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得趣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化工大唐-第22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隆基在肚子拍拍,解嘲的笑了:“五脏庙还没填饱,一边吃一边说。”端起酒杯喝了一口酒,抓起一块切肉,胡乱塞进嘴里,这才扭头对陈晚荣道:“还是在你家里轻松惬意,什么都不用想,说说笑笑,多开

    这种想法,陈晚荣能理解,光看他现在这副困顿模样就知道这国事真是耗人心神,笑道:“太子要是喜欢,以后常来。只是,国事重要,就怕担搁天下大计了。”

    李隆基右手在桌子轻拍一下,陡然坐直了,把袍子放到一边:“好你个陈晚荣,绵里藏针!你还不是朝臣,居然变着法子提醒我要以国事为重,可恶!”

    可恶二字是在笑骂,因为他一脸地笑容,一点也没有生气,陈晚荣补充一句道:“太子言重了,有道是鱼与熊掌不可兼得,有所得,必有所失。太子为国事操劳,宵衣旰食,疲累之时到处走走。松泛松泛,也是应该的。”

    李隆基轻叹一声:“陈掌柜,你是这么想。我信。可有人不这么想,总以为太子万金之躯,国事所系。处处应该以国事为重,就连透口气好象都是错。”

    绝对想不到大名鼎鼎的唐玄宗居然向我倒起苦水了,陈晚荣愣了愣。这才道:“太子其实不用放在心上,他们也是好心。兼听则明嘛。他们不是要束缚太子,只是提醒太子国事为重,松泛固然有益,不应该置国事于不顾。”

    “你你你,你什么时间成了言官?”李隆基指着陈晚荣。哈哈大笑,站起身来道:“说得好啊。要是言官们人人都象你这么说话,那就顺耳多了。就连本太子吃饭要管,睡觉要管,走路也要管,好象他们象管家婆似的。”

    人,天生就喜欢追求自由,象这般嗦,时间长了。任谁都会烦。会有牢骚,陈晚荣能理解他的心情。只是笑笑,并不接话。

    李隆基发了一阵牢骚,又坐了下来,摇头道:“不过,他们说的未必就没有道理。只是,他们要是能给本太子一点点自由,透口气也是好的。”

    这就是现在的李隆基,一个一心求治地上皇之才。他前期启用地宰相,个个大名鼎鼎,一时人杰,姚崇、宋、张说、张九龄、韩休,个个骨鲠之臣。尤其是韩休,老是要和李隆基争吵,两人争吵得很厉害,一度让李隆基形体消瘦。有人问李隆基,这个韩休老是和你争吵,你人都瘦了,你还用他做宰相,这不是自己和自己过不去么?李隆基大笑回答,吵归吵,吵了我睡得塌实。依然启用韩休求治,传为佳话。

    对他这种胸怀,陈晚荣很是钦佩:“太子胸襟广阔,大唐之幸,百姓之福!”

    “你也在拍马屁?”李隆基盯着陈晚荣,眼里神光闪烁。

    陈晚荣辩解道:“太子英明,当知我说地是实话。有道是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行,也许言官们说地话有些激烈,不中听,只要有益,不必追究他们地语气。有怨气,没关系,发泄完就算了,不必记在心里。人嘛,谁个没有怨气冲天的时候?”

    李隆基卟哧一声笑了,不住击掌:“有理,有理!好,本太子记住你今天地话了,以后,但凡有气,撒完就算了。”走到陈晚荣跟前,半开玩笑道:“说不定,哪天就找你做出气筒。”

    陈晚荣回答得很巧妙:“那也是为国出力,我的荣幸!”

    “口是心非!”李隆基指着陈晚荣笑言,一边踱步,一边扩胸,扭脖子,无拘无束,很是舒畅:“陈掌柜,本太子今天发现你有一样长处,这是大臣们没有的。你知道是哪一样么?”

    陈晚荣哪里知道,忙道:“太子言重了,我智识浅陋,没甚长处。”

    “你地长处就在于,和你一起说话没有拘束感。”李隆基很是快慰,伸伸腰道:“要是我面前的不是你,而是一个大臣,我这样做,他们一定会板着一张脸,更有人会说我无礼,慢怠臣下了。只有板着一张脸,和他们一老一实地说话,他们才说那合乎太子身份,鸟!”

    太子说粗话,陈晚荣要不是亲耳听到,还真不相信,一下子愣住了。李隆基瞧着陈晚荣那副惊愕模样,更加开心道:“想不到太子也会说粗话?其实,我以前可野了呢,这粗话算个鸟,比这更难听的也能说一长串。”

    陈晚荣越听越惊心,都不知道说什么好了,李隆基哈哈一笑,回到正题道:“你就不以本太子这番话为无礼么?”紧盯着陈晚荣,急切的想知道答案。

    “回太子,我不敢有这种想法,反倒以为这是真性情,可贵!”陈晚荣老老实实回答:“不瞒太子,有时我也会说脏话,会骂人。人又不是木头,谁都有气愤的时间,骂就骂了,骂过了就算了,这就是男人嘛!”

    “歪论,歪论!”李隆基笑得欢畅,踱步都轻快了许多:“本太子长这么大,第一次听人说出这样的荒诞怪论,不过,挺有意思。”

    他整日里前呼后拥。稍有差错,就有人进谏,拘束得紧。象这般在陈晚荣面前肆意而谈。还真没几次,新鲜、没有拘束,哪有不欢畅地道理。

    看得出。他是真的很高兴,陈晚荣接着道:“太子,我说的都是实话。我记得有一次。我在大街上和人起了争执,最后就动手打起来了。结果是。他们三个打我一个,打得我是头破血流。说也奇怪,打完了,身上虽疼,心里却舒畅。事后我就想。可能是没有怨气的原因。从此以后,我有气就发,发完了就算,从不记在心里。”

    李隆基大感兴趣:“没想到,你这人彬彬有礼,却有这种不雅之事。没给你说,我小时候比你野,老是一个人跑出去惹事,他们给我整了还找不到人。”眨巴着眼睛。颇有几分调皮。

    他聪明过人。就算惹事生非,也没几个时候会露出马脚。这种隐密事。一般不会对人说,除非是很合得来的人,真没想到我居然成了李隆基心中无话不说的人。

    正在陈晚荣惊疑之际,只听李隆基很是怀念:“好多年没做这种事了。好了,不说这些了,我给你说一件正事,到东宫来,我们朝夕相处,如何?”

    “到东宫?”陈晚荣还以为听错了,得到李隆基地再次肯定,这才相信是真的。忙道:“太子是知道的,我一无所长,到东宫来做甚呢?”

    李隆基摇头道:“谁说你没有长处?你不会武功,不会处理政务,却有奇思妙想,更重要地是和你说话让人松泛。我要是累了,就和你聊聊,说些趣事,这不挺好吗?”

    那不是当徘优伶人养着了?这可是招千古骂名地事,诙谐如东方朔者,也只能入这一行列。陈晚荣才不干,一个劲的推辞:“太子厚爱,我本当尽力,只是我不会说笑话,更没有诙谐之才,不敢当此任。”

    李隆基脸一沉:“我看你是想另攀高枝了?”

    陈晚荣还以为他说地是太平公主,忙道:“太子何出此言?现在入东宫奔走,将前必是皇上驾前红人,这点我还能看得明白,何必舍近而求远?”

    “算你是个明白人。”李隆基这才给出答案:“父皇对你另有任命。父皇要我问问你,你想做甚么?有想法的话,说出来,报给父皇圣断。”

    这是让陈晚荣任选好事,无论如何也是想不到睿宗竟然如此报答我,脑袋里嗡嗡直响:“承蒙皇上厚爱,我感激不尽。只是,我无意于仕宦,不想做官。”

    “美吧,你!”李隆基的声调提高了许多:“你以为父皇是中宗皇上,乱授官爵?你想做官,做梦去吧。”

    既然不是做官,那他这话是什么意思呢?陈晚荣一下子愣住了。李隆基看了看陈晚荣,这才道:“父皇以为你这人有巧思之才,不能浪费了,是要你去兵器监做事,有没有意思?”

    陈晚荣是化学专家,仅凭化学知识获得“巧思之才”地赞誉,绝对不为过。更别说,陈晚荣这个现代人见过的、知道地现代物事,在唐朝还有广阔的前景,会产生重大影响。就是唐朝的大科学家也比不过陈晚荣,要陈晚荣去兵器监,睿宗的眼光挺准的。

    去兵器监地好处在于陈晚荣可以调动兵器监里的力量来搞化工,前景将会更加美妙。别的不说,光是这设备做起来就省事省力多了。要是有兵器监的助力,陈晚荣完全可以做出自己需要的化工设备,酸碱肥料出现在唐朝未必不可能。

    想着美好的前程,陈晚荣眼里都放光了。不过,转念一想,又有不足。不足之处主要在于会受制于人,原因是明摆着的。兵器监是为朝廷服务的,就是做兵器,造火药肯定支持,要造酸碱未必能得到支持。更别说了,兵器监里的研究工作都得由上面来订,即使陈晚荣提出计划,由于超过他们地认知范围,很可能不会批准,反倒束缚了陈晚荣地手脚。

    相对来说,自己立项自己做,虽然没有那么雄厚的技术实力获得需要地设备,毕竟自由得多,做出更多的化工产品更加容易。至于设备,等到时机在熟时再想办法。

    想明此节,陈晚荣婉拒道:“谢皇上恩德,只是我没一技之长,更谈不上巧思了,还是不去为宜。”

    

第三卷 长安风云 第七章 奉旨入朝() 
李隆基很意外,打量一阵陈晚荣,这才道:“你想好了?兵器监非能工巧匠不能进入,多少人削尖了脑袋想往里钻。这可是父皇钦命,和他们不一样。”

    兵器监集中唐朝的能工巧匠,能去那里是莫大的荣耀,无数人心中的梦,他这话说得很对。不过,“钦命”二字对陈晚荣更加有吸引力,脱口问道:“请问太子,皇上钦命我有什么样的权力?”

    李隆基没想到陈晚荣居然对权力很感趣,惊讶不置:“你连官都不想做,这兵器监是办事的地方,不是弄权的处所。要是有人去兵器监弄权,那是瞎了眼呢。”最后一句是在说笑。

    反正这些事日后都会知道,陈晚荣也不瞒他:“太子有所不知,去兵器监不是不可以,只是要看于做化工有没有益处。”

    “当然有益处了,要人有要,要钱有钱,比你一个人在民间打打闹闹强多了。”李隆基一本正经的回答。

    有他这句话,陈晚荣心眼又活几分,问道:“那我可以要炼钢的人吗?”

    “你要钢铁做甚?”李隆基有些警觉。

    陈晚荣实话实说:“实不相瞒,做化工也需要钢材,要不然做不出我需要的设备,化工也做不好。”

    李隆基走了几步道:“要钢材也没问题,不过有条件,兵器监是为军队制造武器的地方。你做的东西于军队有益的话,自然是没问题,你要多少给你多少,要是和军队无益一斤也不能给。香皂虽好,于军队征战没多大用处,这样的东西不能在兵器监做。”

    和打仗有关的东西倒是可以做几样出来。火药、硝化甘油,火药不需要钢材,硝化甘油太不稳定,不敢做。其他地东西如枪支弹药,陈晚荣纵然有心,也造不出来,拿到钢材也没用。酸碱倒是需要钢材,可太子又不给。陈晚荣一下子犯难了。

    李隆基接着道:“这钢材对于军队来说极其重要,尤其是精钢,更是不能用在无用之处。你想啊,北方的突厥,西边的吐蕃、大食,东北的契丹。时常兴风作浪,要是军队没有精良的装备,怎么靖边安民?”钢材,尤其是精钢,是战略物资,对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