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得趣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万里河山别样红-第46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心和胜利的希望,即便日寇能得逞一时,也终有三鼓而竭的时候。哪怕家园被毁,胜利后重建就是了,有军心、民心可用,阎公又何必在意一时的毁誉?”

    中原大战后,阎锡山能得以复出,那并非老蒋真个宽宏大量、不计前嫌,而是九?一八、一?二八事变后,南京当局面对国内的局势,在晋绥军政界的呼吁下,不得不采取的稳定华北的举措而已。可以说,要没有阎锡山在晋绥,特别是山西20多年的经营,他根本就不可能东山再起!

    赵振中所说的这些道理阎锡山也明白,只不过关心则乱,一时没想到或想的没有这么透彻而已。此时被赵振中一提点,登时就省悟过来。求人不若求己,若依靠晋绥就能顶住日军,阎锡山自然不会去求他人。

    “在晋西南建立基地确实可行,但若工厂搬迁,动静太大会不会引起其他方面的不良反应?适得其反可就不好了。”阎锡山虽然心动,可又提出了新问题。

    “眼下陕北有**,他们去年初可是东进山西抢掠了几个月,阎公完全可以说建立根基是为了加强晋西防御,以免共军再次过河。这个理由完全可以打消各界的疑惑。”

    说完了抗战基地的事情,阎、赵两人又扯了阵闲话,便将话题转到作战部署和双方合作上来。

    在作战部署方面,阎、赵两人都主张前期要节节抵抗,依托有利地势迟滞、消耗日军的有生力量,为将来反击作战赢得更多的时间做准备。双方并就正太路娘子关一线、内外长城之间的大同到雁门关一线,以及雁门关侧翼的灵丘—平型关—繁峙一线的防御部署进行了探讨。对于赵振中提醒的关键所在,阎锡山都让贾景德仔细记了下来,以便回太原后好好琢磨。

    但当赵振中提出雁门关、娘子关失守后的太原作战方略时,饶是阎锡山迭经沙场也大吃一惊。原因无他,赵振中的主意太狠、太绝了!

    看阎锡山犹豫不决,赵振中正色道:“阎公,只要全面战争一起,那中、日间就是你死我活的局面,战争的结果必然以中、日间的一方倒下宣告终结。为了我们亿万同胞不做亡国奴,为了我们万里锦绣河山不遭异族凌虐,在中、日战场上我们对日寇决不能有仁慈之心!那将是害人害己!”

    阎锡山却心情复杂地看着赵振中:“都说水火无情,这水火都被你用绝了!振中,你和老汉说实话,你当初修建水库该不是想对老汉我用这一出吧?”

    阎锡山原本就对人民军在太原上游的汾河上修建水库忧心不已,刚刚听了赵振中的水火攻略更是心惊肉跳。虽然赵振中的攻略是用在日本人身上,可阎锡山想想还是感到一阵阵的后怕。

    虽然是早有预谋,但人民军在汾河上游修建水库还真不是针对阎锡山。当下,赵振中便笑道:“阎公多虑了。民众党既然以民众为根基,以救助民众为己任,又怎么会在内战中对自己同胞使用如此酷烈手段?当初修建汾河水库不过是为了解决农田灌溉和水利发电而已,对阎公也就是吓唬一下。此番针对日军也是因势利导,为免备战时间不足而采取的补充措施而已。”

    尽管赵振中说的真诚,可阎锡山却清楚,若是当初真把人民军逼急了,这帮年轻人肯定什么无法无天的事情都能做出来。有此认识,阎锡山也在心中打定主意:“只要西北不对山西下狠手,自己决不招惹人民军!这帮娃子可太狠了!老汉可经不起他们折腾!”

    想想赵振中所说的“国战”、“亡国奴”等问题,再想想太原一旦落入日军手中的后果,阎锡山也心中发狠,咬牙说道:“也罢!若日本人真个打到太原城下,老汉拼着一身骂名也要给他们点颜色看!就依振中所说便是!”

    但瞬即,阎锡山脸上的狰狞消失不见,却又苦着脸说道:“但如此一来,晋省民众损失可就太大了,战后重建,振中可要多帮把手才行。”

    对阎锡山脸色转变如此之快、所提要求如此长远,赵振中一阵无语,真是败给他了!赵振中甚至在想,若南京当局由阎锡山来负责国内建设,凭此老好置办家底的土老财品性,国内或许会是另外一副样子。这从阎锡山仅凭一省之力就创出西北实业眼下偌大家业就能看出一、二。

    “阎公放心,届时西北决不袖手就是。”虽然知道阎锡山是趁机讨好处,可想想阎锡山并非只顾往其自己家里划搂,大部分还是用在山西军民身上,加上又是战后的事,赵振中也便应允下来。何况,一方大员老着脸皮开口,还展现了一番“变脸”功夫,那总要给点演出费不是?再者,只要阎锡山同意赵振中的部署,届时给日军造成大量杀伤,那可就彻底断了阎锡山与日军妥协的道路!就凭这一点,西北届时拿出点物资来补偿也是值得的。

    “中日间形势是敌强我弱,国战一打起来,可就不是一两个月或者一两年内能结束的,阎公要早做准备。至于我军与阎公所部在抗战期间的合作,我是这么想的。”

    赵振中看看阎锡山那心切的眼神,略一沉吟,便接着说道:“晋西北9县,我军将坚守不退!凭借那里构筑的工事抗击、牵制日军有生力量!阎公在晋西南抗战基地建立后,北可与我军晋西北防区相接,西可与我陕北地区相通,这在态势上比较有利。西北作为战略后方将会为阎公所部提供伤员救治、衣食供应和部分弹药补充方面的帮助。

    但是,西北与阎公的联合是基于抗战在政治上的联合,而并非军事指挥上统一作战的联合。我军将奉行独立自主的作战方针。毕竟,我军和晋绥军在指挥体系、作战思想、装备和兵员素能上都有很大不同,一味追求指挥协同不具有实际意义。换句话说,西北与阎公的联合是战略上和后勤上的联合,不是具体战役和战术上的联合。”

    阎锡山感到深深遗憾。原本他还想通过与西北联合,以协调两军指挥的名义获得指挥晋西北人民军作战的权力,却不想先被赵振中把话给堵死了。

    “振中,中日间已是敌强我弱,若我们再各自为战,那实对抗战不利啊。力聚则合,力分则弱,联合起来作战,形成一个拳头,打击敌人才更有力。”阎锡山仍想争取。

    “阎公,恕我直言,不顾实际而求联合作战,弊很可能大于利!”赵振中分说道,“诚然,如阎公所说,‘力聚则合,力分则弱’,但那是在力量归属于同一个体系的前提下,是指挥体系、作战方式、作战目的、后勤供应等等同一的情况下。若是力量原本就来自不同体系,各方面构成又不统一,又各有心思,所谓的联合作战也将有名无实。

    假设,中央军、晋绥军、**红军、我部人民军现在归属于阎公指挥,虽然大家都为抗日,但恶仗、硬仗你让哪个上,哪个都心有异议。没人愿意自己硬拼,付出重大牺牲后却让其他部队摘得胜利果实。长城一战,中国集中了30万大军,对抗日军5万兵力,尽管日军有飞机、大炮,火力强劲,可若不是中**队来自不同体系,各有算盘,加上战法不得力,我们原本可以取得更大的战果。

    举例来说,商震和傅作义都曾在或现正在阎公麾下,也都参加了长城抗战,可商震为保存实力,只派出了部分兵力,加上战法不当,最终徒劳无功;而傅作义却能依据实际情况,打得有勇有谋,从敌我损失对比看,该部是长城抗战中唯一造成日军损失超过我方的部队。

    前车之鉴已是如此,加上西北与南京当局又份属敌对,尽管我们也同意一致对外,但这个一致只是抗日态度上的一致,绝非军事行动上的一致!我党、我军自成立以来就奉行独立自主,今后我们同样坚持独立自主的抗战!”

    赵振中所说有理有据,阎锡山一阵无言。想想也是,十个指头还不一般齐呢,来自不同体系的军队又各有心思,怎可能毫无保留的齐心协力?在同一个体系中,还难以做到不偏不倚呢,又何况不同势力间?

    原本历史上,李服膺在天镇奋战十余日,最终迫于形势而撤退,却被阎锡山以违抗军令的名义给枪毙了。但对同样丢失阵地却保留部队的王靖国,阎锡山却不予追究,甚至执法总监张培梅因此愤而自杀后,阎锡山仍对王靖国重用。同属于晋绥军却仍有亲疏之别,何况来自不同体系的军队?

    实际上,赵振中不愿与晋绥军联合作战还有另外一个原因,那就是在原本的历史上,晋绥军在抗战中与友军间的配合堪称拙劣。

    平型关战役中,高桂滋率部苦战,连连向晋绥军求援,可孙楚、郭宗汾口中答应派兵增援,而实际上却按兵不动,致使高部损失惨重,防线被突破。

    同样是在平型关战役中,115师在伏击日军后,本来还想趁机扩大战果,却因晋绥军的不配合而作罢。**在战后的总结中曾这样描述晋绥军:“友军在战斗中的配合,实在太差了。他们自定的出击计划,他们自己却未能遵守。你打,他旁观,他们时常吹牛说要决战,但却决而不战;或向敌人打而又不坚决打……”

    不怕神一样的敌人,就怕猪一样的战友,对于连自己人都算计的晋绥军,赵振中是绝不会让人民军与其联合作战的。能为阎锡山训练部队、提供衣食、救助伤员,并解决部分弹药补充,这已经是西北力所能及了。

    其实,若是阎锡山愿意将山西北部内外长城间或者晋西部分地区交给人民军负责,赵振中也愿意加大对阎锡山的支持力度。奈何这位阎老西实在是老财品性,善财难舍,也不管自己那十几万晋绥军能否守住山西,只想从西北这边多捞好处,却不肯把地盘交给西北防守。赵振中此时也不想多做计较,现在阎锡山不愿把地盘交给西北,等人民军从日本人手里去夺就是。

    “另外,还有一件事要阎公同意。”赵振中提出了西北的条件,“若大战一起,晋绥两省民众肯定会有不少逃难到我方区域的,加上到我方区域接受治疗的伤兵,人数不会少。对于进入我方区域的晋绥人员,不论军民都必须服从我方管理。对于其中的军人,我方可组织其过河到阎公的晋西南基地,但对于普通民众,则必须留在我方区域从事劳作,以补充我方人力短缺。而且,对于冀、察两省难民,同为炎黄子孙,也希望阎公麾下不要过于为难。”

    抗战一爆发,抵达西北的难民可决不止晋绥两省。河北、察哈尔将更早失陷,难民也会更早向西迁移。届时,西北人口短缺的问题将能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不过,与灾民不同,难民中更容易混入敌对势力分子,查起来也更困难。要解决这个问题,除了要加强安全部的工作外,赵振中决定将难以鉴别的青壮全部发送到青海、西藏。在地广人稀,环境相对封闭的青、藏两省,就是里面混有什么敌对分子也闹腾不出什么妖蛾子来。

    对于赵振中所说的难民问题,阎锡山虽然对晋绥两省人口进入西北感到肉疼,可仔细思量后却只能同意。只补充道:“若果真如此,还望振中善待晋绥两省民众。对于战后愿意重返家园的,也请不要留难。”

    若日军真的推进到山西内部,民众逃入西北将是难免的。届时阎锡山自顾不暇,根本就管不过来那么多。何况�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