横,也是夏完淳最敬重的同辈人之一,在完淳16岁时便因参加抗清活动,积劳成疾去世,完淳伤心不已,曾写下“千古文章未尽才”的悼语。钱熙之弟钱默8岁即能写诗,15岁成进士,和完淳也有唱和,亦有神童之誉,并为夏完淳写过一篇《神童赋》,被传为佳话。明末家破人亡后,钱默流浪各地,不知所终。
夏完淳看了老师的信之后,和父亲稍一商量,父亲也是欣然同意。只是因为夏允彝还要处理一些家中事务,随意让夏完淳先行。夏完淳又想到了自己志趣相投的两位大舅哥,又跑到岳父家说服了老岳父,这才和两位大舅哥一起前来投奔萧毅。
夏完淳小的时候就和父亲去福建上任,也是有出门远行的经验的。年纪虽小,做事却很有头脑,行事果断。所以在三人当中年龄虽小,但是却隐隐是三人之首。
听了夏完淳的话,钱熙,钱默也是点头赞同。三人分开人群,挤了进去,一看,原来墙上贴的是总督衙门最新发布的招贤新规定:所有前来应征的士子,不论参加文选,武选,只要考核通过后都需进入军营和普通士兵一样进行三个月军训,然后再行分配到各个衙门。
三人看完后挤出人群,钱熙倒是没什么,天生一副忧郁气质的钱默则是脸上更添了几分忧郁。夏完淳则是一脸轻松的道:“原来那人所说的有辱斯文就是这件事情啊。哼,若是连这点苦头都吃不了,还敢谈什么报效朝廷,驱逐鞑虏。依小弟看,秦国公这真是一招妙招啊!”
钱熙闻言问道:“存古,那你说说看着妙在何处?”
夏完淳道:“第一。这条规定起了一个筛选的作用,将那些意志不坚,受不了的苦的士子自然是拒之门外。这样一来,能够入选的自然都是一些品性坚毅之人。第二。让那些入选的士子进入军营历练一番,不仅能够帮他们打熬身体,锻炼意志,也能让他们对于战阵之事更加的熟悉和了解,行为也会更加的务实一些。如后就算在地方上为官,至少也不会是一个只图虚名的官。”
钱熙听了,细细一想,果然是这个道理,对于自己的这个小妹婿更是佩服。钱默虽然没有说话,但是脸上的表情好像明朗了一些。
夏完淳又道:“至于秦国公有没有其他的用意,小弟我可是猜不出来了。”
钱熙道:“存古,我们进城之后是先去招贤馆报道还是去拜会大樽先生?”
大樽是陈子龙的号,钱熙是晚辈自然只能称呼他的号了。
夏完淳果断道:“当然是先去招贤馆报名,然后再去拜见老师了。”
三人商定完毕,便在城门口的征兵报名处问清了招贤馆的地址。报名处的士兵看三人风度翩翩,又是腰佩长剑,知道他们定是前来应征的士子,于是便派了一个人将他们带到了招贤馆。
虽然因为萧毅的军训的新规定让一些本来有意报名的士子又改变了主意,但是在招贤馆门前排队报名的人依旧不少。
招贤馆门前左右两侧,搭起了两个长棚。下面各摆着一张长桌,长桌后面坐着几个师爷打扮的人。每人手中拿着厚厚的一沓纸张。旁边摆着笔墨纸砚。在这些师爷的对面都摆放着一把椅子,是供那些报名的士子坐的。
大明朝规定,有功名在身的士子见官可以不跪的。徐华自己是读书人,自然也会对这些士子优待一些。而且这些士子是要自己写报名表的,当然坐下好一些。城门口那些前来应征当兵的青壮基本上都不会写字,他们的报名表都是他们口述,负责登记的师爷们填写的。
夏完淳三人找了一个人数较少的队伍开始排起队来。轮到他们还有一会的时间,钱熙忽然问道:“存古,你为什么不直接去找大樽先生。大樽先生现在可是总督府的参谋,是秦国公信任的人,肯定会给咱们行个方便的。”
夏完淳笑道:“老师为人刚正,当然不会因为我们而徇私了。想必大哥也听说过这滁州城中曾经有一个勾结鞑子预谋叛乱的孙姓商人?”
钱熙点点头道:“当然听过,那个孙姓商人事情败露,已经被秦国公公开审理,明正典刑了。家产也被全部抄没了。”
夏完淳接着道:“老师在信中提到了这件事情。他说,秦国公手下有一个心腹将领,是从西北一直跟随国公的。但是就是因为垂怜那孙姓商人女儿而在秦国公面前替那商人说了几句好话,结果就被秦国公训斥了一顿,而且从军统司的主事任上调到了民法司做千户,脱离了军队系统。秦国公治军如此严格,我们当然不能去给老师添麻烦。”
钱熙两人听了脸上略显惭色,点头称是。接着夏完淳又道:“再说了,我们兄弟三人就是为了在秦国公麾下抗击鞑虏,报效朝廷的。又不是为了当官发财的。别人该经历的事情,我们也要经历,当然不应该特殊化。两位哥哥想必也是这个想法吧?”
钱熙兄弟二人才学虽高,但是对于时务的兴趣却没有夏完淳那么强烈。此时听夏完淳这么一说,心中更是有些惭愧。钱默和夏完淳一样,在小时候都是被人称为“神童”的,而且钱默还曾经写了一篇赋来夸奖夏完淳。当然,从古到今,小时候负有神童之名的人也是为数不少,但是绝大多是就如那天边的流星一般,光芒一闪便无声无息了,长大后也是泯然众人矣。钱默差不多可以归为这类人中。但是夏完淳却是个例外。他不仅才情出众,而且少年志大,言谈之中总是有一种勃发的豪情。九岁多跟随父亲在附近任职的时候便学着帮助父亲处理政务了。可以说他因为有了一个很好的家庭教育环境和陈子龙,史可法等一心为国的老师的教导,才有了后来轰轰烈烈的抗清事迹。
三人闲聊之间,他们已经排到了长桌前。因为夏完淳年龄最小,钱熙便让他先报名。
夏完淳先是给长桌后面的师爷欠身行了个礼,然后一撩长衫下摆,潇洒的坐在椅子上面。桌子后面的师爷对眼前这个少年也是颇有好感,微微一笑,递给他一张报名表,然后指了指旁边的笔墨道:“公子,请根据这报名表上的名目来填写吧。”
夏完淳接过那报名表一看,眼前却是一亮。这报名表设计的颇为奇特。在一张一尺见方的大纸上,顶上居中印着“招贤报名表”五个大字。然后在下面是一条条用横线和竖线围起来的小方格子。这些小方格子的左前端则标注的是姓名,籍贯,年龄,家庭成员,功名,还有个人擅长和兴趣,意向等。其中在个人擅长一栏中又是有几个备选的答案:读书作画,处理政务,司法审判,经商理财,用兵之道等选项。在意向一栏则是有文选或是武选两个备选答案。
夏完淳从来没有见过这样奇特的报名表,这种报名表的格式新颖,内容详实,一目了然,而且竟然在个人擅长一栏将经商理财都加了进去,而且还排在用兵之道前面,这让年轻的夏完淳很是感到新奇和惊讶。他抬起头行那位面前的师爷问道:“老先生,请问这报名表为何人所制?”
那老先生呵呵一笑,向城南的方向一拱手道:“这是秦国公亲自设计的。公子可是惊奇于从未见过这种格式?”
夏完淳听了,对于这位秦国公更是感兴趣了。他取过旁边的毛笔,认认真真的开始填表。
在填到个人擅长和兴趣的时候,他勾选了处理政务和用兵之道。在意向一栏则是毫不犹豫的选择了武选。。。。
更多到,地址
一百八十一章 凤阳光复()
夏完淳填完了表格后钱熙,钱默两人也是相继填完了报名表。三人填完之后,那名报名的师爷发给了他们三人每人一枚号牌。夏完淳领到的是一枚方形的牌子,上面写着九九八的号码。钱熙领到的也是方形的牌子,上面的号码则是九九九。而钱默领到的牌子跟他们两个的不一样,是个圆形的牌子,上面的号码是一千。
三人对照了一下,发现手中的号牌不一样,便向那桌后的师爷问起了原因。
那师爷似乎知道他们会问起这个问题,头都不抬的道:“方形牌子的是参加武选的,圆形牌子的是文选的。记住了,三日之后再来这里参加初试。”
三人听了这才了然,夏完淳和钱熙选的都是武选,所以牌子自然是一样的。而那个忧郁王子钱默却是选了文选,牌子自然是方的了。对于这个结果三人都不意外。
三人收好了牌子,便找个人打听了一下,找了一间干净的客栈住下了。
他们从松江府赶到滁州,经苏州府,常州府,镇江府,扬州府,一路上行了小半个月,风尘仆仆,也是累的慌了。让店家烧水洗了个澡,然后用过饭菜便呼呼大睡起来了。
刘全等人那日一进滁州城,立刻便被军统司的番子们拿了投进了大牢。这些人本来以为已经平安无事了,可是没想到会有这么一出,大喊大叫着要见萧毅,说他出尔反尔。
看他们实在聒噪的不行,谢虎子一摆手,那些番子们不知道从哪里拿出了一团团黑乎乎,脏兮兮的布堵住了他们的嘴。然后谢虎子的一句话便让他们心惊肉跳,面如土灰。
谢虎子看着他们冷冷的道:“你们降了国公爷只是暂时不用死。但是你们能不能继续活下去就不由得你们了。这些日子本官会派人查清楚你们往日的所作所为,凡是曾经祸害过百姓,致人死亡的,一律杀无赦。凡是屁股干净的本官查清楚之后自然会放你们出来的。带走!”
刘全一听这话就知道自己死定了,他干的那些狗屁倒灶的事情多了去了,手中的人命也有好几条,要是不死那是绝对不可能的。但是他心中却是认为这是萧毅为了自己上次带兵占了和州的事情还耿耿于怀,所以才要杀他。但是他现在已经是砧板的肉,只能任人宰割了。
其他的将领也大多都是屁股不干净的,其中也不乏手上有人命的。听了谢虎子的话便颓然的垂下了头。很多人心中已经后悔为什么当初没有鼓动刘全带兵反了,如今却是自投死地了。
只有少部分的将领却是心中泰然,面色平静,也不反抗,也不叫嚷。
萧毅这么做主要的目的还是要进一步的分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