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等了一小会,就听见外面传来一阵鼓声,听声音至少有三座大鼓在同时响,拓拔慎走出偏殿,来到殿台上,就看见殿正南有两个队列走过来,看起来是今天参加永宁寺斋会的平城文武。这些文武官员也是仪仗的一部分,皇帝的车驾将由他们来引驾。
拓拔慎赶紧下了殿台,这些文武官将都已经到齐了,皇帝大概等会就要从太和殿过来了。
拓拔慎直到这时才想起拓拔恪来,约好了在太华殿会合的,怎么没看到他,可是现在人太多了,拓拔恪又是小孩子,想找都不好找,想想只好放弃。
大约一顿饭的功夫,只见太华殿右边,皇帝终于到了,身边跟着几十个宦官,内行曹的三个长官都在。
一番礼仪过后,又磨了好一会,车驾才出发,皇帝乘坐着画轮车,拓拔慎和拓拔恪、拓拔恂则合乘一辆车。
“三弟,真让我一番好找,你去了哪里了?”拓拔慎第一时间问道,这小子一向很有信誉的,教养不错。
拓拔恪不好意思笑笑,摸摸腰带,道:“昨日夜晚太高兴了,睡不着,早上起的晚了,还是阿姨派人叫醒我的,所以来的迟了,还是跑着过来的,不信你摸摸看,里衣都湿了。”说着还要解开衣带要拓拔慎看看。
拓拔慎赶紧拦住他,这像什么话,大庭广众之下,他们三兄弟肯定会被很多人注意着,解衣带这种事岂不成了笑话,再说他也不想看拓拔恪的衣服湿没湿,没那爱好。看来这小子高兴坏了,连解衣服的事都敢做。
一旁的小胖子拓拔恂也很开心,一路上不停的说他以前出宫在哪里玩,认识了哪些高官子弟,平城各地的庙宇和市井风貌,看来这小胖子真在宫外去过不少地方,不过想想以前太后经常出宫,或许这小胖子就是借着这些机会才能出宫玩的。真是命好啊!拓拔慎羡慕的想道
永宁寺离皇城不远,位于皇城东南,小半个时辰就到了。皇帝为了以示郑重,最后几百步亲自下来步行。皇帝都步行,其他人更没的说了,拓拔慎三兄弟在陆光的帮助下下了车,他一路上都是跟在车不远的。拓拔恂拓拔恪的小宦侍也一样跟在左右,这车轮对他们来说太大太高了些。
下了车,拓拔慎三兄弟赶紧走到皇帝身边,要一起步行进寺。文武官将也都陆陆续续跟在皇帝后面一起进去,这些都是朝廷的高官,宗室诸王和异姓王、三师,三公,尚书省,中书省,门下高官官,大人官,三都大官,各地来京为太后致丧的州刺史,督区诸军事,朝廷三品及以上在京将领这就二百多人了,后面还有各国使者及有关部门官吏等等。具体有多少人,只有有关部门知道了。
永宁寺前已经站满了和尚,为首的正是大约二十多个精通佛理的大和尚,俗称“法师”的。拓拔慎还看见了两个女尼在其中,因为她们也是穿着袈裟的,初初没看出来,走进了才看清。女尼穿袈裟他倒不奇怪,他曾经在太和殿遇见过太后和女尼讨论佛理多次。这两个女尼他都认识,高点的女尼是瑶光寺主慧尼法师,微胖加黑点的是金华寺主静尼法师。此外还有沙门都统僧显和永宁寺寺主道正法师,还有一些是国家各地的有名高僧,都是陆陆续续从各地赶到平城。
孝文帝今天还是丧服加身,戴着圆顶裙帽。走上前合掌问讯:“门下见过诸位大德法师”,和尚们还礼:“贫道等恭迎檀越多时。”
一番礼让之后,还是皇帝先进了寺门。佛教传入中国以后,本来是以外夷视之。东汉时期严禁汉人剃度出家,直到曹魏明帝时期才出现第一个出家的汉人。两晋时期佛教开始昌大,吸取了儒道的精华,也继承了一些玄学的精髓。沙门自认为是佛陀的弟子,与世俗之人不同,对王者不必像世俗之人一样看待。所以向来主张对皇帝也不需要下拜,只依佛礼即可。南朝的和尚在这一点上与皇权对抗虽然也有波折,最终还是取了上风,得以见王者不拜。
北朝的僧人可就比不得南朝的僧人了,北方长期处于战乱之中,那些入主中国的少数民族政权,既有苻坚,姚泓这种受过汉族文化熏陶的,也有石虎,赫连勃勃这种野蛮残暴的。遇上苻坚,姚泓,和尚们就受到礼遇,碰到石虎,赫连勃勃,和尚们就得吃苦头。
进入本朝以来,开始沙门混的还可以,整体上处于发展时期。太武帝时期,崔浩举荐隐居嵩山的名道寇谦之于太武帝,寇谦之引儒家教义改革天师道教义,于是太武帝崇道厌佛,后来发生的灭佛事件也是世人皆知了。太武帝悍然举起了屠刀,也吓倒了沙门,沙门为了自保只好主动低头向皇权告饶。当时的名僧法果主动向皇帝下拜,宣称皇帝即是佛,他拜的是佛,不是皇帝。
但不是说沙门就真的对世俗皇权心悦诚服了,他们只是害怕皇权屠刀罢了。太武帝以后历代皇帝,对沙门也没有继续打压的想法,有些皇族,权贵都慢慢接受的沙门佛学,并把佛学带进了皇宫,要求沙门跪拜皇帝的事也就没在提了。当今皇帝和太后都可以说是佛教徒,太后去世前还修建了不少佛寺,皇帝也是在太后的影响下崇信沙门的。因此,对沙门很是礼遇。
第10章 塔中偶遇()
走进寺内,只见寺内架设了不少彩棚,供奉着各种佛祖,菩萨,罗汉像,咋看一眼有数百尊,大小不一,神态各异,每尊像前都燃着供香,看起来气象十足不愧是皇家寺院,这种佛像规格可不是州郡的寺院能比的。
步入正殿,所有人都要先用水洗干净手,然后各自归位。永宁寺主道正法师亲自拈香,皇帝站在世尊像前,双眼毫无杂念,双掌合十,于两眉之间。待道正法师拈香完毕,皇帝双手恭敬结果香,合于掌中,跪拜在释迦牟尼前,闭目道:“门下皇帝宏,冒昧敢启世尊前,前养太后冯,抚育天下子民二十载,生民无数,门下亦受其赐,得恭听世尊真言,启而后悟。世间皆苦,得世尊而解脱,而太后西驾,门下亦喜亦悲,月余以来魂不知所托,今斋戒沐浴,大开道坛,正欲四方仰听佛真,或得世尊垂爱,得为梦中一拜太后驾前,则喜不自胜。亦望太后往生佛国,去三灾九横,明悟真我,得正佛果。门下再拜”说完又拜了三次。
拓拔慎三兄弟也跟着起拜,他们不用说什么,跟着拜就行了。
接下来就是由诸大德高僧沙门领头大唱佛经的时候,几百个和尚坐在各自的位置上念经,一时间声震屋瓦。按照之前的决定,这场斋会要连开三天。不过这跟拓拔慎他们无关了。陪着皇帝的是那些文武官将们,今天这场斋会他们都要到场,明天就不强制了,不过皇帝这三天都要来敬香。拓拔慎出宫的时间也就今天日落之前。
“大兄,二兄,我们去永宁寺塔去吧,那里地势高,能看到很远的地方,今天雾也散了,我们上去看看吧?”拓拔恪刚刚出了正殿不远就提议起来,看起来早就想好了。
拓拔慎也是初来乍到,哪里都不熟悉,对他来说哪里都一样。永宁寺这座高塔一直没机会来,趁着这个功夫去看看也好。
三个人商量好了,左转右转,朝着塔的方向走,不熟悉路也没办法,反正方向对了也浪费不了多少时间。
转了好一会,发现今天人真的不少,男女老少都有,这些很多都是官员家属,今天永宁寺是大开方便之门的。只不过一般平民可不敢来。能来的都是有些身份的。
走了一会,一路上有很一些人都跟他们的目的一样的,都在想要趁着机会难得去佛塔顶层登塔远眺的。
从远处看这座平城最高建筑和在近处看感觉完全不一样,对拓拔慎这种穿越者来说,一百多米高的佛塔并不能让他多么惊奇,但是对拓拔恂拓拔恪二人来说,感觉大不一样,兴奋的围着高塔绕了好几圈,差点好几次撞到其他斋客,寺僧。拓拔慎也跟着他们一起绕着,听着高塔上传来的铃声,心情真的舒爽很多。
进入塔内,里面也是烟雾缭绕,既有供奉佛祖的供香,也有让人凝神静气的檀香,隔着佛幡还看见一个值守的小沙弥正在那里用湿布擦拭佛像,这是他们每天都要反复做的事。
拓拔恪好动,拉着拓拔恂四处观看,时不时拿着法器敲敲看看,有时候一副壁画也要多看一会儿。拓拔慎趁着他们观看游玩的空,走到一尊弥勒菩萨像前面,点燃一束供香,双掌合十,但并没有祝祷什么,只是行过佛礼就将供香插进香炉中。作为共产主义接班人,无神论者,他是不信佛道这些东西的,不过拜拜佛只为求个心安罢了。
转身刚刚走了几步,想着去找拓拔恪二人时,忽然听见一阵脚步声,混合着木板轻微的“嘎吱,嘎吱”声,好像是在给这阵脚步声伴奏一般,从门外走进来一个少女,与拓拔慎差不多高,看起来大概十二三岁,梳着双丫髻,不过与一般人不同的是,她的发髻只是简单中分,然后其中一部分各束成髻,大部分的发丝都是自由披散的,然后用红丝带束着。上身穿的是丝绵襦袄,不是左衽,是右衽,腰间系着一条刺绣黄色腰带,下身穿的是间色百褶裙,裙子也是及地的款式,这种裙子走路的时候需要提着裙角,所以走路的时候多是慢行的。
不知道是哪家的贵女,拓拔慎看着少女,边想边侧身到一边给少女让路,少女也抬头看了一下,行了礼表示感谢,拓拔慎也回了一礼,但双方都没有说话。
少女走到了弥勒像前,跪在佛像前,合十礼敬,然后起身点燃一束供香,合于掌中,又跪下,口中默念着什么。
拓拔慎看到这里不敢再看下去,太失礼了。赶紧走开,找了一圈,还是没找到拓拔恪两人,可能是去上去了。
走在二楼的楼梯上,拓拔慎不自觉的回头看了一眼,那个少女还跪在弥勒佛像前面祈拜。
拓拔恪果然二楼上,此刻他正在一副夜叉图前观赏,这幅画看起来有些年头了,填充的颜色有些氧化,不过不碍观瞻。
“三弟喜欢这夜叉吗?”拓拔慎问道
拓拔恪回头看见拓拔慎,答道:“小弟阿姨外家有一副画卷,据说是南朝顾恺之的画作,画的就是这夜叉,小弟这是想看看他们有什么差异。”
没想到这小子这么喜欢佛教的文化,连这小孩避着走的夜叉都有兴趣。干脆也出家做和尚好了。拓拔慎心里稍稍发牢骚想着。
“大兄呢?你们两个不是在一起吗?怎么没看见大兄?”拓拔慎没再提画的事,他对佛教没啥兴趣。平时看的一些佛经也是讨太后和皇帝欢心,知识够用能哄人就好。
“大兄不喜这些,想是上去了吧?”拓拔恪边回答边欣赏画作,看起来是心无外物,只有这些夜叉了。看出拓拔恪不大想说话,拓拔慎也没打扰他,嘱咐了他小心一些烛火,就走开了。
这一层中间供着的是药师佛,药师佛边上还有两个菩萨像陪衬着。其余的多是善信檀越为了给家人或自己祈福所供奉的佛陀,菩萨,罗汉,金刚等等雕像或者碑刻,排列在两边的佛龛上,密密麻麻。那些信奉佛教的人会自己来寺里买一尊或自己做一尊佛雕,然后刻上自己想要刻的图像和铭文,供奉在这里祈求保佑,往往还有些人藏在心里不会对别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