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赵勇刚向后一看,只见确实是小鬼子上来了,黑压压一片,大盖是一个中队的样子,钢盔和刺刀在白雪映照下,泛着寒光。
虽然不知道这些小鬼子是不是夹沟镇的鬼子,但赵勇刚知道与小鬼子纠缠不是好事,如果日军援兵赶到,就麻烦了,必须速战速决。
赵勇刚马上命令担任火车司机的两个战士迅速返回符离集,向骑兵旅部队和二中队主力报告情况,要他们迅速带战马来接应。
见两个战士一前一后走了,赵勇刚就下令向路边的村庄靠近,两人一组,结三角阵,准备战斗,必要时进村坚守。
追上来的真的是夹沟的日军警备中队。
唐秀儿从徐州南下后,开始是沿着公路瞎摸,后来在一个小据点得到了有十几个皇军截车南下的报告,唐秀儿当时就认定是八路军伪装的日军。果然,时间不长就发现了歪倒在路壕里的汽车。这下,唐秀儿算是找到目标了,马上下令向南追击,同时命令沿途各据点的日伪军拦截八路军小部队。
赵勇刚他们是在徐州车站爆炸前跳的火车,唐秀儿是在爆炸后才赶到徐州火车站的,经过搜索分析,才得出八路军小部队应该是向南撤退的结论,等到她带鬼子特战队追击,已经晚了两个多小时了。不过,她准备的充足,汽车轮胎上绑了防滑链,虽然速度慢了,但比步行还是要快的多,赵宝刚他们和土围子里的乡丁纠缠的时候,唐秀儿带着特战队也到了夹沟据点。
询问守军后,唐秀儿知道八路军小部队并没有从夹沟据点扼守的公路经过,正在犯难是留下守候还是继续南下向符离集追击的时候,远远地传来了枪声,一听枪声,守军的中队长就告诉唐秀儿,那是夹沟东面一个土围子里的乡丁们在朝天放枪,因为听枪声就知道都是些老掉牙的步枪,甚至还有土造步枪。那个土围子和皇军有联系,平常经常给皇军送粮食、蔬菜之类的给养,所以才没有消灭他们。
唐秀儿心思是何等灵动,一听情况就知道引起枪声的一定是那支到徐州实施爆炸的八路军精锐小队。要是换做皇军主力或八路军主力,土围子里一定是小心应付,送钱送粮,哪里会敢开枪示威?她当即下令夹沟日伪军出动,去追击这股八路军。至于她和她的特战队,要迂回包抄,彻底消灭这股八路军小部队。
其实,唐秀儿的目标是刘一民,她不想参与这种正规的部队作战。但是她不知道刘一民在哪里。她在泰安支队里呆过,知道八路军教导师保密纪律极严,一般部队和战士都不可能知道刘一民指挥部的准确位置,也只有八路军精锐战队这样的部队,才可能跟随刘一民身边,她想从这支精锐小部队嘴里弄清楚刘一民指挥部的准确位置。
与赵勇刚他们又累又饿不同,夹沟的日军是生力军,接受唐秀儿的命令后,马上就紧急集合,牵着狼狗朝枪响的地方扑去,很快就追了上来。
赵勇刚哪里知道是唐秀儿这样的大高手领着小鬼子特战队追上来了,以为只是小鬼子的普通步兵部队,还决心速战速决,消灭或打退鬼子追兵,然后再快速撤退。
鬼子上来了,前面的鬼子军犬奔跑着还不时低头嗅嗅、抬头狂吠几声。
一进入战斗状态,赵勇刚的精气神一下就上来了,从容不迫地往八一自动步枪上拧上消音器,检查了一下随身携带的三八大盖和驳壳枪,这才伸出八一自动步枪的枪管,瞄向了鬼子的军犬。
眼看鬼子军犬进入200米内了,赵勇刚轻轻一口扳机,“噗”地一声,鬼子军犬“汪汪”两声就爬在地上不动了。
跟在军犬后面的鬼子军犬训练员登时楞了,连枪声都没听到,军犬就被打死了,这是怎么回事儿?
他不用再想了,赵勇刚又是一发子弹射出,鬼子军犬训练员就瞪着眼睛仰面摔倒,胸口喷出的血箭射到雪地上,白里透红,异常醒目。
中队长都开枪了,战士们手里的枪也不会闲着,13个人,13支上了消音器的八一自动步枪,全部都是点射,只听“噗、噗、噗”轻微的响声接连响起,追击的鬼子接二连三地摔倒在地。
走在队伍后面的小鬼子根本就没有反应过来,就见前面的士兵扑扑通通往地下直躺,本能地卧倒,躲避死神的杀戮。
鬼子中队长吓得头上直冒虚汗,这才明白自己遇上了精锐的八路军,难怪徐州方面会派来清一色德国冲锋枪的特战队来追击。因此,卧倒后,鬼子中队长马上命令机枪、掷弹筒建立阵地,掩护步兵。
他不命令机枪、掷弹筒建立阵地,鬼子的机枪手、掷弹筒手还能多活一会儿。他这一下命令,等于是给鬼子机枪手和掷弹筒手下了死刑判决书。
八路军特战大队和狙击大队训练科目不同,枪法也比不上狙击大队,但是能进入特战队,除了格斗等其它技能外,射击水平也是非常高的,放到各部队去都是神枪手。小鬼子要是老老实实地卧倒,还不好打,他们要建立机枪阵地、掷弹筒阵地,那就成了靶子。只见小鬼子的机枪手、副射手、掷弹筒手一个接一个地往地下躺。
到了这个时候,鬼子中队长彻底害怕了,马上下令投弹。
这个距离不要说是眼前的这些小鬼子了,换成是鬼子特战队,也不可能把手雷扔到八路军的阵地上的。鬼子中队长也是打过仗的军人,心里很清楚,他只不过是要借手雷爆炸的尘雾掩护,将部队撤下去,到500米以外去建立阵地。
小鬼子一投雷,赵勇刚就知道小鬼子要跑。原因很简单,没有人能够把手雷扔这么远,看起来这股鬼子没有和八路军特种兵交手,他们只不过是想接着手雷爆炸的烟雾掩护,向后撤退。不过,赵勇刚没有乘胜追击鬼子的打算,自己的人太少了,只要一发动追击,小鬼子就把虚实全部看清楚了,很可能追击不成还要出现伤亡。
当面的鬼子中队借着手雷爆炸的烟雾撤退了,赵勇刚做个手势,领着战士们也悄悄撤进了村子。
短暂的交火中小鬼子都处于被动挨打状态,双方这一互相撤退,战场上就出现宁静状态,似乎从来就没有打过这一仗,只有躺在雪地上的鬼子尸体显得有点狰狞、诡异。
鬼子中队长这个时候不但是害怕,而且后悔的要死,觉得自己不应该听徐州来的皇军的命令,贸然率队前来追击。这倒好,没有看见八路军的阵地,也没有看到八路军的战旗,更没有听到八路军的枪声,片刻之间,就损失了三十多个士兵。这仗打得,说出去都窝囊、丢人!
现在,鬼子中队长再也不敢主动进攻了,爬在冰冷的雪地上,命令士兵们组织射击,压制八路军,静等皇军特战队从八路军背后发动攻击。
赵勇刚他们进村后,才发现老乡们已经被日军手雷爆炸声惊动了,都紧闭院门,躲在屋子里。
赵勇刚赶紧派两个战士挨家挨户去喊乡亲们转移。
这个村子叫前赵村,也是曾经被小鬼子祸害过的村子,老乡们的警惕性都很高,也有跑老日的经验。见八路军要掩护他们转移,家家户户都打开了院门,开始携儿带女、牵牛赶猪,向东面转移。
赵勇刚这才放下心来,派出三个战斗小组向东、西、南三面警戒,自己指挥三个战斗小组依托村口的两座院子抗击日军的进攻。他心里有数,凭眼前的这些小鬼子,想通过自己三个战斗小组的狙杀攻进村子,门都没有。只要其它方向不出现新的敌情,自己的部署就万无一失。不过,他也不敢命令战士们离开村子撤退,那样子就失去了掩护,暴露在茫茫雪野上,反而会成为日军的靶子的。
怕什么来什么,村子西面突然响起了密集的清脆的枪声,赵勇刚一听就知道是清一色的德国造mp…40冲锋枪。这种枪远比长征路上的花机关和阎老西仿制的冲锋枪先进,部队在天津、青岛都曾经缴获过,主要装备在教一团和教二团。
赵勇刚开始还以为是教一团或教二团赶来增援了,但他马上明白不可能,一个是教一团、教二团不在这一带,来不了这么快。另一个是八路军节省子弹,不会象现在这样各枪都打连发。第三是小鬼子在自己的正面,如果是八路军赶来增援,不可能在西面打响。他马上明白,是师长在山西霍州遇到的那种小鬼子的特战队赶到了,这是他们在和村西头警戒的战斗小组交火了。
各位书友:月底了,有票的话,尽量投一些吧。谢谢大家!
最快更新阅读,请访问请收藏本站阅读最新!
第六九一章 特战对决(续)()
第六九一章特战对决(续)
等赵勇刚留下两个战斗小组在村子北面的两个院落狙击日军中队、自己带着一个战斗小组迅速赶去增援村西头作战时,唐秀儿带来的日军特战中队已经全面展开、攻到村口了
赵勇刚这次出来,最大的缺憾就是没有带电台和望远镜,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由于要跳火车,就是带上了也会被摔坏的。
但是也不需要望远镜了,小鬼子都攻到村口了,上房顶一看就看的清清楚楚。赵勇刚现在就爬在房顶的屋脊上,正冷眼看着小鬼子特战队的表现。
鬼子特战队的战术是从德国学来的,钢盔上蒙上了布,肩膀上挂着小甜瓜手雷,人手一支冲锋枪。从战术动作上看,确实是训练有素,交替掩护,攻击速度很快。总人数大约百十号人,现在发动攻击的应该是他们的尖兵班,后面跟着一个小队,正兵分数路朝村子里冲来。
好在八路军特战队用的都是带消音器的八一自动步枪,担任村西头警戒的战斗小组的两个战士身影并没有暴露,正在悄无声息地狙击鬼子。
看完情况,赵勇刚心里雪亮,今天怕是要革命到底了。除非前去报告的两个战士能在路途中遇到骑兵旅的警戒部队,用电台联系二中队和骑兵旅大部队来增援,否则的话,自己和12名战士恐怕就会真的牺牲在这个小村子了。这样也好,自从组建特战队一来,就没有遇见过对手。既然小鬼子这么舍得下本钱,把特战队拉上来了,那就比试一下,看看是八路军的特战战术高明,还是小鬼子从德国学来的特战战术厉害!
赵勇刚现在需要的是时间,只有在这里坚持两个小时以上,才有可能等到援兵。当务之急是要打退小鬼子特战队的攻势,和鬼子形成对峙,千万不能让鬼子进村。因为这些鬼子是特种兵,一旦让他们进村,判明自己的人数和方位,那就很难抵挡住小鬼子的攻势了。
这些想法都是电光石火之间的事情,赵勇刚没有时间多想,小鬼子正向村口扑来,他的八一自动步枪已经伸了出去,二拇指一动就开火了。
唐秀儿率领特战中队迂回到前赵村的时候,夹沟警备中队已经被赵勇刚他们打得向后撤退了。唐秀儿见状,秀眉一扬,就要单独杀进村里。
鬼子特战中队中队长叫西村勇,少佐军衔,是日军选派到德国学习特种战术的几个军官之一,性格沉稳坚毅。见纯宫秀子公主要亲自突进村子杀敌,西村勇少佐一把拉住了她,手一挥,十几个鬼子自特种兵就以特种兵攻击队形向村口杀去。
唐秀儿是皇家精心培育的高手,但她贵为公主,不需要象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