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道衍并不理会王丛云的请求,他继续看着王千军,继续说道:“怎么了?如此大事,你这小子不知道吗?”
王千军点了点头,然后对着父亲笑了笑,让父亲不要担心,他才回答道:“知道,当然知道。大皇子,文者。二皇子,武者!大和尚让我说,我肯定要回答,只是大和尚也要答应我的要求,我接下去所说,绝对不可外传。如果我的话外传,那也只是小子一人之事,一个小孩的胡言乱语,与我父母无关!”
王丛云听到王千军这么一说,他更加的担忧了,祸从口出!只需要说错一句话,那可就要掉脑袋了。但事情到了这一步,王丛云发现他已经无法阻止什么了,只能把一切都交到儿子手上!
道衍点了点头,眼前的十岁小娃虽然狂妄,但却很有孝道,孝顺是一切的基础,对父母孝顺才会对师尊尊敬。所以道衍说道:“这一点,贫僧可以保证。而且幼子的稚嫩之言,又有谁会放在心上,好好说一说吧,需要给你时间考虑一下吗?”
王千军摇了摇头,回答道:“不需要!我现在就可以回答。其实这件事以大和尚之才,要想通是很容易的,可惜大和尚身在局中,有太多的人情、利益牵连,这才让大和尚很是烦恼。小子我认为,儿子的性格很多都像父亲,不知道这个大和尚是否认可?!”
道衍点了点头,算是认可王千军的说法。因此王千军继续说下去,他说道:“虽然有很多父亲一直在说,自己的孩子长得不像自己,但那只是因为孩子只继承了父亲的一部分,也是父亲所感受不到的自己的另外一面,极少有孩子能够继承父亲的全部。小子在这里说句犯忌的话,无论是大皇子还是二皇子,他们都很像皇上,但不同的是,大皇子所继承的是皇上的文,而二皇子继承的是皇上的武。大皇子继承皇上的善要多一些,而二皇子继承皇上的恶则要多一些。所以小子觉得,皇上应该立大皇子为太子!”
很独特的思考方式,其中的话也不需要王千军多做解释,三个大人自然会理解王千军话中的文武、善恶。虽然一个十岁的孩子说错这样的话很让人惊奇,但也符合他局外人的一种看法。但是光是这样的看法并不能说服道衍收王千军为徒,道衍继续问道:“小子,可你知道,这个世道并不是善恶对错那么简单,身处高位的皇者,并不需要他是一个好人,一个善人。如果老天真的保佑好人、善人的话,贫僧我早已没了吃饭的家伙。”
道衍的话越说越让王丛云害怕,也只有道衍敢说出这样的话。其实靖难之役的功臣们都知道,建文帝是一个好皇帝,是一个善良的皇帝,也是一个文治皇帝。可惜,建文帝碰上了一个武治超群的永乐帝,所以建文帝败了!胜者为王、败则为寇,所以建文帝成了一个被奸臣蒙蔽的皇帝,但真实的情况大臣们心里都清楚。
可这样的话,没人敢说出口。道衍的意思是在告诉王千军,如果世上的事只有善恶那么简单,那他这个怂恿燕王造反的人,他早已人头落地,株灭三族了。
王千军用点头来告诉大人,他知道道衍的意思,他继续说道:“没错,这世上只以成败论英雄,善恶对错只是胜者的口号。但是,小子阅读众多的兵书,也阅读了很多历史书籍,发现了一个很简单的道理,那就是文王之后是武王,文帝之后是武帝,武帝之后又是文帝,就如同道家的阴阳一般,阴阳、阴阳循环不息。如今天下已定,靖难之役让无数人家破人亡,无论是南兵还是北兵都死伤惨重,百姓们不希望再乱下去,他们只想安稳的过日子。只是,如今大明朝国内虽平,可边患不止,以皇上的武勇,一旦边境有事,所派将帅又平边不利的话,一定会再次策马扬鞭,亲征北方,到时又是一场大战!可是,打仗并不是靠计谋、武勇就可以取胜的,打仗打的是兵马钱粮,偏偏一场靖难之役就让南北两地乱了三年,天下的物资、人才并不是源源不断的,经过了长时间的消耗,必须给天下百姓一个休养生息的机会。所以小子认为,百姓日后需要的是一个文治皇帝,而不是一个武治皇帝,因为百姓需要休养生息,大明皇朝也需要休养生息!”
王千军也不敢提永乐帝生前如何,他就说永乐帝死后会怎么样。永乐皇帝这个人,历史上争议极大,但是有一点,那就是永乐皇帝打定主意要做的事,任何人都不能阻止。阻止他决定大事的人,都不会有好下场!
沉默,三个大人都沉默了,他们在思考,思考王千军的话!在立储这件事上,这三位大人都是局内人,首先考虑的也都是各自的利益。无论是道衍,还是王丛云,还有那位王千军不认识的客人,他们在立谁为太子这件事上,必须先考虑清楚,支持谁对自己有利,即便不是为了权势,也要为了日后可以善终!
可王千军所考虑的出发点,却是大明朝日后的发展。考虑的是当永乐帝驾崩之后,大明朝的时局还有天下百姓所需要的。没有一个君王追求得到长生不老,强如秦始皇也办不到。立太子就是为了在皇帝驾崩之后可以接掌国事,使国家不会出现大的动荡。永乐帝是什么样的人,在座的三个大人都清楚,非常的情况。而北方边境的蒙元残部也一直是明朝的大敌,一旦北方边境发生大战,明军又初战不利的话,三人都可以肯定,到了那时永乐皇帝肯定会再批战袍。因为永乐帝在军事上只信任自己,就相信他一个人,相信他是战无不胜的大明军神!而皇帝亲征,可不是普通将军出征那么简单,北方的蒙元残部也不是轻易可以战胜的!
“哈哈,哈哈,哈哈哈!”道衍笑了,笑得很大声,也笑得很开心。王千军说的这些话,绝对不是王丛云和燕梓可以想得出来的,南京城内有如此远大见识者,不出几人。所以道衍断定,这一切都是王千军这个孩子自己想到的,眼前的这个孩子,也的确可以继承自己所学,甚至可以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王丛云,你生了一个天才,真的。恭喜你。只是,有些事,还是三天之后再说吧!”可道衍还没笑完,身边的人却突然反客为主,帮道衍做出了这样的一个决定!
这让还在大笑的道衍停止了笑声,转头看向身边的好友。是他在收徒弟,跟好友又没关系,多年的好友为什么要这样做?!突然之间,道衍的神情变得很严肃,王丛云也是一样。因为王丛云知道这人的身份,他的内心开始害怕了。
“好吧。王丛云,三天之后再带你儿千军前来。我会吩咐管家亲自驾车去接的,如此好的苗子,我真的很喜欢。”
有了道衍的承诺,王丛云没有再说什么,带着王千军就离开了。不知道道衍身边客人是谁,王千军也没有多话,跟着父亲离开了道衍的府上,而且走的还是后门。
两父子出了门,走上一段路后,王千军终于忍不住问道:“父亲,道衍大和尚身边的客人是谁?!”
第7章 林中稚虎(上)()
“袁珙!”提到这个人的名字,王丛云很是不安。袁珙这个人并没有太大的权势,也是个手无缚鸡之力的书生。但他有一项绝学连当今天子都赞叹不已,也令很多人害怕,那就是相人之术!王丛云现在最怕的是,袁珙从王千军的脸上相出了什么!
袁珙字廷玉,宁波人,号柳庄居士。少年时游海外洛伽山,遇到一位叫别古崖的僧人,授以相人之术,以视人之形状气色,参考其所生年月以断吉凶,所相的士大夫数十百人,其死生祸福,迟速大小,并刻时日,无不奇中。道衍北上参学,游到河洛,在嵩山遇到袁珙,袁珙见他身为佛子,却隐含杀气,笑着告诉他:“你真是个奇怪的和尚,三角眼,形如病虎,有嗜杀之相,更有辅国之才,望君珍重。”
后来道衍将袁珙推荐给燕王朱棣。朱棣召袁珙入北京,而自己和九个替身卫士在街上混杂饮酒。袁珙一见立即跪倒,说:“殿下为什么这样轻视自己?”燕王乃起而入宫。
袁珙省视着燕王说:“龙行虎步,日骨插天,太平天子之相。年四十,长须过肚,可登大宝。”此话更加坚定了燕王发动靖难之役的决心,在历时三年的靖难之役,袁珙成为了永乐帝的第二号军师,仅次于道衍之下。
又碰到一个永乐朝的奇人,王千军不仅不害怕,还很高兴地笑了。只是王丛云脸上担忧的神情让王千军不得不劝慰道:“父亲,这样不好吗?!最起码在明相士袁珙眼中,你儿子并不是普通人。三天之后,一切就知分晓了。”
王丛云现在也想不出什么办法,只能对儿子笑一笑,让儿子不用担心他。其他的,先回家再说,家里的两个女人都比他聪明,三个大人好好商量一下。
王丛云与王千军父子离开后,道衍坐在了太师椅上,一口将放凉的茶喝完后,才向袁珙问道:“这么多年的朋友,有什么话直说吧。你从那小子的脸上看出了什么?!”
袁珙并没有马上回答道衍的问题,而是看了看外面的两名仆人,道衍一挥手说道:“没有我的吩咐,五十步以内不许有任何人出现。今天不再见客!”
道衍的一声命令,所有仆人快速地离开了,并在大门外挂上了不见客的牌子。等仆人们都忙完了,道衍才说道:“这样可以了吗?有什么话直说吧!”
袁珙这才开口说道:“还记得我初次见你给的批言吗?”
道衍点了点头,回答道:“当然记得。目三角,形如病虎,性必嗜杀,刘秉忠流也。正是你这句话,更加坚定了我的决心,走上这条血腥的迎王之路!那你给王千军的批言是什么?!”
“林中稚虎忙嬉戏,百兽亦知日后王。此子虽然年纪尚轻,可虎相已成!”说到这,道衍没有再多说什么。两人是多年至交,所谓的虎相并不是民间常说的“虎儿”那么简单!
道衍笑了,笑得更加地开心,他说道:“哈哈,哈哈!又是一头老虎,还不是病虎,是一头正在成长的稚嫩幼虎,这样不好吗?!病虎的徒弟将来也是一头老虎,这样才可以继承我一生所学,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对于道衍开心的笑声,袁珙摇了摇头,担忧地说道:“除了当今圣上,他是我所见命格最尊贵的人,甚至超过了大皇子!虎者,霸也!你只是一头病虎,三年靖难之役,就造成了那么多的杀孽!这虽然是天意,但也是天下苍生的劫难。而他,我只看到将来会有多缕情丝缠绕于身,却没有看见其他的制约。我担心,担心此子倘若真的继承你一生所学,日后长大了,会做出什么事来!”
霸者,这就是袁珙所看的,也是他所担心的。三年的靖难之役,是天意,但也造成了无数的杀孽,多少人为了这场皇位之争家破人亡,甚至被株连十族,袁珙在为天下苍生担忧!
“成皇之路是血腥的,即便是天意,一路走来也是无数的鲜血与尸骨,但这也是无法避免的。我知道你在担忧什么,可既然他只是头老虎,一个霸者,以当今圣上之战龙命格,又何惧一头小虎。我相信在我的教导之下,他日后一定会成为大明朝的擎天保驾之臣!在我眼中,庸臣皆是鸡犬牛羊之辈,大明朝需要一个虎臣!”
道衍很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