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汤校尉,练中有什么问题吗?”汤和在钦州已经待了两个多月。练雇佣兵的事情一直都是他在操办的,网赴任的蓝玉自然耍听听他的意见和看法。
“回蓝校尉,语言不通一直是斤小问题,军政人员每晚除了给他们上政治思想课外就是帮他们补习汉语,可是这段时间只有一部分雇佣兵有所进步,很多人只能听懂一二三四。左转右转。”
蓝玉笑了笑,他手里曾经带过一支日本雇佣兵,清楚这些日本武士的底细,你不要看这些武士没事扛着把刀人五人六地乱溜达,杀了平民还屁事没有,社会地个虽然高,可是经济基础却不怎么的。
能有封地的下级武士几乎没有,平日只能靠俸禄过日子,而且薪水还不高,光棍还好说,拖家带口就要过得紧巴巴的。一旦当了野武士,没有正常来源经济来源就愕自谋生路了。护卫商队、为商人权贵当私人保镖、为地方恶霸当教习打手,甚至客串山贼盗匪也是可能的。
所以说大明在日本招募雇佣兵。这些武士还是非常响应的。如果第一批在高丽和东北卖命的日本雇佣兵是半骗半抓弄过来的,那么第二次招募就成了非常自愿的事情,毕竟那五千雇佣兵不管死的活的,哗哗地往家里寄来的钱粮不是假的,到后来第一批日本雇佣兵因为立功转为大明子民,家眷也被允许接到大明,去传说中天堂一般的天朝上国主要指江南享福去了。有了这些活生生的例子,大明招募起来非常顺手,而且这些下级武士除了杀人打仗别的技能都不会,更不用说学习文化,那是高级武士和贵族才能做的高雅事,尤其是那些南朝的野武士因为心有忿恨,知道自己已经不被容于北朝政权,干脆应征大明去换种活法。
“汤校尉,这种问题很快能解决的,东北的九州兵团已经乘船南下。不几天就会到钦州。他们当了两三年雇佣兵,都熟悉汉语,加入到这里,语言不通的问题就能解决。”
蓝玉说的九州兵团就是此前从日本九州招得第一批雇佣兵,在高丽、东北立下不小的功劳,大部分愿意者都“赐”大明子民身份,成为正式的大明皇家陆军。经过几次激战,这五千人现在只剩下三千多,而一部分伤残者做复员处理,在辽宁省充任民职,现在南下的不过两千余人。他们经过严格的练和实战,熟悉明军的战术配合。这次南下是要在雇佣军团中担任中低级军官,不过首先也要进行一段时间的适应刮练。
对越陈宣战,大明上,亦其是军方开始意识到一支强大海军和制海权的重要性煦“小只,往常的做法,不要说东北和北方,就是从江南调兵到广西,没个三五月你是办不到的。现在可好,凭借大明几乎达到近万艘的海船,调兵运粮简直是轻而易举的事情,就是辽宁的九州兵团,集结到港口,然后上船。不到二十来天的工夫就全部运到广西钦州。而拥有众多海船的商社对于军方的行动也是鼎力支持,他们知道,明军这是在为他们报仇雪恨,而且南海越被打得清静,他们将来做生意就越顺利。所以军方征集他们的船只,不仅积极响应,宁可停掉生意也要先运兵和军用物资,而且运费极低。
“这就好。”汤和点点头,脸上露出一丝轻松。
“对了,汤校尉,那僻暑却瘴的药物到齐了吗?”蓝玉不放心地问道。南下越陈打仗,最怕的就是水土不服和疟疾等传染病。也就是中国古书所说的暑瘁之气,尤其这些日本雇佣兵都是从北方而来,在南方这种湿闷天气中肯定不适应。中原王朝累次征讨安南失败,很大部分就是因为这个原因,往往还没开打,将士们却病倒了一大片。
幸好有刘浩然这个超级在。他穿越时携带的旅行药包里有人丹丸、清凉油、十滴水等药物,而且上面还有成分说明。虽然按照这个东西摸索配方有难度,但是架不住医学研究所上百名有名的郎中“集中火力”研究,耗费数年总算研制出来了。而且经过大明海军近十年的体验,茶叶这玩意对于调和肠胃、治疗水土不服有特效,因此也一同被列为军用物资。
至于治疗痣疾,刘浩然知道有什么金鸡霜,可是这玩意如何生产他可不知道,但是自从海军将触角伸进南海,刘浩然就下令将研制治疗疟疾特效药做为重点攻关项目。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终于从东晋的《肘后方》找到突破口一青蒿。医学研究所在验证青蒿治疗疟疾的有效性后,开始用各种手段对其成分进行提纯,终于研制出可口服甚至可以注射用的青蒿素当然,纯度不是很高,成为治疗疟疾的利器。
“回蓝校尉,这些药品都已经到位,而且也发挥了不小的作用。开始的时候,这些雇佣兵因为暑痒和疟疾倒下不少,多亏了这些药,要不然就不是只死一百五十人这么简单的事情。”
“汤校尉,在这方面咱们可得听军医署那些人的话,他们都是精于此道的专家,咱们可不能人还没进越陈,兵马先折了一半。”
“这个我省的。”汤和随和地笑了笑,在明军待久了,这里很多奇怪的规章制度也慢慢地习惯了,虽然这些东西看上去让匪夷所思,如将士必须保持斤,人卫生、军营里不准饮用生水、茅厕远离生活区还必须定期用石灰消毒、军营里不得乱扔垃圾、军营内和军营外一定范围必须清理死水潭、定期消灭老鼠蟑螂等“害虫”、军营有人生病必须先隔离等等,但是这些东西慢慢呈现出效果来,明军可以说是现在世界上非战斗减员最少的一支军队。
“对了,蓝校尉,你从京师过来,那边定下的行动时间没有变吧。”
“没有变”必须到明年过完年正式开打
“那就好,这里的雨天正是让人牛些难寻。
到越陈安南地区作战,最大的敌人之一便是天气,从六月到十二月农历都是雨季,这雨下起来是没完没了,所以枢密院就定下雇佣兵必须在雨季过后才能开始行动。
“所以先让占城军队在泥地里和越陈多打一段时间,咱们练兵的时间也更充裕了蓝玉笑着说道。
听到这里,汤和也笑了,入了明军,跟着打了几仗后他终于明白了。为什么朱兄弟越打越困顿,陛下为什么越大越兴旺。主要是陛下和枢密院、陆军部一帮大佬们都是打一步看三步的主,先把战略大局布下。然后战术手段一招接着一招,让你疲于招架,最后一败涂地。
这时,军营里响起了军号声,原来是午饭时间到了,各操练的雇佣兵在教官的带领下,整队前往伙房。分十几处排队领饭食,整个操场空地只剩下例如肥原贤二之类受罚跑圈没完成的人。
不一会,领到饭食的雇佣兵端着大碗,一个个蹲在一边,呼噜呼噜地开始大吃起来。还真别说,雇佣兵的伙食还真不错,完全是参照大明皇家陆军。每日三顿,白白的大米饭,每顿的菜也不同,隔个十天八天的还有鸡蛋鱼肉什么的,每月还有一次牙祭,鸡鸭猪肉什么的全是油。就从这伙食,这些日本雇佣兵也觉得值了。
看着蹲得满地黑压压的一片人,蓝玉看了一会笑着对汤和说:“汤校尉,咱们可得加把劲,把这些日本兵练出来,陛下可指着他们为咱大明打下南海这片江山啊
第一百九十章 南洋之战(三)()
第一百九十章 南洋之战(三)
时间在钦州大营日复一日的操练训练中终于进入到明历四年,元月二十日,刚刚过了一个热闹的日本雇佣兵全部整齐地站立在大营的空地上,不同往日的光膀子,今天他们穿得可谓是衣甲鲜明。上身是太平兵工厂制的板甲,边上包着红色布条,与白光闪闪的铁甲相应成辉,下垂着两片甲布挡到了大腿上,腕甲、绑腿、军鞋无一不齐,他们头上戴着的头盔与明军样式有些不同,更有日本风格,最显眼的是他们身后插着两面靠旗,无数的红色小旗汇集在一起,成了红色海洋。
他们腰间挂着太平兵工厂打造的腰刀,与他们此前在日本佩戴的武士刀样式差不多,只是更简朴大众一些。他们有的手持长枪,有的手持盾牌,有的身背硬弓强弩,分别站成一个个方阵。
做为这支军队的主副将,蓝玉和汤和也是收拾齐整,一身铠甲显得英武无比,正站在队列的前面。
今日是这支雇佣军团正式成立的日子,也是他们出征越陈的日子。在蓝玉和汤和另一边,则站着一溜的文官武将,他们分别是广西布政使阮弘道、参政、都指挥使、钦州知府、守备等地方官员,中间为首站着一位人,虽然他长相有些难看,但是他身上衣着却着实神气,只见他身穿散答花无枝叶绯袍,头戴金银花乌纱帽,与阮弘道相仿。此人正是奉命前来授旗的陆军部侍郎朱元璋。
朱元璋归江南之后,刘浩然一时头痛如何使用他。经过几次深谈,刘浩然发现朱元璋很有战略天分,而且对于治军领将颇有一套。但是刘浩然却不敢把他放出去带兵,几经犹豫,在其南京陆军学堂毕业后便安排进枢密院参军署,参与过一段时间战略推演和制定,去年便将其调至陆军部出任侍郎。
朱元璋满脸红光,眼角在肃穆中藏着一丝笑容。看着神采奕奕、无比无际的红色海洋,朱元璋不仅心情激动,心底更有一丝惆怅和不甘。他一直想独领一军,封疆一方,好好体会一下手握生杀大权的滋味。可是他这个愿意却一直实现不了。他的挚友徐达、汤和被放出去单独领兵,甚至连李文忠、唐胜宗、陆仲亨也出去分别在傅友德、常遇春、邓友德手下效命,唯独他一直被留在南京。
枢密院参军署听上去不得了,可那只是一个参谋机构,只是负责对战事战略的推演和制定,指挥作战的命令却要联合军令司下达。而且他出身卑微,根本没有读过什么书,底子太薄,尽管十几年一直在努力,可是成效不佳,陆军学堂高级班都是勉强啃下来的,所以和参军署那帮“科班”出身的参军不是很融洽。加上知枢密院事冯国用兼任总参军,虽然看在同乡的份上对朱元璋不薄,可是有这座大神在上面坐着,朱元璋总觉得自己没有什么出头之日。于是寻机到另一位同乡李善长那里走动了几次,还跑到刘基那里虚心请教了几回,朱元璋便被调到了陆军部任侍郎。可朱元璋知道,陆军部除了尚书刘基,还有其他四位侍郎,各自负责一摊,其中权职最重是负责军籍、武选的侍郎刘存忠,他的头上还挂了直学士之名,反观朱元璋,负责武库,即军械装备管理,在其中是不上不下。而且人家刘存忠是童子营出来的,算是刘浩然的义子,曾经做过侍卫长,最是信赖亲近之人,连刘基都知道,刘存忠是刘浩然控制军队的一枚重要棋子,与他争,怕是不讨好。
有时候朱元璋都在叹息,什么时候才是自己脱离这种繁琐而又无聊的职位,走出去建立一番不世之功。曾经几次与刘浩然深谈之时,朱元璋都想说出自己的想法,向刘浩然请命。可是看到这位主上深邃的目光,朱元璋都胆怯了,最后不了了之。心思深沉、非常敏感的朱元璋已经隐隐察觉到这位主上对自己的顾虑和猜忌,或许为君者对下属都有一定的疑心吧。朱元璋可不愿意在没有摸清情况下贸然出言,谁知道这位深沉似海的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