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得趣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化工大唐-第23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唐太宗正色解释:“夫以铜为镜,可以整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魏爱卿常进谏于朕,使朕得以明得失兴替,难道不是朕的一面高悬的明镜么?为记今日君臣明镜之会,朕特改此永安宫为大明宫!”

    这便是大明宫的由来。从此。大明宫之名传遍天下。宫成之后,唐太宗以秦镜为镇宫之宝。使其成为名符其实的“大明”宫。长安士庶间流传“每间都看见龙首塬上地大明宫里大放光明,亮若白昼”。

    不过,睿智之君唐太宗并没有搬到大明宫,依旧住在太极宫。直到唐高宗,这才搬到大明宫处理朝政,一直到唐睿宗朝。

    没走多久,来到宣政前,只见殿前站着两排全副武装地兵士,个个人高马大,精神抖擞,衣甲鲜明,笔直站在两边,好象木桩一般,一动不动,好象依次进入大殿地群臣不存在似的。

    “我就带到这里了。”李隆基冲陈晚荣说一声,一招手,一个军官小跑着过来:“太子有何吩咐?”

    李隆基吩咐道:“带他进去。”袍袖一拂,转身离去。

    陈晚荣知道李隆基身份特殊,既是太子,又是监国,更重要地是睿宗朝的“三巨头”之一,自然不可能象百官一般入朝等着睿宗上朝,而是另有事务要办。

    军官很是惊异的打量一眼陈晚荣,眼里的惊讶之光一闪即隐,淡淡的道:“跟我来!”领着陈晚荣朝宣政殿行去。

    陈晚荣也不去理会军官为何惊异,也不可能想得明白,跟着他进去就是了。正行间,只见吴兢手拿玉笏,一脸肃穆,走在头里。瞧他那副眼观鼻,鼻观心模样,与和陈晚荣谈笑生风大是不同,不由得有点好笑,清咳一声。

    吴兢应声回头,看见是陈晚荣,大是惊讶,冲陈晚荣略一点头,又扭过头,快步进了宣政殿。这是最重要地朝会之时,他当然不能过来相见了,陈晚荣能理解。

    进了宣政殿,陈晚荣一瞧,一片紫衣绯衣世界,群臣手拿玉笏,分站两厢,不是身着紫衣,腰佩金鱼袋,便是身着绯衣。个个一脸肃穆,好象入定的老和尚似的。望遍整个大殿,就没有一个绿衣,没有一个青衣。

    正前方是皇帝宝座,金光闪闪,一条条金龙纹饰格外好看,栩栩如生,颇有几分威严。

    “那里!”军官朝最后的角落一指,陈晚荣大步过去,站在最后。

    一个绯衣官员听得背后脚步声响,扭过头来,一打量陈晚荣,一脸的惊讶,嘴一张本想问陈晚荣怎么会在这里,好在反应快,马上合拢。瞄了几眼陈晚荣,这才扭过头去,不用想陈晚荣都能想到他地脸上写着惊讶二字。

    朝会分为日朝和朔望朝会,朔望朝会是每月朔日、望日,凡在京九品以上官员都要去朝见皇帝。日朝就是每天一朝,不是每个官员都能去见皇帝,要五品以上才有资格。

    按照唐朝官员服饰,有资格参加日朝的官员不是身着紫衣就是绯衣,而陈晚荣一身青衣,往大殿中一站,不是鹤立鸡群,是土鸡钻进了鹤群,异常突兀。已经有不少官员发现了陈晚荣,不住打量,讶异不止。

    偏偏陈晚荣一点反应也没有,悠闲的从后腰上取出竹笏,捧在手里,目视前方,脸上颇有几分傲岸之色,一副不把百官放在眼里神态。

    

第三卷 长安风云 第九章 大闹朝堂() 
说实话,陈晚荣心里也在发毛,给人当跳圈的猴子一般打量,那滋味真不好受。这番做作也是没办法的事情,要是露出怯色,不仅给人嘲笑不说,还让睿宗和李隆基面子上不好过。毕竟是睿宗钦点,太子带来,再给别有用心的人一通乱嚼舌头,他们的处境会很尴尬。

    陈晚荣这番神态已经够惹人注目的了,更让人想不到的是他手里那枝竹笏高高举着。笏是古代臣子觐见君王时必执之物,因为这是用于记事,相当于我们现在的“笔记本”。皇帝的诏令,以及要进谏的事项都可以记在上面,很方便。

    按照规定,六品以下官员执竹笏,五品以上执玉笏,朝臣人人都是玉笏在手,只有陈晚荣一人手执竹笏不说,偏偏陈晚荣好象展览似的,把竹笏举得高高的,任由群臣打量,生怕他们看不见似的。

    要是拿低了了,他们也会看的,与其如此,不如索性拿高点,就让他们知道我是今天唯一一个没有资格参与日朝,而又参加了日朝的人。

    吴兢了解陈晚荣,知道他是那种绝不会低头认输的性格,没想到在群臣的注目下也能如此镇定,浑然没把群臣的讥嘲放在眼里,轻轻点头赞许。^^^^

    其他的臣子就是在看稀奇,持重者看一眼就不再看了,余者紧盯着陈晚荣,一脸的嘲笑。

    “皇上驾到!”一个尖细的声音突兀响起,陈晚荣把竹笏放低了。群臣这才把目光从陈晚荣身上收回,脸变得比翻书还要快,嘲笑顿消,一脸的肃穆,躬身迎接睿宗。

    睿宗身着皇袍。在一个鬓发微白的老内侍侍候下,大步而来。眼睛淡淡一扫,看见陈晚荣站在角落里,眼里光芒一闪,立即隐去。仿佛没看见似的,径直坐在御座上。

    睿宗就是陈晚荣三月初三在长安卖香皂时遇到的那个老者,陈晚荣把最后三块香皂送给了他。当时,陈晚荣以为他是一个高官,一个好官,哪里想得到他竟是皇帝。及至后来在敬贤亭遇到李隆基,两人发生龌鹾。陈晚荣折服李隆基。顺道给李隆基开了一个解毒地方子。

    陈晚荣只是以为李隆基的父辈服丹中毒,过了也就算了,根本就没当一回事。直到陈再荣校场考较完,转达太子的感谢的话,才知道无意中竟是为睿宗开的方子。

    多时不见,现在在睿宗比起三月初三那天初见时精神好了许多,龙马精神,走来路来都稳健多了,面色红润。比起初见时年青了些。

    紧跟在睿宗身后是一男一女,男地是李隆基,侍立在睿宗右侧。往当地一站。一股岳峙渊亭之气陡生,顾盼之际,凛凛生威。陈晚荣和李隆基见过几次面,算是有些了解,知道他随和,没有架子,象今天这般威仪四射还是头一遭见到。在心中感慨,也许这就是天生的帝王之气。不露则已。一露就让人心悸神动!

    女的方额头,宽下巴。体态丰满,气质高贵,虽是年岁不小了,依然明艳不可方物,艳光四射,举手抬足之间自有一股诱人的魅惑之力。不用想都知道,必然是太平公主。

    陈晚荣见过最美的女子就是郑晴了,对伊人陈晚荣是熟之极颖,单凭美丽,郑晴不见得就输于太平公主,只是没有太平公主身上那种隐隐透出的霸气。这种霸气不是每个人都能有的,必是久居上位养成。

    太平公主在历史上地名头不小,此人美艳不可方物,兼之有政才,权谋手段罕见,雄心勃勃要做女皇,要不是她遇到李隆基,说不定真成了“武则天第二”。于她地名头,陈晚荣是如雷贯耳,是以看得特别细,没有放过一个细节。

    她在大气、高贵气质以外,自具一股正气,绝对不会把她想象成只会钻营的宵小之辈。凤目转动之际,好象两把利剑在横扫,具有夺取心魄的力量。陈晚荣暗中惊叹,此人差点夺取帝位做女皇,并非幸致,确实是有才。太平公主站在睿宗左侧,淡淡的打量着群臣。陡然间看见陈晚荣,眼里厉芒一闪即隐,好象陈晚荣不存在似的。

    群臣马上见礼,一阵山呼九叩之后,在睿宗平和的“平身”中谢过浩荡皇恩,站了起来。陈晚荣不想下跪,当此情景也不能推脱,极不情愿的跪了下去,跟着群臣行礼。

    “列位爱卿,可是有本奏?没本奏就散朝回吧,不担搁你们公干了。”睿宗缓缓开口。

    一听这话,陈晚荣大是惊讶。皇帝说话要有杀伐之气,在这种场合,即使柔和的话也要说得刚毅凌厉。^^^^睿宗纯粹就是在和群臣打商量,这样的皇帝只能说是好人,不能说是好皇帝,久而久之谁还怕你呢?

    一个紫衣官员应声出班,手执玉笏,向睿宗微一躬身:“臣窦怀贞有本奏。”

    窦怀贞是尚书左仆射,从二品大员。唐朝官制实行“三省六部”制,三省是门下省、尚书省、中书省。尚书省是行政官署,相当于现在地国务院,下设户部、吏部、工部、礼部、兵部、刑部,一共六部。

    尚书省最高官员是尚书令,然而最特殊的就是这尚书省,没有尚书令。之所以不设尚书令,是因为唐太宗即位之前出任过尚书令,从此以后,没有人敢做尚书令,一直空着。

    窦怀贞虽是仆射,却是宰相之身,位高权重,他第一个出班奏事,睿宗知道必然有大事,身子不由自主的朝前一倾,急切地问道:“窦卿何事?快快奏来!”

    “遵旨!”窦怀贞问道:“请问皇上,今天不是朔望大朝,为何有从八品散官上朝?”

    “说我?”陈晚荣惊讶不置,绝对没有想到我居然成了第一个被攻击的对象,嘴巴张得老大,又不能叫出声。^^^^只能不自然的合上了。

    睿宗却是呵呵一笑:“窦卿啊,你有所不知,这是朕钦赐,钦点他上朝的。”不急不徐,一贯的温柔作风。

    他不说还好。他一语落点,殿里立时炸开了,群臣惊奇难言,嘴巴张得老大,急躁者竟是叫出声了,持重也是张大了嘴巴。这是谁都想不到的事情,一个从八品官员。用得着皇帝钦赐么?用得着皇上钦点他上朝么?

    脑子转得快地已经想到其中必然大有玄机。只是不清楚这玄机安在而已,打定静观其变的主意。

    窦怀贞接着道:“皇上钦赐钦命自无不可,只是多有奸人钻营,以钱财买官,斜封官多不胜数。”

    李隆基斥道:“窦怀贞,休得胡言!父皇不是安乐公主,何来斜封官之说?”

    语气不算重,只不过是稍显严厉罢了,听在群臣耳里却是犹如重锤撞击一般。窦怀贞不由得一愕,忙向睿宗请罪:“皇上,臣失言。臣失言!请皇上治罪!”

    睿宗右手轻摆道:“窦卿啊,你是不知道,陈卿巧思良工,多有善行,乡邻慕化,朕知晓之后心想这导民为善正是朝廷所倡导,朕就赐他承奉郎。”语气很和善,与朋友叙话差不多。一点威严也没有。哪里象出自皇帝之口。

    这是撒谎,天子当着百官撒谎。实是骇人!没办法,陈晚荣还不得不配合他撒谎,出班谢恩道:“臣一点微末之行,不敢皇上恩赐。然,皇上有导善之心,臣不敢不受。臣闻古人欲得千里马,而不知何处可寻,千金市马骨,而后得良马。臣非良马,皇上有倡善之心,臣只好做一回马骨了。”

    千金市马骨而后得良马,是一个很有名地寓言,战国时地燕昭王想复齐仇,又找不到贤才。就把没有治世之才的名士郭隗当作贤才供养在黄金台,才有乐毅入燕,辅佐燕照王复齐仇地佳话。

    陈晚荣这番话妙就妙在身段放得柔软,让人听着舒服,顺着睿宗的话说,只做马骨,不是千里马,任谁都无法指责。善行毕竟是朝廷提倡的,想反驳也没有话说。

    话音落点,殿里一片惊讶声响起,谁也没有想到一个小小的从八品散官居然如此会说话。李隆基和太平公主眼里神光一闪,立即隐去,李隆基面色如常,一点反应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