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得趣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回北魏-第1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二天,拓跋慎用过早膳后就赶往作为皇子学开讲地的宣文堂。宣文堂建于太和十二年,旁边还有一个经武殿,这里前身就是永兴园,在后宫左近。

    进了宣文堂,只有几个内宦在。讲学的地方当然不在正堂,而是在旁边的一个偏殿,正堂宽大,而且采光不好,所以放在一座偏殿。只不过现在天寒,待会肯定要紧闭门窗,对拓跋慎来说还不如在清潇院自己学

    走到偏殿后只看见两个内宦在生炭火,拓跋恪和拓跋恂还没到,拓跋慎走到自己的座位上,翻看起以前所作的笔记。

    等了好一会儿,拓跋慎听见外面有阵脚步声,心想或许是拓跋恂和拓跋恪到了,起身准备问好,刚刚走到案边,就看见两个人结伴走进殿内,明显不是拓跋恂和拓跋恪。

    咦!她们怎么来了。

    原来进来的是皇长女拓跋珏和次女拓跋瑶,年龄都比拓跋慎三兄弟大些,穿着刺花锦衣,戴着貂帽。

    这皇子学名为皇子学,倒不是说只有皇子才来这里进学,皇女也会不定时来,不过学规对她们的要求不严也不多,只要求她们能做到基本的学识理解和识文断字即可,至于什么是基本的学识,就是指的像孝经,礼记这些书,其他的就不做要求,不会要求她们去学习春秋,易之类的,因为这是男性的学问,不强求女性学。至于女子私下自己学不学,就没人在意了,主要看个人意愿,不过有些女性学问通常要求学,但是不会在学堂上讲,比如女训,女戒,列女传之类的,这些学问都是要求她们私下自己学。

    拓跋珏和拓跋瑶身为女子,平时并不常来这皇子学的,一个月里面也来不了几次,今天怎么来了?

    拓跋慎边心中疑惑边上前问好:“二位阿姊安好。”

    两位皇女昨天也接到了通知,虽然不知道今日要讲习什么,不过还是相约结伴来了。本来以为她们两人算是晚的了,没想到只看见拓跋慎一人在。

    看见拓跋慎见礼,皇长女拓跋珏还礼问道:“二弟安好,多时不见二弟了,今日只有二弟一人来么?”

    “小弟只是来得早些,大兄,三弟还没到,没想到先遇到二位阿姊。”

    讲学博士习钧手拿简册走进偏殿,就看见拓跋慎三兄弟和两位皇女各自在自己的位置上正襟危坐,看着他,习钧也没说话,走到自己的案桌前坐好。

    “席先生安”拓跋恂起头站起来,拓跋慎兄弟和两个姐姐也站起来问好。

    习钧坐着行了手礼,算是还礼了,他现在是师长,天地君亲师嘛,就算是皇子皇女行礼他也不必站着还礼,这大概是他做讲学博士得到的好处之一了。

    行礼毕,习钧看着皇子皇女们,说道:“今日续习礼记之丧服小记。”

    拓跋慎看着习钧讲起礼记,听他的讲义,这次好像主要是以东汉郑康成所注的小戴礼记为主。

    小戴礼记是西汉戴圣所选定古时礼记四十九篇,东汉时著名学士郑玄为它作注,流传于后世,宋代的时候被列入“十三经”之一,也是后世的科举之士的必读书目。

    说起郑玄,拓跋慎闻名已久,即便在他的前世时,在古籍著述中郑玄依然大名鼎鼎,想起后世所看的史记三家注中的一些注解,其中就有提起郑玄对史记的一些说法,被注疏者所引用,可见郑玄在文史上的威望。

    习钧一边讲习小戴礼记,一边看着皇子皇女们,发现平日诸皇子皇女中最好学的二皇子好像精神恍惚,明显没有在听他的话,不禁皱皱眉,又听说二皇子前些时日突然偶发小疾,害怕二皇子又是突发疾病,看着拓跋慎道:“二皇子,可是身体不好?若是有疾皇子可以先回去,下官会去向陛下并奏。”

    拓跋恂和拓跋恪并两位皇女听到习钧的话,一起看向拓跋慎,拓跋恂还流露出羡慕之色。

    正在想东想西的拓跋慎突然被习钧的话惊醒,看着习钧,不好意思说自己走神乱想,就站起来说道:“弟子前些时日观览吕氏,其中说到殷商传承礼法故事,心中有些疑问。”

    看见拓跋慎不是发什么病症,习钧才放心下来,说道:“下官虽然不专治吕氏,但也熟读过数次,皇子殿下若有何疑问,下官或可试答一二。”

    习钧想道,二皇子年纪小,即便有什么不解的问题,他也能但得住,再者他为人师长,弟子有疑问他如果问都不问清楚,传出去了会被人非议。

    拓跋慎本来以为他随便提了一个与习博士所治礼记无关的话题,习博士最多提醒他专心治学,不会再纠缠下去,没想到习博士如此认真,要他把他的治学疑问说出来。想了想,既然习博士自己问了,那就说吧。

    “弟子览吕氏,其中说纣兄微子启身居长子,生的时候母亲为妾,生纣的时候母亲为妻,纣之父帝乙欲立微子启为世子,太史力谏,立微子启不合礼法,于是纣得立。弟子疑惑之处在于此言实在难以理解,微子启与纣一母所生,启为长子,只以生母名位前后不同而立纣,此种结论实在牵强。且殷商本以父死子继,兄终弟及相序,直至武乙,太丁,帝乙三代才得以父子相即,可见殷商本来没有父子相承的礼法,兄终弟及也是出于国需长君的考虑,启为兄且居长,正可以立为世子,何况以妻妾之分来定立世子,这些与周制太为相似,弟子实难相信这是殷商会有的礼法,再者,太史一职,本是西周以来的职官,殷商怎么会有,难道殷商的太史也与近代的太史职责相同吗?现今存世的古籍,都是周秦以来所著,殷商的史书从来没有人见过,殷商的文字也从来没人见过。吕氏此说,实在难服众口,弟子是以不解。”拓跋慎一口气说完,然后盯着习钧,等他的答案。

    习钧听完拓跋慎的话,想了又想,顿觉这个惑不好解,这不是一般的小疑惑,而是一个大问题,是对吕氏春秋是否可信的一大疑问,他不是专治吕氏,实在不好回答,想了想说道:“前代古籍,下官并未通读,未知吕氏之说是否另有他据,素闻二皇子善于思考,下官当以二皇子之惑求于国子学诸生,想来他们或许可以给二皇子解惑。二皇子请坐下吧”说完站起来躬身一礼。

    拓跋慎听了习钧的话,一点都不失望,他压根没指望习钧能回答他的话题,他这个话题是后世敢于质疑前人书籍的时代才会去想的,时下的文人几乎全都是信古不疑古的,像子贡那种疑古人士不是没有,只不过人家会把这些怀疑放在心里不说,今日若不是习钧追问,拓跋慎也不想说。习钧这是突然遭遇到这种以前没有接触过的疑古话题,不敢贸然接话而已。

    拓跋慎还礼坐下,周围拓跋恂拓跋恪和两位皇女看着他,十分惊讶,虽然刚刚拓跋慎说的故事他们不懂,不过刚刚习钧躬身致歉,自认学识不足他们还是看得出来。

    拓跋慎感受到四周兄弟姐姐的眼光,目不斜视,得了个口头便宜就行了,得意忘形不是他的习惯,而且边上还有个习钧在,自鸣得意实在不是场合。

    拓跋恪看见二兄一个问题难住了习钧,兄长姐姐都盯着二兄,羡慕非常,灵机一动也想起一个问题,跃身而起,双目炯炯地盯着习钧问道:“习师,弟子也有个疑惑未解,请问习师能否为弟子解惑?”

    习钧被三皇子的突然举动惊了一下,看着另外几个皇子皇女都被三皇子镇住了,都看着三皇子,又回头看着他,等着他回答三皇子呢?

    习钧见此不禁心下恼怒,这是把他当成了不学无术之徒了吗?刚刚他那是一时为难,何况二皇子的素有神童之名,被一时难住虽然不好看,但是也不是不能理解,孔夫子还有被项橐难住的时候呢?何况他习钧。但是现在这下面几个皇子好像都想来难一难他,这就不能容忍纵容了,否则他今天出了这个门,以后就再也抬不起头了。

    “三皇子请讲”今日怎么着也要压一压这些皇子皇女的气势,习钧心下说道

    刚刚习师讲说,丧礼中有服丧三年的礼制,可是前些时日我听阿姨说起天子以日易月,的话,想请教习师为什么天子要以日易月?”

    拓跋慎刚刚看拓跋恪踊跃提问,完全不像以前,博士们不提问他从不主动请教,以为他真有什么大问题呢?毕竟智者千虑或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嘛!何况拓跋恪也不愚,说不定真有什么难题。等听了拓跋恪的问题不禁失笑,这种问题怎么回答和解读,从来都是让这些儒生一张嘴随意解读的,怎么可能拦得住儒生。

    习钧听了拓跋恪的问题,也有些呆愣,以为他会有什么了不得的难题,原来如此简单,答道:“古代丧礼之中,未嫁女和居家子都要服丧三年,直到前汉文帝时下诏要求景帝以日易月,服丧三十六日即可,这是因为皇帝居国家至重,国务繁重,每日处理政事日不暇给,很难有精力服丧三年,所以才会有以日易月之事。”

    拓跋恪没想到习钧三言两语就回答了他的问题,回头看着拓跋慎,拓跋慎向他点点头表示认可习钧的话,不禁大为失望,又问道:“那我父皇为何不以日易月,坚持要服丧三年?”

    “当今陛下侍奉太后至情至孝,坚持为太后服丧三年,中外震动,皆深感陛下纯孝之情。满朝大臣几次上表陛下依照故事以日易月,陛下坚持不肯,足见感天动地。”这个话题不好深谈,皇帝几次说过理由,不过跟这些皇子皇女说他们未必懂,所以习钧打算说些浅显好懂的。

    “那习师,既然满朝大臣都上表,你上表了么。可否能读给我们听听?”

    习钧听罢脸黑不已,面色呆滞。

    拓跋慎看着习钧的脸色,哭笑不得,简直想捧腹大笑三声。拓跋恪这不是当面打人脸嘛!习钧一个区区博士哪里轮得到他上表。

    心中不禁同情起习钧来了,今天出了宣文堂,他可真成了别人的谈资了。

第24章 均田授田() 
就在拓跋慎授业之时,皇信堂中重臣云集,太尉拓跋丕,司徒尉迟元,司空丘穆陵亮,尚书令源怀,尚书左仆射步六孤叡,尚书右仆射贺楼毅,都曹尚书王袭,中书监高闾,中书令刘昶,南部尚书李冲,侍中冯诞,咸阳王禧,河南王干,广陵王羽等按照官职高低依次坐定,端拱皇帝。

    今天倒也不是大朝会的日子,不过是处理一些日常政务,本来只需要叫来尚书省诸官即可的,只是太尉,司徒这些都是朝廷重臣,如果皇帝不常常召见他们,回避他们,下面的人要多想,就连他们自己也会疑神疑鬼,所以这些平时用不着他们的事,皇帝也会派人召见他们一起议政,至于中书省,是负责发布朝廷政令的,皇帝身边离不了他们,现任中书监高闾是个老臣了,中书令刘昶今年刚刚接替李冲的职位。而冯诞是皇帝亲近之人,常常跟在皇帝身边,咸阳王,河南王和广陵王则是皇帝的亲兄弟,咸阳王现在的本官不在中央,而是在冀州担任刺史,等太后的事彻底了了,他还得去冀州赴任,河南王倒是在中央任职,他的军职是车骑大将军,文职是中都大官,吏部尚书。广陵王现在担任侍中,外都大官。

    “尚书省都曹王卿近日呈递的今岁关于冀州,青州的均田授田详情,诸卿都已经看过了吧”皇帝居坐在中堂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