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王琪对刘从云笑笑,露出一口白牙。花花轿子人人抬,不过是说几句好话而已。让大家关注刘从云,总比关注二郎强。
冯侍郎并没有在会同馆久留,与三人说过话便带着从属走了。
会同馆每馆分六所,每所就是独立的院子,四周都是房子,北房曰“照房”,其他三面为“厢房”,每面九间,三间一个隔断,院子中路是工字房,为宴堂,穿厅,后厅。
因王府品官都安置在北馆,南馆空着,所以三人轮上了头所照房。照房九间,三间一套,正好一人一套,很是宽敞。
三人却顾不上欣赏这会同馆格局,稍加梳洗便相约去北馆打听消息去了。
结果沿着北馆六个所找了一圈,袁宗皋不在,陆松不在,虎头不在,陈赤忠不在,邢百户不在,蒋康、蒋寿皆不在。
能说得上话的都不在,留下的多是两眼一抹黑,只晓得世子昨日下午登基为帝。
三人出了北馆,面面相觑。
王琪迟疑道:“大家都在宫里,咱们怎么办”
道痴想着方才缺席的那些人,王府属官中,文官除了袁宗皋基本都在,武官与蒋家几个姻亲则是一个不剩。看来世子在行汉文帝行事,进京后先抓军权。不管是外戚,还是权臣,这下想要闹得什么,也成事不了了。
可是,怎么拉下了王琪?
刘从云合起扇子,敲打掌心,道:“既进京了,是不是先传信给殿给圣上,看是否能面见圣上,给圣上请安。”
王琪闻言,视线在众人身上扫了一圈,神情犹豫。
三人都没出仕,即便是新皇伴读,也只有等着旨意的份,暂时没有上前的资格。冒然寻到宫门,倒显得他们三个轻狂。
加上身份的缘故,王琪还没想好如何向世子求助,所以能避就先避些。
刘从云显然也想到避讳处,道:“既是不好寻去,那就等吧。等到晚上老师从宫里出来,再做道理。”
道痴与王琪也没有其他主意,三人便有回到南馆。
没等到头所,就见几个人站在头所门口。
见到三人踱步回来,那几个人都往这边望过来,其中有两个穿着官服,还有几个穿着儒生服。
未等近前,道痴便认出几个,穿着官服的除了给他们安排屋子的馆副之外,还有王琪的堂兄王瑄。穿着儒生服的,则是面带激动的三郎,另外一个略年长的的则是张庆和。张庆和旁边的面生儒生,十八、九岁年纪,圆脸笑面,看着性情软糯,随着张庆和望向道痴,带了几分莫名亲切。
“二哥,三郎,张姐夫、高姐夫”没等近前,王琪已经欢喜出声。
听着这称呼,道痴多望向了那圆脸儒生一眼。容娘嫁到姨表兄家,夫家姓高,这“高姐夫”应该就是容娘之夫高孟翔了。
先是一番厮见,主角是道痴。因王琪在京城一月,最初消息未明前隐身,后来遗诏从王青江那里得了准信后,“警报”解除,该见的亲戚都见了。
他心里明白,三郎与两位姐夫联袂而来,定是来见道痴的。
外头不是说话的地方,谢过了馆副后,王琪便请大家进宴厅说话。
王瑄当值,还需回衙门,便没有随着进去,临走前嘱咐王琪与道痴,这边得了闲就家去。王三郎与两位姐夫少不得又谢过王瑄,毕竟这里是兵部衙门内,若是没有王瑄相送,几人一时半会儿还进不来。
刘从云虽也跟着见了一圈礼,可见都是王家人与王家亲戚,便知趣地告辞,留下他们自家人说话。
后厅里,没有外人了,三郎拉着道痴,上下仔仔细细看了一圈,略带惆怅道:“将一年不见,二郎比我还高了!”
道痴闻言,也看向三郎,心中大惊,王三郎进京不及一年,怎么熬成这个模样,不由皱眉道:“三哥要成手无缚鸡之力的书生了!”
三郎清瘦,脸色略显苍白,眼下有些发青,看人时眼睛不是眯缝一下,看着就了孱弱,失了少年的朝气。
王琪在旁边,一边与张庆和、高孟翔等说话,一边留意旁边的小哥俩。听到道痴的话,他忍不住插嘴道:“就是,三郎是是不是熬的忒狠些?本还是长身体的时候,这般不爱惜自己,就算读书读的好些,身体熬垮了,还顶什么用?”
三郎讪讪道:“没大熬,只是在长个子,才显得单薄。”
王琪轻哼一声,道:“还强嘴?能唬了谁去?”说到这里,转向高孟翔道:“高姐夫,大姐姐就不训训三郎,怎容他这般糟蹋身体?”
高孟翔犹豫了一下道:“容娘说过三郎几遭,三郎想要明年下场,这大半年多在国子监里。”
王琪听了,望向王三郎,满脸的不赞成:“就算想要下场试试,也不当如此拼命。你也不是小孩子了,难道还不知欲速则不达的道理?”
在他看来,王琪院试失利,泯灭众人,乡试想要一试而就不太现实。第一场试试手,重点放在四年后还差不多,毕竟四年后王三郎才十八岁。
王三郎则望向道痴,带了几分坚定道:“我想与二郎一起下场。”
王琪也跟着望向道痴,道:“二郎也明年下场?你们都急甚?这不是让哥哥们羞死。”
道痴苦笑道:“连虎头都出仕了,我也不想再蹉跎。”
王琪缄默,道痴这次不再授官名单上,已经照王府众人落后一步,要是再晚几年出仕,谁晓得今上还记不记得旧日情分,还是早出仕要妥当些。
王三郎真心笑道:“二郎一定行的。”
道痴心中一软,道:“三哥如此刻苦,也定能如愿。”
王琪看看王三郎与道痴,又看看旁边的张庆和与高孟翔,见四人都是儒服装扮,且都是读书。两个是生员,两个是举人,只有他是个童生,再就科举大放厥词就有些不恰当。
王琪只能横了王三郎一眼,道:“三郎还是当哥哥的,难道就这样以身作则。二郎上京,叔祖母好生牵挂,本还指望你这当哥哥的照顾一二。哼哼,瞧着三郎读书忙的架势,是不得闲暇了。”
王三郎忙道:“不忙,不忙,我能照顾二郎。”
张庆和露出几分无奈,对道痴道:“二郎春日时来信提及京城置宅,我托人打听了几处,有两处差不多的,都在西城,一处两进,一处三进。照我的意思,本是属意那两进的宅子,既家中丁口少,宅子大了也空置。没等去信与你商量,赶上姨妹与三郎来探望你姐姐,不知她们姐弟几个是怎么商量的,认定了三进的宅子,就先买了下来,还不许我告诉你,如今一个半月过去,都收拾得差不多了。”
年后,道痴是在给顺娘的家书中提及帮忙看看房宅之事,可只是说着帮忙留意,回信中并没怎么提,没想到此事已经办成。
三郎笑道:“实在是难得遇到那个胡同有宅子卖。”说着,对道痴解释道:“新宅子跟家里老宅子一个在胡同东,一个是胡同西,中间就隔了七、八户人家,走路不过半盏茶的功夫”。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qidian。)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第156章 入皇城君臣再相聚()
对于三郎与容娘的善意与接近,他愿意接受;可对于十二房,则是敬而远之。同一个胡同住,成了街坊,是不是距离太近了?
道痴心下不禁踌躇。
可三郎满脸期待的神情,加上听张庆和的意思,不仅宅子买了,连收拾都收拾得差不多,那再说别的就没意思。
道痴只好领了这份好意,不过嘴里没忘提一句:“谢谢三哥,不过‘亲兄弟,明算账’,买宅子与收拾屋子的银子是多少,三哥得告诉我一声。若是没算清楚前,我可不搬。”
三郎晓得道痴不是爱占便宜的性子,加上容娘早就提醒过他,不能好心办坏事。他们姐弟两个并非送不起宅子给道痴,只是以道痴的脾气,不会受这份馈赠。毕竟外九房还有王宁氏在,加上顺娘也在京中。
因此,三郎便没有啰嗦,听了“亲兄弟,明算账”这句,反而隐隐带了欢喜,从怀里掏出房契、地契,还有一份买房合同,递过来道:“宅子用了这些个,是我与两位姐姐先垫上的,两位姐姐每人三百两,我用了六百两。至于收拾屋子那些,二郎就不要再说。收拾屋子能用几个花费?若是二郎再计较那个,就没意思了。”
三郎这般张罗,不过是为的一份兄弟之情,道痴接了道:“那就谢谢三哥。”
三郎摆手道:“又不是外人,作甚谢来谢去?”
兄弟两个其乐融融,王琪看着心里泛酸,道:“三郎就记挂二郎,忘了我这个哥哥?”
三郎与道痴亲近了一会儿,将正事也交代清楚,听了王琪这话,便觉得自己不对,忙换了座位,与从堂兄叙话。
高孟翔与道痴虽初次相见,不过晓得他是自家妻子的异母兄弟,虽说出继出去,名分上远了,可瞧着这姊弟几个的相交往来,又同手足无异,便颇为关注。今日被妻子打发出来,也毫无怨言。结果发现这个小舅子容貌俊秀,言行端正,不禁心生好感,道:“你姐姐常常提你,自打晓得你会进京,就掐着手指头算日子。勿要外道,常来常往方好。”
不知是不是姨表兄妹的缘故,高孟翔除了脸型与容娘不同外,眉眼之间有几分相似。因此,道痴看了,觉得面善,也就少了生疏,道:“我也想容娘姐姐,等王府这边有了安排,我少不得要要到高姐夫家探望容娘姐姐,高姐夫勿要嫌扰就好。”
听到道痴的称呼,高孟翔一愣,随即晓得自己说话唐突了,旁边坐着的才是道痴的“亲姐夫”,自家娘子名分上只是族亲。
他不由涨红了脸,道:“不叨扰,你容娘姐姐的意思,在迁进新宅子前,你若是不闲寒舍简陋,就来家里住。”
容娘确实这样交代,并不是逾越身份落下了顺娘,而是晓得张家宅子不宽敞。张家本不是大富之家,进京又是为了备考,并未打算久居京城,因此即便置了宅子,也不过是二进院。顺娘上有公公,下有小叔、孩子,家中并无空房。
见到高孟翔这般腼腆,道痴心中真是啧啧称奇。容娘那爽朗的性子,许给这样一个性子绵柔的夫君,两人脾气也差的太远。不过转念一想,或许这这就是互补,容娘是个爱拿主意的,要是真找个脾气硬的夫君,硬碰硬下来,未必能落得好去。
王杨氏为女儿选了这么一个女婿,也是一片爱女之心。
张庆和并不多话,可道痴也没有冷落这位姐夫。
虽说张庆和成亲没多久就阖家北上,可在成亲前与道痴这个小舅子也有过往来,两人倒是也能说得上话。
张庆和也发出邀请,让道痴在这边可以自由出入后,便过去住,骨肉团聚。
方才高孟翔的邀请,道痴都含糊过去;张庆和这里,自然不好应下,便道:“住不住的且不说,好酒好菜姐夫可要多预备两桌,待能抽身出去,少不得过去看姐姐与小外甥。”
张庆和也是通透的,自然晓得有三郎与高孟翔在,没必要在嘴上话亲近。
大家闲话家常,气氛正好,就见院副急匆匆奔过来,道:“两位王公子,宫里来人了”
大家立时熄了音,从座位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