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是为此在做准备。而自从任伯年事件出来,这些老臣子便明白西征之事是无可避免,只是迟早的事情。
但是做为把持着大明工商业的江淅、安徽等地工商业主却想着该如何从中谋利。他们知道,一旦西征,战无不胜的明军肯定会横扫西域。一旦西域落入大明手中,这西去的丝绸之路算是打开了,而受利最大的当属占据地理便利的几”错省。西去柜绸之路大开。对柜绸、瓷器、茶叶、细心,侧布等轻工业产品则是最畅销之物。目前,这些产品超过三分之二掌握在江淅、安徽等地的工商业者手里,北方诸省顶多出贩他们的特产一呢绒。
但是再过个三五年就不同,按照内阁新一轮对北方诸省的大投资和第三个五年计哉,相信用不了多久,北方诸省除了建立完善的重工业体系外,轻工业也会逐渐齐全。届时涌向陆上丝绸之路的货品将全由占据地利的北方诸省提供,没有江淅、安徽等省什么事了。
江淅、安徽等省的工商业主们怎么能够眼睁睁地看着这么大一块蛋糕从自己眼皮底下被人专走,因此他们趁机迫不及待地要求立即发动西征,这样造成的后果是北方诸省受西征影响,恐怕只能一力发展重工业和军工业,对于轻工业是有心无力。一旦西域被明军占据,那么就算北方诸省想要在打通的丝绸之路上分杯羹也只能看江淅、安徽等省工商业主的脸色,因为只有他们手里的货才能满足这么大量的需求。于是江淅、安徽等省的工商业主就找上了与其关系密切的准西派,说不定太平派也被他们游说了一番,因为他们与太平派的关系也是相当复杂和密切。
王侍尧、叶综温都是心窍玲珑之人,怎么不知道这事背后的用心。但是他们目前处境比较尴尬。
他们所代表的太平派才为向湖广、北方倾斜与准西派争闹了一番,再顶牛,恐怕真的要撕破脸了。虽然太平派实力强劲,蒸蒸日上,但是目前还不愿与庞大的谁西派翻脸。再说了,江淅、安徽等省工商业者对太平派的支持甚至胜过对淮西派,尤其是安徽省,原本就是太平派的
“老根据地”如果太平派出面反对这件事,恐怕是自剪羽翼,但是支持这件事,王侍尧、叶综温等人又觉得是对国家和军队的一种不负责任,因为如此贸然西征,恐怕会骤添许多艰辛。思来想去,只好躲在一边默不作声法。
刘浩然愤怒了一番后便恢复平静,落坐回座位,淡然地说道:“看来你们是会中安,算了吧,还是我找传义等人商议一二。你们走吧。”
看到刘浩然下了逐客令,王侍尧、叶涂温一脸的愧疚,拱手行礼后便告辞了。
看到两人的背影消失在门口。刘浩然突然脸色转笑,抚须道:“承华、念祖的火候还是不够老道。岂是百室和国用的对手?”
在一旁的刘焕翼不由诧异道:“父皇,你此话是何意?”
刘浩然将其中关节一一解释一番。然后言道:“如果百室、国用真心要推动西征议案,何不亲自出面提出此议案,怎么任由思颜这几个老货出面呢?”
刘焕翼使劲地想了想,觉得父皇还说得有点道理,李善长、冯国用出面,的确比宋思颜等人要强势得多,但是宋思颜等人德高望重,出面也没有错呀。
“百室、国用两人的心思我难道不知道吗?他们久治军政,岂不知道此时贸然西征风险极大,一旦失利,他们不仅一时英名付之东流,还要承担连带责任,如此后果,他们俩安能不知?”
“父皇,既然如此,李大人、冯大人为何还要请宋老大人出面?”
“宋老大人出面,百室、国用对江淅、安徽等省工商业者也有了交代。就算议案在资政院通不过,也只是太平派阴持两端,江西和北方派竭力反对而已,与谁西派有何干?江淅、安徽等省工商业者要怪也只能怪江西、北方派和太平派。”
“父皇,你的意思儿臣明自了。”
“翼儿,你真的明白吗?”
“父皇的意思是?”
“你等着看,待西征案在资政院准备三读之前,会有淮西派老臣资政大夫或告病,或有事出省,种种借口,反正留在南京的资政大夫人数不会超过江西和北方派之和。”
刘焕翼一时愣住了,原来还可以这么玩的,看到他这个样子,刘浩然笑着说道:“你一时明白不过来也不打要紧,你可以默观事态变化,待到事毕后可再向你的老师请教。”
“尖皇,儿臣知道了。只是儿臣有一事不明,既然父皇知道贸然西征危害极大,为何还让议案上资政院?”
“大明规则是法度和程序,难立易废,为君者最重要的是要维护这规则,只要是在这规则之下,群臣再如何争斗也无关紧要,哪怕是为私利而废公用。公用被废,总补得回来,规则一破,大明迟早亡国。翼儿。你好好用心体会吧。现在将这卷字送到内阁去。”
“是的父皇。”刘焕翼双手捧着刘浩然的那幅字,走出房门,冒着风雪向文渊阁走去。
第三百一十七章 太平派的定位()
第三百一十七章 太平派的定位
王侍尧环视一眼会场,心里便有了定数,不由暗暗叫苦,这下被淮西派给坑苦了,你们做好人,恶人却让我们来做。叶淙温似乎也想到了这点,不由对着王侍尧几声苦笑。
果然,第一次西征议案很顺当地通过一读,但是在二读就有点结结巴巴,而且在场的人可以明白看出整个形势。淮西派倒是想通过该议案,可是有心无力,来的资政大夫太少了,这段时间大明内阁大行经济均衡发展和准备全国大行奉议会,不少老资格的淮西派资政大夫都奉命出去调研去了,以发挥余热,留下的人还不够半数;江西派和北方派当然是极力反对,他们中间都有一些高人,当然可以看得出这里面的玄机和勾当。现在江西派和北方派在经济均衡发展的斗争中利益相关密切联系在一起,自然会联手起来不让江南的工商业者占大便宜。
经过一番舌枪唇剑的最后辩论,终于进入到三读程序。淮西派资政大夫绝大部分都投了赞同票,可惜不到一半,议案没有通过。太平派大家都知道是保持中立,但是在这种通过议案投票中投弃权票就等于投反对票。
在最后关头成功狙击了江南工商业主和淮西派联手推动的第一次西征案,江西派和北方派非常高兴,在座的资政大夫个个神情兴奋。而淮西派资政大夫有的神情激愤,眼睛总是向太平派资政大夫那里瞄,有的神情默然,端坐在那里像是什么事情都没有发生过,李善长、冯国用却脸色轻松,还时不时地与旁边的人低声说几句。唯独太平派资政大夫们神情尴尬,他们虽然大部分都是出身大学、翰林院等高等学府,但是此前与淮西派算是一脉相承,和江南工商业主利益相关,这次弄了这么一出,内外里都不是人了。原本就和淮西派若合若离的关系这一次算是正式撕裂了,与江南工商业主的关系则遭到了重创,那可是他们获得巨大支持的根基啊。
但是所有的人都没有想到,当第一次西征议案被否决之后,皇帝陛下却发飙了。
“德兴,你们军事科真的仔细研究了这份西征议案了吗?”刘浩然不动声色地问道。
“回禀陛下,臣等仔细研究过了,觉得可行。”丁德兴非常知道这位结义兄弟的脾气,也知道这里面的玄机,只好硬着头皮答道。
“可行?”刘浩然转向冯国用问道,“国用,你怎么看?”
“回禀陛下,依臣之见,除了有些仓促之外,其余的都可行。”冯国用站起身来拱手答道。
“德兴,国用,你们是不是久不在军枢,已经不熟军务了吗?这么大的漏洞怎么就看不出来呢?难道你们没有看到陆军部、西安卫戍区、和宁卫戍区的不同意见吗?就一定要急匆匆地通过此议案?”
虽然刘浩然说得很平和,但是在资政院众多人等说出这样的字眼,已经是非常严厉了,冯国用、丁德兴一脸尴尬,只得端坐在自己的位置上默不作声。
“内阁糊涂,你们也跟着糊涂,难道你们都糊涂到一块去了吗?”刘浩然继续毫不客气地说道,在座的资政大夫都知道该议案的一些内幕,原本陆军部、西安卫戍区、和宁卫戍区都不支持现在就发起第一次西征,都希望在三到五年后大明做好了准备后再进行西征,只是江南工商业主的诉求太强烈了,李善长在内阁合议中“强行”通过了第一次西征议案。
“难道你们不知道此时贸然西征,会带来什么后果吗?”刘浩然的语气越发地严厉起来,“看来你们身据高位太久,数十万大明将士的性命在你们眼里已经算不上什么了!而且你们小集团的利益已经高于一切。为了你们小集团能够挣到钱,将士的性命可以拿来赌一把,大明的利益可以被当成是废纸,人家是舍小家为国家,你们倒好,是舍国家为小家!”
刘浩然的话说到这个份上,李善长、冯国用、丁德兴再也坐不住了,连忙起身躬身应道:“臣等失虑,才差点酿成弥天大祸,臣等愿领罪。”其余的资政大夫也是战战兢兢,皇帝陛下在资政院一向是当“泥菩萨”的多,想不到今日突然发火了,二十余年积累的君威施加下来,没有人感到轻松。
“领罪?”刘浩然鼻子里哼了一声,“百室,你们内阁好好反思一下,你们到底是大明的内阁,还是那些工商业主的内阁!还有国用和德兴,你们身添资政大夫,是为国定策,为民谋利,不是某些人手里的傀儡!”
在场的部分资政大夫在战战兢兢中开始体出味道来了,这该不是皇帝陛下对掌握大明经济命脉的江南工商业主有了什么看法,至少是看不得这些人手伸得太长,抡起棍子开始敲打起来。甚至有资政大夫在暗中猜测,皇帝陛下会不会借题发挥,改变国策。要知道,在大明以农为重还是以工商为重一直争论不休,只是在江南派被打压下去之后,这个争论逐渐被定调为以农为根,工商为重,实际上是以工商为重大获全胜。现在皇帝陛下突然借题发飙,是不是有其他想法,君王的心思,谁猜得透。
但是王侍尧、叶淙温、刘承志、罗复仁这些“高人”却心里有数,皇帝陛下不会改变国策。自从资政院改制大行以来,皇帝陛下在任何议案讨论、提交、辩论和投票时都不会发表任何意见,任由内阁、资政院履行程序,临了不管如何,只要是通过的,都是大笔一挥。
这一次也是如此,皇帝陛下在议案未获通过后发飙,这说明陛下在心底就不赞同这个议案,但是此前他一直没有发表任何意见,任由该议案走完整个程序,一定要等到投票水落石出才出声。这说明,皇帝陛下还和以前一样,非常注重大明的“立法程序”。
只不过几个人后续想的都不一样,王侍尧和叶淙温这下彻底明白了,李善长、冯国用不愧是跟随皇帝陛下多年的老臣子,又都是精于心计权谋的“高人”,估计在无声中就和皇帝陛下达成默契。
你说李善长、冯国用看不到匆忙西征的后果,你说李善长、冯国用两人想不到皇帝陛下事后会“发飙”,王叶心里百分百不相信。但是李善长、冯国用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