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得趣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周氏三国-第12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刘繇依心腹谋士之计,可谴一千兵卒。每人举数支火把,从东、西、北三门突围,成功引开袁术大军的注意力之后,才亲率五千大军,从南门杀出一条血路,趁夜落荒而逃。

    袁术被喊杀声从睡梦中惊醒,得到刘繇逃走。顿时气的脸色铁青,一边下令大军趁夜进驻寿驻,也不等天亮,便调派大军趁夜前往追击刘繇残军。

    九江战事,暂时告一段落。

    袁术大军进驻寿春后,终于成功在九江站稳了脚跟,打开了攻略扬州的局面。

    颍阴,荀府。

    “怎么样,文若考虑的怎么样了?”

    荀攸坐在荀彧对面,姿态从容地微笑着问道。

    “这个……”

    荀彧还有些迟疑,似乎有什么难事,迟迟无法下定决心。

    荀攸微笑道:“文若,刘府君再怎么说也是汉室宗族,而且数次诚意相邀,足见对你的重视,老实说,我都有些看不下去了,你还有什么好犹豫的呢!”

    “哎,公达有所不知。”

    荀彧唉声叹气的,他又如何不知,只是刘表实非什么明主。

    自从去岁从南阳回到颍川后,荀彧便一直闭门不出,然而没料到,去岁末刘表担任颍川太守后,募名而来,多次要召他到郡府任职。

    荀彧忠于汉室,刘表乃是汉室宗亲,可以说是最好的辅佐对象。

    毕竟眼下汉室将亡,天子及众皇子都已亡故,刘表身为汉室宗亲,以后就算辅偌此人位登九五,也不会有悖忠义,这天下还是刘氏天下。

    然而,刘表却委实不是什么明主。

    荀彧王佐之才,一眼便能看出刘表此人守成有余,天拓却略显不足。要想在这个即将到来的乱世成就一番基业,根本就没有可能。

    “哦,愿闻其详?”

    荀攸顿时来了精神,荀彧一直在犹豫,他还真想听听荀彧的意见。

    虽说按照辈份,荀彧乃是他的族叔,但荀攸毕竟比荀彧年长,而且血亲也早就出了五服之外,两人私交也甚厚,因此荀攸从来不叫荀彧叔父,而是以表字相称。

    荀彧苦笑道:“刘表并非明主。”

    荀攸怔了下,却有不同意见,“刘表虽非明主,却是汉室宗亲。匡扶汉室,不正是文若最大的报负吗?至少眼下天下局势不明,明主也未出现,文若总不能坐等明主出现吧?”

    荀彧犹豫再三,终究是经不住荀攸的劝说,只好喟然道:“罢了,就依公达之言,彧明日便前往阳翟。不过,彧有言再三,若日后有明主出现,彧必当弃刘府君而去。”

    荀攸苦笑一声,道:“好了、好了,我不知道了,这话文若给我说说可以,但是到了阳翟可就千万不能说了,以免刘府君心存芥蒂。”

    荀彧洒然道:“这个还用公达提醒,彧心中有数。”

    东郡。

    曹操亲率八千大军出濮阳,数月内连战连捷,讨平了盘踞东郡的几伙匪寇,并在中平四年二月底成功击破了势力最大的卜己黄巾残部。

    东郡昔日本是繁盛之地,然而自自平元年以来,一直兵灾匪祸不断,如今境内生民已经疲弊之极,百姓十不存五,大片的田地荒废,好多地方,一个村子里都找不到一个人。

    不但百姓,就连郡县官吏,也多有携家逃亡者。

    好在手下有陈宫等一帮干吏,很快就让政务走上了正轨。

    曹操击破境内几股寇后,依陈宫之计,抽调一万精壮编组成军,并由宗族大将分别统领抓紧时间操练,至于老弱妇孺,则分发各县,分发田地安置下来耕田。

    一时间,东郡气象为之一新。

    曹操一边全力以赴恢复百姓劳作生产,惩治贪官污吏,极力整顿吏治,与百姓休整生息的时间,一边大肆征兵操练兵卒,打造兵器铠甲,积极积蓄实力。

    襄阳。

    二月底,周坚亲率三万五千大军出邓县,兵进襄阳以北五里,扎下营寨。

    荆襄的局势越发紧张起来,大战一触即发。

    官道上,探马的数量也多了起来,几乎每时每刻,都有流星探马将南阳军的最新动向飞报入襄阳城内和城外的两座大营。

    襄阳城外,左军大营。

    张允正在几名亲兵的护卫下巡视营房,忽然就觉的地面似乎震动了起来。

    正不明所以,忽有亲兵指着北方大叫起来,“骑兵,大队骑兵。”

    张允急回头望去,就见远处的山坳旁有灰尘扬起,一支数千人的骑兵驰过山坳,风驰电掣般地往这边冲了过来,大队骑兵冲锋时的气势,带给人强烈的视觉冲锋。

    原来是骑兵,怪不得刚才觉的地面震了起来。

    张允长在荆襄,前次王睿率军进洛阳时,张允并没有同去,并未见过大队骑兵,因此发现地面轻微震动时,并不知道那是大队骑兵在疾行军。

    直到数千骑兵转过山坳,才有些回过味来。

    不过很快,脸色就是一变。

    “吓,是周坚小儿的三千清河骑兵。”

    张允终于反应过来了,荆扬地区严重缺乏骑兵,眼下荆州各郡太守,也根本没有人有能力组织一支数千人的骑兵。毕竟骑兵不同于步兵,组织建一支骑兵,不但需要足够的财力和物力,而且想要训练成军,花费的时间也比步军更长。

    整个荆州,也只有南阳太守周坚手下有三千清河骑兵。

    “快,敌袭,传令各营严密戒备。”

    张允大吼一声,宫营里面立刻沸腾了起来,士卒们开始纷纷奔走。

    “周坚小儿运气还真是好!”

    张允无不羡慕,荆襄地区缺战马,想要组建一支骑兵实在太难了,没想到周坚这黄口小儿到是从周崇那里白白就得到了三千骑兵,怎能不让人羡慕眼红。

    要知道,当初王睿也要组建一支骑兵,但根本就是有心无力。

    以襄阳的财力物力,根本就无法担负起购买大批战马的开支,而且想要练训成军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否则各郡太守怕是早就组建骑兵了。

    毕竟战马不同于其他,属于战略性的物资,一匹战马,从马贩子走里购买一匹战马的价钱足够十户人家两年的花销了,绝对不是一般人能负担的起的。

    就在张允脑子里转过这些念头之际,三千骑兵已经冲到了营寨五百步之外。

    营寨内的五千守卒立刻紧张了起来,箭上弦,枪直立,严阵以待。

    只见骑兵阵前,一员银盔银甲的武将把手一挥,三千骑兵立刻开始减速,并极力向两侧展开,最终在距离荆州军营寨一百步开外,收住了前冲之势。

    这个距离,刚在弓箭射程的边缘,距离把握的可谓恰到好处。

    若是再往前十步,荆州军营寨中的弓箭后,怕是就要射到前排骑兵的头上了。 

第168章 攻城() 
“嘶!”

    胯下战马长嘶一声,人立而起,随即前蹄狠狠的叩击在地面上,发出一声闷响,即使在喧嚣的营寨外也是清晰可闻,就好似一记闷雷般,狠狠击在荆州兵的心窝上。

    周坚冷目一扫,随即取过五石角弓,将一支狼牙羽箭绰在弦上,猛的用力一拉,五石角弓顿时开如满月,五指松开的刹时,狼牙羽箭化作一道流星,直射荆州军营寨。

    张允正站在角楼上观望,眼看那白袍武将开弓射箭,不由嗤笑一声。

    一般来说,弓箭的射程在八十步到一百二十步,有效杀伤距离在七十步左右。

    超过七十步,箭矢的穿透力其极已经很弱了,根本没多少杀伤力。

    百步开外,这样的距离虽然能把箭矢射到营寨中,但根本无法对躲在营寨中的荆州兵造成伤亡,否则营寨中的一千弓箭手也不是吃素的,早就对这九清河骑兵放箭了。

    这厮想干什么,难道还想在百步开外用弓箭射杀荆州士卒?

    简直可笑。

    就算你能拉开三石以上强弓,箭矢比普通士卒射的更远,但又能射几箭。

    张允刚刚嗤笑一声,脑中转过这些念头时,就发现一点黑芒在瞳孔中迅速放大,声中也听到了身边亲兵的惊呼声,“将军小心。”

    张允刹时骇的魂飞天外,不及细想,连忙把脑袋一缩。

    叮!

    劲箭掠过张允斗顶,射在了身后的角楼柱子上。入寸三寸,可见劲道有多大。

    张允刚刚松了口气,就发现虽然躲过了穿喉破顶之危,但头盔上的翎毛却尽数被齐根射断了,思及方才那又疾又快的一箭,若是再慢上半分,只怕就算能躲过穿喉之危,也要被射穿额头,顿时骇的心胆俱裂,连忙躲到了亲兵后面。

    看看柱子上那还兀自震颤摇摆的狼牙箭。就知道这一箭劲道有多大了。

    连柱子都能射入三寸。自己的脑袋可绝对没这柱子硬,若是被射中了,那还有命在。

    “快,树起盾牌。”

    张允大吼一声。直到身前的亲兵全都树起了盾牌。这才稍稍安心。

    “将军快看。那箭上有东西。”

    一名亲兵似乎发现了什么,忽的大叫一声。

    张允急回头仔细一看,这才发现狼牙箭上附了一封信笺。

    早有机灵的亲兵疾步奔了过去。将信笺取了下来,递给张允。

    张允阅罢信笺,又连忙装好,派兵卒送去了襄阳城中。

    周坚一箭射出,就不再多留,径自率领三千清河骑兵回营。

    中军大营。

    刚刚押运粮草赶到的许褚大声道:“主公,荆州兵不识好歹,竟敢在城外扎营,为何不直接踹破其两座大营,还要见王睿那匹夫作甚?”

    周坚掠了这莽汉一眼,没有说话。

    戏昌看了看周坚,向许褚道:“许褚将军,所谓两国交兵,攻心为上,伐谋次之,其下攻城。强攻城寨,伤亡必众,实乃不得已而为之。主公之所以要与王睿会面,一者攻心,二者伐谋,以弱其据城死守之决心。而且若是能破其心,令其不战而降,我军不伤一兵一卒而下襄阳,岂不更好。虽然希望不大,但总要试一试。”

    “呃,这个……”

    许褚抓了抓脑袋,讪笑一声,“末将受教了。”

    周坚这才扫了帐下诸将一眼,开声道:“军师所言,正是本将军的意思。你们都给本将军听好了,兵者,诡道也,为求胜利,必须要不择手段,才能以最小的伤亡代价取得最大的胜利,尽可能的减少士卒的伤亡。”

    顿了下,才又道:“为将者,不但要骁勇善战,无所畏惧,还要多用谋略,尽量减少兵卒的伤亡,虽然说打仗哪有不死人的,但每一个士卒的阵亡,都是我军的损失。就好像本将军在你们身上砍一刀,放点血估计你们也不会在乎,挺挺就过去了。但如果砍的多了,血流的多了,也一样会要你们的们。”

    诸将连连点头,都觉得这番见解很有道理,个个目露沉思。

    “所以,有空多读点兵书,做事多用点脑子。你们不但要对本将军负责,还要对手下的兵卒负责。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将领,就必须要学会爱惜士卒的性命。”

    “末将遵令。”

    诸将齐声应诺,心悦诚服。

    次日一早。

    周坚亲率三千清河骑兵和五千步卒,进至襄阳城外一里摆开阵势。

    这下不用探马再回报,襄阳城头和两座大营已将南阳军动静看了个分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