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得趣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血战龙山-第12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等有了这些数据,杨震宇才下定决心,要打一场大仗!

    毕竟想要动市区的鬼子城防部队,一般人连想都不敢想。

    杨震宇让唐潮电令请示首长,汇报了下一步的作战计划。

    抗联首长非常重视独立团的军事计划,还特意和八路军高层人士开了专题研讨会,梳理并通报了加市周边,抗日武装的部署情况,经过长时间的推演和判研,最终同意了独立团的作战请示。

    厉兵秣马、整装待发,大仗即将打响。

    因为在来的路上,独立团已经铲除了鬼子和匪患的武装,所以从依兰调集各兵种向加市集结,也丝毫没有受到影响。

    这次,杨震宇和独立团势在必得,调兵遣将也是火力全开。

    最后统计下来,这次独立团调集的兵力足足达到三千多人。

    好家伙,这分明是个超级加强团的配置,如果说是旅级部队编制,也只多不少!兄弟部队的指挥官听到这个消息后,都暗自咂舌。

    有的人还酸不溜丢跑首长那边提意见,说他杨团长借抗日之名,暗自招兵买马扩充队伍,被姜信义骂了一顿,说你有本事也去扩充队伍,没那本事就哪凉快哪儿呆着去。

    独立团这次是长脸了。

    杨震宇按步兵、炮兵、骑兵三个主要兵种排兵布阵,在收到首长的批示以后,部队开始向加市出发。

    最引人注目的是,在炮兵营里配有两辆坦克,扬武耀威的开在前面,坦克上的炮管,还时不时转动一下方向,突突地冒出几股黑烟,看着一副牛气冲天的样子。

    这两辆坦克,是从中岛手里夺过来的,操作者正是那三名国军兄弟,现在已经加入抗联的地瓜等人。

    雄赳赳、气昂昂,军歌嘹亮,精神焕发,数千人的独立团浩浩荡荡向加市进发

    两天后,兵临城下。

    加木斯市外,风云际会,万马齐喑

第207章 第二○六章 论持久战() 
根据首长们的批示,独立团调兵遣将,几路大兵压境,对加木斯市进行了包围。

    加市的鬼子指挥官,也是早已经预料到这一点,所以提前把部队集结在一起,连城郊的机场,都半推半就放弃了。

    反正还控制着偌大的一座城市,老百姓还在自己的控制范围,再怎么样,独立团也不敢强攻。

    只是这种对峙阵势,不知道要到什么时候结束。

    为了安全起见,杨震宇让唐潮带着立业回到依兰,这里已经战事明确,电讯室有人盯着就行了。

    立业这个小家伙,天生胆子大,听到哪里打枪什么的,总是笑哈哈地指着那里,一点也不害怕。

    临走时,大军还用小嘴亲了杨震宇一下,把杨震宇高兴了好一阵子。

    娘俩走后,战事持续。杨震宇很想杀进城去,但投鼠忌器,考虑到那些老百姓,他确实不敢轻易攻城。

    仗打到这个份上,让人非常郁闷。

    几天下来,独立团只围不打,让鬼子也很发毛,被成千上万双眼睛就盯着的滋味真不好受。更加令人恐惧的是,这些人随时都可能冲过来,要了他们的命。

    杨震宇想过很多办法,什么引蛇出洞、骂人激将、佯装后退等方法都用了一些,结果小鬼子就是不为所动,看来这回他们是要铁了心,坚守不出了。

    在杨震宇的耐心快要用完的时候,万重山来了。

    八哥特意给带了一本书,那是八路军首长交待的,一定要让杨团长读一下这本书,那本书叫论持久战。

    杨震宇文化不高,本不是读书的料,但他看了两眼,就被书里的内容吸引住了。

    因为它不是一本普通的理论书籍,说它是一本兵法奇书,也毫不为过。

    从第一句开始,杨震宇就着迷了,接连几天都是如醉如痴,几乎达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

    随着所读内容的深入,杨震宇开始茅塞顿开,他的内心受到了强烈的震撼。

    他明白了很多前所未闻的战争道理。

    “岛国是一个强大的帝国主义国家,但它的侵略战争是退步的、野蛮的;华夏的国力虽然比较弱,但它的反侵略战争是进步的、正义的,又有了共党及其领导下的军队这种进步因素的代表。”这是一个道理,浅显易懂。

    “岛国战争力量虽强,但它是一个小国,军力、财力都感缺乏,经不起长期的战争;而中国是一个大国,地大人多,能够支持长期的战争。”这是一个事实,十分客观。

    书中还根据全国的抗战形势,把抗战分成了几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敌之战略进攻、我之战略防御的时期。第二个阶段,是敌之战略保守、我之准备反攻的时期。第三个阶段,是我之战略反攻、敌之战略退却的时期。”

    作者还着重指出,第二阶段是整个战争的过渡阶段,“将是很痛苦的时期”,“我们要准备付给较长的时间,要熬得过这段艰难的路程”,”抗日战争是持久战,华夏必将取得这场战争的最后胜利“。

    这个人,到底是人还是神,为什么能把战争态势分析得这么精准,这得是多少战斗经验,才能总结的如此深刻?

    这个人,他的心胸绝对不是一般将士可比,他的胸怀在国际舞台,更在天下苍生。激情飞杨,指点江山。

    连续一周的时间,杨震宇都在贪婪地享受着这份精神食粮,忘却了身边的琐事,眼睛都熬红了。

    他的思想彻底脱胎换骨,灵魂及心智被荡涤清明,他还学会了“运动战,游击战,阵地战、消耗战,歼灭战”等各种先进的军事理念。

    他更深刻认识到:“武器是战争的重要的因素,但不是决定的因素,决定的因素是人不是物”。

    他记住了这个伟大的作者名字——舵手。

    这个人的思想,犹如天上的太阳,把杨震宇的身心彻底照亮,让他对后面战争的态度和目标,更加明确精准。

    杨震宇想到了眼前的战斗,加市的形势正处在这种态势之下,绝不能急于求成,现在该着急的,一定是鬼子!

    十天时间,一晃而过。杨震宇终于把这本书里的内容融会贯通,而鬼子已经预感到平静之下的狂澜涌动,愈发着急,这正是独立团乐意看到的。

    围而不歼,有时往往比直接拼杀更有效果。杨震宇通告独立团的每一位将士,继续围困,不需要轻易出击。

    比耐心,谁怕谁?

    鬼子是外侵者,没有后劲;而独立团不一样,走到哪儿都是自己家。

    这种打法,就是关门打狗,要打的是会咬人的野狗!

    围困的同时,独立团其实也没闲着,虽然不打大规模的攻城战斗,但对城墙上的守军还是可以袭扰一下的。

    铁蛋给自己定了个目标,每天狙杀5名鬼子小头目,一个不多,一个不少,够数就收枪。

    多日下来,他数得清清楚楚,已经有55名鬼子丧生在他的金枪之下。

    这小子天天能杀鬼子,把独立团的其它人羡慕的够戗,守城的小鬼子也是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但再怎么羡慕嫉妒恨也没有办法,谁让人家铁蛋枪法好,射程又远呢。

    日升日落,一个月很快过去了。

    杨震宇还是没有撤兵的迹象。

    他唯一做的事,就是让独立团切断进入加市的所有通道,不让城里的人得到任何援助。

    其实也活该小鬼子落败,这段时间,就没有任何支援部队开过来。

    八哥给杨震宇分析的结果是,全国战场上的鬼子结果都差不多,加市的战况,很可能就是华夏战况的缩影,很多地方的鬼子,都已经是自身难保。

    杨震宇一点也不着急,他在等待一个机会,这个机会足以让小鬼子乖乖投降。

    长期被围,鬼子心慌,几乎已经到了崩溃的边缘。

    城里的情况开始有了变化,鬼子开始行动了,他们把目标放在了老百姓身上。

    开始时,鬼子还不敢轻易抢夺老百姓的生活物资,至少还有储备军粮可以消化,他们也怕激起全市百姓的民怒。但时间长了,城里的物资开始稀缺,而且没有任何商业流通,城市生活成了无源之水。

    现在情况危急,实在顾不了那么多了,再等下去,都不用抗联打过来,饿也饿死了。

    平民百姓开始遭殃,困苦生活雪上加霜。

    终于有一天,鬼子守护的城门开了,涌出一队难民,看样子是华夏百姓

    持久战,收到了良好效果。

    杨震宇要等的机会,真的来了

第208章 第二○七章 真假难民() 
看到城里有一队老百姓难民逃出来,杨震宇早已经下令,让战士把他们引到临时安置点。

    安置点很大,选在一片树林中,树与树之间用麻绳相连,在上面垫上树枝,再盖上茅草,形成了一座座临时帐蓬,遮光挡雨,简单实用。

    虽然不比自己家里,但比起被鬼子迫害的生活,算是好多了。

    这也是杨震宇提前让独立团准备好的,他要等的就是这个机会。

    我不动,敌自乱。这是那本书中讲的一个战术,杨震宇现学现卖。

    时间越长,城里的难民越多。到了最后,每天都有上千人逃出来。

    鬼子也很聪明。有人逃难,他们一概不拦,少一个人吃东西,总比去争抢要好,况且,就算是去抢老百姓的东西,那也是要花费力气的。

    十来天过后,城里的人已经逃出了大半。

    每天从加市过来的人,拖家带口,难民如潮,好在独立团和先过来的百姓一起干活,继续加大了营地搭建工作,老百姓都得到了妥善安置。

    出来的人越多,剩下的鬼子就越慌,如果哪一天老百姓都跑光了,抗联可就不会那么客气了,随时可能会发起进攻。

    经过这几天的观察,强子看出一些名堂,他赶紧找到杨震宇汇报。

    杨震宇正好八哥在讨论后面的战斗,见了强子,二人都很高兴,强子跟过八哥一段时间,受八哥的影响和指点很大。

    “首长,团长,我发现一个情况,这些难民里面,我感觉好像是掺进了一些小鬼子。”强子开门见山,说出了自己的看法。

    “你怎么能够断定,这里面会有鬼子?”杨震宇马上问道。

    强子看了看八哥,继续说到:“我也不是十分确信,只是一种感觉,有几个人我好像是在没围城之前进去时见过,应该是小鬼子”。

    这小子有过目不忘的本事,但除了他爹,没有其它人知道,杨震宇当然不信。

    “吹大牛呢吧,你能记住那几个鬼子?成千上万人里边,你能记住几头烂蒜?”杨震宇打死都不信。

    八哥看强子不像是开玩笑,也严肃地问到:“强子,好好说说,你是怎么记住那几个人的?”

    强子想了一会,又点点头答到:“我去过鬼子指挥部外围,当时有几个鬼子还抬着枪,瞪着眼睛吓唬旁边的老百姓,我就记住了几个,这次的难民营里,我看到了那几个人。”

    “震宇,咱们不能大意,要尽快查一下!”八哥意识到强子说的这件事的严重性。

    他相信作为一名合格的情报人员,记忆力多数是超越常人的,对人和事的印象,往往也是十分敏感的。

    当时金凤就有这个本事,特别是对狙击镜里看到的蛛丝马迹,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