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好的,我知道了。”
阿利耶夫又安慰两位伙伴道:“一时的失势不代表今后没有复起的机会,只要我们耐心等待时机。呵呵,戈尔巴乔夫这个人言过其实,志大才疏,总有一天会犯错的……”
————
中苏的边境冲突已经告一段落了,以309师为首的中**队已经从苏联境内撤回到了阿拉山口以东,阿拉套山和马依力山是两道天然的屏障,除非苏联人想要把局势全面扩大化,不然他们想要攻入天朝境内,再度夺取飞船的碎片,只有阿拉山口这一条路。
这些天较为小块的飞船碎片已经被收集了起来,能够送走的已经装车送往达里诺尔基地,在那里有着足够多的实验器材和安全的环境,能够对这天外的飞行器进行探究。而比较麻烦的就是那个飞船的主体,这个至少有个二百吨重的大家伙就像是把一艘导弹艇整个插在沙漠中了一样。
等大部分小块的碎片都已经被运走,只剩下了这个大家伙孤零零地杵在沙漠中,可谁也明白,要是这些碎片里有什么黑科技,一定就在这个最大的飞船主体之中,可是现在一群人居然面对这个大家伙束手无策。
从飞船坠落到现在,尚无法证实这个飞行器是有人飞行器还是无人机,没有任何的生命迹象,事实上自解体之后,这些东西再没有任何反应。
孙静女和赵院士站在这个飞船主体的下面,仰望着半截插在沙地中的庞然大物,孙静女皱着眉头道:“按照我们检测的密度和体积估算,这艘飞船至少有二百吨。而我们现在在荒芜的西部沙漠中,虽然附近有一条国道,可是指望这么大的东西用公路运输实在太不现实。但要修一条铁路过来,先不说成本的问题,恐怕需要并排五列火车同时承担它的重量才能正常的运输,那么到了内地到哪里去找五列并排的轨道呢?呃,如果用直升机吊挂,陆军航空兵使用的那个双刃直升机虽然能吊起二十多吨的重物,但是要吊起这东西,最少需要十架。天啊,十架直升机光是空域分配,以防他们撞机就已经是大难题了。”
赵院士也摇摇头,指着那如宝石般的外壳说道:“在这东西上,我们甚至无法找到可以固定的东西,我能想到的也就是超吸力的吸盘了,也许可以利用磁场吸固之类的技术,但是是否能够承担这样的重量,还是未知数。”
孙静女不禁气馁,“研究都还没开始,运走这东西已经这么复杂了,我们总不能在沙漠里开一家研究所吧,再说这里离苏联太近了,万一他们再起歹意怎么办。”
虽然此时与苏联的交火已经全面暂停了,可是艾比湖附近不仅有他们科研作业的场地,还有一个暂时搭起来的战俘营。谁知道苏联会不会为了这些战俘再度出兵攻打,即便是309师战力可靠,但谁也不愿意提心吊胆不是。
对于带走这么巨大一个东西,齐一鸣都是直挠头,他也想不出什么特别好的办法。公路铁路运输的局限性太大,如果这就是一座小山,还能砸碎了运石头块,可是这飞船主体先不说能不能切开,但是科研需求就得务必保证其完整性。
他倒是有过奇思妙想希望用钻地采矿车打个洞给弄回来,可是弄这么一条横跨三千多公里的地道,还能容纳体积如此大的飞船,本身就很不现实了。再加上飞船主体没有动力,钻地采矿车光钻地就很费事了,要想再拖着这么重一个累赘,真心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话说钻地采矿车这种基地中少有科技黑得发紫,但是却能使用的装备,也是齐一鸣一直希望研究的东西。这些比重型拖挂卡车还要大一圈的东西一天时间就能打洞1 公里,不打洞的地下行驶速度则能达到50公里每小时。每辆钻地采矿车还能像卡车一样加挂运货车皮,最大运量可以达到百吨。
要不是基地里有大量的这种钻地采矿车,齐一鸣也不会那么容易敞开了为pla换装武器。
想要运回来这个飞船主体,齐一鸣寄希望于赵院士的天才大脑加上基地的超级制造能力,赵院士也没有让他失望,没过多久赵院士就提出了自己的解决方案——究极半硬式吊装飞艇。
齐一鸣拿到赵院士的计划时,不由就是瞠目结舌,简单地来说,为了能将二百多吨的飞船运走,地面这条路没法走了,那就干脆走天上吧。可是要让这么巨型的东西浮上天,本身就是很荒谬的事情,可是赵院士偏偏有这样的奇思妙想。
这种半硬式氦气飞艇单个内部载重可以达到一百六十吨,吊挂重量可以达到一百二十吨以上,运载部分采用模块化设计,既可以选用内部式货舱,也可以采用吊挂式作业舱。赵院士打算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飞艇并在一起使用,就如同使了一个铁索连环。除此之外,他还打算在飞艇气囊上安装一种特殊的可收放的机翼结构,从而在极度载重情况下为飞艇提供额外浮力,顺便减少自身的耗能。
齐一鸣半天说不出什么话来,赵院士搞的很多设计,技术都是现成的,有些也存在验证性,不过对于基地不形成什么挑战。就在他被震得发呆的时候,基地主控电脑发来通告:如赵院士设计的这款飞艇成功制造组装完成,基地将会提前获得基洛夫飞艇制造技术,跳过作战实验室的需求。
这更让齐一鸣大为振奋,且不说基洛夫飞艇在现代战争中还有没有用,单是不依赖作战实验室就能制造越级武器,就已经让齐一鸣心潮澎湃了。在他迟迟还不能给基地升级的情况下,这无疑是给了他一个新的启示。
143 找死司令和外交竞逐()
中亚军区司令尼古拉耶维奇大约已经知道了军方的秘密动作引起了戈尔巴乔夫的严重不满,而给他下命令的国防部长索科洛夫等人,差不多也要引咎辞职了。尼古拉耶维奇有着强烈的不安全感,生怕这场火会蔓延到他自己的身上。
当然怎么想作为直接军区负责人,尼古拉耶维奇都跑不了的。是他命令第32军出击的,是他盖住了一切往中央传递的军事情报,说不定最大一只替罪羊就是他了。
这让尼古拉耶维奇很恐惧,对于他的处理还没有下来,不过前头还有中**队的虎视眈眈,轻易他也不会从军区司令的位置上被撸下来。
只是他手头上还有一个麻烦,不久前有一个人到了他这里,还用到索科洛夫亲自给尼古拉耶维奇打招呼,司令同志对国防部长大人的话记忆犹新:“满足他提出的一切要求,司令同志!”
尼古拉耶维奇很不理解,这个看上去长得很滑稽,一副科学家模样的冬瓜脸男人,到底有着怎样的地位,会让索科洛夫这么郑重其事地交代自己好好照应他。
冬瓜脸从来不会给尼古拉耶维奇这样的高级干部好脸色,大有招之则来挥之即去的架势,这让尼古拉耶维奇很不忿。
“不过是一个科研人员,到底哪里来的胆子敢支使我这么高级别的领导?”尼古拉耶维奇总是这样暗想道。
就在尼古拉耶维奇头疼于自己的未来时,这个不长眼神的冬瓜脸再度出现在了他的办公室里。
“柯克先生,请问您有什么需要我帮助的吗?”尼古拉耶维奇还是笑脸迎人,尽量显得对上级的要求十分遵守,也有客套的意思。
谁知道柯克从来不对别人的礼貌当成礼貌,而当成理所当然,他摆了摆手,那样子好像一个皇帝在让草民平身一样,看得尼古拉耶维奇的脸都要青了。
“司令同志,我当然需要你的帮助,我来中亚这个鸟不拉屎的地方可是有工作要做的,呵呵,不然谁愿意呆在这样一个鬼地方。”柯克肆无忌惮地说着,丝毫不觉得自己的话对于驻守本地的尼古拉耶维奇是种冒犯。
柯克很快又自顾自地说道:“将那个东西取回来是必须的,由于你们的愚蠢和无能,败给了中**队,只能我亲自来了,好啦,现在你把所有可以调动的军队交给我,让我来给中国人一个教训吧。”
听着柯克毫无顾忌的嘲弄,尼古拉耶维奇终于爆发了,他大拍桌子,指着面前的冬瓜脸:“你这个脑袋有问题的白痴!你以为我堂堂一个军区司令是你什么人,你的佣人吗?你凭什么指责我,凭什么想要让我就听你的话?现在局势已经不同了,总书记已经震怒,相关的人士都要被惩处,你还想继续挑起战端?你这是疯了吗?!”
尼古拉耶维奇一开骂就停不下去了,实际上他这是借着这个机会,把自己这段时间以来积攒的负面情绪统一排解出来罢了,只不过他选择的对象却有点问题。
柯克推了推自己鼻梁上那副酒瓶底眼镜,好整以暇地听着尼古拉耶维奇对自己的斥骂,这场差点把屋顶掀翻的叫骂大约持续了三十多分钟,而柯克却异常地站在那里,如同没事人一样地让尼古拉耶维奇骂了一个痛快。
不知道自己犯下了大错的尼古拉耶维奇看到柯克骂不还口,就那样呆站在那里让自己数落,觉得是他知道自己的厉害了,满意地点点头,道:“你们这些做科学工作的人,不要老以为自己的智商比别人高,政治啊、军事啊什么的专业领域,不是你们这些一根筋的存在能搞得懂的,算了说了你也不明白,不要再来找我的麻烦了,赶紧收拾收拾你们的东西,返回莫斯科吧,谁知道接下来变天会成什么样子呢!”
柯克的脸上突然浮现了一种让人难以捉摸地笑容,这个笑容乍一看让人觉得像是憨厚的喜剧演员,再深觉却发现里面带着一丝没有生命感的冷酷,特别是柯克藏在酒瓶底镜片后面的双眼,寒光刺骨。
“那么,再见吧,司令同志。”说完柯克用一个看死人的方式瞥了一眼尼古拉耶维奇,转过身后迈着步子离开了尼古拉耶维奇的办公室。
走在这大楼的走廊中,柯克摸了摸自己铮亮的前额,自言自语道:“又得耽误个几天,希望中国人手脚不要那么快,把东西给搬走了。”
————
莫斯科,大克里姆林宫的会议室中,中国驻苏联大使李泽望以显得刻板而正经地表情重复声明着中方的立场:“对于苏联蓄意入侵我国领土的行为,我方表示最强烈的谴责和严重不满,苏方对我中方边境驻守的屯垦预备役部队的屠杀是******的、不人道的、卑劣且无耻的,我方对此进行的一切反制手段,都是合情合理合法而且有必要的,中方不愿意与苏方兵戎相见,但是请苏方不要一再企图践踏我国尊严,向我中方表示最真诚道歉,两国有必要走上一条和平友善、互利共荣的双边关系道路,而不要屡屡后退,使得双方国民乃至世界都陷入到危险之中!”
谈判展开之后,就是意料之中的艰难,打了胜仗的中国外交人员,自然在谈判桌上趋于强硬,甚至双方在美国的斡旋下坐了下来开始谈判,本身就是一场不是交流地互相申明立场的自说自话,没有丝毫的建设性。
苏联外长谢瓦尔德纳泽是戈尔巴乔夫一手提拔起来的少壮改革派的中坚力量,他的发言也都带着很浓厚的戈氏色彩,首先他不承认是苏联先入侵了中国的领土,而是不断地表示过错在中国的一方:“中方的说法我方表示完全无法接受,因为这跟事实是完全相反的。恰恰是中国的战车碾过了我们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