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得趣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逆转1906-第27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比如新疆那边就分成了五十几个不同的民族。

    文总的科社党是最最尊重民族传统习惯的,绝对绝对不会像大图朝那样把不同的民族强行混到一起,当然更不会脑抽的“发明”一些民族出来,嗯,就是这样。所以本位面中国的民族数量多达400多个,不要笑,真的有这么多。因为太多了,所以除了专门搞这行的学者,没有人记得清楚到底有哪些民族。

    蒙古省本地的人口原本也不是那么少,在明末时这块地盘就起码有200万人,但是到了1910年新中国成立时,统计出的人口只有68万了,而且大半还是女人。为啥呢?这就得归功于俺大清对蒙古的“减丁政策”,俺大清所谓的“满蒙一体”就是忽悠人的,真信了才是傻比。他们对于蒙古人是非常警惕的,一面靠联姻拉拢上层,一面靠喇叭教玩“减丁政策”,按照他们的规定蒙古这边的每户人家只能有一个男丁继承家业,剩下的都去出家。被这么一搞,蒙古这块的人口不出现负增长才怪了。

    还是新中国成立后,彻底清洗了所有的蒙古上层和喇叭教,才废除了这个坑人的规矩。到了今年才算增长到了74万。

    一片领土要稳固,足够的人口是先决条件,尤其是足够的主体民族人口。180万平方公里的地盘要是没有足够的人口,是绝对无法稳固的。所以在建国后,科社党政府就大力推动了《三北移民法案》(东北、西北、漠北)和《宅地法》。在后来取得吕宋省等新领土后,又先后颁布了《南方移民法案》(越南、吕宋、老挝、缅北、藏南、克什米尔等地)和《东方移民法案》(朝鲜、琉球、库页岛、太平洋等地)等法案。

    按照移民法案的规定,凡是中国公民,无论性别和年龄,只要愿意移民到蒙古省从事第一产业(农牧林业)生产的,就可以视地区分配到10…50亩土地。原则上是条件越艰苦,位置越靠北的地区分配的土地越多,另外也和从事职业挂钩,从事林业主要以山地为主,所以分到的土地最多,牧业次之,农业最少。当然,这个比例有个修正系数,比如某些地形比较复杂的地区,一户人家可以三种行业都搞,三种土地都可以有,按照修正系数调整就是。

    这个政策吸引了很多缺地少地的公民往三北地区移民,要知道,中国内地一向都是人多地少,虽然现在中国工业化的速度很快,吸收了大量劳动力,但农业人口仍然占了大多数。大多数地区的土地都非常紧张,人均只有二到三亩土地,尽管土地国有可以保证“耕者有其田”,但人均耕地的数量是上不去的。

    而中国人自古就对土地有着执着的渴求,而人均二到三亩土地的政策在开始很受欢迎,因为穷嘛,也没有买地的愿望,等到大伙的兜里有钱了,很多农民就想到增加自己名下的土地,每人二到三亩土地显然是不能满足这种要求的。另外随着农业技术的发展,和牲畜、农机的逐渐普及,每户的土地只需一两个劳动力就能照顾得过来,毕竟最多也就十几亩。

    这个时候“移民法案”就满足了人们的需要,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了移民三北地区和新领土。在这些地方每人都至少可以申请到五亩土地,在最多的库页岛、新几内亚地区甚至能申请到100亩。这些土地是按人头分的,如果一户五口人的家庭移民到条件艰苦的地区,就能分到至少500亩土地!按照修正系数,最多的甚至能超过1000亩!没错,一家五口人最多能拥有超过千亩的土地,虽然不可能是良田,但哪怕是山地用来搞林业和养殖业,也足够了啊。

    当然,这些土地并不是说你申请到了就完事了,按照法案,这些土地必须经过连续五年以上的有效作业,才能完全算是自己的,否则国家会收回。另外,如果获得在以后的时间里,这些土地如果无故连续抛荒两年以上,国家也会收回。

    另外这些土地的所有权仍然是国家的,私人拥有的使用权,但这个使用权可以世袭,传给下一代。使用权也不能私自买卖,只能交回给国家。但即便是这样,也足以让人心动了。最关键的是,这些地方有着三年免税、五年半税的优惠政策啊,另外还有移民专项扶助贷款、农业技术支持等等,都是以前想都不敢想的优惠条件。

    按照移民法,这些土地可是先到先得,分完为止,去晚了就没这个待遇了。而且这些地方的土地不但向自然人开放,企业法人也是可以申请的,只是条件不同,自然人申请土地是免费的,而法人申请就要交保证金。那些农业公司的胃口大得很,都是成千上万亩,甚至几十万上百万亩的申请。比如星科农业集团就在这些地区申请了上百万亩土地。有了星科的带头,国内的很多农业公司也大量涌入,在内地他们可没那么多土地折腾。

    要是被这些农业公司占完了,可就没份儿了哦。所以在刻意的宣传下,很多渴望土地的农民都坐不住了,大量涌入这些缺乏人口的地区。当然,他们高高兴兴的领到了自己的土地。

    蒙古省也是这样,从1910年开始,到现在六年时间里,这片广袤的土地上涌入了160万移民,这里面从事工商业、服务业等行业的约有40万,另外120万就是从事农牧林业的农民。

    但是以蒙古省的地盘来说,这240万人口还是太少了,所以划分的市县也少,整个省只分为分为六个市,即:库伦市(原土谢图汗部)、克鲁伦市(原车臣汗部)、唐努市(唐努乌梁海地区)、科布多市、札萨克市(原札萨克图汗部)、三音市(三音诺颜部)。其地盘基本上就是按照前清时期的盟旗区划转过来的。

    随着建设,这几年里在蒙古高原建立了多座新兴的城市和城镇,温都尔汗县就是蒙古省东部的一座新兴的县城,它位于克鲁伦河上游,西距首府库伦300公里左右,整个县的人口约3。5万,是克鲁伦市乃至蒙古省的畜牧业中心。

    这个县城虽然不大,但是县城该有的设施基本上都具备的。该地区的经济主要以种植和畜牧业为基础的农业活动为主,县里有面粉厂和食品加工厂。另外还有矿产公司,他们是在这里开采萤石和铅矿。

    …………………………………………………………

    贺斌就是这里的新移民之一,他本来是湘西的小地主兼山匪家庭出身,祖上十几代都是土匪,而且他们那个寨子就是所谓的“农忙为民,农闲为匪”的匪窝,整个寨子每家每户都是土匪,是名副其实的土匪村。在1908年春他们寨子意图打劫星科公司的车队,结果一脚踢到钢板上,出击的匪徒们被全歼,随后整个寨子都被赶来的工农革命军给推了。

    全村老老少少600多人除了在前面的战斗中被击毙的七十多个顽匪,其余全数被俘。然后按照政策进行甄别,凡是参与过犯罪行为的都被判刑,吊树杈的吊树杈,劳改的劳改。因为这是个土匪村,按照株连制度,全村人里面除了十二岁以下的儿童,男女老少都进去了,最轻的都是集中起来进行管制劳动。

    贺斌也不例外,他当时十七岁,还是个土匪新人,干的都是些望风、搬运之类的辅助工作,手上没血债,所以处罚较轻,被判了十二年徒刑。不过他在劳改期间表现比较好,获得了减刑,在大冶铁矿挖了七年矿后,去年就刑满释放了。

    可是刑满之后的生活怎么办?这成了一个问题。经过集村并寨之后,原来的那个土匪村已经没有了,里面的村民有的还在劳改,刑满的也被分散转移到其他地方了。当然,这个时候中国正是高速发展期,处处都要人,比如他愿意的话,还可以继续留在大冶铁矿,转为正式职工。

    但贺斌是不愿留在大冶的,这里知道他是土匪劳改犯的太多了,他还是想留点面子。再说,他挖了七年矿,已经挖腻了,看到矿就像吐。他就想到了在劳改期间,教员们宣传的移民法案,以及给他们放映的移民宣传片,他被其中漠北大草原的景色和牧民生活深深吸引了。

    他老爹前几年在劳改时死了,他现在就是家长,于是他就说服了全家,一家五口搭上前往漠北的火车。在进行分配时,他选中了温都尔汗县,抽中了250亩草场,如愿当上了牧场主。

    今年除夕是2月2日,他今天到县城就是为了准备年货。

245。第245章 隔岸观火好种田(中)() 
温都尔汗县百货商场。

    “姑娘,请算一下多少钱……”贺斌推着购物小车来到收银台,对里面的小妹说道。

    “先生,您要的这些东西一共是34元6角7分……”收银台的妹子点完他选好的商品,算出一个数字。

    “好的,给……”贺斌掏出钱包,点了35元钞票递过去。

    “先生,这是找您的钱。”收银员找了3角3分的零钱给他。

    贺斌把那一大堆年货装进商场自己带来的两只麻袋里,一手一个提了出去。

    “哎哟,小贺,你来买年货啊……”他刚走到商场外的停车场,就听到有人招呼他。

    回头一看,是同村的老王。他就笑道:“是的,买了些海鲜和糖酒,还有蔬果。老王,你也来买年货吗?”

    “是啊,家里小子吵着要吃巧什么力,村里供销社可没那玩意儿,只好到县里来买。”老王笑了笑说道。他也是新移民,来自河南,比贺斌早来一年,现在家里分了350亩草场,日子过得挺滋润的。

    贺斌想了想说道:“巧什么力?是巧克力吧……”

    “对对对,就是这玩意儿。”老王一拍脑门,笑道:“真不知道这东西有什么好吃的,吃了还有回苦……”

    “哎,现在的小孩子都喜欢吃这东西,我家小妹也喜欢,我也买了一罐。”

    老王感概的说道:“是啊,现在日子好过来,多了好多以前没有的东西。像过去我们小时候,有个屁的零食,有也吃不起啊。过年的时候,能吃点麦芽糖、冰糖啥的,就不错了。哪像现在的孩子,零食都多得不得了,商场里光是糖果就有上百种,眼睛都挑花了,我都不知道买什么了。”

    两人寒暄了一会儿,就分头走了。

    贺斌走到自己的雪橇旁边,把手里的年货丢进后面的货厢锁上,再给拉车的狗狗喂了点肉干,吩咐它们继续看好雪橇,就向城南的钟表店走去。

    在三北以及库页岛等高纬度地区,雪橇是很常用的交通工具,在一些高寒地带,一年里面甚至半年都能用上。虽然现在已经有了新型的雪橇车,但传统的畜力雪橇还是很普遍的。毕竟雪橇车的成本还是比较高,用途又比较单一,即使现在国民生活水平比以前大为提高,很多人还是不太舍得私人购买。比如贺斌所在的村里,就是村公所和合作社有五辆公用的雪橇车,各家各户的还是用的狗拉雪橇。

    不过现在的畜力雪橇也早就更新换代,鸟枪换炮了。新式雪橇用轻型钢管做底盘,铝合金做骨架,比起传统的那种笨重的木架结构,既坚固又轻巧。还配了可拆卸的雨棚和货厢,甚至还可以换成客车厢,当雪地客车用。雪橇配有多用挽具,可以用牛马骡等大牲口牵引,也可以用狗狗牵引,还能把十几个雪橇挂成一串组成雪地列车,由雪橇车牵引,使用起来非常方便。

    对于贺斌这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4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