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了下来。
陈再荣说出众人心里的话,郑晴她们不住点头,只差出声附和了。
“太子一向圣明,可在这事上”吴兢眼中含着热泪,惋惜之际差点说出不该说的话,幸好醒悟得快,忙改口道:“太子可是我们的希望,我们都希望他明辨事非,可太子这一站出来说话,我们这些力保宋相的人还能说什么呢?皇上要把宋相贬到洛阳去留守,公主也无异议。又是太子,说洛阳是大唐的东都,繁华之处,宋相此去不是受罪,是享福。象宋相这么大的罪,应该贬到边远之地去,岭南才合适。公主立即响应,皇上下旨,这事就做成了。”
说到后来,无限辛酸,不住摇头:“今天心情不好,不想上朝,告假了来拜访晚荣兄。”
岭南在唐朝是一个泛称,是指五岭以南的华南之地。在唐朝,岭南不仅仅包括现在的两广、福建、海南岛,还包括越南北部。越南北部在秦汉叫“交趾”,唐称“安南”。
这片土地是秦始皇扫灭六国之后,出动五十万秦军开拓的。从秦汉到唐朝,这片领土并入版土近千年了,只是其开发程度远远不及中原,被视为苦寒不毛之地。
历朝历代把那些犯罪的大臣贬到岭南遭罪,大才子苏东坡就是其中之一,有人在天涯海角悲愤难已,“回首望长南,中隔万重山”是其内心凄苦的最好写照。
太子这一招够狠,狠得让人发指,吴兢不住抹眼泪,伤心啊。吴刘氏不住在他肩头轻捶,安慰他。
“哥,我不去东”陈再荣猛的站起。陈晚荣知道他要说什么,一把位住他,喝道:“坐下!太子这一招非常高明,你在发什么火?”
吴兢历来对陈晚荣很是推崇,这次却不同意他的看法了:“晚荣兄,你这放从何说起呢?去年,姚相被贬,现在朝中就指望宋相了。宋相这一去,公主再无顾忌,那些观望之人还不全倒向她?太子就应该设法保住宋相才是正理。”
姚相是指姚崇,和宋璟合称“小房杜”,开元盛世的推手。他和宋璟一样,不附太平公主,太平公主看她不顺眼,找个由头把他给贬出长安。
吴兢这话说到众人心里去了,陈再荣他们不住点头。
陈晚荣笑道:“吴先生,这事我是这么看的。你想啊,宋相在朝中固然可以制衡公主,可也是公主的眼中钉,她无时无刻不在想办法除去宋相。”
吴兢点头道:“那是自然。去年皇上登基伊始,宋相就上疏要公主去洛阳,无奈公主势大,此议未能成行。自此以后,公主就视宋相为眼中钉了。”
“这事躲得过今天,却躲不过明天,宋相一日不去,公主一日不罢休,还不如以此为契机把宋相免职,发配边关的好。”陈晚荣剖析一番,得出结论:“太子这是在保全宋相。”
这结论太匪夷所思了,吴兢盯着陈晚荣,兀自不相信这话是从他嘴里说出来的,陈晚荣接着解释道:“去东都固然好,可以让宋相少吃些苦头。可东都依然是个是非之地,宋相在东都过得安稳么?”
“东都仅次于长安,宋相去洛阳,公主肯定不会善罢甘休。”吴兢点头赞同。
“谢吴先生赞同。”陈晚荣谢一声,再剖析:“岭南虽是苦寒之地,宋相去了却可以安生,公主不会再为难他。象宋相这样忠直之人,公主恨他,未必有置他于死地的想法,只要他不再碍公主的事,公主也就放手了。”
宋璟十七岁中举,已经历事高宗、武则天、中宗、睿宗四朝。武则天时斗内宠“二张”救长史魏元忠,成一时佳话。武则于对他很是赏识,并没有因他难为二张而怪罪他。他这种忠直诤臣,无论谁当皇帝都会重用他,即使太平公主现在恨他入骨,说不定内心已经把他当作未来丞相的人选了。
陈晚荣这话很有道理,吴兢点头赞道:“晚荣兄,谢你点醒我了。我气愤了一天,还不如听晚荣兄一席话。晚荣兄,你是怎么想到的呢?”
这有什么好难想么?陈晚荣就做过类似的事情。在另一时空,有一个副总老是看陈晚荣部门里一个员工不顺眼,这个员工做对了也是错,做错了就错得离谱,老在陈晚荣耳边说这个员工的坏话。陈晚荣耳朵磨出老茧了,干脆把这员工调到这位副总不爱去的岗位上,不在他面前晃悠,这位副总终于眼不见心不烦了。
“吴先生过奖了。朝中之事,说你好的未必对你好,说你坏的未必是在害你,这得看情势而定了,太子这不过是一种策略罢了。”陈晚荣自然不会告诉他自己有过这方面的经历。
郑晴轻轻击掌赞道:“陈大哥,真是高见!”
吴兢思索着道:“太子真是圣明,远非我等做臣子所能明晓。晚荣兄,我担心的是长安去岭南,路途遥远,要是公主要为难宋相,这可怎么办呢?”
既然是太子要雪藏宋璟,说明太子对宋璟特别看重,将来太子登基,必然会重用他,他的安危吴兢自然要担心了。
陈晚荣笑道:“吴先生大可不必为宋相担心。这事太子虽是好意,在明里来说,是太子执意要贬宋相去岭南,以公主的精明不会不知道这是一个拉拢人望的绝佳良机。说不定,公主会在十里长亭为宋相饯行,说些慰勉之类的话,送些盘缠什么的。”
“高高高!公主肯定会这么做!”吴兢兴奋得站起来,不住击掌赞叹,佩服无已:“晚荣兄,受教了!”
“敌人的朋友是敌人,敌人的敌人是朋友”,这道理唐朝没有人说,并不是说太平公主不明白这道理。她要是真去饯行,即使宋璟洞悉她的阴谋,也有人大唱赞歌“公主多仁慈,胸怀多宽广,连宋璟这死对头都能宽容,还有什么不能包容的?她才是天下的明主!”一时间,她的人望会直线上升。
心结一解开,吴兢快活起来了,和陈晚荣谈谈说说。到了晚上,郑府大摆宴席,一是欢迎吴兢夫妇,二是为陈再荣庆祝。吴兢心情大好,酒量也大,只是仍不是陈晚荣的对手,离去之际已经醉得快睡着了,兀自拍着陈晚荣的肩“晚荣兄,明儿我上朝去!”,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陆om,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
第126章 发家之路 宋璟来信()
望着吴兢那副开心模样,陈晚荣有句话没说,那就是李隆基敢于把宋璟发配到广州去,这说明李隆基明里虽是处于下风,实际上他并不怕太平公主,在他心里说不定已经有了应对之策。
送走吴兢夫妇,陈晚荣兄弟二人和郑晴母女说了一会话,这才各自就寝。第二天是陈再荣去东宫的大日子,不仅陈晚荣起得早,就是郑晴母女也是起个绝早,帮着收拾,一个劲的叮嘱陈再荣要好好办差。
去东宫随侍太子,是何等的荣幸之事,陈再荣此时回宁县的话,肯定是“衣锦荣归”了,县馆的先生、生员还有县衙都会热情欢迎他。只是太子没有放他回家,他不能享受这等“待遇”了。读书人寒窗苦读,图的就是个出人头地,梦想成真却不能回家,很是遗憾。
陈晚荣取出一百两黄金,递给陈再荣:“再荣,这钱你收着零花。”
陈再荣在手里一掂,忙把黄金递回陈晚荣手里:“哥,太多了,我哪用得完。”
“再荣,这钱不是给你花用的,是万一你办差没钱花了,用来救急。”陈晚荣说出用意。
陈再荣轻笑一声,抿着嘴唇:“哥,去东宫办事,还怕没有钱么?太子胸怀大志,不会在乎钱的,一个赏赐说不定就值上千两银子呢。”
话是没错,只是有一个问题他没有想到,陈晚荣提醒道:“正是因为太子胸怀大志,不在乎钱,说不定你就要过穷日子。”
这话陈再荣不能理解,眨巴着眼睛打量着陈晚荣。陈晚荣只得给他解释道:“你想,太子一心在军国大事上,有多少时间在想着钱财?等他想到钱财的时候,说不定你都过了好些天过日子了。在太子身边办差,不能没有钱。太子要你去办差,花个十两八两银子,你好意思找太子去要么?”
东宫自有其补帖制度,只是有些差事不能见光,花销这方面只能私下里处理了,要么太子私下里给钱,要么得自个帖钱,至少也得垫钱。陈再荣无话可说,接过来:“哥,谢谢你!什么都为我想到头里去了。”能有这么一个心思细密的兄长,的确让自己很省心。
陈再荣聪明,就是没有在社会上历练过,于人情世故了解就不如陈晚荣多了,陈晚荣不得不为他多所设想:“要是钱不够,你可以去找马大哥,高掌柜提钱。我们有货在他们那里,到时清帐扣除就是了。”
这是一个很好的法子,陈再荣点头道:“哥,我记住了。”
出了屋,只见郑晴母女正在院里等他们,郑周氏向陈再荣道贺:“恭喜陈大人。”东宫的人就算是个佣人,其地位都很高,更别说陈再荣这个太子新提拔的侍从了,自然是当得大人的称呼。
陈再荣忙向旁边一闪,表示不敢受她之礼,行礼道:“伯母,您千万别,您这是在折煞小侄。”
“陈大人言重了!”郑周氏呵呵一笑,对陈再荣不愿受她之礼这份后辈情怀还是赞赏。
郑晴笑道:“再荣弟,姐姐恭喜你了,祝你前途远大!”
“谢谢郑姐姐!”陈再荣忙还礼。
郑周氏笑道:“陈大人去东宫,我们就送你一程。”陈再荣从自己家里去东宫,这事很荣耀,由不得她不欢喜。
“不敢劳动伯母。”陈再荣哪敢有劳动她的想法。
郑晴笑道:“再荣弟弟,姐姐也要送你呢。”右手一招,一辆漂亮的马车过来,郑晴小手轻挥:“再荣弟弟,请上车!”
陈再荣迟疑不决,陈晚荣笑道:“伯母,郑小姐的好意,我们却之不恭了。”门口升着两堆火,佣人正向火堆里添加爆竹,不用想都知道是为陈再荣送行用的,要他走得热热闹闹,要却也却不了。
“谢伯母!谢郑姐姐!”陈再荣道谢毕,这才上车。
陈晚荣钻进车里,郑晴母女共乘一辆,爆竹声中,两辆马车出了郑府,直奔东宫而去。
东宫紧邻皇城,沿着皇城直走就成,没多久功夫就到了东宫。陈晚荣从车里出来,只见东宫规模宏大,青石铺就的路面平整,车行其上一点也不颠簸。朱红的大门敞开,门口站着一队身材高大的禁军,盔明甲亮,雄赳赳,气昂昂,气势不凡,比起龙武军一点也不逊色。
大门上方挂着一块金匾,匾上写着“东宫”二字,龙飞凤舞,笔力不凡,应是唐太宗的飞草。见书如见人,陈晚荣对唐太宗很是敬重,整理一下衣衫。
“你们什么人?”一个军官走过来喝问。
陈再荣抱拳施礼道:“启禀大人,在下陈再荣,奉太子之命前来随侍。”
“太子已经吩咐过了,要你到了就去随侍。进去吧。”军官办事没有任何多余的步骤。
陈再荣看着陈晚荣他们,恋恋不舍,军官提醒他道:“东宫未经太子允许,任何人不得进入,太子只让你进去。”
言外之意非常明白了,陈晚荣笑道:“再荣,你去吧。我这就回去告诉爹娘好消息。你以后办差一定要尽心尽力。”
“哥,我”陈再荣重情谊,很是难舍。以前在县馆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