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修可谓细致入微,可容纳一千多名观众入座。
国家大剧院耗资二十七万银元,并非由政府财政支出,所有款项都是万磊出面募集而来,而这一座剧院属于平民剧院,每逢节假日都会有夜场演出,按座位的好坏,门票从二十铜钱到一个银元不等,一般的百姓都消费得起。
而剧场交由国家艺术学院管理,每月最少有六场大型演出,演员与道具都由艺术学院负责,门票收入也归艺术学院所有,用以传承与发扬传统民乐与曲艺。
十二月初一,又是一年年关到,北平城内年味渐浓,从各省来北平商旅见多,大街小巷上挤满了人,而每一个街口的公告排上,都张贴着海报,写着国家大剧院将有大型汇演,甚至还特别强调万大总统会携妻儿出席首演仪式。
行人看到这些海报,顿时沸腾了,人流挤向国家大剧院所在的方向,门票几乎被一抢而空,甚至连站票也卖光了,群众如此热情,倒不是去看戏的,而是冲着总统一家去的。
傍晚时分,一辆马车从华园来到大剧院外,万磊果然携妻儿如约到来,并且排队入席,这引起广大观众的强烈反响,大家纷纷表示要给大总统让道,不过万磊依旧站在队伍中,依次进场,万大总统都不搞特殊化,这让观众更是感受到其人格魅力,进场的过程中安静有序。
晚上七点半,观众已经全部就座,万磊一家坐在一个不算显眼的地方,与一般的观众坐在一起,有幸坐在他们附近的观众都激动不已,这或许不是领袖崇拜,不过绝对是缨服于万磊的人格魅力。
八点正,演出开始,这一次是歌舞剧汇演,主题为喋血北平,数十位专业的演员用歌舞的形式,重现当年北平守卫战中那刀光血影的悲壮,回顾往夕创业之维艰,在座的老北平人观之,都不禁潸然泪下。
所谓纸上得来终觉浅,事非经过不知难,当年保卫北平的那一场场殊死大战,早已深深地嵌刻在老北平人的脑海中,举城数十万人誓死卫城,用血流成河的代价,硬是挡住了多股敌人的轮番攻击,最终在艰难困苦中浴火涅磐。
“一晃十余年匆匆而过,宛如一梦。”傅闱低叹一声,不由得握紧了丈夫的手。
“唉,岁月催人老,我们都快老了。”万磊也是轻声一叹,他还记得当年亲自披挂上阵杀敌的情景,那个时候虽然刀光血影,但是他从来就没有畏惧过,现在江山一统,他没有了上阵杀敌的机会,反倒是觉得有一种落寞之感。
第426章 新概念战争(一)()
国家大剧院首次汇演,就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喋血北平一剧情节生动,演员排演到位,表演得很有张力,加上道具布景和声响效果俱佳,一时间万民传诵,人人都想亲到剧院一睹为快。
而喋血北平只是一道开胃菜,从十二月初一开始,每逢旬休,就有一个大型主题歌剧汇演,反应的都是北平军的英勇,以及顺天府在艰难困苦中奋发图强的过程。
另外,即便不是假日,国家大剧院也会有小型汇演,表演者来自全国各地,有江南来的昆曲名班,有河南来的豫剧名角,还有陕西来的秦腔大睕,演出的是经典曲目,也有一些新元素,比如说木兰从军、精忠报国、杨国双烈等历史典故,都被改编成剧目,在舞台上演出,也博得观众的满堂喝彩。
华历三年十二月,是多姿多彩的一个月,北平城真正成为文化中心,所有在地方闻名的名角,都能在大剧院的舞台上一展技艺,而万大总统也会时不时地光临大剧院看戏,这无疑就是对民间艺术最大的肯定与褒扬,很多名角都以博得大总统现身一观为荣。
在热闹喜庆的氛围中,旧的一年过去,新的一年到来。与往常一般,一年一度的全国议会在夏园开幕,六行余名议员一同听取去年的行政报告,评议去年的财政决算,审议新一年的财政预算以及各种军政议案。
新年新气象,按照万大总统的个性,他主政时期有一个不成文的惯例,每年都会有一两次大规模的军事行动。众位议员都是心知肚明的,所以当万磊提交一份关于对安南国用兵的议案进行审议时,众参两院几乎都是全票通过。
其实,不用万大总统说,众议员也都料到北平军迟早会对安南国用兵,毕竟去年一年来,安南国与缅甸国一直在边界上起衅,而万大总统是一个眼睛容不下沙子的主,要不是不想多线作战,他早就派兵入安南了。
另外,去年铁道部在平南铁路的基础上,加修了一条从湖南到广西的铁路,这一条单线铁路直接修到南安南国接壤的思明府,大量粮草军火等物资不停地往那边运,军队也在军境上集结,明眼人不用想也知道这是要动真格了。
北平军如此大的动作,自然瞒不过安南国的眼睛,其实万磊压根就没打算偷偷摸摸地进军,他打算光明正大地打一场,以绝对的优势力压安南国,以起杀鸡儆猴之效,让西南边陲那些小国都知道:跟大华民国作对,只有死路一条。
军队与物资集结的同时,一场隐秘的战争早已经打响了,华历四年一月一日,安南国首都升龙城内的官民如大华民国一样在欢庆新年,没有人发现,一个黑影沿着江河逆流而上,直接进入了升龙城外。
而升龙城作为安南国的首都,位于红河三角洲内,人口密度很大,城外低矮的村落四散分布,而城内人口虽然也多,不过大部分贫民都住在河边的棚户中,又脏又乱,跟北平城一比,那真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夜半时分,这个河中黑影突然从河中浮起来,一个长十几米,宽四米的铁家伙露出水面,之后一扇铁门打开,三个黑影各背着一个黑色的铁管,一跃入水,很快就游到了岸边,趁人不注意就上了岸,如同鬼魅一般。
那三个黑影在河边潜行了一阵,很快就来到了一道低矮的城墙下,他们如猿猴一般攀爬而上,一闪就没入了升龙城内。而那个河中黑影也潜入河中,以最快的速度继续逆流而上。
那三个黑衣人进了城,并没有四处乱跑,而是一跃进了一座相对豪华的府第,找到一个住有几个佣人的小房间,一个人望风,两个人潜入之后将背上的铁管取下,将一个冒冷气的玻璃试管打开,将里面的一些液体滴入那些人的口鼻中。
做完这一切,那三人就如鬼魅一般离去,潜伏到另一个大宅门中,继续着同样的动作。这些人是万磊派出的特别行动小组,他们背上的铁管里装着这个世界上最可怕的东西之一——天花病毒液,而且还是高致死率的大天花病毒。
大天花病毒无药可治,一旦感染,平均四个就要死一个,而且就算大难不死,也会留下可怕的疤痕,是杀人毁容的“圣器”,万磊从特别研究所拿了五十份,二十五份用来对付安南国,另外的二十五份被带到了前往大东洲的轮船上。
别小看这二十五份东西,它的份量足够感染数百人。而前来升国城散毒的只是八队人中的一队,另外七队人分散到安南国东西南北各座大城中,进行全方位的散毒,让天花病毒在最短的时间内占领整个安南国,让安南国防无所防,想隔离都不行。
华历四年的正月,对安南国而言,绝对是令人生怖的一个月,从大年初三开始,就陆续有人发烧昏迷,之后还结出可怕的浓胞,不久之后就会在无比痛苦中惨死。
然而,这还不是最可怕的,最可怕的是这种病有高传染性,可以通过接触和飞沫传播,不管是有没有接触过病人,都有可能传染,在短短的几天里,升龙城内就有近半人感染,感染者最多的是住在大宅第中的高官显爵。
而且,安南国王宫的高墙也没有能阻挡住这种可怕的病毒的传入,正月初五,王宫中就有人感染,之后的几天内,就泛滥成灾,就连王室成员也不能幸免。而各地也纷纷传来瘟疫爆发的消息。恐怖的阴云已经笼罩住了整个安南国。
正月十五,安南国接壤的占城国,南掌国与缅甸国也相继被天花病毒入侵,引起了这几个国家的极度恐慌,各国纷纷封锁边境,断绝与安南国的一切联系。即便如此,还是没能挡住天花的入侵,从正月十五到正月末,各国感染人口激增,并且以安南国这中心,向四周发散出去。
恐怖,极度的恐怖笼罩住了东南亚这一块土地,当地人四散乱窜,却大多逃不出瘟神的魔掌,而这些四处乱窜的人,反倒是成了瘟神的帮凶,把天花病毒带到更多的地方去,杀死更多的人
第427章 新概念战争(二)()
安南国爆发大规模的天花疫情,作为始作佣者,万磊表面上呈现出一副关切之情,甚至还发布的社论,表示对安南国的疫情严重地关切,希望贵国早日渡过此劫。
同时,万磊还“适时”地发布总统令,让西南军区严密把守边境,不要让一个人出入境,以免疫情扩散到大华民国境内,他也派人知会南洋诸国,尽量把守好各自的国门,免得遭到连累,还明令华远公司,中断与受灾国一切贸易关系。
除了关紧国门之外,万磊借着人们对天花的恐惧心理,对广西云南两省发布一道总统令,限令边疆地区在十日内对所有公民接种疫苗,而特别研究所下设的制药所也将近期生产的一百多万份成品疫苗拨发到这两个省,足以保证每人一份。
其实,特别研究所一直在加紧生产疫苗,这种疫苗是以从牛痘上提取的牛痘病毒为蓝本,在培养皿上培养出来,经过筛选和萃取,进行包装再派发到地方。由于是统一生产的,又经过数十道严检把关,保证有效而且复发症少。
为了排除百姓对新疫苗的疑惑与恐惧,万磊亲自带头接种,接种成功的消息一传出,百姓皆不疑有他,纷纷到种痘点排队。而负责种痘的是北平军派出的军医,个个经过专门的种痘培训,医术有保证。
种痘员在云南广西两省的边界上广立接种点,先是对官兵接种,接着对百姓接种,甚至派人深入各个村落,保证对每一个人都进行接种。而牛痘种下之后,往往会有一些不良反应,百姓们已经被告知,这是接种成功,人体产生免疫力的表现,所以都不甚恐慌。
大华民国在广西与云南边境上大规模地搞牛痘接种,这自然瞒不过安南缅甸等国,这些国家发现在他们国内肆虐的天花病毒居然没有传入到大华民国,就纷纷派人前来寻医问药。
面对这些求医心切的外国人,万磊积极发扬无商不奸的精神,指示负责外交事宜的外事部和负责外贸事宜的华远公司,一致推说疫苗难以生产,现有的疫苗优先提供国民使用,没有多余的可以外卖。
当然,外事部也没说死不卖,甚至有些官员还在暗地里表示,如果对方有所表示,还是可以暗中调用一部分给他们的。说来说去,就是一句话:想要疫苗,拿真金白银来。
所谓奇货可居,万磊玩的就是这一手,不过缅甸占城南掌等与安南国接壤的国家不得不咬牙认了,这些国家的国王和官僚贵族们还不想像安南国那样集体死翘翘,就连吕宋暹罗吴哥等国也派人来,求购疫苗,以防天花爆发。
通过“暗中”卖疫苗,大华民国着实狠狠地挣了一把,一支疫苗卖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