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得趣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生三国之公孙天下-第8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垂槌ⅰ=衲渲ィ庥挝俊薄

    孙坚坚决不认:“玉玺何由在吾处?”。

    “建章殿井中之物何在?”

    “吾本无之,何强相逼?”

    “作速取出,免自生祸。”,袁绍见孙坚依旧不认,不由大怒,厉声道。

    而孙坚,则将心一横,指天为誓:“吾若果得此宝,私自藏匿,异日不得善终,死于刀箭之下!”众诸侯曰:“文台如此说誓,想必无之。”。

    袁绍见孙坚还不承认,便将前来与自己报信的军士唤出,指认与孙坚,“打捞之时,有此人否?”。

    孙坚顿时大怒,拔出腰间宝剑,就要将那名军士斩杀,而袁绍早有准备,也沧浪一声拔出宝剑,挡在孙坚之前,厉声道,“汝斩军人,乃欺我也。”。袁绍背后,众将领纷纷拔剑出鞘。

    孙坚背后程普、黄盖、韩当亦掣刀在手,孙策更是拔出宝剑,就要奔袁绍而去。众诸侯见了,赶紧拉住孙策、孙坚,将二人一齐劝住。孙坚冷哼一声,也不理会袁绍,出帐上马,随即拔寨离洛阳而去。

    袁绍见孙坚如此不将自己放在眼中,心中大怒,遂修书一封,差心腹人连夜往荆州,送与刺史刘表,教就路上截住夺之。

    又过一日,曹操、公孙续与刘关张引兵回,袁绍闻曹操大败而归,险些丧命,便令人将曹操接至寨中,会众置酒,与曹操解闷。饮宴间,曹操想起先前众人惜兵不前,今孙坚又背约而去,联军已经形同虚设,不由伤感,多饮几杯,略有醉意,起身道:“刘太尉始兴大义,为国除贼。诸公既仗义而来,本应尽力除贼,以操之初意,欲烦本初引河内之众,临孟津、酸枣;诸将固守成皋,据敖仓,塞轘辕、太谷,制其险要;公路率南阳之军,驻丹、析,入武关,以震三辅。皆深沟高垒,勿与战,益为疑兵,示天下形势。以顺诛逆,可立定也。今迟疑不进,尚不如一小儿,大失天下之望。操窃耻之!”。

    袁绍等众多诸侯无言可对,席间气氛沉重,片刻之后,不欢而散,曹操见袁绍等各怀异心,料不能成事,在与公孙续道别之后,自引军投扬州去了。

    而公孙续也因为再在此间也无所作为,也辞众而去,公孙续离开后,刘备也与关张商议,引兵回平原,至此,诸侯联军,算是名存实亡。

    平日里,众诸侯之间多有摩擦,之前有盟军约束,各自收敛,如今联军已散,众人便开始翻出陈年旧怨。兖州太守刘岱,问东郡太守乔瑁借粮。瑁推辞不与,岱引军突入瑁营,杀死乔瑁,尽降其众。袁绍见众人各自分散,就领兵拔寨,离洛阳,投关东去了。

    公孙续知晓众人的命运与历史上不会出现太大偏差,所以也就未多做计较。唯一可惜的是,此时在张邈手下的恶来典韦,公孙续不敢明目张胆的撬过来,否则,幽州能战大将,当属诸侯第一。

    而另一边,董卓到长安之后,重新安顿百官,此时,董卓突然想起尚在狱中的蔡邕以及荀爽,不喜他二人与公孙续的关系,而如今又迁都长安,有函谷、潼关之险,足以抵御诸侯,于是准备将二人斩杀,以儆效尤。李儒等人劝谏,反被董卓呵斥,于是,只能任由董卓施为,众人皆为蔡邕、荀爽二人暗中伤悲。

    但当董卓命人提取蔡邕、荀爽二人之后,却得军士报告,原来早在初离洛阳之时,狱吏便已经将二人放走,如今早已经不知何处去了。董卓大怒,残杀狱吏以泄愤,又命人全国通缉二人。

    自此之后,董卓又在长安行洛阳之事,甚至变本加厉,李儒屡次进言,皆被董卓无视,最后,甚至因为李儒的劝谏而故意疏远李儒,令李儒心灰意冷。尤其是在听闻当初洛阳出逃百姓,竟然迁徙千里,奔投幽州,再想起当初训练有素的劫路匪徒,李儒后知后觉,当时汗流浃背,过后却又突然顿悟,长叹一声。至此,不再向董卓进言,而是开始暗中筹备一些事物,准备后事。

    另说孙坚,在携带玉玺回归江东的途中,被刘表截住,死战得脱,恨上刘表,在江东厉兵秣马,准备报仇。众诸侯之间,也相互攻伐,一时之间,整个大汉狼烟四起,纷争不断。

    受战争影响,百姓们家园被毁,民不聊生,纷纷思取另谋生路。而此时,丐帮、暗灵以及夜鹫便开始在民间大肆宣扬之前“百万奔幽千里徙行”之事,又言及幽州富庶,太尉仁慈,于是各州郡百姓,纷纷携家带口,投奔幽州而去。

    此时,众诸侯尚未意识到百姓的重要性,只顾彼此之间攻城略地。只有益州、荆州安宁富庶,百姓们免受战火影响,同时,未来的枭雄刘备与曹操,也开始暗中截留百姓,积累人口。

    公孙续回到幽州之后,第一时间去见了已经安全返回的荀爽、蔡邕,拜见了师傅和这位自己未来的老岳父。对于公孙续的所作所为,荀爽十分高兴,不断称赞公孙续。而蔡邕,也对公孙续满意至极,次日便与侯老太守、刘君商议过后,将公孙续与蔡琰之间的婚事定了下来。

    侯老太守、刘君共同来到镇北将军府,将事情与公孙瓒、侯夫人说了,对蔡琰满意至极的侯夫人顿时大喜,便对公孙续进行催婚,令公孙续苦笑不得,最终,在公孙续好说歹说之下,订婚立即进行,但将婚期拖到了十六周岁,这也是侯夫人和蔡邕所能够接受的极致了。

    汉朝订婚,并不是一件需要大肆庆贺的事情,遵循周礼的蔡邕更是力求一切从简,公孙续当然求之不得,十四岁便订婚,对于后世穿越来,二十六七还没有女朋友的公孙续来说,实在是一件总觉得很荒谬的事情。

    于是,公孙家在与蔡邕商议过后,象征性送了些定亲礼,便算将这门亲事定下。定下亲事之后,蔡邕在涿郡办置了一间宅院,将蔡琰从公孙府中接了出来,毕竟如今再一直住在公孙府中,已经不是一件很体面的事情了。而后,蔡邕和荀爽又应侯老太守和陈寔之约,在幽州设学。

    又多了两尊大儒,公孙续自然欣喜,有此等大儒在,幽州的影响力必然会再次更上一层楼,尤其是如今陈家、荀家这两大世家已经站在了公孙家这一面,这针对于公孙续降低世家大族对幽州的影响至关重要。

    同时,暂时安定下来的公孙续,也开始正式着手筹办一些其他的事情,尝试着去进一步提升自己和公孙家在民间的威望,打压世家对幽州的影响力。于是,定亲之后的投入,又一头扎入到幽州的兴改大业之中。

第98章 学院分级,教育设定() 
投入到幽州发展大计安排之后的第一件事情,便是对突然暴增的一百二十万百姓的安置,公孙续在与荀彧、陈群以及戏志才商议过后,将所有民众尽数留在幽州,分散分布在人口较少的代郡、上谷、渔阳、右北平以及辽西诸郡,在各地进行开荒屯田。

    政策依旧与当初的辽东相似,第一年,由政府补贴种子粮食,但由于幽州的土地比辽东要好上不少,所以只免第一年的税收,但即使如此,也让百姓们对公孙续感恩戴德。毕竟,公孙续给众人带来了生的希望以及开启了良好生活的开端。

    第二件事情,由于人口的增加,公孙续开始筹划自己之前所设想的两件事情,分别是建设学院与兴建医馆,这两件事情不仅是为了确保幽州、辽东百姓的良好生活,更重要的是,为了不断提高自己以及公孙家族在民间的声望。尤其是兴办学院,是打破世家垄断学子,寒门难出英才的僵局,降低世家对幽州影响力的最佳方式。

    当然,这需要一个过程,一个温水煮青蛙的过程,不能过于急迫,引发世家的反弹。否则,反而得不偿失。

    另外,通过兴建学院,还可以选取民间的人才为己用,让幽州的人才不会出现断层情况,同时,在对学生进行教育的过程中,会不断的对学生进行忠于公孙续,忠于公孙家族思想的灌输,让这些学生能够从心底忠诚于公孙家。

    而兴建医馆,一来是为了替百姓治病,尤其是对这个时代威胁最大的瘟疫进行控制,避免出现人口大萧条的情况,二来,是为了体现出公孙续以及公孙家族一心为民的良好形象,让百姓能够从心拥护公孙家,如此,便可确保公孙家基业的稳固。

    于是,为了第一件事情,公孙续找来了荀彧、陈纪、陈群、郭嘉、戏志才、田畴、田豫以及辽东的王烈、管宁、邴原三人。众人在镇北将军府坐定,上首陈寔、荀爽、蔡邕、侯老太守、卢植以及刘君六人坐定,饮茶聊天,看着席下十一人。这十一人,或为六人后辈,或为六人学生,见六人在席上悠闲饮茶聊天,除公孙续外,都有点拘束。

    公孙续示意田豫给众人斟茶,自己先拿起一杯,饮了一口,对着有些紧张的荀彧、陈群、戏志才以及田畴等年轻谋士笑道,“大家不必拘谨,自然一些!”。

    荀彧苦笑一声,也饮了一口茶,“公子说倒是轻松,这些人,都是海内大儒,或为长辈,或为恩师,我等如何敢放肆?”。

    “公子这茶真心不错,如早有这茶,嘉也不至于养成酗酒之习,徒受这戒酒之苦!”,郭嘉也饮了一口茶,众人之中,属郭嘉最为淡定。戏志才见郭嘉如此淡然,不由笑了一声,“奉孝当真好淡然!”。

    “哈哈,你等小辈自由交谈便是,我等冢中枯骨,不过是被续儿生拉硬拽而来,不碍你们论事,不必拘束!”,陈寔备份最高,率先开口道,近几年,因为修炼五禽戏,外加上跟随华佗学习养生之道,心态超然的陈寔,竟然隐隐之间有返老还童之感,着实神奇。“元方,你也算是长辈,有何拘束?”。

    “父亲教训的是!”,陈纪诺诺,偷偷横了公孙续一眼,如今,陈氏因为公孙继的出生,已经变得和公孙家更为密切,而从不摆公子架子,谦卑恭顺的公孙续,更是得到了所有陈家人的喜爱,都将其实为自家晚辈,一点点也没有了最初的拘束。

    公孙续装作没看见,直接对众人开口道,“今日召集大家前来,主要是商议一下设置学院的事情!”,众人皆正襟危坐,静静听公孙续所言,这是一个大事情,一个会影响到整个时代的格局和关系世家是否反弹的大事情,必须慎重。

    “如今我幽州、辽东已经有近千万民众,其中混杂着汉族、乌桓、鲜卑、三韩、百济、扶余以及高句丽等十几个民族,这些民族由于语言、文化、传统以及风俗的不同,交流和相处起来很是艰难,所以我决定在民间开办学院,对民众进行普及教育,统一语言、文化和风俗习惯!”。

    “我初步决定,在乡间,设立乡学;县城设立县学;郡城设立郡城学院,最后,在涿郡设立幽州大学。各级学院之间,自乡学开始,优者进县学,县学优者进郡城,最后郡城优者进幽州大学。凡民间幼儿,满八岁,即可进入乡学就学,满三年而上,以此类推!”

    “如此,是否会引起世家大族的不满?”,陈群问道,毕竟世家大族一直看不起寒门子弟,如今与寒门子弟一起入学,难免会心有不满,而若得罪世家大族,在这东汉末年,难以立足。

    陈氏、荀氏虽然也是当世大族,但也无法与天下世家对抗,这无疑于以卵击石。

    “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