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得趣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万里河山别样红-第36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西北根据地就这样在战后有条不紊地进行着各项建设。

    当11月底,赵振中、周恬自南洋回到国内,便在大珠山基地了解到了西北根据地的切实情况。对于人民军各部取得的战绩,赵振中早有预料。但对于这几年扩张迅速的人民军各部能一战吞下敌军14万兵力,赵振中多少还是有些惊喜的。毕竟,在3年左右的时间里,将最初北上的3万多可战兵力扩展到眼下24万左右的规模,同时还保证部队具备相当战斗力,这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不错,不错!有了这个局面,今后就更可以施展一番拳脚了。”赵振中笑着赞道。

    周恬了解完情况后,笑着白了赵振中一眼,嗔道:“没见你这样的,家里在连番大战,你却跑到南洋和那些老头子整天聚会。整个一甩手掌柜!”

    “我若是甩手掌柜,那你岂不是老板娘了?”赵振中笑着调侃道。

    “你怎么变得这么赖皮了?”周恬皱了皱鼻子,嘀咕道。

    “若是我整天板着脸,穿着长衫一本正经地称你‘娘子’、‘夫人’的,那岂不更是无趣?”身在地下基地舰艇中,又只有两人在,赵振中也便放肆了些,将周恬拉到身边拥着,又道,“说起来,我们也算是老夫老妻了,你不觉得这样更好些么?”

    “还有正事呢。”周恬红着脸提醒道,“那些留学人员和技术工人可就快回国了,你可要安排好他们进入两个根据地。”

    正事赵振中自然忘不了,为了这些留学归国的学科带头人和技术工人,他可没少费心思。

    回国的技术工人约有3万左右,是赵振中30年春夏从山东、山西、陕西、甘肃、绥远等地灾民中招收的青年。当初为了挑选合适人选,赵振中还在中原大战期间通过崔廷献以运输费用和灾民生活所需的名义,为阎锡山提供过物资上的帮助。而有了这个善缘在,其后华美公司中原大战后在山西开办产业、修筑铁路确实得到徐永昌等人的大力帮助。

    按照与澳大利亚方面达成的协议,所有华工不得有移民倾向,在务工期满后必须离开澳大利亚。因而,经过3年半多的时间,3万左右掌握了冶金和机械加工技能的熟练工人将于年底前后回到国内。对于这些技术工人,华美公司根据其个人情况,将分派到3个不同地方。一是进入沂蒙根据地;二是进入西北根据地;三是去往华美公司在保德建设的产业。这三部分人员将按照不同次序分批回国,其中,前两部分人员将在严密组织下,分批前往两个根据地;而去往保德的人员将是最后回国的。

    进入两个根据地的工人都是在这3年多时间,特别是民众党成立后,经过海外组织的教育和考察,认为可靠的人员。其中大部分是去往西北根据地的。

    此外,从美国留学归来的300多名学科带头人,都是出自四海学校,并于27年去美国留学的人员。经过6年半时间的学习,他们都获得了硕士以上学位,其中有不少还获得了博士学位。这些人也将全部加入到两个根据地的建设中去。当然,由于西北的摊子大,这些人也大多要去西北。

    有了这些学科带头人和熟练技术工人的加入,两个根据地的有关建设将会有一个跨越式的发展,而作为重点的西北根据地也必将有一番新的气象。

    

第九章 :腾飞之翼(一)() 
赵振中此前以参观华美公司产业名义偕周恬前往南洋,并不仅仅是与南洋致公党主陈炯明等人商讨有关立国事宜。坛借此机会,他切切实实地了解了一番南洋、澳洲等地产业的发展情况,并对有关事项做了些调整。

    在参观考察过菲律宾的产业后,赵振中一行赶到新加坡。在见陈炯明之前,赵振中先拜访了陈嘉庚,并就在美国和澳大利亚合办产业,生产子午线轮胎的事情达成了一致。

    罗斯福上台后实行新政,美国经济已开始从低谷中走出,相比之下,澳大利亚的经济形势还要更好一些。在1932年1月赖昂斯政府上台后,经过一年多的发展,澳大利亚的工业开始复兴,财政收入增多的同时,收支也日趋平衡,已基本上摆脱了经济危机。

    在原本历史上,美国经济在34年开始复苏,而澳大利亚则在34年实现了国家预算和决算的双赢余,成为从大危机中第一个完全摆脱出来的西方国家。

    在这样的形势下,赵振中凭借子午线轮胎专利,并联合陈嘉庚在美、澳两地创办、扩张有关产业,那肯定是稳赚不赔的事情。而且,有了自己掌握核心技术的轮胎产业做支撑,未来制造汽车、飞机所需要的轮胎将不成问题。

    在与陈嘉庚达成协议后,赵振中并未在新加坡多待,而是将陈炯明、陈其尤以及从美国赶来的司徒美堂等人接到船上,带众人去苏门答腊岛、澳大利亚等地转了一圈。

    在让众人领略了华美公司在石油开发、钢铁冶金、机械加工等领域实力、增强几位大佬立国信心的同时,又在行程期间就有关问题进行了探讨。从陈炯明等人介绍中,赵振中了解到,从30初到33年下半年,致公党人在南洋着实做了不少事情。

    婆罗洲四面临海,有着漫长的海岸线,而英国人、荷兰人又大多集中在婆罗洲北部和西部,对南部时常闹地震的低洼湿地和东部的深山密林关注不多。这便给陈炯明等人提供了暗中向岛内输送人员、物资的好机会。

    进入婆罗洲的人员基本上都是国内这些年移往南洋的灾民。国内这几年战乱、灾荒不断,特别是31年全国范围内的大水灾,有数以千万计的灾民无家可归,这给陈炯明等人向南洋移民提供了机会。在以致公党人成立的南华公司名义下,通过招工、偷渡等多种方式,陈炯明等人在近4年时间里,向婆罗洲及附近岛屿暗中输送了300多万男女青壮,并训练出了约20万人的武装。文网缺乏富有经验的各级作战指挥人员,但有了这样一支武装,陈炯明等人的底气却充足了很多。

    至于物资,那自然是来自美国、澳大利亚等地。由华美公司和南华公司的船舶负责将设备、原材料以及一些成品运送到婆罗洲东部海岸,再由致公党人组织力量运进岛内。在这近4年时间里,婆罗洲积聚的物资已足可支撑一年左右的作战消耗,加上岛内几处基地正利用外来原材料,生产出枪械、迫击炮、弹药等武器装备,与荷兰人耗上一两年完全没问题。

    当然,仅凭耗是不可能耗出一个国家来的,还要有能出击荷兰人在南洋其他地区的力量。为此,赵振中通过澳大利亚的造船厂建造了6艘两千吨级的近海快速商船,提供给南华公司跑运输。随后又由波士顿致公堂出面,将胖杰克手中那条闲置的105火炮生产线购置下来后转运到婆罗洲内投入生产。大口径火炮一时难以弄到,多搞一些105口径火炮和一些大口径机枪装到商船上,用来对付荷兰人在南洋的海上力量也是不错。再说,105火炮用于婆罗洲陆上作战已经足够了。

    既然有了陆军和海上力量,那机动性极强的空军自然也不会放过。更何况,致公党在成立之初,陈炯明就派人到美洲与加拿大大维多利亚致公堂达成成立航空学校的事宜。在29年底,陈炯明到美国与赵振中等人会见时,又就开办航海、航空、机械加工学校等事达成一致,由华美公司和致公堂以培养商用人才的名义,在旧金山、纽约、波士顿等地分别开办相关学校。到33年夏天,致公党培养的第一批总共300多人的航海、航空人员已经顺利完成学业,再经过一段时间磨练,到明年投入作战没有问题。

    有点遗憾的是,现在陈炯明等人只购买到了40来架双翼教练机,真正合用的战机难以买到。而安泰机械公司在31年趁美国企业破产时收购的福克飞机公司,正在研制生产的又是商用运输机,并且要等明年年底才能出结果,肯定是赶不上明年7月份开始的作战了。不过,好在荷兰在南洋一带也没有象样的空中力量,等明年底到后年初的雨季过后,荷兰人从调集兵力开赴婆罗洲作战的时候,致公党的空中力量应会有所改观。

    赵振中以自己不熟悉南洋实际情况为由,并未对于陈炯明等人的作战计划予以置评,只是就未来立国后,兰芳共和国的疆域提了些建议,并允诺到明年开战前,华美公司会在物资上加大支持力度。

    婆罗洲地处赤道,每年从10月份到第二年的3月份处于雨季。凭眼下的条件,在热带雨季作战,不管是对荷兰人还是对致公党来说,都是个严峻的挑战。因而,陈炯明等人要想在明年有所作为就必须在雨季之前将荷兰人驱逐出婆罗洲。为此,陈炯明选择在7月份到10月份开战。

    而在参观了苏门答腊岛中部已经投产米纳斯油田和澳大利亚阿德莱德等地的钢铁厂、造船厂,又得到赵振中物资支持的允诺后,陈炯明等人对明年的作战行动充满信心。

    对于致公党立国后如何对待大陆中国的问题,赵振中和陈炯明都没有多谈。除了此时谈论这一问题有点太早外,还因为陈炯明头上依旧顶着南京政府的通缉令,是老蒋等人眼中的“叛徒”。若是南京政府仍不改初衷,哪怕立国之后全文陈炯明等人最多也只能以民间形式对国内提供一些帮助。

    就长远来说,赵振中心里是有所考虑的,费尽心力在南洋建立一个华人国家总要将其纳入中国的势力范围。将来不妨建立一个由中国大陆为主导的联邦共和国,把大陆之外中国不便直接掌控的区域全部纳入其中。当然,眼下还远不到谈论这一问题的时候,赵振中自不会多说。

    由于婆罗洲还有事情要忙,陈炯明等人在参观完阿德莱德钢铁厂、造船厂、机械加工厂,又与赵振中就立国有关事项达成一致后,便启程返回。而赵振中随后又去了东萨摩亚,了解有关潜艇建造情况。

    从31年下半年开工至今,水上排水量4000吨,水下排水量6800吨的大型远洋运输潜艇已建造完毕,现已处于海试阶段。

    两年时间建造一艘潜艇,速度远说不上快。尽管有赵振中提供的详细技术资料,远洋运输潜艇又没有装武备系统节省了大量时间,但眼下是在利用美国、澳洲加工好的部件组装生产,以前又仅有建造水面船舶的有限经验,两年时间完成首艇制造已经很不错了。

    在原本历史上,二战期间所建造的最大的潜艇,是日本人在1943年建造的伊…400级潜艇。与赵振中眼前的潜艇相比,伊…400级潜艇不但晚了10年,在排水量和航速上也有一定差距。

    赵振中眼前这艘尚未命名的运输潜艇,水上最高航速为26节,水下为12节,航程可达到12000公里,每次可自南洋或东萨摩亚向大珠山基地运送2400吨物资。这个数量虽然不是很多,但若是潜艇数量多了,每月能完成两次以上的运输,一年下来,总量还是比较可观的。至少,沂蒙根据地不用担心战时有关资源不足的问题。

    见到赵振中到船坞来视察,自31年下半年就抵达这里的原沂蒙特战旅匡海成等400人欣喜若狂。从到这里后,匡海成等人除了定期见到运送补给物资和设备的人员外,就是在船坞中和技术人员一起劳作、学习,近乎封闭的环境实在把这些年轻人憋闷坏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