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得趣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唐之逍遥王爷-第36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东晋时,谢尚,谢万使陈郡谢氏逐渐崛起。而谢安、谢石、谢玄、谢琰四人所导演的淝水之战,更是让华夏数千年历史永远见证了这一传奇时刻。

    在东晋到南朝的200多年中,谢氏见于史传的人数就有12代、100余人。他们大多进入仕途,遍布政界和军界,发号施令,高居人上,有时还能摆布皇帝。成为远比皇族还高贵的士族领袖。

    这其中,也有许多杰出的家,如谢灵运、谢眺。其中六朝第一才女谢道韫,更是女子的偶像。

    然盛极必衰,一场飞来横祸——侯景之乱横扫江南。加之历朝皇帝对谢氏的猜忌,陈郡谢氏急剧没落。陈朝末年,当谢贞去世后,这位昔日华丽豪门,伴随着乌衣巷一道,无奈的落下了帷幕。

    只不过。瘦死的骆驼比马大,谢氏不入顶级家族,却也非是任人欺凌。

    “王与马,共天下”、“不以王为皇后,必以王为宰相”的琅琊王氏,与陈郡谢氏并称王谢。“吾少好百家之言,身为四代之史。自开辟以来,未有爵位蝉联、文才相继如王氏之盛也。”

    如果说以《二十四孝》《二十四悌》闻名的“卧冰求鲤”的王祥、王览,奠基了琅琊王氏,那么他们的孙辈王戎、王衍、王澄、王敦、王导,则开启了权倾天下的江左豪门。

    王氏家族在南朝时期很多人信五斗米道教,因此在第四代中,很多人的名字都带个“之”字。除王羲之外,还有王胡之、王彪之、晏之、允之等等平辈兄弟,还有徽之、献之、恢之、陋之等等儿孙辈,名字带之字的王氏子弟之多,在华夏历史上也算是一绝了。

    由于与陈郡谢氏同样的原因,南朝的琅琊王氏开始衰弱,这时候,王导的六世孙王肃投靠北魏,因文治武功被魏孝文帝委以重任,并娶孝文帝之妹陈留长公主为妻。王肃的女儿被宣武帝讷为夫人,孙女又嫁给了孝明帝。直至北魏分裂为东、西魏之后,琅琊王氏家族的政治地位和社会地位才真正走向衰落。

    同样的,没落的王氏家族也是不容小觑。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清河崔氏。

    清河崔氏在春秋时乃齐国公卿之一,至西汉时居住在清河郡,东汉以后成为山东望族,其中崔琰曾投曹操门下。西晋时讲究士族门第,崔氏被列为一等大姓“崔卢王谢”之首。

    清河崔氏后长仕北朝,北魏时一度与范阳卢氏、荥阳郑氏、太原王氏并称为“四大家族”——这个四大家族可是官方的评价噢~~其中的北魏开国元勋司徒崔浩,更是将清河崔氏推向了第一个颠峰。

    唐代崔氏仍然显赫,有23人做过宰相。唐官员修订《氏族志》,把崔氏列为第一,唐文宗知后大怒曰:“崔氏早已衰微,既无显官,又无人才,凭什么列为第一?难道我李氏贵为天子,还比不上崔氏吗?”下令改以李氏第一,皇后氏族长孙氏第二,崔氏列第三。虽然如此,崔氏仍为士族高门。杜甫的母亲,就是清河崔氏。

    清河崔氏曾分出一支为博陵崔氏,也为隋唐着名士族之一。

    “自古幽燕无双地。天下范阳第一州”,范阳卢氏。

    范阳卢氏在秦始皇时,有大名鼎鼎的五经博士卢熬,天文博士卢生。继之西汉初期有燕王卢绾,东汉末被尊称“士之楷模,国之桢韩”之海内儒宗之大儒卢植,均出自范阳。及魏、晋、南北朝至隋。卢植之裔卢志、卢谌、卢偃、卢邈、卢玄等等,都是官宦世家,书香门第。从卢玄起至其曾孙。一家百口,共财同居,为官着名而被史传记载者就有18人。帝族之子要找卢氏成亲。史称“范阳卢氏,一门三公主。”帝族也要纳范阳卢氏之女为贵妃。史家有四海大姓崔、卢、王、谢之说:“望出范阳,北州冠族”。至唐代尤为突出,不仅状元、进士、帝师,大出人才,有“八相佐唐”、“初唐四杰”之卢照邻,

    “大历十才子”之卢编等等。自汉末至唐代六百多年中,正史中有记载的卢氏历史名人达840多人,范阳卢氏,贤良辈出。勋业灿烂,文豪蜚馨。

    “天下郑氏出荥阳”,荥阳郑氏。

    “幽公六代孙荣,号郑君,生当时。汉大司农。当时六代孙穉,汉末自陈徙河南开封,晋置荥阳郡,开封隶焉,遂为郡人”。从燕太子詹事郑温开,温生四子;涛、晔、简、恬。

    从北朝入随唐之后。郑姓仍为望族,宰相接连不断的诞生。后因科举制的实行,影响逐渐衰落,但仍为天下郑氏中,最为显赫的一支。

    “裔迁太原,王家频称,因以王姓,代出群英”,太原王氏。

    太原王氏,始自东汉王柔、王泽兄弟。三国时有司空王昶,西晋时期,太原王氏开始成为声名显赫的大家族,全家族先后有12人在朝中任要职,其中有3人位至“三公”,着名的有司徒王浑。西晋覆亡后,王湛一支随司马氏南迁,从而获得了在东晋重新兴盛的机会。王湛之孙王坦之在反对桓温篡位、维护东晋王朝统治中立了大功,被任命为尚书令,与儿子王国宝等,威震朝内外。他叔伯兄弟王蒙的女儿是东晋哀帝的皇后,孙女又成了孝武帝的皇后,这一门两皇后将太原王氏的权势强化到了炙手可热的地步。大将军王恭,尚书仆射王愉也是这一家人。

    王愉之孙王慧龙北奔北魏,开创北朝隋唐太原王氏之基业。其后北魏镇东将军王琼,有四子:遵业、广业、延业、季和,号“四房王氏”,正式成为“四大家族之一”。

    入唐后,太原王氏更加显赫,诞生了着名诗人王瀚、王维、王昌龄、王之涣,以及横扫印度的传奇将领王玄谟这样的赫赫人物。

    “天知,地知,你知,我知!”,弘农杨氏,中国历史上又一传奇家族。

    弘农杨氏,始自东汉太尉杨震。杨震号“关西孔子”。“四知”的典故,就来源于这位“清白吏”。其子杨秉、孙杨赐、重孙杨彪,皆能继承震公遗风,且均官至太尉,是为东汉“四世三公”。另杨震第五子,三国中的着名将领杨奉的后代,也是世居高官。从“西晋三杨”;到北魏杨播兄弟,无不是一时显赫。

    把这个家族推到极至的,则是完成中国历史上第二次大统一的大隋开国皇帝杨坚。除隋朝皇室外,越国公杨素,与其子杨玄感,也是这一个家族的着名人物。

    即使隋朝灭亡后,唐朝的“李武韦杨”四姓联姻政治集团中的杨姓“十一宰相”世家、唐太宗杨妃、武则天之母杨氏、唐玄宗杨皇后、杨贵妃、及众多的杨氏驸马等,处处昭显着这个关西第一望族的无限辉煌。而宋代满门忠烈的杨家将,更是令人可歌可泣!

    弘农杨氏文武双全,不但武的厉害,文的也涌现出不少才子大家,如杨修、杨炯、杨凝式、杨时、杨万里。

    “两朝天子,九萧宰相”。华夏历史上接连两个朝代,居然都是这一个家族所建立!兰陵萧氏的第一个名人,应该是西汉位列三公的萧望之。此后,兰陵萧氏以儒学传家,数代不辍。萧望之子萧良、萧咸、萧由皆通晓五经。

    西晋末年,五胡乱华。萧望之十三世孙淮阴县令萧整带领整个家族渡江南迁。从萧望之四世孙萧道成开始,这个家族开始飞速发展。他们不仅仅是南齐与南梁的皇族,更是一群杰出的家。如开创竟陵八友的萧子良,以及编修前朝国史的萧子云、萧子显。昭明太子萧统更是将兰陵萧氏在华夏界的地位推向了颠峰。而南梁接连几位皇帝,本身也都是着名诗人。

    隋朝统一全国后,兰陵萧氏贵为后族。在唐朝,萧岿一支更是有九人入相,即所谓的“一叶九相”。另萧懿一支有两人为相。故有人赞兰陵萧氏:“名德相望,与唐盛衰。世家之盛,古未有也”。

    这些大家族枝叶庞大,占据了大部分的政要军职,可以说天下基本是在这些大家族的掌控之中。

    因此,在历朝历代都会出现打压大家族的事件发生。特别是在李治和武则天的时候,进行的最为直接干脆,山东的望族基本都被两人联手屠戮一空,原本因为长孙无垢而兴盛的长孙一族更是直接落败,令人扼腕叹息。

    只不过,在李建成的一系列改革之后,对这些家族的冲击无疑是巨大的。而李建成创建的学院,将会给这些家族带来更加巨大的打击。

    日后,选拔人才都是院校出来的人,他们这些大家族还能有多少作为?

    但是,如今大唐帝国拥有李建成,独孤家,宋家,还有渐渐崛起的窦家四个大家族,这些家族即使是联合起来,也抵不过人家四个家族的联合,因此,他们也只能表现出沉默。至少,大唐如今还没有直接触动他们的利益。

    只是,日后的境况如何,却不是他们所能预料的。

    他们能做的也只有静静的等待大唐的下一步动作,或者他们也振臂一呼,高举起义之旗。

    不过,结局只有一个,那就是被大唐大军碾碎。

    正在众人兴奋之时,李建成的一句话让他们心中再次一震…

    “其实,这些只是比较层面的影响,还有一个更深层,更加狠辣的结果…”

第四七九章 打赌() 
“成儿,你的意思是说这个还有另外一层的含义?”震撼过后,李渊作为这屋内权力最大的人率先发问到。

    “嘿嘿!”

    李建成自认潇洒的笑了一声,不过在屋内其他人看来,这笑声却显得很是奸诈,给人地主老财般的感觉。

    “陛下,太子殿下,已经让吐谷浑的人对我中原事物产生依赖感,以后的生活都离开不了我中原各种事物,难道还有比这个更厉害的吗?”裴寂略显疑惑的询问到,这个疑问不仅是他一个人,唐俭,窦威等人都已经觉得很厉害了。

    这话听起来倒像是在质疑李建成的话。

    “裴大人,听你的口气似乎不相信本太子的话么。”李建成阴阳怪气的说到,先前已经记住这老头了,没想到现在还敢跳出来“送死”。

    “老臣岂敢,只是有些有些难以置信而已。”

    虽然嘴上说不敢,但是这话的意思还是偏向不相信的感觉。

    李建成捏着下巴,坏笑一声:“看裴大人的意思,还是有些不相信的感觉。那么,本太子就与裴大人打个赌,如何?”

    “老臣其实真的很相信太子殿下所说的,不过不知太子殿下要如何打赌?”

    裴寂这家伙嘴上一直强调自己相信李建成的话,但是后面那一句话却是暴露了他心中的真实想法。

    唐俭,窦威。刘弘基三人都有些无奈的看着裴寂。

    这家伙什么都好,就是脾气有些倔。本来就不是很相信李建成的话,又被李建成那阴阳怪气的话刺激,顿时就什么都不顾了。

    不过,他们也觉得李建成赢面不大。

    “呵呵,那就这样算,本太子接下来把更深层次的影响说出来。若是能够造成更大的影响,就算本太子赢;若是不能够造成比前面更大的影响,就算裴大人输。如何…”

    “好…”

    裴寂一听,连想都没有想直接答应了下来。

    “哈哈哈…”

    然而,裴寂的话才说完。屋内顿时响起一阵大笑声。

    裴寂纳闷的看向众人,唐俭,窦威,刘弘基三人此时也没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