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得趣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周氏三国-第25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士元,如何能才让孔明为孤效命?”

    周坚待戏昌离开后,又单独留下了庞统,询问诸葛亮之事。

    庞统犹豫了下,道:“在下亦是不知。”

    周坚眉头就是一蹙,“士元与孔明交好,竟不知孔明喜好乎?”

    “这个……”

    庞统迟疑了半晌,才咬牙道:“主公帐下人才济济,孔明毕竟年轻……”

    周坚怔了下,庞统虽然没再往下说,但他却是很快就明白过来。

    不为将相,则为耕夫。

    诸葛亮这是怕投到自己麾下,难以得到重用,毕竟现在的周坚,麾下也的确可以说是人才济济,称得上是谋臣如云,猛将如雨。

    文有戏昌之智,武有周瑜这不世帅才。

    就算诸葛亮真有经天纬地之才,但毕竟年轻,纵然投入周坚帐下,最多也就是和庞统一样给个参谋之职,想要真正参与到权力的核心中枢,也得需要时间。

    “原来如此,孤明白了。”

    周坚手抚柳须,向庞统道:“士元去告诉诸葛亮,孤唯才是举。孔明若真有大才,孤自不会埋没人才,自当重用,官爵厚禄任其择取。”

    “遵命。”

    庞统连忙答应一声,见周坚再无吩咐,才告退了出去。

    不料次日一早,庞统就再次来到了王府。

    “主公,孔明不愿出仕。”

    庞统有些无奈,心里隐隐有些明白诸葛亮不肯出仕的原因。

    “为什么?”

    周坚蹙眉道:“难道让孤以军师之位许之,诸葛亮才肯为孤效命吗?”

    戏昌也在,闻言也竖起了耳朵,听说这个诸葛亮还真的有些恃才傲物。

    “应该不是。”

    庞统道:“依统所见。孔明自恃其才,怕是欲让主公三顾其庐,方肯出仕。”

    “什么?”

    周坚顿时沉下了脸,不悦地道:“诸葛村夫好大地架子。让孤三顾其庐。就算他真有安邦定国之才,也不该中此恃才傲物。难道不怕孤治他个不敬地罪名么?”

    庞统默然不语,他毕竟初投周坚帐下,也不好发表什么意见。

    戏昌却敏锐地发觉到了周坚心态地变化,随着治下疆域越来越广。实力不断膨胀,周坚已经渐渐有了一丝不将天下英雄放在眼里的苗头,礼贤下士的品质更在逐渐丧失,这可不是什么好兆头,当时就灵机一动,道:“主公,但凡真正有才之士。其行必异。昌对诸葛亮其人也算有些了解,此人的确有经天纬地之才,若能令其归心,纵三顾其庐又有何妨。”

    “这……”

    周坚愣了下。但他和戏昌十多年的主臣,彼此可以说十分了解,只是一瞬,就明白了戏昌的用意,马上反省自己这年些来的心态变化,顿时惊出一声冷汗。

    “是孤有些得意妄形了,差点误了大事。”

    周坚喟然道:“权力逾重,外部的压力越小,人就越容易得意忘形,傲慢自大。志才日后要时刻提醒孤,免地孤再酿成什么不可挽回地大错,可就悔之晚矣。”

    戏昌心悦诚服地拱了拱手,微笑道:“主公言重了,昌愧不敢当。”

    庞统也忍不住拜服,不说别的,单就这一点来看,周坚就足可称是一位英明的主君。

    “备马,孤要亲往庐中去请诸葛亮。”

    周坚长身而起,向门外喝了一声,立刻有亲兵应声而去。

    襄阳郊外有一座茅庐,坐面朝南,坐落在荆州脚下。

    庐舍旁边,则是一片水田,修整的极为平坦。

    日正当午。

    周坚在戏昌和庞统的陪同下,带了数十亲兵来到了隆中庐舍,早有亲兵上前敲门,却被童子告之,诸葛亮出门访友去了,不知何时方回。

    戏昌上前问道:“你家先生出门一般多久回来?”

    童子答道:“少则三五日,多则半月。”

    周坚刹时眉头一蹙,却没有说什么。

    就连庞统也忍不住皱了皱眉头,有些不爽。

    典韦更是勃然大怒,“好个无礼村夫,难道还真敢让某家主公三顾这鸟庐不成?”

    不想那童子却是丝毫不惧,猛地瞪圆了眼睛朝典韦叫道:“喂,你这人说话怎地如此粗鲁不堪,你嘴巴放干净些,不然我可要赶人了。”

    典韦一怔,没料到一个小小的山野童子,竟然也敢顶撞自己。

    刚想瞪着眼睛吓唬两句,却被周坚给叫住了。

    “典韦不可无礼。”

    周坚叫住典韦,又向那童子道:“既然你家先生不在,那我等过几日再来。”

    说罢一拨马头,头也不回去离开了。

    戏昌也连忙跟着,典韦更不敢怠慢,连忙带着数十亲兵紧随而去了。

    数日后。

    周坚果真再次来到庐舍,诸葛亮却依旧不在。

    戏昌到是没什么,周坚可就有些不耐烦了。

    庞统也很是不爽,毕竟他和诸葛亮一号凤雏,一号卧龙,皆才学无双,孔明摆摆架子让周坚屈尊纤贵到也罢了,让他也要跟着跑,心里要能舒服才怪。

    典韦虽然气的脸色发青,但被周坚瞪了一眼,却不敢造次。

    周坚没有说什么,依旧回了襄阳。

    这次足足过了半个月,又来到庐舍,终于被童子告知,孔明回来了。

    典韦再也忍不住,刚要开声大喝,却听‘吱呀’声中,木门打开,一人走了出来。

    来人二十岁左右,面相清朗,身着长衫,头上裹着书生巾,很是卓耳不群。

    虽不及周瑜那般英俊风流,却多了几分儒雅和从容,一看便是个饱学之士。

    “有劳楚王及诸位大人驾临寒舍,亮未曾远迎,恕罪、恕罪。”

    未等周坚开口。来人隔了十多步远,就已经长长一揖,礼数十分周到。

    周坚打量了几眼,便问道:“你就是诸葛亮?”

    诸葛亮微微拱手答道:“正是。”

    又忙将周坚一众人往草庐里让。

    周坚带着戏昌和庞统进了草庐。典韦和数十亲兵则守在了外面。

    诸葛亮一边吩咐子上茶。一边在客席坐了下来。

    周坚也不绕弯子,直言道:“听说孔明自号卧龙。有经天纬地之才,不知可愿与孤共讨天下匪逆,以安百姓万民?”

    “这……”

    诸葛亮似是没料到周坚会如此直接,略微犹豫了下。便道:“不过亮才疏学浅,何敢当楚王赞誉。蒙楚王不弃,亮愿为楚王帐下一粮抹小吏足以。”

    周坚抚掌道:“好,不过你地能力孤也略有所知,任一粮抹小吏未免屈才,就和士元一并在孤帐下参谋军事吧,你若有所专长。亦可直言自荐。”

    “在下遵命。”

    诸葛亮到也干脆,当即拱手应下,又起身隆而重之地行了君臣之礼。

    周坚又问道:“袁绍即将举河北之众南下中原,孔明对天下局势有何看法?”

    诸葛亮不假思索地道:“主公坐拥荆、扬、益、交四州之地。天下已得其二,治下民丰士富,兵坚甲利,大势已成。只待袁曹两雄相争,时机一至,便可挥师北伐,天下可定。”

    周坚道:“说起来容易,但袁绍、曹操都不是易予之辈,特别是曹操此人,纵然袁绍举河北之众南下,也未必是曹操地对手。想灭掉此人,哪有那么容易。”

    诸葛亮从容道:“此有何难,袁绍举兵南下,我军置身事外,只需借力使力,便可使袁绍和曹操两败俱伤。届时主公驱师北伐,平定天下当水到渠成。亮所虑者,惟曹操挡不住袁绍地数十万河北大军。若曹操成溃败之势,将对主公极为不利。”

    周坚和戏昌对视了一眼,暗自点头。

    孔明对天下大势地看法到是和他们惊人地一致,只是这份眼光,就足见其才。

    诸葛亮顿了下,又道:“不过袁绍虽然兵势浩大,但正如主公所言,曹操此人的确不是好惹的,昔日主公南下扬州,也曾吃过曹操地大亏。而袁绍此人有些刚愎自用,也有些好大喜功,急于求成,想要击败曹操,也不是那么简单地事情。”

    庞统虽然有些不爽,但在这件事的看法上,却和孔明地意见一致,闻言也点头。

    周坚和戏昌再次以眼神交头,各自点头。

    孔明足不出户,对这些天下局势的细微之处,却是了若指掌,委实了得。

    不过,孔明和庞统就算再目光独到,但毕竟没有未卜先知地能力,特别是在曹操处于绝对劣势地情况下,除了曹操和他的部下,没有人会以为曹操能赢。

    孔明和庞统虽然已经高估了曹操,认为袁绍想灭掉曹操绝对没那么容易,甚至还有可能付出惨重的代价,但却根本没想过曹操能以弱势之兵击败袁绍的数十万河北大军。

    就算是戏昌,也不认为曹操能挡得住袁绍的数十万河北之兵。

    周坚皱眉思索了下,忽然道:“如果曹操击败袁绍,又当如何?”

    “这……”

    孔明和庞统同时一怔,都有些不敢置信。

    庞统断然道:“这绝无可能,曹操虽然有十几万兵马,但中原四战之地,曹操还要分兵驻守各地,尤其要调集重兵防备主公,就算能和徐州地孙坚暂时结成同盟,最多也只能调集五万大军。纵然曹操再雄才大略,能征善战,在下也不以为能够凭借区区五万人马就挡住袁绍地数十万河北大军。”

    诸葛亮虽然没有说话,但却轻轻点头,显然也是同样地看法。 

第323章 官渡之战(一)() 
戏昌毕竟老辣,而且追随周坚以来,也亲自经历过了许多看似不可能发生的事情,蹙眉思索了一阵,却道:“结果没有出来之前,什么事情都有可能发生啊!”

    庞统和孔明再次怔了下,都露出了思索地神色。

    周坚点头,历史虽然因为他的到来偏移了轨迹,但有些事情还是会发生。

    就好比袁绍,最终还是统一了河北四州。

    如果曹操击败袁绍,荆州军团该如何应对,才能获得最大的利益。

    周坚就在草庐中和戏昌、孔明、庞统小议了一番,也初步了解了一下庞统和孔明在这方面地能力和眼光,才带着众人返回了襄阳。

    大约一个多月后。

    周坚在深入了解了孔明和统庞所长后,当即对二人的工作做出了新的安排。

    庞统最擅长的便是谋略和外交,为楚王府幕僚,负责参谋军事。

    孔明则比较全面,心思极为慎密,不但善谋略,而且尤善理政,和周瑜有相近之处。

    不同的是除了善谋这个共同点外,周瑜善统兵征伐,而孔明却善理政内务。

    周坚考虑了一番后,就让孔明去负责后勤军辎等一应琐事。

    周坚麾下不缺谋士,除了戏昌、庞统外,徐庶、蒯越、等人也极其善谋,反而在处理军队地后勤政务上,虽未出过什么纰漏,却也没什么真正擅长地人才。

    可别小看了军队地后勤,负责三军粮秣及军辎一应物资地调度,委实非同小可。

    正所谓大军未动,粮草先行。特别是在这运输能力极其落后地年代,粮抹辎重等一应军资地调动,绝对是军队出征地重中重之中。

    一直以来,后勤都是绝大部分军队地软肋。

    有一个擅长这方面的人打理,只会更有利于大军出征。

    好钢要用在好刀上,这本来就是周坚始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