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暾韵壬妥忧判只褂幸松黄鹪谒缭队质樟袅私�200万灾民,老汉佩服。现在晋、绥两省可说是白废待兴,赵先生如此大才又心系灾民,不知愿不愿意和老汉一起为晋绥民众共谋福祉?”
赵振中有些愣了,阎锡山想拉自己到入伙?
见赵振中没说话,徐永昌以为他没明白阎锡山的意思,便解释道:“阎公是想请赵先生屈就太原公署高级参议,以便赞画方略,更好的为晋绥百姓谋福祉。”
赵振中朝阎锡山拱手一揖,满是歉意地说道:“多谢阎长官抬举,只是小子既没进过正规学堂又受不得官场约束,加上还有一些产业要忙碌,只能对阎长官说抱歉了。”
赵振中心里清楚,不说自己暗中还指挥着一大帮人经营着两个根据地和海外那些产业,根本就无法脱身,就说要是自己真的成了阎锡山的高级参议,恐怕也只会变成阎锡山的钱袋子,向外掏钱。再说,如果真答应了阎锡山,那自己身上可就打上了阎记烙印,会遭到国内其他势力疑忌的,这种事情是无论如何不能答应。
“当初小子也曾和阎长官提过,四海实业和华美公司之所以选择山西作为产业开办之处,是看好山西的安定。现在日本人在关外、上海作乱,1月12日又曾登陆青岛,这东南沿海的省份今后恐怕是不得消停了。”赵振中叹了口气,又道,“若是阎长官和徐主席不反对,四海实业和华美公司依然还会在晋绥发展,甚至可能后续还会有其他投入。但就我个人来说,应该是不会涉足官场的。毕竟,我手头上的事情实在太繁杂了些,脱不开身。”
“唔,赵先生现在有如此多的产业要经营,确实也不需要受那案牍之劳。”阎锡山不置可否地说道,“只是赵先生在经营产业上确有不俗成就,若晋绥两省在发展民生方面有问题向赵先生请教,还望赵先生多多指点。”
“指点可谈不上,小子知道的肯定知无不言就是。”赵振中应承道。
在阎锡山的提议下,赵振中随后又带众人观看了正在施工的机车厂工地。看着工人们忙碌的身影,阎锡山问道:“赵先生,专为同蒲铁路兴建这个机车厂,不觉得有些浪费吗?”
“阎长官,这个机车厂是我去年10月份才向华美公司提出设立请求的。如果在去年9月份之前,设立这个机车厂确实有些浪费,但就眼下国内的形势来说,现在设立却绝不会浪费。”赵振中解释道,“此前,在我国北方,关外、唐山、青岛、洛阳各有一个机车厂,而现在,关外的被日军占领了,唐山、青岛的又处于日军威胁下,剩下一个洛阳机车厂目前又只能维修而无法建造机车。因此,这个机车厂肯定会有用武之地的。”
阎锡山本来是出于经济上的考虑,随口一问,却不料竟得到赵振中这样的回答。仔细一思量,阎锡山和一边的徐永昌、杨爱源都心中震动。赵振中说的北方几个机车厂的情况确实没错,而南方现在能造机车的也就汉口的机车厂还靠谱点,若是中日现在全面开战,耗损之下,恐怕用不了多久国内就空有铁路而无机车用了。
“赵先生考虑得长远。”阎锡山沉吟道,“若是将来中日间爆发全面战争,赵先生认为晋绥两省现在应该做什么准备?”
阎锡山早年在日本喝过洋墨水,从30年底到31年8月初又在大连呆了大半年时间,和土肥源贤二等日军上层人物也经常接触,对日本人的心思自然有数。特别是在九?一八和一?二八事变后,阎锡山完全能判断出,中日间全面战争已难以避免,只是爆发时间早晚而已。因此,他想听听赵振中这个非政界人士的看法。
“阎长官这可有些难为我了。”赵振中苦笑了下,又思量着说道:“打仗上的事情我不好说,只就经济方面说点自己的浅见。”
“古语说‘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要是将来真有大战的话,那么物资充足与否将至关重要。我想阎长官不妨从物资方面做些准备。哪怕将来没有战争,储备的物资也可变现,不会太吃亏。另外,不妨趁国外经济不景气,多引进些能用得着的设备,加快经济的发展。”
现在正是西方国家经济上处于低谷时期,若是阎锡山能下定决心购进设备和战略物资,绝对不亏。
“赵先生此前是实业赈灾,现在称得上是实业救国了。”阎锡山颇为感慨,“若是晋绥两省今后在海外贸易上有麻烦到的地方,还望赵先生多帮忙。”
阎锡山在前年的大战中就是吃了物资匮乏的苦头,因此,对赵振中所说的物资储备的事情尤为关注,他心中已经隐约有了个想法。
阎锡山一行在保德前后呆了两天时间,在赵振中带领下又观看了水泥厂、炼焦厂、钢铁厂、汽车制造厂等产业。看完之后,阎锡山大受启发,准备到太原就任后好好谋划一番。
当阎锡山于3月初在太原就职后,便推行其“造产救国”的思想,后又于4月12日成立了“省政设计委员会”。该委员会以阎锡山为委员长,在阎的亲自指导下,开始着手进行“山西省政十年建设计划”的设计工作。当然,在有关经济方案上,阎锡山曾让人专程到保德就一些问题征求赵振中的意见,而赵振中也结合山西的实际情况和国内外的经济形势给出了令阎老西满意的答复。
在随后制定的“山西省政十年建设计划案”中,涉及了政治、经济、文化各个方面,但后来发展最为突出的是省营经济。这其中包括成立四银行号和实物准备库;创办西北实业公司等。可以说,“山西省政十年建设计划案”的实施,为山西经济的恢复和发展起了很大作用,也为后来的抗战提供了重要的物质基础。
到4月中旬,应付完阎锡山的问题后,赵振中却又得到了一条消息:马鸿逵要率领15路军两万左右人马经平绥线回宁夏救其老娘!。。。
更多到,地址
第十八章 :纷纷扰扰(三)()
马鸿逵能得到老蒋同意其返回宁夏,这和上海战事停息下来也不无关系。
上海作战中,尽管缺乏重炮、飞机助战,可得到大批装备物资的19路军以及后来加入的第五军也没让小日本讨了好去。面对严重的伤亡,日军甚至被迫几次更易主帅。加上赵振中又曾提醒过蒋、蔡两人防备日军在太仓浏河登陆,因而整个战事比历史上硬是多持续了22天。
直到3月25日,面对连续增兵后兵力超过7万多的日军,经过连续作战、疲惫不堪的19路军和第五军共约5万兵力,终于顶不住日军的狂轰滥炸,被迫后撤到第二道防线。
就上海日军来说,当然是希望继续打下去,以谋求如关东军所创造的那般辉煌战果,但日本国内施加的压力和英、美等国的反对,迫使日军不得不在达成预定目的后宣布停战。
日军发动一?二八事变,除了想在上海方向获得更大利益外,一个主要目的就是转移国联及国际舆论视线,为满洲国的建立争取时间。现在满洲国已在3月初宣告成立,中**队又已经撤退,而英、美等国因长江航运中断利益受损,又一个劲的逼迫日本政府谈判,因此,3月25日,日军在占领真如、南翔后便宣布停战。
4月8日,中、日双方在英、美、法、意等国调停下于上海开始谈判。战败之后的停战协议肯定是对中国不利的,但结果还不算太离谱,至少既没有赔款也没有割让领土,这让南京当局的那帮要人们庆幸不已。
就在中、日双方在谈判中争论不休的时候,马鸿逵再次电请迁都洛阳的老蒋,要求率部返回宁夏。而2月份因心脏病辞去蒙藏委员会委员长职务,到天津休养的马福祥也致信老蒋,说不忍家园陷于匪手,恳请中央能早日恢复西北,既能解民于危厄,又可为将来战略后方计云云。
在原本历史上,马鸿逵32年的时候正率部在河南围剿**势力,而现在却还盘踞在泰安附近。原因无他,实在是去年春天被护卫军打得伤筋动骨,元气难复。虽然马鸿逵及时将所控制的民团编入15路军,又抓了不少壮丁,勉强凑起了两万多人的部队,可武器却一时补充不上,还有近4千人手中拿的是大刀、长矛。这样一支部队,若是到河南剿共,那不过是给人上门送菜罢了,因此,老蒋在对马鸿逵严加斥责后并未调用该部。
现在既然马氏父子有心,而上海战事也宣告结束,尽快恢复西北又确实有利于战略后方建设,加上15路军经过一年左右的训练多少也象点样子了,老蒋便同意了马鸿逵的请求。既然要派15路军回宁夏征战,总不能还让其拿着大刀、长矛吧?老蒋便让何应钦安排给马鸿逵部提供电台、武器装备等物资。皇帝还不差饿兵呢,这点肚量老蒋还是有的。
得了老蒋的许可,还有装备可拿,马鸿逵高兴之余又急忙与韩复榘、张学良沟通,联系15路军运输的一应事宜。对终于能送走马鸿逵这个瘟神,韩复榘自然高兴,拍着胸脯保证15路军北上天津没问题。而张学良因为现在就任北平绥靖公署主任,只答应平津铁路使用没问题,至于平绥线,那要马鸿逵与太原绥靖公署主任阎锡山洽商。
得知要和阎锡山打交道,马鸿逵就感觉脑袋大了不止一圈。没别的,在前年的大战中,马鸿逵和阎老西的梁子结得太大了!当初要不是马鸿逵率部在泰安以南拼死挡住傅作义部,晋绥军早就南下徐州抄了老蒋的后路,甚至可以兵逼南京。而且不光是挡住了晋绥军南下,在反攻的时候,马鸿逵的15路军也没少对晋绥军下狠手,泰安城就是被该部以坑道爆破的方式炸塌城门后攻下的。其后马鸿逵部更是将晋绥军一路给撵过了黄河。凡此种种,15路军称得上是导致阎老西下野的重要帮凶,现在马鸿逵求到复出的阎锡山头上,能有好果子吃才怪。
不过,形势比人强,为了早日率部返回宁夏,马鸿逵还是硬着头皮给阎锡山去电,商请经平绥路过境西去的问题。尽管知道阎锡山不会放过拿捏自己的机会,可看过太原方面的复电后,马鸿逵还是差点把鼻子给气歪了,更忍不住破口大骂起来:“日他姥姥的,阎老西这家伙真不是东西!老子的部队是豪放点,可他也用不着比防贼还看得紧!”
既然马鸿逵是奉了中央的命令去西北剿匪,阎锡山也只能同意15路军借助平绥线过境。但同时,阎锡山以平绥路现在运力紧张,无法大量使用火车运输军队为借口,要求15路军以营为单位,每日运送一营。而且为防止15路军沿途扰民,阎锡山明确要求马鸿逵部每个营都要自行携带给养,沿途各站不许官兵下车采购补给。当然,为了避免发生不快,在15路军过境期间,阎锡山将安排晋绥军官兵进驻平绥线沿途各站以维护秩序。
按照阎锡山的要求,15路军两万多兵力要运送近两个月的时间才能全部运完。眼看夏天就要到了,这种安排不是要让一路上闷在铁皮罐子里的官兵们中暑么?
按捺下心头的怒火,马鸿逵将马全良找来,将阎锡山的电报递给他看后,又道:“阎锡山这老家伙摆明是为难我们,不行我们就不走平绥线,走陇海线。到潼关后去陕北,再到宁夏河东。”
“总指挥,要是改变路线,那我们需要的时间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